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從寒起,寒從腳底生」冬天怎麼增加體內陽氣?

2020-12-05 季節養生小常識

在今天這個日益富饒的日子裡,人們不用再為自己的溫飽問題所擔心,進而我們擔心起了我們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俗話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底生」。

我們從這句話可見,寒冷的天氣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的影響。也由此可見人們在寒冷的天氣久了,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保暖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在寒冷好的冬天的時候,應當怎麼注意保暖。怎麼增加體內的陽氣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給大家提供一些方法。

(一)多穿點衣服。在寒冷的冬季,抵禦寒冷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多穿一些衣服,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法。現在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在冬天的時候,都喜歡「要風度不要溫度」,總是穿得很單薄,來體現出自己的身材和風格。這是很不好的一種做法,因為這樣我們是把自己的身體健康置之度外,身體受到的寒氣侵犯久了,寒氣進入身體,身體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建議各位朋友在冬天的時候,多穿幾件衣服,抵禦嚴寒,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增加我們體內的陽氣。

(二)多泡熱水腳。人們都說,寒從腳起,因為我們的腳部有許多的與我們身體內部直接接觸的神經。所以,我們對腳部的保暖顯得尤為的重要。在寒冷的冬天裡,腳部也是最容易冰冷的地方。泡腳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冬天的時候,燒上一壺水,在看電視的時候泡腳。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既可以清除我們一天忙碌後的疲勞,也可以幫助我們溫暖我們的身體,驅趕我們體內的寒氣,這樣我們全身都熱了起來,體內的陽氣也多了起來。我們全身的血液循環也加快了,新陳代謝的速度也會變快,對我們身體的的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三)食用熱的食物。冬季這樣寒冷的季節,吃寒冷的食物只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雪上加霜。而且,腳寒的人們更需要注意。腳寒的人們在冬季的時候應當多吃一些熱量高的食物。比如說牛肉羊肉,烏雞這些肉類。這些高熱量的食物攝入機體之後,我們機體在代謝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的時候,就會產生更多的熱量,由內而外的,我們的身體自然就熱了起來,自然就感到了暖和,不再寒冷。在冬天的時候,邀上三五好友,圍在桌前,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也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也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快速的熱乎起來,抵抗冬季的寒冷。

