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脫貧在三湘」有人建、有人管,讓85%邵陽縣農村居民家流進...

2021-01-0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攝影報導

9月26日,邵陽縣東方紅自來水廠內,工作人員正在對水質進行檢測。而與此同時,下花橋鎮大觀村的村民黃三毛擰開自家的水龍頭,就有清澈的自來水流出。喝上放心水,這是像黃三毛一樣的村民,過去多年來最大的心願。

上午10時許,封面新聞記者跟隨湖南省第八屆網絡文化節之2019「精準脫貧在三湘」——決戰決勝·全國媒體湖南行走進邵陽縣東方紅自來水廠,聽他們講述如何讓放心水流進村民家。

下花橋鎮大觀村是個吃水靠肩挑手提,經營用水更是無望的缺水村,村民黃三毛曾是一個以打牌為生,賭得家中窮得叮噹響的人。2017年12月,飲水安全工程在他們村完成後,他利用「水的問題解決了」的好時機,在家搞起了養殖場。現在,他的養殖場有牲豬120頭、牛30頭,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像大觀村一樣,在邵陽縣,存在用水問題的村落還有許多。邵陽地處衡邵乾旱走廊,水資源分布不均,季節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明顯,飲水安全問題威脅著全縣村民生活,也制約著當地的發展。

2017和2018年,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目標連續兩年被寫進了邵陽縣《政府工作報告》,縣委、縣政府承諾,用一年時間,在全縣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根據規劃,邵陽縣飲水安全工程總計劃353處,總投入6.43億元。對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全縣人民喝上放心水,助力全縣早日脫貧摘帽,邵陽縣採取多種渠道籌資。

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工程建起了,後續運行管理怎麼辦?邵陽走出了一條「以水養水良性運行」的新路子。

2019年5月,縣政府決定,成立「邵陽縣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服務中心」,並在全縣各鄉鎮設立「專管員」,專業管理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同時,縣財政按受益人口每年列支10元/人的基本標準給予預算,每年撥出專項預算資金1000萬元,以保證全縣水廠工程管護、水處理藥品等經費的正常需要。此外,制水用藥實行全縣集中採購、統一配送,對水質監測實行水廠自檢、中心抽檢、衛生部門監檢的方式監督,從而確保了水質安全。

截止今年8月份,邵陽縣353處工程已全面完工並通水,按照「三化」要求,完成城鎮一體化供水人口25萬人,佔全縣農村總人口的27%,其它規模水廠供水人口47.99萬人,區域規模化供水率52%,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5%以上,農村飲水供水保障率達到95%以上。

