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2020-12-07 男孩派

都說「言為心聲」,一個孩子的說話方式,藏著他的教養與素質。

——鹿媽

作者 | 妙黛

前幾天,去親戚家吃飯。

幾家人團聚的場合,孩子們聚在一起玩著遊戲,大人們談天說地,氣氛和諧而美好。

就只有我的小外甥,總能因為「口無遮攔」引起別人的注意。

別的小朋友都安靜玩玩具、討論遊戲,只有他「語出驚人」,髒話不斷。

因為我是有些微胖的身材,而我的老公是那種「吃得多不長肉」的體型,吃飯的時候,我倆的身材問題就成了他的笑柄。

「小姨,你是不是把家裡的好東西都吃了,天天餓著我小姨夫?」「小姨夫,你知道嗎,你要是在豬圈啊,就是那種沒良心的豬,怎麼餵都不能出籠!」「小姨,這個糖醋裡脊是高糖的,你都這樣了,還好意思吃甜的啊。」

我們兩個成年人,都被他說得有些尷尬,礙於面子只能默默一笑,把「堵心」的感覺吃進肚子裡。

席間小外甥除了攻擊我們,還會嘲笑化妝的女性,說什麼「卸了妝會不會嚇到自己」;嘲笑用低端手機的親戚,「我淘汰的手機都比你這個高級」。

他的父母總是慈祥地看著他,還驕傲地說,現在的孩子,懂得真多啊。

那天從見到小外甥起,他說的幾乎每一句話都是帶著諷刺挖苦的意味。

都說童言無忌,可是語言對人的傷害與難堪,並不會因為說話人的年齡小而減少。

不會好好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輸了。

別人甚至不用細聽他們的內容,只要通過他們的語氣和姿態,就知道他們難以掩飾的惡意。

好好說話,待人以禮,體現了一個孩子的情商,也彰顯著他的修養。

好好說話,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變形記》中也有過一個「嘴欠」的男孩,他就是杜華的兒子趙楚萇。

由於媽媽工作忙,趙楚萇從小跟姥姥一起長大。

姥姥的溺愛縱容,讓他變成了一個說話沒大沒小的孩子。

他玩iPad的時候,躺在床上一個姿勢,一玩就是三個小時。

姥姥進來叫他,他用一句「你聽不懂人話啊」就把姥姥懟了出去。

變形開始後,他和另外幾位嘉賓小朋友一起到了農村。

幾個人一起去山上砍柴時,他像個小霸王一樣指揮著別人幹活。

「我想回家了,你們快砍,砍吶!」

氣得別人直接把斧頭丟給他,讓他自己砍。

其實,這個男孩未必真的這麼「討厭」,他身上也有屬於他的閃光點。

只不過,在他尖酸的嘴巴背後,很多優點都黯然失色。

語言是他人認識你的窗戶,你說話的內容、語氣,都是你的名片。

疫情期間,曾看過一則視頻《湖北人再也不想看到的4種菜》,印象深刻。

一個小女孩,舉著各種各樣的菜不停地吐槽:

「包菜我們不吃,土豆我們不要,大白菜我們不吃,白蘿蔔我再也不想見到你。」

這則視頻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許多人紛紛表示:

「這孩子,說話也太讓捐贈者難受了。」「特殊時期,有得吃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什麼家教!」「家長沒腦子嗎?教孩子這樣說話,不好好說話的孩子以後影響可太大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說話禮貌、談吐得體的孩子,人緣一定很好。

惡語傷人六月寒,口無遮攔、出口成髒的孩子,到哪裡都會讓人心生厭惡。

好好說話,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更是人際交往之道。

孩子的「童言」裡,藏著家庭的教養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則視頻。

一個小男孩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我想當一個太空人,帶我姥姥去太空遨遊。

「等你長大了,姥姥就在土裡睡覺了。」「不會的,我爸爸經常說,我姥姥是老不死的。」

這像是一個段子,卻也透露了教育最扎心的真相。

你怎麼說話,孩子就怎麼說話。孩子的言語裡,藏著一個家庭的教養。

教育學家木村久一說:

「有小孩的父母,即使對家畜等,也不可使用粗野的語言。」

父母的言行,會在孩子的內心積累攻擊性,也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學會用語言傷害別人。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小女孩茜茜也是一個說話尖酸的小朋友。

而她的背後,站著比她更尖酸的人,那就是從小帶著她長大的奶奶。

他們一家人去拜訪奶奶在鄉下的朋友,朋友跟他們炫耀自家孫女一面牆的獎狀時,奶奶不僅沒有讚美,還說了一句「這又不能當飯吃」。

茜茜又是怎麼對待小朋友的呢?

