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省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建議

2021-01-10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關於我省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建議
(B類)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政協海南省第七屆
   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130號提案的答覆(B)
   
   朱傳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我省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建議收悉,建議中肯,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準確到位,相關建議切中工作重點和難點。現答覆如下:
   隨著全球氣候條件變化、洋流變化以及海岸帶的開發利用力度加大,海南島周邊包括三沙島礁周邊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整體呈現退化和破碎。如何在發展與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是環保工作的共同難題,海洋的開放性更增加了保護的難度。尤其珊瑚礁的保護是一項綜合工作,需要多部門密切配合上下聯動。為貫徹落實《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根據省政府李國梁副省長在省人大辦公廳《關於反饋省人大常委會對〈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執法檢查報告審議意見的函》上的批示,我廳聯合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旅遊委員會、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科學技術廳、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口海關、海南海事局、省郵政管理局、省公安邊防總隊、省海警籌備組制定了《貫徹實施整改工作方案》,整改時間為2018年整年,主要圍繞普法宣傳、執法、司法鑑定、漁民轉產轉業、生物資源調查等工作展開。具體工作包括:
   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深度和廣度。按照「誰主管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各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利用各自優勢,加強普法宣傳。一是創新宣傳方式和手段。繼續通過電視、廣播、報紙、手機簡訊、微博、微信、電梯廣告等媒體和平臺宣傳有關法律法規;二是把握好關鍵時間節點。利用旅遊旺季,在社區、景區、學區、漁區加強宣傳;三是把握好特殊環節。加大對進出海南島的飛機、火車、輪渡等關鍵場所檢查和宣傳力度。確保宣傳工作不斷延伸和拓展,提高宣傳效果。
   二、建立聯合執法長效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捋順執法程序,明確部門間關鍵環節手續程序。以《法規》實施一周年為契機,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開展1次聯合執法行動。結合5月23日世界海龜保護宣傳日活動,在三亞海棠灣集中銷毀了海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四個省份的漁政、海警、工商、邊防、海關罰沒的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製品,其中珊瑚礁和硨磲約100噸,包括100公斤紅珊瑚原石,表明各主管部門的堅定決心,對犯罪行為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三、建立司法鑑定網絡。我廳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全省相關科研機構加強對海龜、玳瑁、鯨鯊、珊瑚、硨磲等重要物種的科學分析和技術建設,積極組織具有高資質高水平的科研單位和具有中高職稱的技術人員申請加入司法鑑定行業。目前我省已有三家單位通過了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評審,具備了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司法鑑定資質,覆蓋了我省主要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品種,解決了司法鑑定難、司法鑑定慢的情況,極大的推進了我省水野案件的辦理進程。
   四、積極推進漁民轉產轉業。各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在技術、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和指導,妥善推進漁民從業人員轉產轉業。重點推進休閒漁業產業發展,國家及省級層面的休閒漁業法律法規即將出臺。根據原農業部《2018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年底國家層面將出臺《關於推進休閒漁業規範健康發展的意見》、完成《海洋休閒漁船檢驗規則》的審查報批工作。已經出臺了《海南省休閒漁業發展規劃》(2011-2020)、《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現代漁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目前正在文昌、瓊海、陵水、三亞、東方、儋州6個沿海市縣進行休閒漁業先行試點,待年底國家層面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後,再結合省情,提出具體的實施意見;另外,省發展改革委已經啟動了《海南省海釣運動發展規劃(2017-2021)》編制工作,將按照習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要求,結合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積極協助推動休閒漁業(海釣產業)發展,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推動建立海南省級海釣產業發展管理平臺,建立海釣產業支撐體系,實施重點工程帶動戰略,推進全省海釣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五、開展水生生物資源評估工作。加強水生生物資源評估,推進珊瑚礁硨磲繁育工作。以海洋生態修復項目為抓手,加快推進珊瑚礁生態修復,改善我省海域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我省珊瑚礁生態系統管理。
   六、其他相關工作包括:
   (一)加大無序水產養殖治理力度。我廳正在組織各市縣開展本市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定工作,目前大部分市縣已完成規劃初稿的編制,將通過規劃確定水產養殖的禁養區、 限養區和養殖區,為合理優化水產養殖空間布局、清理整頓無序違規養殖提供依據。按照工作安排,各市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將在今年7月底前出臺,2019年年底前完成禁養區水產養殖的清退。我廳組織起草了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將以地方標準方式出臺,為嚴格規範我省水產養殖汙水排放管理提供技術標準。
   (二)研究推進海岸帶生態整治修復。我廳制定出臺了《海南省藍色海灣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指導市縣政府以問題為導向,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科學策劃、實施「藍色海灣」 綜合整治工程,對生態環境脆弱、退化的海岸帶區域開展綜合整治,提升海洋環境、海洋生態系統的水質自淨能力。目前,正在實施的陵水和樂東藍色海灣整治工程進展較為順利、預計可取得較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三)穩步推進「灣長制」。在海口市「灣長制」試點的基礎上,出臺《海南省全面推進「灣長制」工作的意見》, 指導市縣編制本轄區的「灣長制」工作方案,對接「河長制」,壓實各級政府的近岸海域汙染防治責任,實現從淡水到海水全水體綜合治理。
   感謝您對海洋環保工作的關心和建議,請您繼續支持和幫助我廳相關業務。如有進一步溝通交流需要,歡迎致電聯繫人。
   