家中「放心水」滾滾來,既助力了全縣的脫貧攻堅,更讓村民的「幸福感」節節攀升。

相關焦點

  •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定點幫扶邵陽縣脫貧紀實
    開展定點幫扶以來,中國東方充分發揮集團資源優勢,幫助邵陽縣挖窮根、生財富,精準脫貧。截至目前,中國東方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5000萬元,通過持續強化產業、金融、黨建、教育、民生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全面發力、精準用力。如今的「寶慶」已有「寶」可慶,邁上了奔向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 到家集團與邵陽縣政府達成戰略合作 共同打造「邵陽月嫂」品牌
    8月21日,湖南省「百城萬村」家政扶貧邵陽縣對接會暨邵陽縣人民政府和到家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湖南省邵陽縣正式舉行。邵陽縣委書記蔣偉在家政扶貧對接會上發表歡迎致辭,他表示,家政扶貧是在國家號召下企業與地方政府共同推進精準扶貧和家政服務業共同發展的一項創新舉措,將為邵陽縣帶來新的服務業態,幫助邵陽縣打贏扶貧攻堅戰。縣委縣政府歡迎到家集團及各家政企業的到來,並將為大家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服務支持,共同創建家政扶貧的新局面,譜寫共贏發展的新篇章。
  • 道真:探索「自治管水」模式破解農村安全飲水管護難
    「以前沒人管,爭來搶去,大家都用不好。現在,收費不貴,用得安逸。衣服可以隨時洗,澡也可以隨時洗。」說起用水,道真自治縣玉溪鎮淞江村前進組村民王孝生,一邊扭開龍頭一邊介紹。      淞江村前進組位於瑤山埡的半山坡或者山頂上,村民們望得見卻喝不到水。
  • 一筆綠色貸款撬動的精準脫貧
    新華社廣州12月11日電  題:一筆綠色貸款撬動的精準脫貧  新華社記者壯錦  清晨,山風吹過燕崀村養牛場周邊茂密竹林,發出陣陣響聲。48歲的羅水容裹緊衣服,嘴裡發出「咿咿囉囉」的聲音,將成群黑水牛趕到擠奶場。  她今年初到四會市黃田鎮的壯和水牛奶乳業公司上班。
  • 邵陽縣投入5000萬元發展太陽能路燈
    邵陽縣投入5000萬元發展太陽能路燈 來源:紅網 作者:康煌 王代洋 編輯:於佳麗 2015-11-22 15:37:06
  • 脫貧攻堅看中國
    近年來甘肅、貴州等省市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力加快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步伐,成效明顯。決戰決勝貧困,橫心啃硬骨頭,中央多管齊下補...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減...
  • 打好金融扶貧「組合拳」 精準發力助脫貧
    近年來,鹹寧市農發行通城縣支行秉承「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家國情懷,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攻堅中,以時代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持續加大信貸投入,在通城大地上構建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家園。八月的通城,瓜果飄香,遍地流金。
  • 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馬漢成:答好疫情「加試題」,決勝脫貧攻堅...
    同時,充分發揮金融造血和輸血作用,遵循「願貸盡貸」原則,為貧困戶提供貸款支持,實現金融覆蓋率85%,戶均貸款額5萬元以上,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模式,推進產業扶貧項目到村、精準到戶,確保每個貧困村、貧困戶都有1到2項適宜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
  • 蔽芾甘棠欣欣然——雙峰縣甘棠鎮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甘棠鎮黨委書記羅武群說:「我們在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打造農村產業、強化基層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倡導鄉風文明等,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攻下「窮山頭」——築牢鄉村振興「根基」「搭幫鎮裡幹部,幫我搬進了新房子。現在樓上過日子,樓下賺票子,心裡特別踏實。」12月23日,在甘棠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藤椅加工廠,已脫貧的張曉鳴說。
  • 打造「鴜鷺模式」 鋪就產業脫貧鄉村振興路
    「鴜鷺樹鎮取得的脫貧攻堅成績,是歷任鎮領導開拓進取、不懈奮鬥的結果。將產業扶貧與土地確權、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建設、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鴜鷺模式』,更是鎮領導班子成員集體智慧的結晶。」面對不俗的工作成果,這位85後年輕幹部顯得謙虛又謹慎。
  • 有人帶狗坐公交,有人管狗叫兒子,讓狗上餐桌,大家怎麼看?
