成人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中西醫協作診療專家共識(2020,北京)發布!

2020-12-03 醫脈通

由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消化整合醫學分會組建共識制定專家組,參照國內外發表的相關指南和共識,就Hp 引起的胃炎臨床問題進行遴選及確定,針對中西協作診治中的關鍵問題初步形成條文,內容涉及辨證分型、治療方案、調攝及隨訪、療效評定標準等,並於2019 年3 月形成本共識意見初稿。2020 年2 至5 月,採用德爾菲法,以電子郵件方式向36 位專家進行了總計3 輪的意見徵集和投票,並根據反饋意見進行反覆修改、查證,確定證據等級和推薦強度,最終達成專家共識。


————————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胃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和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1],幾乎所有的Hp現症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炎症。

 

2015年《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2]將Hp胃炎定義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並推薦所有無制衡因素的感染者均接受根除治療,此後諸多共識接受了這一觀點。

 

鉍劑四聯療法作為根除治療的推薦方案,依然面臨抗生素耐藥、不良反應風險的挑戰。此外,根除治療僅局限於殺滅Hp,但其導致的胃黏膜病變尤其是胃黏膜化生性萎縮等缺少公認有效的幹預手段。中醫藥被認為是Hp治療的新路徑之一,具有提高根除率、減少不良反應、減少抗生素使用、改善胃黏膜病變的作用和優勢。

 

為滿足Hp引起的胃炎中西醫協作診治的需要,發揮中醫藥優勢,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消化整合醫學分會組織國內相關中西醫專家制定本共識。

 

本共識適用對象

 

適用對象本方案適用於同時具備以下西醫診斷和中醫診斷的門診成人患者。

 

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

 

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胃脘痛、胃痞、反胃、呃逆、嘈雜等。

 

證據質量:高;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100%。

 

治療目標


根除Hp,緩解臨床症狀,改善、逆轉或消除胃黏膜炎症、萎縮、腸上皮化生等病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100%。


慢性胃炎的治療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緩解症狀和改善胃黏膜病變[6]。Hp引起的胃炎不論是否有臨床症狀均應接受根除治療[2]。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及萎縮,降低胃癌發生風險[1]。應以根除Hp為首要目的,並對胃黏膜病變,尤其是化生性萎縮、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開展中醫藥辨證施治,降低胃癌發生風險。存在根除治療制衡因素患者,則以緩解症狀和胃黏膜病變、減低胃癌風險為主要目的。


中西醫協作治療方案

 

1.Hp根除治療

 

1)一般人群的治療

 

一般人群的定義:Hp感染胃炎成人患者(年齡18~70歲),無根除治療制衡因素(如合併肝腎功能異常等多系統疾病難以耐受藥物治療,存在過敏風險,正在應用與根除治療用藥存在相互作用的藥物,存在腸道菌群失調等)。

 

證據質量:中;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100%。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將特殊人群定義為70歲以上老年人及年齡小於14歲的兒童[7],由於兒童Hp感染檢測及治療策略與成人不同,故將一般人群的年齡閾值限定為18至70歲。

 

Hp《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2]中根除治療的制衡因素包括合併症、社區Hp再感染率高、與社會衛生健康優先事項相衝突及經濟花費,並考慮根除治療帶來負面影響,如抗生素治療對胃腸道微生態的影響。

 

①一般人群的初次治療方案

 

a)經驗性鉍劑四聯療法,療程為14天。抗生素組合參照《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7]: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四環素+甲硝唑、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環素,並儘可能根據當地耐藥情況,首選耐藥率低的抗生素組合。含有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方案不推薦初次治療使用。

 

證據質量:高;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96.9%。


鉍劑四聯10天或14天方案是我國共識推薦的初次治療主要方案,並應儘可能採用14天方案(除非證明當地10天方案根除率達90%以上)。左氧氟沙星由於耐藥率高且喹諾酮類藥物應用廣泛,借鑑國際及國內共識不推薦用於初次治療。呋喃唑酮由於其安全性問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其適應證修改為「僅用於難以根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20],並要求停止含呋喃唑酮複方製劑的生產、銷售和使用[21]。因此,不再將呋喃唑酮推薦應用於Hp的初次治療。

