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 | 指南共識

2020-11-25 醫脈通

《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 | 指南共識

2020-06-22 來源:醫脈通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我國是Hp感染和胃癌發病"雙高"國家,規範診治Hp感染對降低我國胃癌發病率及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中華醫學會組織編寫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以進一步規範基層醫療機構對Hp感染的診治。關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診斷標準


符合下述3項之一者可判斷為Hp現症感染:


①胃黏膜組織RUT、組織切片染色或細菌培養3項中任一項陽性。

②13C或14C‐UBT陽性。

③HpSA檢測(經臨床驗證的單克隆抗體法)陽性。血清Hp抗體檢測(經臨床驗證、準確性高的試劑)陽性提示曾經感染,從未治療者可視為現症感染。


診斷流程


診斷流程見圖1。


治療


(一)根除Hp指徵


根除Hp可促進消化性潰瘍癒合和降低潰瘍併發症發生率,預防潰瘍復發,根除Hp可使約80%早期胃MALT 淋巴瘤獲得緩解。與無症狀或無併發症的Hp感染者相比,上述患者根除Hp的獲益顯然更大。胃癌發生高風險個體(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內鏡下切除術後和胃黏膜萎縮和/或腸化生等)根除Hp預防胃癌的獲益高於低風險個體。多次根除治療失敗後治療難度增加,應再次評估治療的獲益‐風險比,進行個體化處理。Hp胃炎作為一種感染性疾病,似乎所有Hp陽性者均有必要治療。但應該看到,目前我國Hp感染率仍達約50%,主動篩查所有Hp陽性者並進行治療並不現實。現階段仍然需要遵從根除Hp指徵(表1),以便主動對獲益較大的個體進行Hp檢測和治療。



(二)治療方案


Hp耐藥是全球面臨的重要難題,我國的Hp耐藥形勢更為嚴峻。總體而言,Hp對克拉黴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包括多重耐藥率)呈上升趨勢,而對阿莫西林、四環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藥率仍很低。傳統抗菌藥物耐藥率的逐年上升導致傳統三聯方案根除率不斷降低,傳統三聯方案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不再適合作為一線Hp根除方案。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鉍劑四聯方案作為主要的經驗性治療根除Hp方案,總共包括7種方案,各方案的劑量及用法等情況見表2。



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為初次治療方案外,根除治療不分一線、二線,應儘可能將療效高的方案用於初次治療。我國多數地區為抗菌藥物高耐藥地區,推薦經驗性鉍劑四聯治療方案療程為14 d,除非當地的研究證實10 d治療有效(根除率>90%)。根除方案中抗菌藥物組合的選擇應參考當地人群中監測的Hp耐藥率和個人抗菌藥物使用史。此外,方案的選擇應該權衡療效、費用、潛在不良反應和藥物可獲得性,做出個體化抉擇。初次治療失敗後,可在其餘方案中選擇一種方案進行補救治療。方案的選擇需根據當地的Hp抗菌藥物耐藥率和個人藥物使用史,權衡療效、藥物費用、不良反應和藥物可獲得性。


