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比同齡人慢是啥原因?和穿、玩都有關係,家長要重視

2021-01-09 糖果的媽媽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通常孩子在12個月左右就會走路了,雖然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但大體時間不會相差太多。

作為大運動的巔峰表現,如果發現同齡的孩子都會走路了,而自家寶寶還處於落後階段,那父母肯定會非常焦急,並擔憂是否為發育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會走,或者走不好,是和生活中的穿著、玩耍、休息等有關,這些原因家長要重視!

案例:同齡寶寶會走了,小女孩還在爬

同在一個小區的帶娃大軍,孩子年紀相仿,家長彼此之間也比較熟絡。在這波孩子1歲後,差不多都能走路的時候,彤彤的女兒卻還坐在童車裡。

有其他寶媽和她說,「快讓孩子下來走啊」,彤彤則難為情地表示,我的女兒還停留在爬的階段,不會走。

說起此事彤彤就顯得特別著急,其實每個孩子的體質是不同的,什麼事情都是有先有後的。大家安慰她說,再等等看。

如果真的還是不會走,那要去醫院檢查下骨骼,發育沒問題,家長也不用太心急。

分析:以下這些原因,也可能導致孩子走路難

①穿著不舒服

有的家長為了省錢,會給孩子穿過大的衣服,這樣孩子走路就搖搖晃晃的,穿著不方便也不舒服,可能就會因此抗拒走路。

還有的孩子穿著過緊,束縛感很強,抬手、伸腿都比較費勁,更別提走路了。

②注意力不集中

一歲左右的孩子,剛剛萌發出自主意識,他們的活動範圍更廣了,對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

練習走路的時候常常被周圍事物所吸引,尤其是在外邊的時候,就不想繼續走下去了。

還有的孩子玩得太專心,被父母打斷走路非常不情願,甚至鬧脾氣,這也是父母時機沒選好,讓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

③睡眠不好沒精神

孩子睡得不好,或者作息不規律,那麼就會影響到他白天的活動。可能一整天都無精打採,特別容易疲倦,仿佛做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

④缺鈣導致的走路慢

孩子想要穩當地走路,方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身體的協調度和肌肉的力量。如果寶寶缺鈣,就會影響到骨骼發育,從而會影響到學走路的進程。

如何解決孩子走路慢的問題?

針對以上四點原因,父母要一一對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① 為孩子挑選合適的衣服,質地要柔軟,保持一定的鬆緊度,不要過緊過松。孩子春天的衣服可以稍微大一點,這樣在秋天還可以穿,但是也要適度。

②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在玩中學走步,比如在他前方放上喜愛的玩具,呼喚孩子走過去。不要在孩子玩興正濃的時候打擾他,而是找準時機再學習。

③ 養足精神再練習。一歲左右的寶寶,每天要睡12個小時以上,如果發現孩子因為睏倦而懶於學步,父母就不要逼著他學了,而是趕緊調整作息。

④補充鈣質和營養。如果檢測孩子缺鈣,可以通過吃鈣片,多喝牛奶,以及曬太陽來補充。在營養上也要均衡,講究粗細搭配,多吃富含鈣的食物,促進吸收。

【糖果媽媽寄語】

對於大人來說很簡單的學步動作,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過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學的慢而焦急,萬一孩子產生抗拒心理就更難了。

在生活細節上做些良性調整,鼓勵孩子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相信寶寶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哦。

【今日話題】

你家寶寶是幾歲學會走路的呢?