 

b)中西醫結合四聯療法[質子泵抑制劑(PPI)+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撐的中成藥或中草藥辨證施治+2種抗生素],療程為14天。中成藥劑量遵藥物說明書使用,中草藥水煎劑或配方顆粒劑每日2次。

 

證據質量:中;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96.9%。

 

中西醫結合根除Hp方案包括中藥聯合三聯療法、中藥聯合鉍劑四聯等,前者為當前臨床證據最多的方案。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發現,某些中藥單味藥免煎顆粒[22]、中成藥[23]及中藥方劑[24-25]聯合三聯療法14天方案,在Hp引起的胃炎中根除率與同研究中鉍劑四聯的根除率相當,臨床症狀緩解優於鉍劑四聯,更適用於消化道症狀明顯或鉍劑不耐受的患者。中藥聯合鉍劑四聯14天方案作為初次治療雖能有效緩解症狀,但難以進一步提高根除率[26-27],且同時用藥過多。

 

②一般人群的補救治療方案

 

補救治療時間:補救治療應距離上一次根除治療≥6個月。

 

證據質量:低;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100%。

 

Hp根除治療中抗生素的應用可能提高Hp菌體球形變率,球形變的Hp對抗生素不敏感,其恢復正常形態需4周左右的時間,因而短期內再次補救治療成功率有限;臨床研究發現,初次治療和補救治療的間隔越長,則根除率越高,6~12個月的間隔後治療根除率高於間隔時間小於3個月者[28],因此推薦補救治療間隔≥6個月為宜。

 

補救治療方案:鉍劑四聯療法14天方案,並根據患者既往治療抗生素應用史及當地抗生素耐藥水平選擇抗生素。為提高補救治療的根除率,可依據病情,在鉍劑四聯根除治療的不同環節聯合中藥。消化道症狀顯著者,可應用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撐的中成藥或中草藥辨證施治1~14天,鉍劑四聯應用於第15~28天。無顯著消化道症狀者,鉍劑四聯治療1~14天,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撐的中成藥或中草藥辨證施治應用於第15~28天。既往治療藥物不良反應較明顯者,採用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撐的中成藥或中草藥辨證施治+三聯療法,療程14天;或可採用中成藥或中草藥辨證施治+鉍劑四聯療程10天的方案。

 

證據質量:中;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93.8%。

 

需接受補救治療患者其治療失敗因素可能持續存在。中藥具有降低Hp黏附力、改變Hp的生存環境、抑制Hp的耐藥性等效應[29]。為提高根除率,參照《全國中西醫整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病證」共識》中難治性Hp中西醫結合處理原則[9]及「標本兼治的分階段綜合療法」[30],制定以上中西醫協作治療方案。

 

仍存在消化不良症狀患者,可首先運用中醫藥緩解症狀,提高患者對後續治療藥物的耐受性,從而增加根除治療的成功率。無顯著臨床症狀者,可直接予以鉍劑四聯14天方案,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發現聯合應用中藥並適當延長中藥療程能夠提高根除率[23],故可在鉍劑四聯後酌情予以中藥治療。既往根除治療中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或不適症狀者(除外皮損、藥物熱等嚴重過敏反應)可採用中藥方劑聯合三聯療法,以緩解臨床症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31-32],或在四聯療法基礎上聯合中藥,可在有效緩解症狀的同時,將療程縮短至10天[33]。

 

既往根除治療中應用的易產生繼發耐藥的抗生素原則上不再重複,呋喃唑酮可酌情應用。在條件允許時,或者連續2次根除治療失敗患者,建議進行細菌耐藥性檢測,並根據結果進行個體化治療。