以上內容摘自: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0,19(05):397-402.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成人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中西醫協作診療專家共識(2020,北京)發布!
    引起的胃炎臨床問題進行遴選及確定,針對中西協作診治中的關鍵問題初步形成條文,內容涉及辨證分型、治療方案、調攝及隨訪、療效評定標準等,並於2019 年3 月形成本共識意見初稿。————————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胃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和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1],幾乎所有的Hp現症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炎症。
  • 2019年腎內科熱點指南共識,一文匯總!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裡,國內外權威學會又發布了不少腎內科重磅指南與共識,小編根據點擊下載熱度,為大家準備了這份榜單,一起來看看不容錯過的指南和共識都有哪些吧! 二、中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專家共識(第2版) 《中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專家共識(第1版)》自2014年發布以來,在國內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幾年過去了,國內外在血管通路領域的研究又出現了很多新的進展,甚至有的觀點發生了一些變化。
  • 感染了Hp,不治行不行?這裡還真有一些拒絕根治的理由...
    多份指南提出,根除Hp可作為胃癌一級預防措施,今年3月發表在國際期刊 《新英格蘭雜誌》上的一篇新興研究也明確指出,只要根除Hp,就能降低胃癌一級親屬73%的胃癌風險。              專家視角:在普遍認為Hp應被根除的背景下,不根除也有一些理由         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學中心的Kevin醫生等人表示,以往,根除Hp被認為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找出每個感染患者,並對之進行治療即可,但實際情況比這複雜得多。
  • 酒糟鼻,或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其實,如果胃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就會分解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產生有毒或刺激因子等物質,影響胃黏膜的消化吸收,使大分子過敏物質通過胃黏膜進入體內,引發持久的過敏,造成上述病變。  1.口臭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口臭的直接病菌之一,幽門螺桿菌感染人體後,在胃內寄生並大量繁殖。幽門螺桿菌可以分解尿素產生氨、硫化氫和甲硫醇,這幾種氣體正是口臭氣體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 Hp感染治療如何打破困境?微量元素鋅在幽門螺桿菌治療中的應用
    編者按 據統計,中國人群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達到55%,將近7.7億中國人感染這種細菌。針對Hp感染,目前最常推薦的為四聯方案,即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兩種抗生素的治療模式。但是,在廣泛開展Hp根除治療的同時,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性急劇升高。
  • 全球44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中國成人感染率50%
    「全球約有44億幽門螺桿菌(簡稱HP)感染者,平均感染率為62.8%,中國感染率已經從原來的70%下降到約50%(兒童為30%),感染人數高達7.68億。」5月19日,我們從在江西南昌發布的《第五次幽門螺桿菌診治共識》(以下簡稱「《第五次共識》」)上獲知,第五次共識明確HP為可傳染的感染性疾病,並與遺傳因素、環境飲食因素一起並列為胃癌發生的三大因素,預防及根治HP可有效控制胃癌發生。
  • 幽門螺桿菌檢測:抽血陽性,吹氣陰性,到底該信哪一個?
    幽門螺桿菌檢測也有「假」結果?!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革蘭染色陰性的螺旋桿菌,通過口腔進入人體後特異地定植生存於胃上皮細胞表面,Hp產生多種酶,如尿素酶及其代謝產物氨、過氧化氫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等,對黏膜有破壞作用。Hp生長緩慢,在微需氧的富營養基條件下,生長需要3-10天。
  • Hp感染及其相關疾病防控100問: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
    「消化界」獨家首發《100問》,《100問》涵蓋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及相關疾病的詳盡的防治知識,可以作為《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完整解讀和內容更新,敬請關注!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可發生自發清除嗎?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機體可產生相應抗體,然而這些抗體並不能清除幽門螺桿菌,此外,幽門螺桿菌存在其他免疫逃逸機制,因此一般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後難以自發清除。這也是《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強調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理由之一。
  • 幽門螺桿菌陽性怎麼辦?這些根除方案建議收藏
    抗幽門螺桿菌的鉍劑四聯療法。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感染率較高的細菌類型,可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等,長期發展可能會惡化為胃癌,危及患者生命。
  • 中國首個針對於公眾的幽門螺桿菌(Hp)認知現狀調查在滬發布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2019年度工作會議上,發布了「中國幽門螺桿菌(Hp)公眾認知現狀調查中期結果」,這是2019年1月-3月期間舉辦的「44天只為你,保胃除幽」大型胃癌防治公益行動中產出的一個具有非凡意義的結果,也是中國首個針對於公眾的幽門螺桿菌(Hp)認知現狀的調查,補充數據空白的同時,也為未來政府、醫務工作者
