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攝影報導
9月26日,邵陽縣東方紅自來水廠內,工作人員正在對水質進行檢測。而與此同時,下花橋鎮大觀村的村民黃三毛擰開自家的水龍頭,就有清澈的自來水流出。喝上放心水,這是像黃三毛一樣的村民,過去多年來最大的心願。
上午10時許,封面新聞記者跟隨湖南省第八屆網絡文化節之2019「精準脫貧在三湘」——決戰決勝·全國媒體湖南行走進邵陽縣東方紅自來水廠,聽他們講述如何讓放心水流進村民家。
下花橋鎮大觀村是個吃水靠肩挑手提,經營用水更是無望的缺水村,村民黃三毛曾是一個以打牌為生,賭得家中窮得叮噹響的人。2017年12月,飲水安全工程在他們村完成後,他利用「水的問題解決了」的好時機,在家搞起了養殖場。現在,他的養殖場有牲豬120頭、牛30頭,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像大觀村一樣,在邵陽縣,存在用水問題的村落還有許多。邵陽地處衡邵乾旱走廊,水資源分布不均,季節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明顯,飲水安全問題威脅著全縣村民生活,也制約著當地的發展。
2017和2018年,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目標連續兩年被寫進了邵陽縣《政府工作報告》,縣委、縣政府承諾,用一年時間,在全縣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根據規劃,邵陽縣飲水安全工程總計劃353處,總投入6.43億元。對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全縣人民喝上放心水,助力全縣早日脫貧摘帽,邵陽縣採取多種渠道籌資。
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工程建起了,後續運行管理怎麼辦?邵陽走出了一條「以水養水良性運行」的新路子。
2019年5月,縣政府決定,成立「邵陽縣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服務中心」,並在全縣各鄉鎮設立「專管員」,專業管理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同時,縣財政按受益人口每年列支10元/人的基本標準給予預算,每年撥出專項預算資金1000萬元,以保證全縣水廠工程管護、水處理藥品等經費的正常需要。此外,制水用藥實行全縣集中採購、統一配送,對水質監測實行水廠自檢、中心抽檢、衛生部門監檢的方式監督,從而確保了水質安全。
截止今年8月份,邵陽縣353處工程已全面完工並通水,按照「三化」要求,完成城鎮一體化供水人口25萬人,佔全縣農村總人口的27%,其它規模水廠供水人口47.99萬人,區域規模化供水率52%,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5%以上,農村飲水供水保障率達到95%以上。
家中「放心水」滾滾來,既助力了全縣的脫貧攻堅,更讓村民的「幸福感」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