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走路不穩怎麼辦?寶寶走路出現這些情況,要引起重視

2021-01-12 小書蟲媽媽

今天在一個寶媽群和幾個寶媽聊天,一個寶媽說:「女兒一歲半了,剛學會走就學著跑了,每天跟著她小屁股後面,累死了!」

另一個寶媽說:「你女兒真厲害啊,我兒子兩歲多了,還走不穩,平時走路總是」拖泥帶水「的,有時候雙側膝蓋還老碰到一塊兒,感覺不穩定,像要摔倒似的。有人說他是X形腿,有人說是肌無力,反正我也沒有想那麼多,可能再大一些會好的。」

其中一個寶媽說:「哎呦,你這個當媽的,心真大,孩子這樣肯定要帶去醫院檢查,免得錯了最佳治療時間。」

那麼,孩子兩歲還走不穩正常嗎?帶著這個問題,我諮詢了兒科醫生,醫生說孩子的運動能力有一個發育過程,如果兩歲了還走不穩,家長便要引起注意了。

一:孩子運動能力發展

行走是嬰兒運動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一般來說, 嬰兒5個月的時候,會像個「彈跳的皮球」。如果你抱著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他會像一個皮球一 樣在你腿上跳上跳下。

到了13個月時,大約有75%的孩子便可以搖搖晃晃地獨自行走,15個月已經走得相當平穩了。但是,如果有的孩子在18個月以後還是不能穩穩噹噹地走路,家長便要引起注意了。

二:孩子行走不穩有哪些情況?

1.單腿行走不穩

這種情況的小朋友多為神經系統疾病所致,如病毒性腦炎、小兒腦癱、格林巴利症候群等。例如,有的嬰兒在父母的攙扶下站立時雙腿像棍子一樣發直或像剪刀一樣交叉,在運動方面表現出手腳運動不靈活、協調能力差,或者讓人感覺到走路的姿勢很彆扭,這可能是小兒腦癱所致,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做康復治療。

2.雙腿行走不穩

如果有的孩子走路時雙腿不穩、跌跌撞撞的,那可能是缺鈣所致。此類孩子除了走路不穩以外,一般還會伴有其他的表現,如入睡困難、易驚醒、厭食、煩躁、說話晚、出牙晚、易感冒等。

對此,家長切勿盲目補鈣,最好先到醫院進行微量元素檢查,然後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3.發育畸形

由發育畸形引起的孩子走路不穩主要包括足內翻、足外翻以及膝內翻和膝外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八字、外八字和O型腿、X型腿。

對於先天性的足內翻、足外翻,及早治療恢復的效果較好。對於患0型腿和X形腿的孩子來說,家長不必過分擔心,因為正常孩子的腳,在兩歲以內由於胎位姿勢、體重平衡等問題,通常會偏向「O型腿」。

在2 ~4歲因受成長與姿勢改變的影響,又會偏向「X型腿」。如果孩子7歲以後症狀還沒有消失,家長就應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矯正。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如果在成長過程中發現異常,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治療,免得錯了最佳治療時間。