  • 中國職場人群Hp篩查關愛」項目暨「中國公眾/醫生幽門螺桿菌(Hp...
    幽門螺桿菌 需重視的「隱形殺手」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被WHO列為最高警示級別的I類致癌因子。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Hp學組前任組長呂農華教授在發布會上介紹,「全球已有超過40%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已被證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我國公眾卻對此菌缺乏認識和重視。」
  •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找到了,做好這些,有效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在人群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如果去體檢有可能自己都是一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幽門螺桿菌與胃炎、胃潰瘍、以及胃惡性腫瘤相關,會增加罹患胃惡性腫瘤的風險,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心情比較凝重了,已經感染的人會擔心自己哪一天得癌,健康者會擔心自己哪一天也被感染,這樣自己也增加了患癌的風險,其實大家也大可不必要這麼擔心緊張,因為胃癌患者中也只有少部分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大約只佔有1%-2%,說到此處,是不是舒緩了一口氣。
  • 幽門螺桿菌是「壞細菌」嗎?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傳染給家人嗎?
    說起幽門螺桿菌,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幽門螺桿菌在我國的感染率超過了50%,它的感染與地域、種族和經濟條件等密切相關。而由於生活上的一些不良習慣,也會導致家庭聚集性感染的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有難根除、易復發的特點,所以許多患者都深受困擾。
  • 胃病總不好,或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3種情況需引起注意
    幽門螺桿菌與胃病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也提高了,有很多患者可能診斷時並沒有任何症狀,這種情況按照以前的觀點認為可以不必要進行治療,但是按照現在的幽門螺桿菌治療指南推薦進行根治性治療,因為無法知道幽門螺桿菌會導致什麼症狀,而且幽門螺桿菌是胃惡性腫瘤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那麼對於有些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
  • 幽門螺桿菌禍害8億中國人,你做到嚴格使用公筷了嗎?
    這些症狀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的胃炎、潰瘍、胃癌等併發症的具體表現形式。另外還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會引發十二指腸潰瘍、胃腸息肉、結直腸癌,導致便秘、腹瀉和體重減輕。 幽門螺桿菌是經典的共生體,因為它能夠在一個人的胃中持續存在數十年。
  • 幽門螺桿菌:50%以上的人都會感染,到底需不需要治療?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生長在胃竇幽門區胃黏膜層與黏膜下層之間的螺旋形桿菌,故稱幽門螺桿菌,英文縮寫為HP。查到血液中HP抗體,說明有過感染,但不能說明現在感染,胃鏡下活檢快速尿素酶試驗陽性和13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說明你現在存在有HP感染。是致病菌還是非致病菌?
  • 感染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聽聽專家怎麼說!
    專家提醒:要理性認識這一病菌5月21日,在省人民醫院會議室,一場主題為「倡導健康生活警惕幽門螺桿菌」的科普講座吸引了周邊社區近500位居民參加,該院基層衛生服務指導中心主任黃立坤從健康生活理念出發,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幽門螺桿菌的危害及防範。
  • 你是怎麼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在我國,它的感染率56%左右,大約1%的感染者最終會發展為胃癌。 由於它是誘發胃癌的元兇,所以,預防和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的第一關鍵。 那麼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有哪些呢?
  • 幽門螺桿菌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說起幽門螺桿菌(Hp),想必大家都不陌生,Hp是一種革蘭染色陰性螺旋狀細菌,主要通過口‐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1]。中國人Hp的感染率非常高,超過50%,且當前研究證明,Hp與胃癌關係曖昧,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確定為胃癌Ⅰ級致癌因子。
  • CGC 2020|周麗雅教授:難治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原因與對策
    大會上,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周麗雅教授以「難治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原因與對策」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醫脈通現為您呈現如下。幽門螺桿菌感染及上胃腸疾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一五&十二五課題(幽門螺桿菌相關研究)負責人, 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教育部課題等多項基金2014年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Ⅱ等獎、2015年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Ⅱ等獎,2016年榮獲北京市師德先鋒稱號中華消化雜誌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