 

證據質量:高;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100%。

 

我國患者Hp對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耐藥率處於高水平[34]。無藥敏結果支持下,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不應重複使用;甲硝唑如需重複使用應優化劑量至1600mg/d,且優化劑量應用後不再重複。而呋喃唑酮在我國處於低耐藥率水平[34],仍可應用於難治性Hp感染的根除,但需注意禁忌證、使用劑量,且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富含酪胺的食物(魚、蝦、雞肉、乳酪、醃製及燻制肉製品、蠶豆等)及其他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並監測不良反應[35]。

 

益生菌可降低根除治療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應。對以往根除治療中不良反應明顯的患者,或明確胃腸道菌群失調患者,可擇機應用益生菌製劑。

 

證據質量:中;推薦強度:條件;共識水平:100%。

 

益生菌在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方面肯定的證據較一致,但對於能否提高Hp根除率、服用的時機仍有爭議[36-37],鑑於目前各共識報告的不同觀點,暫不建議常規添加益生菌以提高根除率。對在以往治療中出現消化道不良反應的患者、明確的腸道菌群失調的患者,如無禁忌,可在根除治療前或治療後應用益生菌製劑;如需與抗生素同時應用,應注意服藥間隔,或選用不受抗生素影響的益生菌。

 

2)特殊人群的治療

 

特殊人群的定義:年齡>70歲或有應用抗生素方案進行根除治療的制衡因素。

 

證據質量:中;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100%。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7]將成人中特殊人群定義為年齡>70歲的老年人,主要考量為老年人對治療藥物耐受性和依從性降低,藥物不良反應風險增加。年齡小於70歲成人如基礎疾病、合併用藥多,不良反應和潛在藥物相互作用風險增加,同樣制衡鉍劑四聯的應用。本方案將該類人群定義為特殊人群,旨在提示臨床中應關注此類人群根除治療方案實施的風險,方案個體化。

 

特殊人群的治療策略:特殊人群應進行獲益風險評估,決定是否接受根除治療。無胃癌家族史、輕度非萎縮性炎症、無萎縮性炎症者,如無臨床症狀,可暫不予以藥物幹預;存在消化不良症狀者,可對症處理,或採用非抗生素療法。胃癌發生風險高(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來自胃癌高發地區等)、有報警症狀、中重度活動性炎症或萎縮性炎症者,或有強烈根除意願的患者,可在詳細追查病史、抗生素應用史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根除治療方案,必要時採取多學科評估,儘量減少藥物使用種類。

 

證據質量:低;推薦強度:條件;共識水平:96.9%。

 

特殊人群中無胃癌家族史、輕度炎症或萎縮患者,胃癌發生風險較其他患者低,可選擇非抗生素療法,以緩解症狀,改善胃黏膜病變。非抗生素療法如中藥聯合益生菌[38]或單獨應用中藥[39]均有初步的臨床療效,可達到一定的協助根除Hp作用。對於經評估根除治療獲益明顯或治療意願強烈的患者,則予以根除治療,但需要對制衡因素詳細分析,個體化設計方案。

 

特殊人群的非抗生素治療方案:用於胃癌低風險、病變程度輕的特殊人群患者。採用有證據支撐的中成藥或中草藥辨證施治,或益生菌,療程14~28天。可在辨證論治的原則下,適當合理選擇具有抗Hp作用的藥品和方劑,如荊花胃康膠丸[40]、半夏瀉心湯[41],也可聯合應用或與益生菌聯用。

 

證據質量:低;推薦強度:條件;共識水平:93.8%。

 

有研究顯示,中成藥、中藥湯劑單藥4~6周可達到30%左右的根除率[35],但證據級別低,確切的療效還有待於更為設計嚴謹和長期Hp隨訪的隨機對照研究以驗證。與安慰劑相比,益生菌單藥療法平均根除率約14%[42],在特殊人群中無禁忌證者可做一定嘗試。