相關焦點

  • 狗狗走路不穩腿瘸怎麼辦
    正常情況下狗狗身姿矯健、行動敏捷,而如果突然間出現走路不穩、腿部一瘸一拐的情況是不太正常的,寵物主人要引起重視,儘快查明狗狗腿瘸的原因,採取合適的方法措施去幫助它解決,讓它儘早恢復到正常狀態。一、意外受傷狗狗的腳墊是直接接觸地面的,沒有鞋子的保護有可能會在玩耍運動中無意踩到一些尖銳異物,腳墊被扎傷後它就會因為疼痛而出現走路不穩、一瘸一拐的情況。
  • 寶寶不到10個月就學會了走路,可能害了娃,學走路要注意這4點
    特別是看到其他和自家孩子同齡的寶寶都已經開始蹣跚學步,而自家寶寶卻依然站都站不穩時,父母的心裡難免會著急,所以有時會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走路訓練。其實寶寶因為個體差異的原因,他們的走路時間也是不同的,父母沒有必要非要把寶寶和其他孩子相比較,因為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 狗狗後腿無力走路不穩
    狗狗後腿無力走路不穩很可能是身體缺鈣了,也有可能是關節出現了一些問題,寵物主人要引起重視,儘快查明狗狗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採取一些合適的方法措施去處理,幫助狗狗儘早恢復正常的狀態。寵物主人要注意控制好狗狗的運動量,避免過量運動,同時多幫它按摩腿部放鬆肌肉讓它有一段合理的休息時間,狗狗體力與腿部力量恢復了,就能逐漸恢復正常行走了。二、鈣質匱乏鈣質營養對於狗狗的骨骼與身體發育健康是起到很大支撐作用的,長期讓狗狗單一飲食,狗狗體內營養失衡很可能會因鈣質匱乏而出現腿部無力、站立不穩、走路顫顫巍巍等情況。
  • 寶寶越早學走路就越好嗎,不是的,實際情況正好相反
    可問題就出在後來,寶寶雖然會走路了,可怎麼也走不穩,經常是走幾步就要摔一跤,雖然孩子會走路的比別人早,可別人家的孩子都已經能小跑了,孩子還是不能正常走路,這讓小黃十分擔心。家長想讓寶寶快快成長,早點學會行走,探索外面世界,初衷是美好的,但如果操之過急,反倒因此而傷害了寶寶的身體健康,那真是不值當!那麼,過早讓寶寶學走路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呢?
  • 為啥有的寶寶走路時間晚?孩子學習走路階段,家長們要做好這4點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寶媽們的生活可以說就完全圍繞孩子進行了。如果一個小區裡有好幾個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寶寶,那這幾個媽媽可有話聊了。 而且聊的話題無關乎都是孩子,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9個多月就學會走路了,但自己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寶媽們心裏面別提多著急了。
  • 孩子學走路做到這些事,摔跤自然會變得少!
    2~3歲的孩子:此年齡段的孩子每天摔倒的次數如果在10次以上,一定要及時前往相關的醫院就醫,讓專業的兒科醫生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 4歲以後的孩子:4歲以後,孩子的平衡能力、肢體協調能力等發育的更加完善,大多數孩子都能夠實現平穩行走和上下樓梯,摔倒的情況也會出現大幅度減少。
  • 孩子學走路階段,家長要警惕這幾個姿勢,別錯過糾正時間
    事實上,如果孩子在學走路的階段出現這些姿勢的話,家長就要警惕了,別錯過了糾正的最佳時間。1.腳尖內勾很多孩子在剛走路的時候,腳尖會往回勾,或者是呈內八字,走起路來看著彆扭。其實多數情況下,孩子這樣做是在學走路的時候擔心會摔倒,故意這樣的。這是多數寶寶在學走路階段都會出現的一種情況,隨著孩子的發育,慢慢就會得到改善。
  • 寶寶走路不穩,胳膊總是抬起來正常嗎?專家:行走訓練這樣做更好
    專家您好,寶寶現在一歲兩個月了,走路不穩還總是把胳膊抬起來,這樣正常嗎?一位寶媽因為自己14個月大的寶寶還不會走路,在公共平臺上向兒科專家諮詢。其實很多家長在訓練寶寶走路的過程中都有與這位寶媽類似的疑問。為什麼別人家寶寶都會走了,我家的還不敢獨自邁步?
  • 孩子多大會走路最好?不要迷信越早越好,過早可能會影響身高發育
    孩子的成長發育有著其自身發展的規則,孩子的坐、爬、站、走都是有一定的月齡段的。執筆:宇一桐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老一輩的人總認為孩子越早走路,說明孩子越聰明。其實不然,孩子的成長發育有著其自身發展的規則,孩子的坐、爬、站、走都是有一定的月齡段的。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他們的生長發育也是不同的。
  • 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孩子何時學會走路屬正常情況?
    而旁邊的一位鄰居就接到說:「自己家的孩子都已經一歲多了,如今連站都站不穩,就更別提走路了,是不是自己家孩子的智商有問題呢?」其實通過孩子走路早走路晚這種問題,來去衡量孩子的智商是錯誤的,並沒有相關的依據能夠證明。孩子智商高低與走路有關,那麼孩子如果走路過早,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孩子走路過早,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