相關焦點

  • 為啥有的寶寶走路時間晚?孩子學習走路階段,家長們要做好這4點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寶媽們的生活可以說就完全圍繞孩子進行了。如果一個小區裡有好幾個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寶寶,那這幾個媽媽可有話聊了。 而且聊的話題無關乎都是孩子,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9個多月就學會走路了,但自己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寶媽們心裏面別提多著急了。
  • 孩子3歲前有這些表現,家長偷著樂吧,比同齡人聰明一倍
    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尤其在2、3歲的時候,以往的聽話逐漸消失,而是變成了仿佛精力無限,每天都能從早持續玩到晚上也毫不停歇的「搗蛋鬼」。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家長們便慢慢地失去了耐心與溫柔,開始對孩子嚴厲呵斥。
  • 孩子「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差別有多大?家長心裡要有數
    文丨飯飯媽雖然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開始漸漸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寶寶爬行和走路的問題。在很多家長眼裡,他們的固有思想就是孩子就是應該先學會走再學會爬,但是有的孩子卻還沒有學習爬行,就已經學會走路了。
  • 孩子遲遲學不會走路,家長卻一直幫倒忙,只因為不知道這些知識
    「孩子還小,你要帶著他走,把他兩個胳膊抓著,讓他學著走。」、「我看別人的孩子學步車玩的挺好的,不如給他也買一個」、「我看肯定是孩子的骨頭還沒整好,以形補形多給他喝點骨頭湯。」、「別人家一歲的小孩都會跑了,要不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聽了這許多的建議,布布媽感覺更迷惑了,這些方法聽起來都不太靠譜。
  • 寶寶學走路的3大誤區,第2個90%家長都中招,可能導致足部畸形!
    「有沒有去醫院檢查檢查呀,有沒有補鈣呀。」「多坐學步車,讓娃多鍛鍊鍛鍊。」因此,經常看見有家長,雙手放在寶寶的腋下,不知疲倦地教寶寶邁步和走路,每當這個時候我心裡就想:「遲早的事,何必那麼著急呢?」但總有些家長就是等不得,為了寶寶早走路操碎了心,殊不知卻進入了一些誤區,反而可能害了寶寶~我們就經常聽到這種話:「我家寶寶還沒爬就直接會走路了」,說起來還特別驕傲。是的,雖然寶寶最後都會直立行走。但實際上,從爬行階段過來的孩子要比直接行走的孩子平衡性更好,更不容易摔倒和碰傷。
  • 為什麼你家寶寶走路晚,和這些行為都有關係,媽媽們不要再耽誤娃
    其實寶寶走路的早晚差異很多,不僅和遺傳因素還有身體差異不同有關,更重要的是和家長的一些行為息息相關。寶寶走路為什麼比別人家晚,和家長的這些行為有關係1、不放手寶寶走路有的父母們非常溺愛孩子,生怕孩子摔跤,孩子走路就在一邊攙扶著不放手,這樣長時間下來,寶寶不僅學不會走路,還會更加依賴父母。
  • 寶寶遲遲不會「走路」?3點原因要注意,做好對症下藥輕鬆解決
    每一個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特別的出色,所以就會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比別人更加早的學會說話走路,可是並不是事事都如人意有些寶寶走路卻非常晚。小周家的寶寶今年已經十幾個月了,還是學不會自己走路,總是要家長抱著不肯撒手。即使是強迫他獨立行走,也是感到非常膽怯,走得歪歪扭扭的。家長也擔心孩子會磕磕絆絆傷再傷到哪裡,所以便沒有過分強求孩子去學習走路。
  • 寶寶早點還是晚點走路,還是很有講究的,媽媽們都了解嗎?
    望著兩個孩子巨大的差別,表姐竟然十分著急,她跟我吐槽說,老二估計將來學習一定不咋樣,我問,這是啥結論?她無奈地說,我們家二寶頭髮絲硬,學走路慢,學說話也慢,啥啥都老大都沒有辦法比。老大這種情況就是天生的悟性高,夠聰明,老二將來估計也就從事個自己擅長的事情做也就好了。聽著表姐分析的頭頭是道,別說,我還真開始贊同她的說法了。
  • 孩子走路出現不適,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家長也許會懷疑,小小年紀怎麼還會腳酸呢?腳在孩子身體的最底部,它可以說承受了身體全部的重量,任何改變位移的移動,都要它幫助完成。正常的腳,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只要不是鞋子太蹩腳,或者運動超出負荷,平時走路不會有什麼問題。不過,有些孩子真不是懶散或者沒有毅力不能堅持,他們的腳可能真的更容易覺得累,因為是扁平足。
  • 孩子吃飯慢,你還在罵嗎?其實這和孩子性格有關係!
    在飯桌上,有的人吃飯速度快,有的人吃飯速度慢。可在成人的世界裡沒有人會關心他們的吃飯的速度和順序,但對於孩子的要求,家長卻表現出了明顯的幹預精神。似乎孩子就必須要和自己的父母或者周圍所有的人都保持一致,我們才能安心。 可事實上,這種幹預也好,擔心也罷,都是多餘的。因為孩子的性格使然,不同性格特點的孩子,吃東西就能表現出不同的喜好,順序和速度。
  • 孩子學走路做到這些事,摔跤自然會變得少!
