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上生!教你3招擁有溫暖雙腳

2021-01-18 YNET.com北青網

最近全國都迎來了「急凍」模式

很多人都冷的手腳冰涼

然而,冬天雙腳暖不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體好不好

冬季做好足部保健,很重要!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上生

冬天的時候,如果你光腳踩在家裡的地板、瓷磚上,爸媽或者長輩總是會讓你把鞋襪穿上,告訴你「寒從腳上生」,腳要是凍到了,是要生病的!

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腳距離心臟最遠,血供相對較差,血液帶來的熱量也就少;另外腳的脂肪層薄,禦寒能力差,特別容易受寒。

在中醫觀念中,腿腳部位又是經絡匯集的地方,這裡受寒,就很容易出現呼吸、消化系統等方面的疾病,如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瀉等。

可以說,冬季養生保健,保持足部的溫暖和氣血順暢,是很重要的!

3招擁有溫暖雙腳

在生活裡,注意一些細節,做好幾件事,就能很輕鬆的擁有溫暖的雙腳啦!

早晨起床動動腳

早上醒來,在被窩裡就可以先活動活動腿腳:

☛上下活動腳趾,做個20次左右;

☛用腳掌轉圈,活動腳踝關節;

☛大腿肌肉收緊再放鬆,反覆10次左右。

這樣活動完再下床,就不會感覺那麼冷了。

責任編輯:孟祥玉(EN009)