(四)多吃補氣血的食物。經常腳寒的人,大部分都是體寒。在平時生活中。多食用一些補氣血的食物,有助於體寒的朋友們驅趕體內的寒氣,增加我們體內的陽氣。也可以改善體寒朋友們的體質。多喝一些薑湯,既可以補氣血又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快速熱起來。一舉多得,我們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冬天的時候,天氣寒冷,我們一定要注意保暖。百病從寒起,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保暖的重要性。身體暖和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就得到了保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冬天腳部最易發涼?應該怎麼增加體內陽氣,預防腳部生寒?
    冬天,養生的重中之重就是保暖。在身體所有的部位中,腳部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腳很冷,感覺全身都冷,而腳部很暖和,全身都不感覺冷。為什麼冬天腳部最容易發涼呢?這是因為,腳是離心臟最遠的器官,平時供血就不如其他部位的器官。再加上冬天非常寒冷,人體陽氣非常容易外洩,血液流通速度慢,因此腳部就更容易發涼。
  • 「百病從寒起」,寒氣體質的人,身體常有五種表現,試試腳底調理
    「百病從寒起」,寒氣體質的人,身體常有五種表現,可從腳底調理。現在的人越來越有點「寒氣體質」的趨勢,或者說「陽虛體質」,這兩種說法有點細微的差異,但基本可以當做一個方面理解。所謂「寒氣體質」,主要就是因為身體比較缺乏「陽熱」,從而呈現為陰寒的、活動減少的狀態。
  •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上生!教你3招擁有溫暖雙腳
    最近全國都迎來了「急凍」模式很多人都冷的手腳冰涼然而,冬天雙腳暖不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體好不好冬季做好足部保健,很重要!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上生冬天的時候,如果你光腳踩在家裡的地板、瓷磚上,爸媽或者長輩總是會讓你把鞋襪穿上,告訴你「寒從腳上生」,腳要是凍到了,是要生病的!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腳距離心臟最遠,血供相對較差,血液帶來的熱量也就少;另外腳的脂肪層薄,禦寒能力差,特別容易受寒。
  • 百病寒為先!學會這幾招,讓你身體從內暖到外!
    尤其是在冬天,很多人更是「要風度不要溫度」。雖然,一時半會凍不出什麼問題,但是,當體內的寒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危害你的健康。百病寒為先1手腳冷血液流通到身體末梢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冬天衣著過於單薄,就容易出現手腳冰涼。
  • 百病從寒起,為什麼很多人出現了寒溼體質?驅寒的方法有哪些?
    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百病從寒起,是說很多異常情況,都是從寒氣開始的,身體中的寒氣多、寒氣重,對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乃至於,一些人成了寒溼體質的人,並且,這樣的人,在當前越來越多,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寒溼體質?
  • 陽氣不足百病生,提昇陽氣的方法有哪些?照著做,陽氣足少生病
    在身體保健過程中,陽氣一直擔當著重要作用,雖說陽氣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真實存在,充足的陽氣,能夠讓人身體更加健康,如果出現了陽氣不足,則會影響到身體調節,如今,很多人感覺到免疫力低、容易生病,就需要考慮是不是陽氣不足。
  • 經常上火又怕冷,多是「上熱下寒」惹的禍!專家教你如何暖陽散寒
    其實,這或是你的體質的原因,上熱下寒,就容易經常上火又怕冷的,多半是你的陽氣跑錯地方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看看怎麼能把陽氣調回來,改善這種體質?為什麼會出現上熱下寒?這種體質的人,下半身常常會出現寒冷的情況,多是腿腳容易發涼,很怕冷,特別是在女性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腹部會異常的寒冷,經期間比較容易出現痛經,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影響到月經的正常與子宮的健康,出現淤血,體內的毒素就不能及時被排出,影響身體健康。
  • 百病從寒起,身體有2個表現,可能是寒邪上身,4管齊下,助陽消寒
    寒氣在中醫裡被稱為寒邪,俗話說「百病從寒起」,為什麼寒邪會致病呢?中醫認為當寒邪入侵身體,體內能量下降,腸胃蠕動功能趨緩,食物與水分的吸收速度也會因此變得緩慢,消化系統於是開始產生各種問題。而如果處於這個階段,那麼就屬於寒涼體質了。那麼寒涼體質是如何養成的呢?
  • 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 這樣做竟會造成上熱下寒
    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中醫常說上熱下寒體質,上熱下寒體質的人,雖然下身比較寒涼,冬天怕冷,並且手足冰涼,但是上身容易發熱上火,由於上焦虛火旺,不能吃熱性的食物或者是補性的食物,這樣會容易上火。像羊肉、辣椒等等都會引起上熱下寒者口腔潰瘍、或者牙痛,甚至有些還會出現面部和背部粉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這種體質者對如何調理一籌莫展。
