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7日,志願者向綠會研究室反映,北京溫榆河公園出現疑似福壽螺卵。接到情況反映後,綠會研究室迅速行動。實地考察、諮詢專家、媒體發布、成立課題組,一系列的舉動都是為了儘快摸清情況,防止擴散,保護本地水生物種。(拓展閱讀:
福壽螺疑入侵北京溫榆河!綠會研究室迅速聯繫有關部門專家趕至現場調研)
疑似福壽螺卵塊。志願者向綠會反映
從10月7日開始,綠會研究室就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稿。雖然不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但公眾也是踴躍發言,留言量不斷增加。
細細梳理公眾留言就會發現,大家在從不同角度熱議,積極思考。有些網友開始了解福壽螺是怎麼回事了,有些網友開始擔心福壽螺的危害並期待儘快治理,有些網友開始明白髮現外來物種是可以舉報的,有些網友開始思考問題的起因和解決辦法。
線索引發熱議在眾多留言中,有這樣的內容,「是危險物種」、「肯定是福壽螺卵」、「看圖片就能判斷出來」……還有網友提到了幾年前北京某酒樓的福壽螺事件,以及上海某飯店導致幾百人得A肝的事情。有網友甚至聯想到了以前出現的許多外來入侵物種,清道夫、食人魚、鱷龜……也有網友進一步提示了福壽螺對農作物和水生植物的極端危害。可以看出,網友們不僅了解福壽螺等外來入侵物種,還對此表示擔憂。他們的點滴留言也一筆一筆勾勒出了福壽螺的基本面貌。
自然,不可能所有人都了解福壽螺。比如,有的網友就坦言,「九月開園的時候就發現瀑布那個方向的湖邊水生植物的莖杆上有這種粉色的東西,沒想到是福壽螺」。有網友發了照片,說圖中的東西是前幾天在公園裡撿到的,但不知道是不是福壽螺。有的網友說,以前看到過,還以為是植物的腫瘤,或者是植物本身長的什麼東西。
令人欣慰的是,通過綠會研究人員這兩天的發稿,通過公眾的持續留言,大家在迅速了解福壽螺及其危害。有網友說,經常去那裡釣魚,但從沒注意過,言下之意是現在知道了。很多網友在了解後,均表示擔憂,擔心這一外來物種會泛濫,期望相關部門能儘快治理。
有趣的是,大家在了解外來物種的危害後,就開始積極挖掘原因。有說是放生造成的,有說不是放生造成的。有人嚴肅地說,「放生是有規矩的,要事先聯繫生態環保部門,不準亂放」。有人亦莊亦諧地說,「野外任意放生外來物種可視為搞恐怖襲擊」。
當然不乏熱愛美食的朋友,他們更關注如何消滅福壽螺,關注福壽螺是否能吃。比如,有網友問,在北京發現的福壽螺是否有寄生蟲,要是沒有的話,就怕不夠吃。
在此,綠會生態研究課題小組不得不強調: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會引發廣州管圓線蟲病,而幾年前的福壽螺事件也是因此而起。根據39健康網信息,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進入人體後,可在人體內移行,並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患者臨床表現為持續性頭痛、全身酸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頸部僵直、精神異常等,嚴重者可出現視盤水腫、視網膜靜脈擴張、癱瘓、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啟發來自公眾從網友的留言可以看到,科普工作非常重要。在全球人民共同經歷了一場特大疫情後,在疫情尚未徹底結束時,我們需要認真思考食物的來源,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我們要樹立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避免病從口入。
談到科普工作,其重要性在於能使公眾學科學、用科學和愛科學,用科學來武裝頭腦,按科學規律辦事,從科學中受益。而談到生態科普工作,其重要性還在於能激起公眾的廣泛參與,使大家都能關注生態保護問題,關注生態與人類的關係問題。比如,有網友說,晚上去吃麻辣燙,發現空心菜上有紅色的蟲卵,結果工作人員把空心菜下架了,後經與報導中的圖片對比,發現貌似福壽螺卵。有網友說,以前看到過福壽螺,但是不知道這個事情需要舉報,也有網友想知道為什麼要舉報。
這次北京發現福壽螺卵的消息一出,很多網友就紛紛留言,他們描述的位置是一致的,他們之前都在相同地方發現了福壽螺。想想看,如果當初有人能早點向綠會研究室或相關機構反映,那麼這個問題就能及時引起公眾、專家和相關機構的關注。
公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思維是活躍的,每一位都可以是「公民科學家」。對相關機構來說,公眾的參與就是對工作的查漏補缺。從這次福壽螺線索就能看到,大家熱情很高,對於生態保護很有積極性。從目前的公眾留言可以發現,福壽螺在我國已廣泛分布,且已到達北方地區。網友公布的地點包括鄭州、長沙洋湖公園、南京棲霞區某小區外的荷塘、成都的一些公園水塘、衡陽南湖公園荷塘、廣州華南植物園、灕江、石門市場、寧波溼地公園、某大學的池塘、無錫長廣溪溼地公園、杭州西溪溼地公園和浙江大部分地區。而僅在北京,網友就已發現朝陽溫榆河公園、大興南宮溼地公園、海澱圓明園、房山小清河和懷柔水庫有福壽螺。貌似這小小的螺在中國已自南向北長驅直入,想要包圍北京。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專家的指導和意見至關重要。有的網友發了圖片,說分不清楚福壽螺和小田螺。有的網友說福壽螺在北方的冬天會被凍死。有的網友很有行動力,說幹就幹,直接用棍子把福壽螺卵撥到水裡。有的網友說福壽螺在北京出現是生態環境變好的標誌。不難看出,對於如何區分不同貝殼動物、如何科學滅殺福壽螺、福壽螺為何出現在北京地區、如何防止危害再現、如何辨證看待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有太多的問題等待著答案。為此,綠會研究室將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和科普工作。
從這次福壽螺線索引起的評論可以看出,公眾熱議是一個辨證學習的過程,是好事,大家的想法都擺出來,理越辯越明。在此,非常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同時,也要感謝志願者,志願者的努力為環保工作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有網友專門表達對志願者的感謝,為志願者點讚,還特別說到「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願我們每一位都能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願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麗!
文/徐莉 審/Sophia 編/Angel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