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是最好的「教科書」:保護動物也是人類的一種自保

2020-12-07 生命時報

新型冠狀病毒打開了2020年的「魔幻大門」,緊接著澳洲森林大火、數十萬隻蝙蝠大軍入侵城市,丹麥、烏克蘭、波蘭等多國暴發禽流感疫情,非洲遭受大規模嚴峻蝗災……各大災難紛紛接踵而來。

細查每一場災難的始末,都與自然界的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揭開人類對野生動物犯下的種種罪惡,希望日後大家能對自然多一份敬畏,對地球多一份責任。

受訪專家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工業化養殖研究室主任 吳凡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汙染與健康研究室副教授 聶靜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蔣志剛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王連燕

本文編輯|趙珈吟、趙子瑩

人為噪聲「逼瘋」魚類

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帶來各種形式的汙染,其中經常被忽視的就是人為噪聲汙染,對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影響。

海洋中常見的人為噪聲主要分3類:船舶噪聲、聲吶噪聲和水下工程噪聲(如水下打樁、水下鑽孔及爆破噪聲等)。以常見的船舶噪聲為例,其聲強一般為150~200分貝,隨著海上航運密度增加,每年還再增長0.5分貝;而噴氣式飛機起飛的聲強只有125分貝左右。海洋生物每天就在這樣的轟鳴中生活。

噪聲會使海洋動物改變浮遊和潛水規律、更改發音形式,甚至導致它們無法避開障礙物而發生致命碰撞。有研究顯示,聲吶產生的噪聲會干擾鯨和海豚利用自身聲音捕食的能力,使某些鯨類特別是突吻鯨受到驚嚇,促使它們衝出水面,造成危險後果。

海洋動物暴露在高強度聲音之下,還可能導致暫時性聽覺缺失或靈敏度減弱。當聲強足夠高時,動物的聽力會永久性缺失,靈敏度永久性減弱。對某些物種來說,噪聲更是直接致命的,例如鱈魚等帶有可膨脹膀胱的魚類,會因為噪聲而爆炸身亡。

目前海洋深處的海水吸收聲波的能力比工業化時代前已減弱40%,這意味著海洋生物還將急劇減少。

光汙染讓蛙蟲不育

如今城市夜晚燈火通明,映襯得星月無光。當光輻射增至一定量時,就會對環境及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造成「光汙染」,動物也是受害者之一。

人類的燈光擾亂了很多夜行動物的生理節奏,其危害不亞於棲息地的縮小。喜歡在晚上鳴叫的青蛙,如果周圍有強烈燈光它就會不出聲。雄蛙不叫,就無法吸引雌蛙繁殖後代。在燈光照射下,螢火蟲也無法正常交配。

2019年,美國動物照明研究所參考了超過200項獨立研究,在科學雜誌《生物保護》上發表論文指出:「大量的夜間人造光影響了昆蟲的發育、運動、覓食、繁殖和捕食。」

瑞典科學家則發現,當蛾子感到已被蝙蝠的超聲波定位時,慌忙之中會進行無確定路線的俯衝,以逃避蝙蝠攻擊;但當蛾子暴露於人工光源下時,它就不能正確利用這種防禦手段,這大大幹擾了蛾子的正常生活能力。

事實上,每年死在燈光下的飛蛾和其他夜行昆蟲達數十億。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顯示,雄性知更鳥會積極地以叫聲捍衛高質量的棲息地,但在亮燈小道附近的雄性知更鳥卻表現得不太積極,無法捍衛領地。

被光汙染影響的不僅是動物,有時植物也間接受到影響。瑞士伯恩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光汙染導致夜間授粉蟲媒——蛾類和甲蟲等對花的造訪量減少約62%。

貪慾捕殺幾乎滅絕虎豹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顯示,全球野生動物44年間消亡60%,人類活動直接構成了對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1970~2010年間,我國陸棲脊椎動物種群數量下降了50%,其中,兩棲爬行類物種下降幅度最大,為97%。

