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露 劉澤寰
區人大代表、鳳山街道人大主任楊忠
積極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激發農村新活力
第一,強化觀念、政策、機制無縫銜接
各級各單位要像打好脫貧攻堅戰一樣凝心聚力抓好鄉村振興,做到一切力量圍著鄉村振興轉、一切工作圍著鄉村振興幹。要推動脫貧攻堅政策由「針對性」向鄉村振興政策「整體性」轉化,重視鄉村整體發展,關注所有農戶需要,提升政策享受均等化水平。要優化配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等工作力量,整合過渡到鄉村振興,防止隊伍一撤、人走茶涼。要持續運用脫貧攻堅階段一整套成熟、高效的督查檢查、考核評價、項目統籌、資金整合、利益聯結等機制。
第二,推動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轉變
立足武隆資源稟賦,要積極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培育壯大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將扶持到戶產業轉變為培育到村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同時延伸產業鏈條,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戶持續增收。
第三,壯大集體經濟激發農村活力
要下大力氣消除農村集體經濟空殼化,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利用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能力優勢等發展集體經濟,探索推行「村集體 企業」「村集體 合作社」「村集體 農戶」等多形態合作模式,深入挖掘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休閒農業、旅遊農業等農業新業態。
區人大代表、芙蓉街道中興村村主任陸天學
推動產業融合和人才資源銜接
因地制宜促進多元化產業發展
如果說脫貧攻堅是攻城拔寨的攻堅戰,鄉村振興就是持之以恆的持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的成果同實現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關鍵點:
第一,做好發展規劃的銜接
結合實際,根據脫貧攻堅的完成情況和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抓緊在完成脫貧攻堅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好本村的整村規劃。
第二,做好產業融合的銜接
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的融合發展。依據本村資源的特點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和主導產業,打造「一村一品」,發展以二、三產業為牽引的長效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農副產品的加工流通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多元化產業。
第三,做好人才資源的銜接
鄉村振興的難點在於新型職業農民緊缺、農村老齡化、空心化。所以應加大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對農村致富帶頭人、家庭農場主的培育。通過「內育」與「外引」相結合,積極培養鄉土人才,引進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場、懂法律的現代化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區政協委員、區扶貧辦高級工程師杜慶祿
緊緊圍繞「5 1」的發展目標
著力推動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平穩轉型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年。我認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體系向鄉村振興平穩轉型和有效銜接,要圍繞實現「5 1」的目標(即五個振興和脫貧成果鞏固拓展),並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
一是推動機構銜接,區扶貧辦重組為鄉村振興局,同時鄉鎮(街道)建立辦室,村上配專幹。
二是推動機制銜接,堅持五級書記抓振興,繼續選派駐村工作隊,職能部門指導支持,對口幫扶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
三是推動政策銜接,現有脫貧攻堅政策一律不退、力度不能減,同時通過續、停、轉、增進行調整優化。
四是推動資金銜接,各級財政資金不減,統籌整合模式不變,根據新需求調整優化使用範圍和支持環節。
五是推動考核銜接,繼續開展脫貧成果鞏固工作考核,並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範圍。
區人大代表、黃鶯鄉黨委書記任榮
找準著力點出臺過渡期政策
推進鄉村發展提高產業帶貧益貧能力
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要結合實際情況,聚焦階段性任務,找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著力點,建議從產業、政策、治理等方面入手。
一是從產業入手,做好發展銜接。要以產業振興為抓手,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發展長效機制。比如,復興村探索打造田園綜合體,培育和發展「稻田 」優勢產業及主導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產業帶貧益貧能力。
二是從政策入手,做好機制銜接。總結梳理脫貧攻堅中成熟的實踐經驗,對脫貧攻堅的特惠性政策實行分類處置,促使其向常規性、普惠性、長期性政策轉變。比如,要制定過渡期政策,對退出的貧困村、貧困人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使現有幫扶政策在過渡期內保持總體穩定,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和防止發生新的貧困。
三是從治理入手,做好服務銜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比如,黃鶯村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在監督紅白喜事操辦上開出良方,充分調動並發揮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這在鄉村振興中應繼續堅持下去。同時,保護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開展農村文化創建,深化鄉村德治建設。
區政協委員、武隆仙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建忠
構建合理型鎮村體系和公共物品供給模式
吸引人才返鄉創業推進農業產業增產增效
由於農村經濟發展受限,鄉村振興不能就農村論農村,而是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在推進農業增產、增效的同時,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等新業態,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同時,必須通過國家宏觀調控、擴大農產品國內內需循環,通過市場化手段,合理調整農產品價格,吸引隱性進城人員返鄉創業,成為建設家鄉的主力軍。
農業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小而散的農村居民點格局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村生活方式的需求,也難以保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公共物品合理的建設和運營,因此在農村人口外流成為常態、過去傳統農業經濟下的居住形態發生改變的背景下,亟需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引導集中居住、構建便捷交通等手段逐步構建合理的鎮村體系和相應的公共物品供給模式來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區政協委員、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劉勇
突出重點抓好「三農」工作
促進產業扶貧和產業振興有機銜接
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的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是當前做好「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搞好武隆的鄉村振興、鞏固扶貧開發成果呢?
我認為:一要在支持低收入農戶發展產業的同時,還要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
二要探索做好產業扶貧和產業振興的銜接,重視產業選擇上的長線和短線結合,產業發展由以短平快為主的特色種養業向以二三產業為牽引的長效產業轉變,深化一二三產業融合。
三要著力發展主導產業,按照「多品種、適規模、有品牌、高品質、好價錢」的要求,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