 

特殊人群根除治療方案:用於胃癌高風險、經評估需要根除治療的特殊人群患者。

 

a)改良二聯療法:無青黴素過敏者,可選擇PPI+阿莫西林的改良二聯療法(PPI為常規劑量每日3或4次,或雙倍劑量每日2次;阿莫西林1.0g每日3次或0.75g每日4次,每日總劑量3.0g),療程14天。腎功能不全患者阿莫西林應慎用,並根據腎功能水平調整劑量;PPI也應根據不同藥品特點進行選擇。

 

證據質量:高;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96.9%。


改良二聯療法目前被美國胃腸病學會推薦用於補救治療[43]。Meta分析顯示,PPI+阿莫西林二聯療法同當前主流共識所推薦的根除治療方案療效和依從性相當,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44]。我國幾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案作為初次治療的根除率可達90%,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45-47]。一項研究顯示,我國患者Hp對阿莫西林的耐藥率仍處於相對低水平[34],該藥為時間依賴抗生素,且在胃內pH>6時能夠發揮最大程度的殺菌作用[48],因而合理增加給藥頻率、選擇受細胞色素氧化酶P4502C19(CYP2C19)代謝型影響小的PPI可提高療效。改良二聯療法給藥頻率雖增加,全天總量仍在安全劑量內,相較於鉍劑四聯減少了藥物種類,更適宜於特殊人群的根除治療。

 

b)三聯療法:細菌耐藥性檢測提示克拉黴素敏感者,可應用含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的三聯療法14天方案。


證據質量:中;推薦強度:條件;共識水平:93.8%

 

MasstrichtV共識推薦在克拉黴素耐藥率低於15%的地區可繼續應用三聯療法[49]。由於我國克拉黴素耐藥率普遍已超過這一水平,故推薦僅在細菌耐藥性檢測提示克拉黴素敏感者可予以含克拉黴素的三聯療法。

 

2.Hp根除後的治療

 

1)臨床症狀的處理:


Hp引起的胃炎消化不良症狀多在根除治療成功後緩解。仍有症狀者,可予以中藥湯劑、中成藥辨證治療,或予以黏膜保護劑、動力調節劑、消化酶製劑等對症處理。


證據質量:高;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100%。

 

60%以上的患者在根除Hp後消化不良症狀緩解[50-51]。症狀持續不緩解或6個月內再度復發,可能合併功能性消化不良[52]。

 

2)胃黏膜病變的治療:


內鏡下及組織學檢測確診的胃黏膜病變需根據其範圍和程度決定幹預策略。輕度非萎縮性胃炎一般無需進行專門的黏膜保護治療,雞皮樣胃炎、胃體為主的中重度炎症者可予以中藥辨證施治或胃黏膜保護劑,以促進病變的恢復。萎縮性胃炎在Hp根除後應根據胃癌風險分級管理,「可操作的與胃癌風險聯繫的胃炎評估」(OLGA)、「可操作的與胃癌風險聯繫的腸化生評估」(OLGIM)分級分期系統有助於評估胃癌風險[2]。推薦採用以中醫藥辨證施治為基礎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

 

證據質量:中;推薦強度:強;共識水平:100%。

 

Hp根除後胃黏膜炎症可得到緩解或胃黏膜恢復正常。萎縮性炎症、腸上皮化生、嚴重的胃體胃炎等病變胃癌發生風險增加,需要幹預和隨訪[2,49,53]。緩解、逆轉胃黏膜萎縮及腸上皮化生時中醫藥作用優勢,辨證施治採用經方[54]、自擬方[55]、中成藥[56]對腸上皮化生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完整版指南點擊下載: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2013.