人類的捕殺是很多野生動物消失的原因。例如,加勒比僧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它們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數量眾多,但由於海豹皮毛和海豹油有著較高的利用價值,它們遭到人類的狂捕濫殺,直到2008年,加勒比僧海豹被宣布滅絕。

爪哇虎,曾是19世紀最常見的老虎之一,然而隨著棲息地陸續被人類侵佔,這些老虎要麼被毒死,要麼被追捕。1983年6月,最後一隻爪哇虎在雅加達的動物園去世。

在我國,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廣東地區曾流傳吃禾花雀可滋補身體的說法,於是,這種原本和麻雀一樣隨處可見的小小雀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紅色名錄中從「瀕危」升為「極危」。這意味著,其野生種群已經命懸一線。

高鼻羚羊原來分布在內蒙古附近,就因為它的角是傳統中藥中一味名貴藥材,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它們因人類捕殺徹底消失……

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消失。

化學藥品毒殺無數猛禽

化學製劑的使用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方便,但它們流入自然界,對一些動物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斯溫氏(kuáng)是一種令人敬畏的猛禽,夏季它們棲息在北美西部地區,冬天則從潘帕斯草原的越冬地以及農田棲息地出發,飛行1萬公裡進行遷徙之旅。

斯溫氏好食昆蟲,例如蚱蜢、蜻蜓、甲蟲等。不幸的是,當地農民使用殺蟲劑來控制草蜢及蝗蟲橫行,這成為斯溫氏數量驟減、種族衰落的主要誘因。1995~1996年間,竟有6000隻斯溫氏因中此毒而身亡。農田間,這些原本應飛翔在遷徙之路上的猛禽,其屍體隨處可見。

獸用止痛藥雙氯芬酸是一種用於治療家畜的抗炎藥,一旦禿鷹撲食了服用過此藥的家禽屍體,其肝臟就會受到影響,幾天之內便會死於急性腎衰竭。經查,這種物質就是導致東方白背禿鷹、長嘴禿鷹和細嘴禿鷹數量驟減的「元兇」。

由於化學品洩露、免疫力下降等原因,美國蜜蜂數量大幅度減少。據美國馬裡蘭大學和英國農業部調查發現,花粉樣本中存在大量有毒殺蟲劑、殺真菌劑、除草劑等,這可能是導致蜜蜂數量驟減的原因之一。

氣候變化讓動物無家可歸

全球變暖讓一些動物無家可歸。北極冰川的大幅度減少,使北極熊失去了應有的生存空間,甚至沒有「立足之地」。北極熊儘管會遊泳,但並不能長期泡在水中,如今的它們面臨滅絕風險。

珊瑚、貝類、魚類等海洋生物也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海水酸化會溶解珊瑚礁,在其中生活的動物也將無家可歸。

隨著冰河形成的季節性河流的減少,一些溼地受到影響,而在溼地上生長的植物是田鼠的主要食物,田鼠又是許多鳥類的食物。田鼠的消失,使許多遷徙候鳥無法生存,只好另覓棲息地。

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研究表示,氣候變化使目前12種對人類和野生動物最致命的疾病(包括伊波拉、霍亂、瘟疫、昏睡病等)傳播範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

氣候變化所造成的水環境變化,改變了自然環境的水源條件,導致野生動物更多地進入家畜、家禽的飼養環境,從而增加了帶病野生動物與家禽接觸的機率

《流浪地球》裡說:「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大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希望人類能夠吸取教訓,別讓割傷動物的刀子,有一天割傷了自己。▲