小朋友去地裡摘瓜給茜茜吃,茜茜趾高氣揚地說:上面都是細菌,你嘴裡也都是細菌。

說完,還拿消毒紙巾塞進女孩的嘴巴。

不能好好說話的人,內心都有很多「猛獸」等待釋放。

一個孩子,如果他的父母從來不好好說話,那麼孩子內心的「猛獸」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兇猛。

所以他們一開口,「猛獸」就會跑出來傷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每一瞬間,你看到了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一個孩子的說話方式,是父母日常教育的折射。

那些說話溫和謙遜、有理有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懂得包容、耐心教導的父母;

而那些說話暴躁無禮、大吼大叫的孩子,背後一定站的是那些態度粗暴、言語諷刺的父母。

最成功的教育

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泡菜效應」,意思是:

將同一種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分開來煮。

結果我們會發現,煮出來的菜味道是不一樣的。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同樣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庭氛圍,養出來的孩子也是不一樣的。

想要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父母應該從這些方面努力:

1、和孩子好好說話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娜恩可謂是人見人愛的活寶,她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溫柔友善、語言溫和。

去餐廳吃飯的時候,由於飲料太沉,娜恩不小心弄灑了。

她沒有大哭,也沒有逃避責任,而是趕緊去找服務員幫助,「姐姐姐姐,對不起,灑到了外面,請給我紙巾。」

和服務員一起清理的時候,娜恩說,爸爸告訴我做錯事或者給人添了麻煩,要勇於承擔責任,絕不逃避或說謊。

娜恩爸爸是怎麼養出這麼暖的小女孩的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跟孩子好好說話,不用情緒或者暴力交流。

爸爸睡覺的時候,娜恩負責照顧弟弟,為了給弟弟「做飯」,她把一大包麥片倒在了地上,還想著叫爸爸一起「分享」。

看到這一切的時候,爸爸內心其實差點崩潰了。

換做一般父母,一定會脫口而出「就知道搗亂」「怎麼這點事情都做不好」之類的話。

可是娜恩的爸爸,沒有一句指責打罵,而是輕聲細語問娜恩,你是想要給弟弟做飯嗎?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爸爸誇娜恩,幹得不錯。

娜恩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趕忙跟爸爸說「我幫爸爸一起收拾」。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亂發脾氣,說話謙和有禮,卻總是忘了觀察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與孩子交流的。

2、多使用禮貌用語

我在小區裡經常會聽到有位媽媽抱怨:

「你說我家孩子什麼都好,成績不錯,長相不錯,怎麼就是不會好好說話呢?

一說話就嗆人,老師和同學都不怎麼喜歡她,真是拿孩子沒辦法。」

有一次,恰好在一家餐廳碰見了她和孩子。

周末人多,菜難免上的有點慢,她把服務員叫來一通罵:

「你們沒看見我們坐在這兒這麼久了嗎?」

桌子上餐巾紙沒了,她又是對服務員指手畫腳:

「你怎麼當服務員的?」

......

我終於明白了,那個不會好好說話的人,不是她女兒,而是她自己。

如果父母待人接物都沒有基本的禮貌,又怎麼要求孩子好好說話呢?

