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生態退化|綠會研究室七建議環保部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指南

2021-01-08 中國綠髮會

6月15日,生態環境部就生態保護紅線系列標準規範公開徵集意見。該系列標準共包括《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技術指南》、《生態保護紅線監測技術規程》、《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評價技術指南》、《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評估技術指南》、《生態保護紅線生態補償標準核算技術指南》、《生態保護紅線臺帳資料庫技術規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數據質量控制技術規範》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指南》等八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對此,中國綠髮會法律工作委員會、研究室、標準研製中心聯合對該生態保護紅線系列標準規範提出建議或意見,並已以郵件和函件的方式寄達生態環境部。其中,在《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技術指南》部分,共提出.。其具體建議如下:

在「基礎性資料收集」、「基本狀況調查的環境質量狀況」、「生態系統質量調查」、 以及「人類活動本底調查」中,建議都應該增加調查或採集至少10年之內的當地重大環境事件的相關信息。

建議理由:因為一旦發生重大環境事件,其對當地生態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環境或生態評估應予以納入。

在原「調查登記」部分涉及的基本狀況、生態狀況調查和人類活動本底調查中,建議增加核心量化指標的抽取。

建議理由:目前「調查登記」部分所涉及的核心調查內容,多為定性化描述,均存在量化指標弱化現象,應增補;如基本狀況調查、生態狀況調查、人類活動本底調查部分,對核心指標的量化抽取明顯偏弱,缺失,要求增補或明確細化,一是因為目前所涉及核心指標,最新研究成果已經可以量化,二是方便該系列標準後邊資料庫平臺的建設,直接提供基礎性一手調查數據。

原「調查登記」中的「管護狀況」調查中,對縣級行政區內生態保護紅線管護狀況調查時,調查內容除生態保護紅線界樁、標識牌等之外,建議增加對當地建立動態基礎性管理臺帳的檢查。

建議理由:因為沒有基層管理臺帳情況(含數據)的及時上傳、更新,後期對整體管理臺帳的建設將缺少支撐。

原「7.2.2生態系統質量調查中,主要調查內容除自然保護地面積和比例、自然生態用地面積比例等外,建議應增加一項:土地權屬情況。

建議理由:國內很多自然保護地(區)存在土地權屬不歸國有、集體所有等情況,而土地權屬不清,將會極大影響生態系統質量的穩定。

同樣,此條中的「生物多樣性調查所採用資料來源,應以近5年或10年的文獻資料為主」,建議修訂為:「以5-10年文獻資料為主,輔以實地調查數據」。

原「7.2.2生態系統質量調查」中,主要調查內容提到「自然保護地面積和比例」等,建議增加自然保護地定義。

建議理由:自然保護區國內有明確定義,而自然保護地的定義則不同界定。如國內界定的自然保護地,是指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保護地的定義是:它是一個明確界定的地理空間,通過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獲得認可、得到承諾和進行管理,以實現對自然及其所擁有的生態系統服務和文化價值的長期保護。國際定義是包括了社會組織及民間的保護地範疇的。

原7.2.3生態退化狀況調查中,主要調查內容除「土壤侵蝕、土地沙化等之外,建議增加生物多樣性狀況。

建議理由:生物多樣性狀況,同樣屬於生態退化。比如同一片林地,自然林與改種為經濟林或單一林後,其生態功能其實是退化的。另外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生態退化也一樣存在生態功能退化現象。

7.原「7.2 生態狀況調查」內容中,建議增加一項「生態退化威脅因子分析」。建議理由:如人口數量增長、基建投資、氣候變化及棲息地破壞與喪失等主要生態退化因子,在不同生態保護紅線區的表現,應該得到分析。

8.原「7.3.8交通設施」的調查部分、原「7.3.9線性工程」部分,其調查內容,建議還應增加有無生態廊道或生態設計的內容。

建議理由:生態廊道或相關交通設施、線性工程的生態設計,對緩解相關建設帶來的生態影響至關重要,可以極大程度上抵消其對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性影響,或有效彌補其帶來的生態破壞影響。

格式或規範性建議:

1.原「5技術流程「部分,技術流程明確包括了前期準備、調查登記、質量管理、成果應用四個環節,而在技術流程後的編號,單獨編為了6-7-8-9,邏輯上所有的編號都錯了,建議應以二級編號區分。