相關焦點

  • 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這種肆虐了人類數千年的災難,它為什麼會形成,目前還無法確知。我們能夠了解的是,蝗災是生態惡化的副產品。所以,更長期的治理辦法是生態防治。中科院動物所曾對中國北方特有的亞洲小車蝗進行研究,發現,該類蝗蟲青睞植物氮含量低、土壤中氮已經耗竭的過度放牧草地。這項研究,也部分解釋了內蒙古草原退化與當地蝗蟲成災的關係。
  • 生物學家正在研究「寵物翻譯器」,讓人類讀懂動物語言
    動物和人類之間存在物種差異,雖然我們可以和諧相處,但仍然無法做到心意相通,畢竟語言的隔閡不是那麼容易克服的。生物學家正在研究一種「寵物翻譯器」,未來我們也許可以和動物進行溝通。這種技能經常出現在虛構的故事中,比如哈利波特就掌握了蛇的語言。
  • 新國文.一:百年老課本《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iPhone/iPad]
    新國文.一是百年前的經典教科書《共和國教科書》中,高等小學「新國文」課本的數位化版本,內容為第一 冊的 30 節,涵蓋世界及本國歷史、法治觀念、名人事跡、記載時事,以及古文經典等內容,評價頗高,適合兒童啟蒙讀物。設計排版在 iPad 上閱讀能獲得最佳體驗。
  • 「保護動物,讓人類不孤獨」志願者招募公告
    一、項目背景:保護動物, 其實也是人類的一種自保,萬物有靈,據《自然》雜誌5月21日報導,權威科研小組「人類世工作小組」近日投票決定,認可地球已進入新地質時代——人類世。人類的活動痕跡,已經影響了地球的周期和生態系統。
  • 「工作型」品種狗照護特輯:我家毛孩也是「職犬」品種?
    文章轉自:PetTalk原文連結:http://blog.pettalk.tw/2015/10/05/動物因為擁有部分比人類靈敏的感官,常被人類「收編」成工作上的好夥伴,而擁有強烈嗅覺器官與敏捷動作,加上長年被譽為「人類最好的朋友」的毛孩,自然除了被豢養之外,還協助人類在許多重大場合上擔任「要職」!
  • 野生動物保護專業的人,如何看待皮草與可持續時尚?
    無法否認的是,提倡反皮草是出於一種人道主義的關懷,但是鱷魚皮包,牛皮、羊皮皮具同樣也是動物製品,沒有人有權利去規定哪一種更加珍貴。對此,有相關人士也從一個更專業的角度,表達了她的見解。,當然這無任何不妥之處,但本質上,卻涉及到我們如何看待「人類」這一角色。
  • 「齊木楠雄的災難」麻生周一與愛抖露宣布結婚
    「齊木楠雄的災難」原作者麻生周一與偶像組合電波組.inc的古川未鈴於昨日發表了結婚。昨天在東京Zepp DiverCity TOKYO舉辦的電波組.inc的live活動「UHHA! YAAA!! TOUR!!!
  • 原來日語「髒話」也會問候對方家人?教科書上沒有的4句日本髒話
    因為「雑魚」是價值不高的小魚,所以衍生出「弱小、地位或價值低下」的意思。罵人「雑魚」的話,就是在罵很弱。這個字在電玩裡面也很常出現,電玩裡很弱的角色,日文會說「雑魚キャラ」(雜魚角色),很弱的敵人也會叫「雑魚」。常玩日本電玩的人,應該都認識這個字吧!「雑魚」也會讀作「じゃこ」,一樣指很小的魚。「魚」的例句「あの人、雑魚キャラだね。」
  • 《動物森友會》之十大「細思恐極」
    動物森友會》發售有 20 多天了,各位島主們想必也已經從最初的「白手起家開山拓荒」進化到了「安穩度日炒股致富」的階段,稍微努力點的話備不住都已是千萬富翁了。雖說「動森」打造的是一種「田園牧歌」的休閒生活模式,但在這個看似安寧祥和的小島上,卻有著種種不能去細想的設定。這次我們就篩選出其中 10 條最有代表性的「細思恐極」細節與島主們分享,一同來感受一下可愛清新外表下的「陰暗恐怖」吧!
  • 「齊木楠雄的災難」動畫化決定!楠雄聲優由神谷浩史擔任!
    「齊木楠雄的災難」動畫化決定!楠雄聲優由神谷浩史擔任!齊木楠雄的災難」的電視動畫化決定!監督是「寶石寵物 Happiness」的櫻井弘明,系列構成為「白箱」的橫手美智子,角色設計為「少年同盟」的音地正行。
  • 人類是最殘酷的野獸:印度悲憤的「鳳梨爆彈」大象虐殺案
    印度一頭懷孕的母象,5月底死於西南部人類是最殘酷的野獸:震驚印度的「鳳梨爆彈」大象虐殺案「因為太餓了,才會相信人類、吃下塞滿爆竹的鳳梨……」印度西南部的富庶之邦——喀拉拉邦(Kerala)——本周因為一頭母象之死