    帶狗是不可能上公交車的,因為不允許,至於有人管狗叫兒子,那是別人的家事,至於狗上餐桌如果是在他自己家裡,也是他的自由,別說餐桌,他讓狗上床你也管不著。在我的概念裡狗也是不能帶進酒樓餐館的。至於你說的城市不應該養狗,我也生活在城市,我覺得那些狗傷人的事件,畢竟是少數,你不可能喝水被嗆到了就從此不喝水了,你也不可能有人因為上街被車撞到了,出了車禍因此你就不再出門了。你也不可能因為被一個男人或女人騙了,從此以後就不再相信愛情了,生活還得繼續,城市應該不讓養大型兇猛的狗,如藏獒,但是溫順的狗,小型犬還是可以養的。
  • 《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簡報》第24期
    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各地各部門對標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密切配合、靠前攻堅,按照「能延則延、能並則並」,加大城鎮管網延伸和聯網工程建設,三年提升1052萬農村居民飲水條件,優先實現83萬低收入農戶高質量飲水,單村單點工程縮減了6000餘處,城鄉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率提升至85%,建成石塢嶺等一大批規範化水廠、桃花嶺等多座美麗水站,基本實現縣域城鄉供水「同質、同標、同服務」。
  • 新寧巡田:文明鄉風,浸潤三湘美麗鄉村
    據12月3日 《湖南日報》報導,「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新寧縣巡田鄉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脫貧摘帽已經實現,如今又躍馬揚鞭,奏響了鄉村振興的「鏗鏘樂章」。一直以來,新寧縣巡田鄉在每年的重陽節都會開展節慶活動,在活動中表彰好媳婦、好婆婆、文明衛生戶等,營造了一種全員參與、你追我趕、互促互進的濃厚氛圍。
  • 大同渾源縣擂響戰鼓決勝冬季脫貧
    但在裴村鄉大橋村,農戶上山採刨黃芪的幹勁兒沒有絲毫鬆懈,村裡的黃芪種植加工廠剛剛成立,村黨支部書記郭德勝說,「這幾年,全村農戶種芪收入每年達到5萬元以上,新成立的黃芪公司又帶動了85戶貧困戶脫貧。」 種植黃芪在渾源縣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縣共有宜芪面積39.6萬畝,有芪面積28萬畝,規範化種植面積15萬畝,分布在10個鄉鎮。
  • 農村老人常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是什麼意思?其實看字都明白的意思:如果是沒人種的荒地,要麼都不種,要麼你一種,事就來了,總有人爭著種。這種情況不止在農村,城市估計也有吧,只不過農村是靠種地的,所以特別明顯。隨著外出打工的多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土地無人耕種。
  • 在農村離我家不到十米遠的地方有人建豬棚養豬,該怎麼辦?
    要養殖豬,就得建養豬場地。於是,問題就來了,什麼地方才能建豬場?如果在距離人戶不到十米的位置,能不能建豬場呢?大家都知道前幾年生豬養殖為什麼會受到限制,原因就是生豬養殖對於一方的環境會帶來較大的汙染,特別是一些養殖模式落後的散養戶以及小養殖戶。因為沒有專業的無公害化處理糞池,導致日積月累的糞水不斷地滲入到地面以下。
  • 北京豐臺:南苑鄉精準發力 33份合作協議助力扎賚特旗脫貧
    6家民營企業與鄉屬10個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組成了南苑鄉扶貧企業聯盟,最終與內蒙古扎賚特旗5個貧困村、5個特困村結成了幫扶對子,從產業幫扶、勞務用工、健康公益等6大方面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精準扶貧必須精準找到扶貧點。為了更好地了解扎賚特旗實際情況,在對口扶貧工作剛開始之時,南苑鄉鄉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劉建就掛職扎賚特旗,擔任旗委常委、副旗長。南苑鄉政府與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結對以後,2018年10月,南苑鄉政府再派兩名優秀青年幹部分別到巴彥高勒鎮和四方城子村掛職,實現了旗、鎮、村三個層次的幹部交流。
  • 脫貧攻堅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脫貧攻堅形勢逼人、刻不容緩,急需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扶貧脫貧的精準性,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時指出:「要真真實實把情況摸清楚。做好基層工作,關鍵是要做到情況明。情況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裡要有一本帳,要做明白人。」
  • 喜德縣石門社區:創新基層治理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作為易地搬遷群眾,喜德縣則約石門社區居民渴盼多年修新房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他們告別了大山深處低矮的老屋,搬入寬敞明亮的新房,39棟橘黃色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樓矗立在靜靜流淌著的則約河畔。新家代表著新的發展,對於未來,他們滿懷期待。脫貧攻堅讓石門社區變了模樣大涼山,高山連綿不斷,多種因素的疊加造成了這裡貧困的現狀。
  •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人生在世,不外乎衣食住行這些事情,雖然生活在其中,名列第三,但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房子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同樣也是一個家庭最溫暖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