   附件:委員意見徵詢表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
   2018年7月6日

相關焦點

  • 保護海洋雨林珊瑚礁
    珊瑚礁對地球非常重要,全球有5億人直接依賴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生活。同時,作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生態系統所佔的海洋面積不到0.2%,卻為超過30%的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和家園,有近33%的魚類棲息在此,是大量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和育幼所。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3、珊瑚礁維護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財富,在所有的海洋生態系統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是最豐富的,其豐富的程度只有熱帶雨林可以比擬。 4、珊瑚礁保護海岸線。珊瑚礁對於保護脆弱的海岸線免於被海浪侵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全球珊瑚礁魚類生物量分布確認加強漁業管理有助珊瑚礁保護
    英國《自然》雜誌16日發表的一篇生態學論文,確認了世界範圍內魚類生物量顯著高於或者低於預期值的珊瑚礁。這些發現得益於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和社會經濟學因素的新的跨學科方法,其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解決全球珊瑚礁退化問題。
  • 上海交大生科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聯合建立南海珊瑚礁生態...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籤約與掛牌儀式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辦。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院士、常務副院長馮雁、副院長李志勇,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魯佳寶、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所長吳川良及三亞市委、三亞珊瑚礁國家自然保護區、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海南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領導和代表參加了聯合實驗室籤約與啟用儀式。李志勇與吳川良代表雙方籤署聯合實驗室協議,該實驗室同時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掛牌。
  • 吉林林草局關於建立我省野生動物禁食「黑白名單」制度的建議答覆
    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關於儘快建立我省野生動物禁食「黑白名單」制度的建議答覆對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301號委員提案的答覆吉林議〔2020〕4號>丁肇勇委員:您在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儘快建立我省野生動物禁食「黑白名單」制度的建議》收悉,經認真研究辦理,現答覆如下。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即使同一類型的森林生態系統,在不同的生態系統管理方式下,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構和功能特性。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揭示森林系統內物種之間的競爭和共存原則,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徵,包括系統及其與外界之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生物多樣性狀況、系統穩定性和生產力水平等。
  •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開展珊瑚礁白化應急監測 保護「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場所,同時也被認為是異常敏感的生態系統之一。2020年8月,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礁白化現象。珊瑚礁因何出現白化?影響究竟有多大?其後,自然資源部南海局迅速組織監測隊伍開展了應急監測。
  • 關於在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建設的建議
    這裡有著豐富的珊瑚礁和熱帶島礁生態系統,擁有世界最深的海洋藍洞—永樂龍洞和石島老龍頭等海洋地質遺蹟,生長著海龜海鳥等大量的珍稀瀕危海洋生物和極為豐富的魚類資源,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與社會價值。把三沙作為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對於保護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地質遺蹟和海洋珍稀動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觀點】關於《建議》中生態環境保護的解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給未來中國5年乃至15年的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並提出推動綠色發展。
  • 關於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建議
    農村環境保護投入不夠,村級汙水得不到合理處理。土壤汙染得不到有效改善,化肥農藥過量使用,農用薄膜不回收,農作物秸稈得不到合理利用。畜禽規模化養殖比例低,養殖場配套治汙設施建設標準低,畜禽糞便沒有實現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等。    針對以上情況,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 為海洋發聲 保護珊瑚礁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吳小婷 傅蓉蓉 通訊員 周靜雲 文\圖 2020年12月31日,由泉州市環境保護局、東南早報聯合開展的「生態環境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泉州師範學院講師崔玉棟受邀開講,為同學們帶來了《消失的「尼莫家園」——關於全球變暖對於珊瑚白化的影響》講座。