 

醫脈通摘自: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消化整合醫學分會.成人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中西醫協作診療專家共識(2020,北京)[J].中醫雜誌.2020.61(22):2016-2024.DOI:10.13288/j.112166/r.2020.22.019.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 | 指南共識
    《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 指南共識 2020-06-22 來源:醫脈通
  •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一、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可出現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及癌變。  2、飲食因素、精神因素是誘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關鍵性因素。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多食新鮮蔬菜與水果,可以降低胃癌的相對危險度。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應規律飲食、清淡飲食、少食或忌食醃製、燻烤和油炸等食物。
  • 全球44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中國成人感染率50%
    「全球約有44億幽門螺桿菌(簡稱HP)感染者,平均感染率為62.8%,中國感染率已經從原來的70%下降到約50%(兒童為30%),感染人數高達7.68億。」5月19日,我們從在江西南昌發布的《第五次幽門螺桿菌診治共識》(以下簡稱「《第五次共識》」)上獲知,第五次共識明確HP為可傳染的感染性疾病,並與遺傳因素、環境飲食因素一起並列為胃癌發生的三大因素,預防及根治HP可有效控制胃癌發生。
  • 「幽門螺桿菌」竟是胃癌的元兇?
    首先,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它們寄生在胃黏膜組織中,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
  • 講真,這些人別殺幽門螺桿菌!
    (HP) 幽門螺桿菌由於與胃癌的親密關係,近年來可謂紅透了大江南北,由於其強烈的致癌性和易感性,很多人對它望而生畏。 發布於2017年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提出,目前已確定的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的疾病包括: 胃炎:幾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為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等。其中,1%會轉變為胃癌。
  • 幽門螺桿菌可怕嗎?它就是影響胃黏膜健康的「小三」,早除早安心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早先業內對於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態度還是比較糾結的。但隨著研究的推進和證據的匯總,越來越多的專家都一改往日溫存的態度,明確了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發病的可控病因,確定了積極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策略。原因就是這傢伙在胃病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害人不淺。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2019年4月19日我國發布的《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專家共識》首次全面地闡述了幽門螺桿菌的危害,和根除治療的重要性:1、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治療可有效降低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2.胃炎幾乎所有Hp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
  • 「抗幽門螺桿菌牙膏」涉嫌虛假宣傳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簡稱HP)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2017年發布的《第五次幽門螺桿菌診治共識》顯示,我國成人感染率約為50%。「告別口臭,遠離幽門螺桿菌」。一款能「遠離幽門螺桿菌」牙膏是不是令人很動心?
  • 幽門螺桿菌陽性,該怎麼辦?會誘發胃癌嗎?
    自從幽門螺桿菌被發現的那一天開始,到現在為止,有關幽門螺桿菌的研究越來越多,人們對幽門螺桿菌也越來越重視,很多單位體檢的時候,往往都會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於是一個問題出現了,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陽性,究竟要不要治療?
  • 8億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很多人遊走在胃癌邊緣卻不自知
    」的診斷, 也讓大家禁不住上網問度娘, 幽門螺桿菌是個啥東西? 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幽門螺桿菌。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寄生在人胃內的細菌,屬於1類致癌物。人是Hp的唯一傳染源。平時,Hp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裡,經過口-口、胃-口、糞-口途徑傳播。