  • 如何看體內有沒有寒氣 這樣做可輕鬆祛寒氣
    我們都知道「百病寒為先」,寒氣是導致許多疾病發生的關鍵。那麼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的體內有沒有寒氣呢?這裡有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摸摸手腳的溫度。傳統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四肢為陽氣之末。也就是說人的四肢是陽氣灌溉的終點。如果手腳溫熱,就說明體內陽氣比較充足。如果手腳溫度不夠,甚至有些人常年四肢冰冷,這就說明體內陽氣不足,內有寒氣。
  • 這是因為上熱下寒,祛溼降火才是關鍵
    一、導致上熱下寒的原因平時大家應該都有過,吃點滋補或者高熱量的食物就會上火的時候。從中醫角度來講這就是虛不受補,而虛就是說我們的元氣不足,使我們沒有足夠的元氣去運化食物,從而導致我們上火。而體寒的人元氣也就是陽氣,是不足的,這就會導致我們在怕冷的同時,又愛上火。
  • 手腳冰涼,卻總是容易上火,針對上熱下寒的體質,該如何調理?
    所謂的上熱下寒體質,就是指身體很容易出現上火的症狀,但是又特別的怕冷經常手腳冰涼,對於這種體質的人來說,如果吃多了溫熱的食物,體內就有一種燥熱感,就想吃一些涼的食物,但是涼的食物吃多了,就會加重手腳冰涼的問題,體內的溼寒之氣也會加重,再到了月經期的時候,還容易出現宮寒痛經的問題,其中最明顯的症狀就是下班是比較怕冷。
  • 十個女人九個寒,女人宮寒怎麼調理?
    十個女人九個寒、宮寒是影響女性健康的最大殺手,千萬不可小覷。所謂宮寒,指的是女性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主要症狀者。俗話說:寒為萬病之根、溼為萬病之母,有寒溼在體內,怎麼會健康呢?
  • 夏季排寒好時節,教你妙招排出體內寒氣
    夏天人們的毛孔是張開的,祛除體內的積寒會比其他季節更加容易,這天賜良機若是錯過了,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復來的時候,陳寒未祛新寒又起,排寒難度必然加大。寒氣無形無色,年長日久,生成的傷害不容小覷,且很容易讓人疏於防備。中醫特別強調寒是萬病之源,是破壞人體氣血陰陽平衡的殺手,連帶會降低人體抵抗力與自愈力,甚至還會影響到精神層面的健康。
  • 鼻寒 頸寒 肺寒 腰寒 腳寒 立冬之後 防五寒
    01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立冬之後「涼燥」更明顯,鼻炎反覆發生。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拭鼻翼,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好辦法。03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季常見疾病,可以食用一些辛溫解表、去寒宣肺的食材,包括大棗、菊花、紅薯、核桃、板慄等。
  •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上熱下寒」該怎麼調?
    《內經·厥論》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厥就是氣逆的意思,「下」就是腳,陰陽之氣的根,氣由根部始衰,上而不下,就是厥逆。根部的陽氣不足,叫寒厥,根部的陰氣不足,叫熱厥。,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盛則足下熱也。」
  • 寒從腳起,有科學依據嗎?原來光腳走路好處這麼多
    寒從腳起,有科學依據嗎?原來光腳走路好處這麼多每到夏天的時候,寶寶總喜歡把襪子給脫掉。奶奶一天到晚都在嘮叨「寒從腳起」,生怕寶寶因為光腳生病著涼。整天都追在寶寶後面給他襪子給穿上。對此,我諮詢了一下兒科專家的朋友,光腳真的有這麼可怕麼?
  • 體內陽氣不足,身體或有異常表現,如何補充體內陽氣?
    陽氣不足身體會有哪些異常表現?氣血和陽氣息息相關。陽氣不足,體內氣血會不足,容易出現畏寒怕冷的情況。無論哪個季節,穿得再多,四肢都比較冰涼。臉色也會顯得蒼白或蠟黃,沒有氣色。早上起床經常會感覺沒有睡夠,睏倦疲憊。陽氣不足也會直接影響到脾胃健康。
  • 三種祛寒飲食方案,溫中暖陽防寒
    祛寒最強冷空氣來襲,如何防寒是每個人都關心的話題。專家告訴我們,冬季不同人群防寒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是都要注意保暖,而特性是防寒也要因人而異。到底這個冬天如何才能安穩度過?不同人群防寒有哪些側重點呢?冬季氣溫較低,很多人都有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容易感冒的情況。但不同人群防寒祛寒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請聽專家一一講解。
  • 體內寒氣重的人,有哪些表現?具體該如何祛寒?中醫教你方法
    中醫認為,百病始於寒。體內寒氣重,機體功能受到影響,疾病會不斷出現。那麼,身體寒氣重都有哪些表現?想要祛寒,我們應該怎麼做?今天就讓老中醫給您支支招,一起來學習一下。體內寒氣重,身體會有這5種表現01第一個表現、關節疼痛,怕走路不少中老年人在氣候變換或者是陰雨連綿的時候,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就會出現酸脹疼痛。尤其是當足部關節出現疼痛,患者就會害怕走路,能歇著就歇著。這多數是因為他們患了風溼或者是關節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