  • 培森熱點:當災難來臨,我們如何保護那些即將「功能性滅絕」的動物?
    一、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動物與人類,分為高級動物與低級動物,作為食物鏈的頂端,我們大可無所畏懼,肆意妄為,可為什麼還要保護小動物呢?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NVIDIA 的黃老闆也是個「毀滅戰士」
    它的構思原理在於「讓菜鳥玩家也可以有機會幹翻高手」—— 說白了,就是一種堪稱官方外掛的存在,誰拿到手誰牛逼。根據《DOOM 聖經》所述,這把武器最初只有一個比較軍事化的代碼,叫做「BFG2704」。但隨後,由於在遊戲中的表現太過搶眼,所以到正式發售時就成了我們熟悉的「BFG-9000」。
  • 「齊木楠雄的災難 Ψ始動篇」發布「謹賀新年特別賀圖」
    「齊木楠雄的災難 Ψ始動篇」發布「謹賀新年特別賀圖」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1-02 12:37:19
  • 大火中的「生物末日」:搶救澳洲野生動物
    「自從發生火災以來,它們變得不一樣了,」她指的是這些動物,「它們非常恐慌。」 野火已經造成至少24人喪生,1400多所房屋被毀,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遭到破壞,而且對澳洲著名的野生動植物造成了慘重的損失。 據估計,可能有數以億計的動物已經死亡,其中許多是其他大陸上沒有的,這破壞了該國獨特的生態系統。
  • 人類對汪星人「十大誤解」!狗狗才沒那麼喜歡被你親暱呢TДT
    常常聽到「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的確,狗狗是很能適應人類生活的動物,但他們畢竟還是有自己的特別之處,看完這10項常見誤解,你可能會一邊覺得有點難過,一邊想著原來如此。人類可以分析分享的益處,但狗狗的世界裡只有佔領。所以除非有特別訓練過,狗狗都會有保護食物不被搶走的「護食行為」。誤解二:狗狗總是享受人類表達感情的舉動。人類會透過擁抱表達感情。但狗狗沒有相應的肢體結構。除非是從小和人類一起社會化的狗,否則狗狗很容易因為人類的擁抱感到不適或恐懼。
  •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繽紛海底世界等你來!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超多種類海底生物,上萬隻海洋萌寶已經迫不及待要和你見面啦行走的教科書,在這裡等著你來探索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呈現出很大的水族館更是榮獲由主題娛樂協會(TEA)頒發2014年度的主題公園「傑出成就獎」在這裡開啟關於五一假期的驚喜奇妙之旅你將驚嘆海洋物種的豐富與奇特!
  • 他們可能走在了製造「超級人類」的路上
    同一年,在蘇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敵對國——德國,一位叫漢克斯·伯格的醫生,第一次在人類的大腦上發現了一種體徵信號——腦電信號。通過腦電信號,可以將大腦裡的活動轉換成電子信號進行讀取,至此,人們找到了從神秘的大腦裡獲取信息的渠道。那時,漢克斯·伯格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基於他的發現,幾十年後,世界各地的頂級實驗室會探索一種叫「腦機接口」的東西。
  • 濫吃野味,虐殺貓狗……人與動物的關係怎麼了?
    威伯福斯認為,對動物的關注最好通過信仰來喚醒。最終,威伯福斯幫助建立的協會得到了皇室的祝福,並成為前面提到的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而美國動物保護協會目前是美國最大的動物福利組織。自1954年成立以來,它經常承認信仰在動物保護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