父母對他人是輕聲細語還是惡語相向,這些都會原封不動地流入孩子的耳朵,最後變成孩子的語言。

一個時常出現「請」、「麻煩了」、「謝謝」等話語的家庭背後,才能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3、當孩子說錯話時,及時引導

不讓童言無忌演變成「毫無教養」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及時的糾正和引導。

記得女兒小時候,見到一個胖胖的小女孩,她就指著喊「媽媽你看她好胖」。

當時我非常認真地告訴她: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漂亮,寶寶也喜歡聽別人誇自己對不對?就像別人說你黑你會傷心一樣,你說她胖她也會很傷心的。」

後來遇到一個小朋友,總是笑別人愛流鼻涕。

女兒拉著她,很認真地告訴那個小朋友,「媽媽說這樣不禮貌,你不要當著面說他愛流鼻涕,不然他會很不開心的。」

如果孩子說錯了話,或者把話說得難聽了,父母一定不要拿「還是個孩子」做掩護。

及時地告訴孩子,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不禮貌,必要的時候也要教會孩子道歉。

一個人的嘴,就是一個人的風水。

謙和有禮的小淑女,永遠比盛氣凌人的小霸王,更值得人尊重。

一個懂得好好說話,能恰到好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獲得掌聲。

培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才是一個家庭最成功的教育。

相關焦點

  •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不要用孩子18歲的成就來定義成功 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我們看著眼前的孩子想,他有多麼成功? 這樣做的家長往往會過分關注兩件事:快樂或者成績。
  • 跟領導微信聊天回復「嗯」被批評,孩子會說話的能力要從小培養
    老闆是詢問的口氣來問他,而這位網友只是簡單地回復了一個「嗯」,會讓人有種應付的感覺。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沒有說髒話,也沒有說錯話,但是他說出來的話會讓人覺得語氣生冷,甚至是不懂禮貌的,這跟說話時的用詞是有很大關係的。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那麼什麼是好好說話呢?就是讓跟你交談的人,喜歡聽你說話。這樣一個會對人影響深遠的能力,家長們最好從小培養寶寶。
  •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朱自清在《說話》中寫道:「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語言最大的力量就在一顆心觸動一顆心,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 小狗錢錢:一個培養孩子財商的童話故事的啟發
    但是,很多人卻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理財觀的培養和教育。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這個話題的一本暢銷書,德國的博多·舍費爾寫的《小狗錢錢》,探討一下對孩子理財教育有沒有必要,重不重要?《小狗錢錢》是一本風靡全球的關於「金錢童話」的暢銷書,已經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在全世界各地出版和發行。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從表面上看,父母是在教育孩子,顯然,父母自己沒有做好示範,脫離了生活本身的教育,沒有好效果。怎樣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呢?你是不是也像其他家長一樣,想知道下面這些問題怎麼解決?比如:怎麼讓孩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怎麼給孩子確定學習目標?怎樣處理孩子之間的霸陵和衝突?如何區別「死記」和「背誦」在學習中的意義?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文/好奇的萌娃控最近看到一個新聞,在馬路上一個10歲的孩子,大雨天被凍得瑟瑟發抖,可是卻不願意回家。原因居然是因為沒有完成作業,怕回家後被媽媽罵。在這個孩子的心裏面,下雨天淋點雨並不算什麼,相比於淋雨更可怕的就是媽媽的怒吼。
  • 如何讓孩子在公眾面前自如演說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及領袖力
    自信的人,大多數有一個好口才,能說會道,也往往能在一個群體中,取得領導的地位。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開口演講,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古希臘著名演講家德摩斯梯尼小時候不僅口吃,說話聲音很小,甚至說話的時候還會聳肩,這讓小夥伴都嘲笑他,疏遠他。在嘗試演講之後,德摩斯梯尼收穫了自信,也在不斷地練習之下,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演說家,用他的聲音,去收穫了成功。
  • 「慢養之父」黑幼龍:情商培養—— 給孩子成功快樂的人生
    「慢養之父」黑幼龍來杭聊親子情商培養——給孩子成功快樂的人生很多家長總是只關注分數,忽略了性格引導和情商培養。可是只有當「虎媽」,才能教出好孩子嗎?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應該怎麼培養?上周日,一場講座,讓杭城的家長領悟了「慢養」的奧秘,就是參加卡內基親子體驗會,聽「慢養」教父黑幼龍分享培養孩子情商的奧妙。
  •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想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就要培養孩子從小獨立思考的能力。儒家言:每日三省吾身。才會有新的發現才會更加進步。著名作家巴金就是一個喜歡衝破思維,獨立思考的人,他用他獨特的思想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所以獨立思考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① 孩子獨立思考才會有主見。孩子從出生到有意識,這些階段都是父母陪伴在身邊。家 長的教誨,經驗,鼓勵,這樣的環境已算溫室。