  • 拯救退化珊瑚礁的秘方:多引入魚類
    「這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可以由此估計珊瑚礁漁業的歷史影響,並進行管理決策,包括珊瑚礁修復的時間。」「這項研究裡用於估計珊瑚礁健康的方法非常簡單,大多數漁民和管理者都可以自己確定並保證珊瑚礁位於健康的範圍。」 研究合作作者、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高級保護學家蒂姆·拉納漢(Tim McClanahan)博士這樣說道。
  • 關於規範管理城市建設噪音減少擾民問題的建議
    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政協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314號提案的答覆(B) 龍丁敏委員:您在政協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出的「關於規範管理城市建設噪音減少擾民問題的建議」(第0314號)收悉。
  • 南沙群島珊瑚及珊瑚礁魚類圖鑑出版
    本報訊 近日,由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持編撰的《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經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和《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兩本書涵蓋了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近年在南沙群島調查期間拍攝的珊瑚和珊瑚礁魚類影像資料,其中造礁石珊瑚14科170餘種、珊瑚礁魚類45科381 種,用細節豐富的照片和簡明專業的文字,系統展示了南沙群島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魚類的形態特徵、生態分布等內容。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啟用
    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1月6日啟用。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聯合舉辦,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
  •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珊瑚礁對海洋有多重要,問我吧!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
  • 掌握第一手珊瑚礁資料--黃暉
    近十多年來,黃暉研究員圍繞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壓力對我國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其響應模式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工作,在此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做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作。提出在我國珊瑚礁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壓力要遠大於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論點;針對氣候與環境的壓力,開展了珊瑚礁的退化機制研究;發現了我國珊瑚礁生態系統對不同環境壓力的響應機理不同,呈現2種不同響應模式。
  • ...也是生態退化|綠會研究室七建議環保部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指南
    對此,中國綠髮會法律工作委員會、研究室、標準研製中心聯合對該生態保護紅線系列標準規範提出建議或意見,並已以郵件和函件的方式寄達生態環境部。其中,在《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技術指南》部分,共提出.。其具體建議如下:在「基礎性資料收集」、「基本狀況調查的環境質量狀況」、「生態系統質量調查」、 以及「人類活動本底調查」中,建議都應該增加調查或採集至少10年之內的當地重大環境事件的相關信息。建議理由:因為一旦發生重大環境事件,其對當地生態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環境或生態評估應予以納入。
  • 當街擺賣珊瑚栽了海口工商局昨查獲活體珊瑚和珊瑚礁300多公斤(圖)
    5月11日下午5時,海口解放東路海城水族館公開擺賣的40多塊300多公斤珊瑚礁和4塊活體珊瑚,被工商執法人員查扣。  連日來,本報不斷接到市民和外地遊客打來的電話,反映海口解放東路、博愛路、五指山路的一些水族館,公開叫賣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活體珊瑚和珊瑚礁,有的水族館還向顧客承諾可以搞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紅色活體珊瑚和一些瀕臨滅絕的軟體海洋生物等。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6日啟用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昨日啟用深化珊瑚礁生態保護科研工作1月6日上午,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啟用,並進行合作籤約。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共同成立,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作為海南本土科研機構,在南海生態資源,特別是珊瑚礁資源的保護研究上具有本土優勢;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作為國內外頂尖的科研院所,具有不可比擬的科研實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