  • 酒糟鼻,或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其實,如果胃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就會分解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產生有毒或刺激因子等物質,影響胃黏膜的消化吸收,使大分子過敏物質通過胃黏膜進入體內,引發持久的過敏,造成上述病變。  1.口臭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口臭的直接病菌之一,幽門螺桿菌感染人體後,在胃內寄生並大量繁殖。幽門螺桿菌可以分解尿素產生氨、硫化氫和甲硫醇,這幾種氣體正是口臭氣體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 中國職場人群Hp篩查關愛」項目暨「中國公眾/醫生幽門螺桿菌(Hp...
    這是一項大型的胃癌防治公益行動,此項目由國家消化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共同發起,由全球生物製藥企業武田製藥、移動醫療平臺春雨醫生、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專業檢測機構華亙安邦聯合支持,面向職場人群提供10000個免費篩查名額,以期提升公眾尤其是職場人群對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相關性的正確認識,推動我國Hp檢出率的提升和以及Hp規範化診療體系的建設
  • 關於幽門螺桿菌,你必須了解的10個真相!
    自從發現幽門螺桿菌(下稱HP)的馬歇爾教授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這個原來默默無聞的細菌,漸漸混得風生水起,成了紅得發紫的網紅菌。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它不但與胃炎、消化性潰瘍相關,還與胃癌有密切關係。
  • 胃炎反覆,多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三類人不要再粗心了!
    幽門螺桿菌,相信有胃病的人對這個細菌都特別了解,它專門破壞我們的腸胃,它是大部分胃病的元兇。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感染人數已有7億多人,90%以上的胃炎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85%以上的胃潰瘍、75%以上的胃ai都跟幽門螺桿菌息息相關。
  • 7個問題搞清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Hp) 和消化性潰瘍學組制訂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已正式發表,內容涉及Hp 感染根除指徵、診斷、治療、Hp感染與胃癌、特殊人群Hp感染和以下有關幽門螺桿菌根除的問題,你是否已掌握?一、幽門螺桿菌與哪些疾病有關?專家一致認為生長在胃竇部黏膜內的幽門螺桿菌,符合鑑定傳染病病原的Koch法則,是一種傳染病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現已明確與下列多種疾病的發病有關。
  • 反覆胃痛,你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種胃炎症狀有什麼不同?
    前幾天找消化科的醫生看了看,做了個胃鏡,毫無疑問,就是一個慢性胃炎,非萎縮性,隨後又做了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回報為陽性。 現在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以往「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年代,工作壓力大、熬夜、飲酒,各種辛辣燒烤食物,這些都是造成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反覆不愈,裡面還可能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同時伴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同學問:HP感染後會有什麼症狀,和普通的胃炎有什麼區別,如果不治療會有什麼後果呢?
  • 幽門螺桿菌禍害8億中國人,你做到嚴格使用公筷了嗎?
    他們的研究首次表明,患有慢性胃炎和胃潰瘍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而在此之前這種疾病被認為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這些症狀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的胃炎、潰瘍、胃癌等併發症的具體表現形式。另外還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會引發十二指腸潰瘍、胃腸息肉、結直腸癌,導致便秘、腹瀉和體重減輕。 幽門螺桿菌是經典的共生體,因為它能夠在一個人的胃中持續存在數十年。
  • 【浦人醫·健康】健康知識月月講之關於幽門螺桿菌,我們應該知道的
    【浦人醫·健康】健康知識月月講之關於幽門螺桿菌,我們應該知道的 2020-11-30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胃病總不好,或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3種情況需引起注意
    幽門螺桿菌與胃病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也提高了,有很多患者可能診斷時並沒有任何症狀,這種情況按照以前的觀點認為可以不必要進行治療,但是按照現在的幽門螺桿菌治療指南推薦進行根治性治療,因為無法知道幽門螺桿菌會導致什麼症狀,而且幽門螺桿菌是胃惡性腫瘤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那麼對於有些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
  • 有胃炎怎麼辦?試試這款茶,或可養胃護胃抑制幽門螺桿菌
    有胃炎怎麼辦?試試這款茶,或可養胃護胃抑制幽門螺桿菌導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人一日三餐不規律慢慢的就會給胃增加了負擔,容易被一些胃病困擾。有很多人都患有胃炎,出現胃炎的情況,大多數跟感染幽門螺桿菌有關係,幽門螺桿菌寄生在胃黏膜內,損害我們胃黏膜的健康。有胃炎怎麼辦?「6寶」來幫你,養胃護胃,抑制幽門螺桿菌1、丁香茶。有很多的人在平時有喜歡喝茶的習慣,如果選對了,對於養胃護胃也有非常好的作用。丁香茶在生活當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它有很好的養胃滅菌的作用,有非常豐富的丁香油和丁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