    2~3歲的孩子:此年齡段的孩子每天摔倒的次數如果在10次以上,一定要及時前往相關的醫院就醫,讓專業的兒科醫生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 4歲以後的孩子:4歲以後,孩子的平衡能力、肢體協調能力等發育的更加完善,大多數孩子都能夠實現平穩行走和上下樓梯,摔倒的情況也會出現大幅度減少。
  • 這四種孩子卻例外,家長們要重視了
    在三到六歲之間,孩子會越來越活潑好動和頑皮,這個階段的孩子大部分還沒有「美醜意識」,如果不注意衛生,就會讓人覺得他特別的邋遢。而在孩子7到15歲之後,慢慢地就會懂得「形象」和「愛美之心」了,懂得控制自己的飲食,懂得去鍛鍊,重視自己的身材管理,就會變得健康和青春活力。不過,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孩大十八變」的,有這樣幾種孩子卻難逃「變醜」結果。
  • 有的寶寶10個月自己走路,而有的1歲半還要扶牆走,或原因在家長
    所以寶貝說話和走路都是在嬰幼兒時期父母們非常關注的地方,但是有的寶貝10個月的時候就會學會走路,有的一歲半還不會,必須扶牆走。那些遲學會走路的孩子們的父母肯定非常的擔心。但到底又怎樣的原因在影響著寶貝學習走路晚呢?
  • 孩子學走路階段,家長要警惕這幾個姿勢,別錯過糾正時間
    文|淘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家長都欣喜若狂。會走路這可以說是孩子轉折性的成長了,因為孩子會走路,就意味著媽媽的雙手得到了解放。可是剛剛學走路的孩子,總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姿勢。有些家長不在意,有些家長卻滿是擔憂。
  • 2歲孩子走路不穩怎麼辦?寶寶走路出現這些情況,要引起重視
    其中一個寶媽說:「哎呦,你這個當媽的,心真大,孩子這樣肯定要帶去醫院檢查,免得錯了最佳治療時間。」那麼,孩子兩歲還走不穩正常嗎?帶著這個問題,我諮詢了兒科醫生,醫生說孩子的運動能力有一個發育過程,如果兩歲了還走不穩,家長便要引起注意了。一:孩子運動能力發展行走是嬰兒運動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
  • 孩子多大開始學走路?正確的學步時間了解一下,很多寶媽都做錯了
    其實,寶寶學步這件事還真的急不來,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孩子正確的學步時間,並沒有大多數家長們認為的那麼早,而很多寶媽剛開始都做錯了。新手媽媽的疑問:都是孩子,為啥學走路的時間差這麼多?樓樓是個新手媽媽,女兒剛滿一周歲。這天,樓樓見天氣好就打算帶著孩子出門曬曬太陽,在小區裡剛好看到了鄰居王奶奶正帶著自己11個月大的小孫子出來玩。
  • 走路慢的人,老得快
    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和神經科學系的研究團隊發現,中年時的步行速度預示人們的衰老程度。研究數據來自對904名紐西蘭人進行的長期追蹤調查,參試者自3歲起開始接受多次檢測。核磁共振成像掃描結果顯示,中年時期走路速度慢的人大腦總容量低,大腦皮質平均厚度薄,大腦表面積小,與腦血管相關的病變較多。具體來說,45歲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尤其是他們在非跑步狀態下的最快步行速度,可以作為其大腦和身體老化的標誌。其中,走路相對較慢的參試者從面相上看也比同齡人顯老。研究結論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網絡公開版》上。
  • 智商低下的孩子,一般有這幾個特徵,中一個家長就要重視起來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優秀的人,但當事情與自己的期許背道而馳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及時應對,不要自己騙自己。朋友昨天告訴我這樣一件事,她前段時間去看望老同學。老同學幾年前結婚了,現在有一個兒子,不到兩歲。剛開始看到孩子的時候,覺得孩子胖乎乎的很可愛。但是相處了一會她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勁。比如,孩子的眼睛是呆滯的,不會和她交流。逗他的時候,沒有反應。
  • 孩子拖拉磨蹭,家長要有方法,別再「催催催」了!
    在這種前提下,我們說,孩子慢其實是我們覺得他們慢。再舉個例子,在遊樂場玩的時候,和孩子說好了再玩十分鐘就回家,可十分鐘到了,孩子怎麼也不願意走,反而抱怨:十分鐘哪有那麼快?很多孩子的確不知道十分鐘有多久。對於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送孩子一個他喜歡的鬧鐘,是培養時間觀念最好的工具。
  • 出牙晚的孩子和出牙早的差在哪,有小寶寶的家長,了解下
    一:補鈣過多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缺鈣長不高,所以孩子出生沒有多久便開始補鈣了,大部分早出牙的孩子都是因為補鈣過多導致的,所以家長要注意,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去相應的補充鈣元素。二:添加輔食過早還有一些早出牙的孩子是因為斷奶時間過早,家長很早就把輔食給添加上了,這樣也是導致寶寶早出牙的原因之一,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正常的進行斷奶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