  • 1歲寶寶學走路摔成腦損傷,孩子的磕磕碰碰千萬別不當回事!
    孩子學走路,踉踉蹌蹌,摔個幾跤再正常不過了。可河南一名1歲4個月的孩子竟因走路時多次摔倒,導致顱腦損傷,至今昏迷不醒,目前仍未脫離危險……7月20日,南陽1歲4個月的樂樂,正處於學步階段。因為剛剛學會走路,還站不穩,樂樂當天一共摔倒4次,而每次都摔在頭部。
  • 寶寶一歲了,怎麼教他學走路呢?
    民間有一句話叫做:三翻六坐八爬九扶立周會走,但很少有寶寶能在這麼準確的時間裡學會這些能力,大部分寶寶學走路都是在9~18個月之間,每個寶寶的個人情況不同,有的寶寶在九個月左右就可能要學著走路了,但也有的孩子在將近一歲半左右才開始學會走路,所以孩子學走路和學說話一樣,有的孩子走的早,有的孩子走得晚,因此家長們都不要過於擔憂。
  • 為什麼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有的孩子18個月才會走路?
    我不由得笑了,這也算是新手媽媽的通病了,時常陷於一種焦慮情緒中,看誰誰家孩子會走路了,看誰誰家娃已經會說話啦,就會很著急,擔心自己娃落後了,「輸在起跑線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其實是比較大的,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了,有的孩子卻是一歲半才會走路,這中間如果孩子肢體沒有特別異常的行為,其實是沒太大關係的。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會走路晚呢?
  • 孩子走路比同齡人慢是啥原因?和穿、玩都有關係,家長要重視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通常孩子在12個月左右就會走路了,雖然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但大體時間不會相差太多。作為大運動的巔峰表現,如果發現同齡的孩子都會走路了,而自家寶寶還處於落後階段,那父母肯定會非常焦急,並擔憂是否為發育問題。
  • 寶寶剛學會走路,這幾點測測你家的寶寶的走路姿勢是否健康?
    很多的時候,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家人的心,很多寶寶的第一次都讓全家高興的不行。寶寶的第一次大笑,寶寶的第一次大哭,寶寶的第一次說話等等,但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屬寶寶的第一次站起來走路的樣子。很多寶媽們在寶寶走路的問題上都有很多的疑問與誤區。
  • 寶寶幾個月才能學走路?「走太早」有哪些壞處?新手媽媽須知
    ——北島《城門開》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和技能。但有些家長非常心急,在寶寶半歲的時候就讓寶寶學習走路,導致孩子羅圈腿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王女士的寶寶已經13個月了,看到朋友家9個月的寶寶走得很利索,心裡很是著急,恨不得幫寶寶多走幾步。但其實寶寶在不同階段,發育情況也因人而異。不同年齡的寶寶,應該怎麼學走路呢?
  • 小傢伙走路不穩,總摔跤?這項能力的培養是關鍵!
    小傢伙走路不穩,總摔跤?這項能力的培養是關鍵! 身邊常有這樣的寶寶:走起路來總是搖搖晃晃的,走路時還經常撞到東西,或者被東西稍微絆一下就會摔跤。寶寶走路不穩,容易摔跤,很多家長都沒有太關注這個問題,認為寶寶還小磕磕碰碰很正常,長大就好了。其實這些看似平常的表現,是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信號:寶寶的平衡感較弱。
  • 早給孩子穿鞋,能早學會走路?教孩子學走路先摒棄誤區再把握時機
    教孩子學走路的誤區(1)早給孩子穿鞋有的家長竟然認為早給孩子穿鞋,就能讓孩子早學會走路,這是錯誤的說法。另外讓孩子光著腳其實更好,能夠增強腳部的肌肉,更有利於早學會走路。(2)孩子會爬之後要快點學會走路孩子雖然學會了爬,但是不用著急讓孩子趕緊學走路。
  • 寶寶走路姿勢怪怪的?當心會影響長個!
    最近,有寶媽在後臺反應,說自家寶寶走路姿勢一直怪怪的,要不要糾正過來?在這裡,育姐必須要給大家敲個警鐘,孩子走路姿勢怪還真的要重視,要知道,不良的走路姿勢可是會影響長個的!如果你家寶寶走路姿勢是以下幾種,必須要抓緊時間糾正了:
  • 孩子遲遲學不會走路,家長卻一直幫倒忙,只因為不知道這些知識
    「孩子還小,你要帶著他走,把他兩個胳膊抓著,讓他學著走。」、「我看別人的孩子學步車玩的挺好的,不如給他也買一個」、「我看肯定是孩子的骨頭還沒整好,以形補形多給他喝點骨頭湯。」、「別人家一歲的小孩都會跑了,要不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聽了這許多的建議,布布媽感覺更迷惑了,這些方法聽起來都不太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