相關焦點

  •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底生」冬天怎麼增加體內陽氣?
    在今天這個日益富饒的日子裡,人們不用再為自己的溫飽問題所擔心,進而我們擔心起了我們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俗話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底生」。
  • 百病寒為先!學會這幾招,讓你身體從內暖到外!
    雖然,一時半會凍不出什麼問題,但是,當體內的寒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危害你的健康。百病寒為先1手腳冷血液流通到身體末梢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冬天衣著過於單薄,就容易出現手腳冰涼。長此以往,手腳皮膚就可能出現蒼白、皸裂、皺紋增多。
  • 「百病從寒起」,寒氣體質的人,身體常有五種表現,試試腳底調理
    「百病從寒起」,寒氣體質的人,身體常有五種表現,可從腳底調理。現在的人越來越有點「寒氣體質」的趨勢,或者說「陽虛體質」,這兩種說法有點細微的差異,但基本可以當做一個方面理解。所謂「寒氣體質」,主要就是因為身體比較缺乏「陽熱」,從而呈現為陰寒的、活動減少的狀態。
  • 百病從寒起,為什麼很多人出現了寒溼體質?驅寒的方法有哪些?
    尤其是進入深秋,你會發現身邊的老人,不適之感更加強烈,這樣的情況,無疑需要大家多重視。其中關於寒氣更需要大家多了解。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百病從寒起,是說很多異常情況,都是從寒氣開始的,身體中的寒氣多、寒氣重,對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乃至於,一些人成了寒溼體質的人,並且,這樣的人,在當前越來越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 應該怎麼增加體內陽氣,預防腳部生寒?
    俗話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底生」,那麼到了冬天,應該怎麼做才能增加體內陽氣,預防腳部生寒呢?睡前泡個熱水腳。用熱水泡腳,能使腳底血管擴張,血液流動速度加快,有效改善腳部的營養供應,同時,還可以減少下肢的酸痛,緩解疲勞。
  • 百病從寒起,身體有2個表現,可能是寒邪上身,4管齊下,助陽消寒
    寒氣在中醫裡被稱為寒邪,俗話說「百病從寒起」,為什麼寒邪會致病呢?中醫認為當寒邪入侵身體,體內能量下降,腸胃蠕動功能趨緩,食物與水分的吸收速度也會因此變得緩慢,消化系統於是開始產生各種問題。而如果處於這個階段,那麼就屬於寒涼體質了。那麼寒涼體質是如何養成的呢?
  • 8小時持久發熱,艾草溫經驅寒,趕走3年老溼寒!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病從寒中來」, 天冷的時候,全身上下最難保暖的就是腳了。    特別是腳上長了凍瘡,像是有上千萬隻螞蟻在腳上打鬧啃食, 又癢又痛的,這滋味真的是非常難受了!
  • 具體該如何祛寒?中醫教你方法
    中醫認為,百病始於寒。體內寒氣重,機體功能受到影響,疾病會不斷出現。那麼,身體寒氣重都有哪些表現?想要祛寒,我們應該怎麼做?今天就讓老中醫給您支支招,一起來學習一下。中醫教你驅寒妙招,一起學習一下妙招一、使用艾灸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條或者是艾柱,通過燃燒產生的艾熱來刺激人體穴位,調理機體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是中醫治病常用的一種手法。艾灸不僅能讓人感到身心放鬆,緩解疲勞,還能夠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機體新陳代謝,能夠有效地排出身體寒溼之氣。但是在進行艾灸之前,一定要諮詢中醫,看看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做艾灸。
  • 冬天腳寒不能忽視,常用這3招來調節,讓腳暖和起來!
    許多女生都比較怕冷,都不喜歡冬季,原因就在於冬季的天氣很冷,晚上睡覺的時候,女人的腳都是寒冷的,有些就屬於一個晚上都是冷的,有些時候的寒冷,讓人睡不好,而且好很容易感冒,而冬天腳寒不能忽視,常用這3招來調節,讓腳暖和起來!
  • 這張方子,改善上熱下寒,供你參考
    最近這段日子,很多朋友都在後臺問我,如何應對「上熱下寒」。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大家似乎對「上熱下寒」特別感興趣。臉上起痘了,上熱下寒。嘴裡潰瘍了,上熱下寒。腳涼了,上熱下寒……有的則直接跟我說:「文老師,你不用想了,我肯定是上熱下寒了,你就告訴我怎麼辦吧……」。對此,我哭笑不得。其實,上熱下寒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一個人,真正發展到上熱下寒的地步,不容易。辨這個證,必須嚴格結合舌脈。
  • 中醫為什麼說「百病治足」,補腎、下火、調血壓,都在腳上有開關
    中醫自古以來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說法,人的腳底有66個穴位,6條正經,3條奇經,連接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和各個器官。
  • 鼻寒 頸寒 肺寒 腰寒 腳寒 立冬之後 防五寒
    01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立冬之後「涼燥」更明顯,鼻炎反覆發生。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拭鼻翼,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好辦法。03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季常見疾病,可以食用一些辛溫解表、去寒宣肺的食材,包括大棗、菊花、紅薯、核桃、板慄等。
  • 這款暖腳寶,從足下開始,讓你溫暖全身
    人老足先衰,腳寒百病生,所以「養樹護根,養人護足」。人們在寒冷的冬天有各種各樣的取暖工具,如暖爐、熱水袋等,然而這些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暖爐更是遠了不暖,近了又燙。 而且市面上傳統的暖腳寶不僅外觀不好看,而且這種全包型的暖腳寶很難清洗,而且容易滋生細菌,還會傳染腳氣呢。想想就覺得噁心...
  •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都有這些症狀表現,中一條就是了
    多年來,一直感覺自己很容易出現上火症狀,稍稍吃一些煎炸食物,就會口腔潰瘍,舌頭生瘡,甚至扁桃體發炎。平時胃口不好,腸胃功能差,喝冷飲和吃生冷食物都會拉肚子,容易疲勞,頭暈耳鳴,還很容易感冒。近半年來,發現自己性功能也下降了,似乎有早洩的現象。
  • 李秀琴:爸爸得了重病,媽媽出去打工,小寒寒何去何從?
    小娟還要告訴寒寒,她要讓寒寒知道她在外奔波打拼、拼了命地攢錢買房,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寒寒,為了讓寒寒過上像「隔壁老王家」一樣的光景,雖然不是要啥就能有啥,但飛飛有啥寒寒總也得有啥吧?其實告訴寒寒過上像「隔壁老王家」一樣的光景這件事也不急在一時,就像過日子細水長流這話小娟都不知跟寒寒磨嘰過多少次了。就像小娟勵志的符號,之所以小娟給寒寒起了寒寒這樣一個名字。
  • 寒從腳起,有科學依據嗎?原來光腳走路好處這麼多
    寒從腳起,有科學依據嗎?原來光腳走路好處這麼多每到夏天的時候,寶寶總喜歡把襪子給脫掉。奶奶一天到晚都在嘮叨「寒從腳起」,生怕寶寶因為光腳生病著涼。整天都追在寶寶後面給他襪子給穿上。對此,我諮詢了一下兒科專家的朋友,光腳真的有這麼可怕麼?
  • 風雪雖寒我心熾熱!愛在煙臺校園延伸……
    近期,煙臺的寒潮讓小編裡三層外三層而在校園裡,一場大雪「白了頭」「暖了心」「熱了整個校園」築起了一道道「溫暖」風景線風雪雖寒,我心熾熱快跟隨小編去體驗一把這股股暖流吧有一種溫暖叫做:有我在,不怕風雪,不怕滑掃雪團「C」位出道濃濃雪中情
  • 你的體質是寒還是熱?中醫教你辨明體質再吃水果
    你的體質是寒還是熱?中醫教你辨明體質再吃水果  近日,大家的朋友圈似乎都在被一種水果刷屏,不錯,時下又到了果王榴槤上市的季節。而隨著夏天的到來,除了榴槤,其他各式各樣的水果也開始搶佔羊城大街小巷的果攤。  水果無疑是健康食品,然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吃水果也是有講究的,尤其是要辨明自己的體質後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