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俊 曾玉璽 朱向陽
位於雙峰縣西部邊陲的甘棠鎮,地處婁邵乾旱走廊核心區域,全鎮人口8.9萬,共有1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797戶11582人,為雙峰縣脫貧攻堅壓力最大的鄉鎮。
近年來,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甘棠鎮勠力同心戰「貧困」,攻下了一個又一個「山頭」。今年,該鎮實現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10255元。
脫貧摘帽,只是一個新的起點!
甘棠鎮黨委書記羅武群說:「我們在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打造農村產業、強化基層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倡導鄉風文明等,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攻下「窮山頭」——築牢鄉村振興「根基」
「搭幫鎮裡幹部,幫我搬進了新房子。現在樓上過日子,樓下賺票子,心裡特別踏實。」12月23日,在甘棠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藤椅加工廠,已脫貧的張曉鳴說。
結合易扶政策,甘棠鎮創新探索出「分散安置」+「小集中安置」新模式,共建成小集中點43個,安置490戶1064人。堅持「搬得出、能致富」,紮實推進搬遷安置後續扶持工作,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確保讓群眾搬遷之後再「紮根」。
解決群眾生活問題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甘棠鎮細化「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措施,堅持脫貧「四不摘」,16支省市縣三級駐村幫扶工作隊持續活躍在脫貧第一線,鎮級強化指導考核,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近500萬元,全面鞏固脫貧成果。
同時,積極開展脫貧質量「回頭看」、「百日攻堅行動」等行動,全鎮黨員幹部累計走訪群眾5056戶,找出各類問題522條,實現問題動態清零。加強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建立返貧監測臺帳,明確幫扶責任人,全鎮返貧監測對象94戶278人、重點邊緣戶96戶259人,均實現精準跟蹤服務。
2014年以來,甘棠鎮通過教育扶貧,累計幫扶貧困學生9762人次465.88萬元,關工扶助貧困學生1435人次98.8萬元;落實健康扶貧,大病醫療救助1930人次370.26萬元;共扶持產業扶貧基地29個,成立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52個。以平臺、轉移、產業、融合促就業,年累計輸出勞動力2.1萬餘人,本地穩崗就業勞動力1.1萬人,實現勞務總收入13.2億元以上,今年新增認定就業扶貧車間3家,累計建設就業扶貧車間9家,吸納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43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89人……
一項項幫扶政策的精準落地,不僅實現貧困戶全部脫貧,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繪就「作戰圖」——譜寫鄉村振興「新篇」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甘棠鎮興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為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甘棠鎮陸續出臺《甘棠鎮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等指導性文件,力爭在兩年時間內,實現創建3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50個美麗屋場示範片,600個美麗院落示範戶的工作目標;大力推進農村「空心房」整治,按照「拆、建、管」的思路,僅用50天時間,共拆除1725戶、面積215409.73平方米。
省級貧困村祠堂灣村在脫貧之後,以「一心一線一區一園」為規劃,建設美麗村莊。當前,通過「空心房」整治、產業園區道路規劃、召開村民會議等方式,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整村人居環境、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等實現全面提升。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甘棠鎮深化推進網格化管理服務,全鎮劃分為221個網格,細化村級管理;派出51名聯村工作組組長和115名聯村工作組成員指導村級工作,有效充實基層組織力量,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鞏固產業扶貧發展成果、建設治理有效的現代管理體系……站在新的起點上,甘棠鎮保持責任不變、力度不變、隊伍不變,鞏固好脫貧成果,把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變成一張張美麗的工作「藍圖」,匯入全省波瀾壯闊的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