整理/Gone 審/summy 責編/angel

相關焦點

  • 8條修改建議獲採納 | 生態保護紅線系列七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
    2020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了《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等八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公開徵集意見(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006/t20200605_782943.html)。
  • 《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存在重大缺陷,綠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中國綠髮會研究室經慎重研究後,認為目前正在公開徵集意見的《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範》)存在重大技術及流程方面缺陷,特建議暫緩發布。
  • ...適時開展海洋汙染基線與生態本底調查評估|生態環境部印發...
    適時開展海洋汙染基線與生態本底調查評估,進一步拓展重點流域、海域和重要水體水生生物調查評估,實施重點流域、海岸帶和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評估。強化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評估。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評估。制定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定期評估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及海域海島生態修復等工作成效的評估。構建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加快制定覆蓋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以及貫穿問題識別、方案制定、過程管控、成效評估等重要監管環節的生態修復標準,加快制定生態修複評估指南。
  • 生態環境部: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
    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引領作用,初步形成與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相匹配的指導、協調和監督體系,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開展全國生態狀況、重點區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五大評估,建立從宏觀到微觀尺度的多層次評估體系,全面掌握全國和區域生態狀況變化及趨勢。
  • 綠會生態研究課題小組全面跟進
    接到情況反映後,綠會研究室迅速行動。實地考察、諮詢專家、媒體發布、成立課題組,一系列的舉動都是為了儘快摸清情況,防止擴散,保護本地水生物種。(拓展閱讀:福壽螺疑入侵北京溫榆河!綠會研究室迅速聯繫有關部門專家趕至現場調研)
  • 綠會研究室收到舉報外來入侵物種
    10月7日,綠會融媒收到來自志願者的留言反映:在北京溫榆河公園發現了疑似福壽螺卵。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世界著名的外來入侵物種,也是2003年中國公布的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 關於我省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建議
    關於我省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建議(B類)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政協海南省第七屆   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130號提案的答覆(B)      朱傳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我省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建議收悉
  • 青海官方集中發布三江源四大主要自然資源本底數據
    :劉歡   中新社西寧1月24日電 (記者 張添福)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三江源自然資源本底調查成果,涉及草地、地表水、林地、溼地四大主要自然資源。
  • 生態環境保護,深圳將立法授權政府制定「特區標準」
    為此,《條例》從生態空間、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監測、生態保護與修復、應對氣候變化等層面構建全方位的生態安全保障制度體系。一是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定期開展監測、評估和考核等監管工作。二是落實國家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改革要求,依法劃定自然保護地,建立由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組成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嚴格保障生態系統空間。
  • 科技工作「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進展順利
    科技工作「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進展順利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8 15:26 來源: 科技部網站     2014年4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擔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工作研討暨專家組會議在廣州召開。
  • 湖南省張家界市專題研究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成果及自然保護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16日訊 11月9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政府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成果及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修改及上報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主持會議並講話,副市長李培其,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廣體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張家界高新區管委會、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張家界大鯢保護區管理處、市經投集團公司、市交投集團公司,各區縣政府及區縣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部門有關同志參加會議。
  • 國家環保總局啟動西部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本報北京9月15日電(記者 林英 通訊員 何春權)國家環保總局今起全面組織實施西部生態環境本底的調查,以掌握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經濟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供決策性依據。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指出,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氣候差異顯著、自然條件惡劣多變、地貌複雜多樣、生態環境脆弱,掌握西部生態環境現狀,對實現西部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 關於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建議
    農村環境保護投入不夠,村級汙水得不到合理處理。土壤汙染得不到有效改善,化肥農藥過量使用,農用薄膜不回收,農作物秸稈得不到合理利用。畜禽規模化養殖比例低,養殖場配套治汙設施建設標準低,畜禽糞便沒有實現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等。    針對以上情況,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 麗水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啟動~這些美麗的深山精靈你認識嗎?
    麗水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啟動~這些美麗的深山精靈你認識嗎?麗水市生態環境局啟動了「麗水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項目」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一行領導和專家赴麗水市生態環境局座談後合影12月3日,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崔鵬副研究員、張文文助理研究員帶領鳥類調查工作隊共11人首先趕赴麗水遂昌、龍泉、慶元等地,開展了冬季鳥類多樣性調查工作。
  • 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進展順利
    2014年4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擔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工作研討暨專家組會議在廣州召開。項目組設立了調查航次首席專家,開展了海南島和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珊瑚礁生態地貌環境的面上調查,並進行了相關實驗分析,獲得了大量珊瑚礁生物生態、地貌、遙感、水環境和沉積等方面的現場資料、數據和樣品。項目開展了西沙群島琛航島的珊瑚礁地質鑽探,最終獲得了琛科1井和琛科2井1000多米的巖芯樣品和鑽井物探數據。
  • 山西省「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推進會召開
    8月19日,全省「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推進會在太原召開,省委書記樓陽生出席並講話。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部署,全面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和環境保護,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努力建設美麗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主持會議。
  • 生態環境部、中科院開展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中科院決定聯合開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據介紹,4月15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中科院辦公廳聯合印發《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實施方案》,正式啟動調查評估工作。兩部門將深入合作開展全國和省域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分析生態系統狀況,總結我國生態保護取得的進展,識別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提出生態保護對策建議。調查評估工作預計於2021年10月結束。
  • 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刻不容緩
    201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基於新的雪豹種群調查數據,將雪豹從瀕危類別「降級」為易危類別。該調整一度引發熱議:這是否意味著雪豹種群狀況已經改善,不需要特別保護了呢?  記者日前在廣東深圳召開的國際雪豹保護大會上獲悉,由於氣候變化、人為活動影響、盜獵和非法貿易等因素的威脅,雪豹保護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加強國際合作,刻不容緩。
  • 生態立市20年,麗水尊重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
    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李烜這樣說道。「正因為麗水野生動植物的種類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我們這才啟動了麗水全市域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規劃處處長羅豔說,從去年12月開始,麗水市生態環境局委託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進行為期三年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麗水學院、台州學院、中國計量大學、安徽大學、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杭州市鳥類生態學會等多家單位相繼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