  • 李玫瑾:娃若有這4種「臭毛病」,將來智商差不了,家長好好培養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總會有意無意地用「乖」「懂事」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你要懂事」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 那些不會好好說話的家長,最終養出了怎樣的孩子?句句真實
    當時新聞下的評論裡有不少人都說「孩子玻璃心」、「抗挫折能力差」,但更多的網友表示「有的父母就是不會好好說話,內心不夠強大的話,真的活不到現在。」生活中不乏「刀子嘴豆腐心」的家長,從來不會和孩子溫柔的溝通,動不動就是「你真丟人」、「腦子笨得像豬」、「你看看別人家孩子」……這些不是語言,而是把把刺向孩子的尖刀。
  • 愛一個人,就是和他好好說話
    文/大夢看了一個情感視頻,視頻中的情感作者說,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把好的脾氣留給陌生人,卻把不好的脾氣留給身邊最親近的人。大多數人之所以這樣子,是因為家裡人能夠讓他們感到放鬆,回到家之後, 就可以卸下厚厚的偽裝,不必再是誰溫文爾雅的同事,不必再是誰順從的下屬,也不必再是誰威嚴的領導,單純只是誰家的妻子,誰家的老公,誰家的孩子。
  •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父母
    一個媽媽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培養孩子最多的也是媽媽。很多偉人都表示媽媽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他們走向成功的重要扶持者。只有做了媽媽的人才能體會:當媽有多難。在我們身邊,永遠不缺好媽媽,從成為母親的那天起,放棄了從前的任性,生活中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一個人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背後的女人,一個孩子的教育當然也離不開教育她的媽媽。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哥斯大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最佳的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發育。科學實踐證明,2歲到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孩子至少大30%,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掌握平衡、協調心裡、處理問題等十幾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
  • 情商高的孩子容易成功?如何培養孩子情商,家長需要知道
    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自我意識,只有清楚地了解自我,才可以更好地表達出心裡的想法,能夠正確有效地與其他人溝通。從這些方面看來,真正的情商並不是說怎麼樣說好話,巴結其他人。二、情商好的表現第一、有著責任感對於每一個事情都明白自己是有責任和義務,當看到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伸出援助的雙手,成為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 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卡耐基在《語言的突破》中提到,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本人的智力的技巧,而另外85%取決於溝通的能力、講話的技巧以及說服他人的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直接影響著個人的交往、交際能力。 會說話的孩子,擁有更多機會。
  • 知愈心理:父母最「傷人」的三句話:養廢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語言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一方面可以讓人身心愉悅,另一方面又可能會傷人於無形之中。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真的是一門很有內涵的學問,會不會說話也是一項技術。
  • 孩子不願意動腦思考,寓教於樂,我用象棋理論及實戰培養教育孩子
    我兒子有個毛病,用老師的話說就是這孩子基礎知識都還可以,有能力,就是不願意動腦,有時也喜歡耍小聰明,愛貪玩,是個好苗子,成績中上等徘徊,要好好培養,進前十不成問題。不管老師是真的賞識還是鼓勵,總之承蒙貴言,做父母的都得感謝。
  • 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
    前言:培養一個樂觀的小寶寶並不像媽媽們想的那麼容易,很多的時候在生活的教育之中我們都要掌握一些的小技巧,以下就讓我們具體的來關注下有關此方面的一些方法吧,相信對於你培養樂觀的小寶寶很有意義
  • 一流的父母,在孩子4歲前,都在培養這些能力
    第一次為人父母,從一個兒子或者女兒變成一個父親或者母親,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的身份,更重要的是需要時間好好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給予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的發展。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確,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之路的起點,更是一生的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