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小小嬰兒為何可以快速踢腿?

2021-01-17 腦科學君

一項由帝國理工學院與聖露西亞基金會以及羅馬的卡西利諾醫院合作進行的研究,藉助可穿戴手環設備,為監測嬰兒的運動提供了一種新方法;也對嬰兒反射(比如踢腿)活動如何發展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認識。此外,這些觀點與手環設備也可用於發現運動障礙的早期跡象,比如腦癱。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當嬰兒還只是子宮內胎兒時,就開始出現踢腿活動,而直到4個月大時,嬰兒才會本能地踢腿。踢腿就像在成人身上所發現的保護性反射一樣,比如使手迅速遠離熱源。但是,神經元層面的動作是如何產生的,人們對此了解甚少,這是因為以前不做手術就無法對單個神經細胞進行詳細分析。

現在,帝國理工學院和聖露西亞基金會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一種非侵入性手環設備,使其可以佩戴在自由踢動的嬰兒腿上,從而在無需手術的情況下,監測神經元活動。該系統可以對體表的電場電位進行解碼,並以數學方式逆轉其產生過程,從而識別脊髓的神經活動。

研究人員通過這種可穿戴手環設備發現,與成人的快速腿部運動不同,脊髓中的神經元在完全相同的時間內集中活動,從而產生了嬰兒的踢腿動作。研究人員說,這種「完全一致的同步」增加了附著在神經上的肌肉所產生的力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嬰兒踢腿相對有力且快速,即使他們的肌肉還很弱小和緩慢。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帝國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的達裡奧·法琳娜(Dario Farina)教授,他說道:「這是關於胎兒和嬰兒如何發育的一個基礎性發現。這一發現以及幫助我們得到這一發現的新技術,可以幫助人們監測嬰兒的發育情況,並在早期發現腦癱等運動障礙的跡象。」

羅馬大學託爾·維加塔(Tor Vergata)教授以及聖露西亞基金會的弗朗西斯科·拉奎尼蒂(Francesco Lacquaniti)教授為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他們補充說道:「這款新的監測手環設備是一項令人激動的技術成果,它可以幫助我們監測嬰兒是否存在運動障礙的跡象,以便我們能夠儘早進行診斷和治療。」

基礎性發現

可穿戴手環設備能夠佩戴在小腿上,該設備包含一個神經肌肉接口,可記錄皮膚上的電信號。然後,它對這些信號及其時間進行解碼,從而計算出哪些脊髓神經元在集中活動,以及其集中活動的速度如何。

他們以4名2-14天大的自由踢腿的健康嬰兒,以及12名做各種動作的成年男子為研究對象,對這一可穿戴手環設備進行了測試。他們發現,在嬰兒身上,所有神經元都會聚集在一起,進行集中活動,從而產生踢腿的動作,但成年個體的同步性明顯降低。

法琳娜教授說道:「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來說,產生快速運動至關重要。嬰兒在出生後幾天就已經可以踢得非常快,現在我們知道,他們是利用所有的脊柱神經同時進行這一項踢腿活動。」

進化優勢?

人們認為嬰兒踢腿可以加強腿部肌肉,並為嬰兒翻身並最終學會走路做準備。但是,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可能暗示了另一種生存優勢。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德爾維奇奧博士(來自法琳娜教授研究小組)說道:「踢腿的力量和速度,以及神經活動的同步性,可能表明踢腿對嬰兒有更直接的保護優勢。也許嬰兒通過進化發展出如此強烈的踢腿,是為了避免潛在的危險,比如捕食者。」

研究人員現在正在研究監測患有腦癱等運動障礙的嬰兒的脊髓神經元。他們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夠幫助開發新的臨床標識物,可用於這些類型疾病的早期診斷。

文章信息:

A. Del Vecchio el al., "Spinal motoneurons of the human newborn are highly synchronized during leg movements," Science Advances (2020). advances.sciencemag.org/lookup … .1126/sciadv.abc3916

編譯作者:裡爾(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Science 子刊封面:機器狗「絕影」陌生環境中摸...
    2020 年 10 月,瑞士 ANYbotics 公司設計的機器狗 ANYmal 登上 Science 子刊、機器人頂刊 Science Robotics 封面。研究團隊表示:這種方法充分利用了訓練有素的專家技能和快速在線上綜合的適應性策略,在不斷變化的任務中生成響應性運動技能。
  • Science子刊:金黃色葡萄球菌Agr毒力與嬰兒的特應性皮炎風險有關
    2020年7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千葉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皮膚定植與患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的風險有關,而且不患特應性皮炎的嬰兒主要表現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它們的群體感應系統上獲得功能失調突變。
  • Science子刊:我國學者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Science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梁興傑課題組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領域的研究進展「Gold-DNA nanosunflowers for efficient
  • Science 子刊:馬兜鈴酸和肝癌發生相關 這些草藥需提防
    而就在 10月18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布一篇題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論文。
  • 最前沿 | 登上Science 子刊封面!受吞鰻啟發的「雙模」變形摺紙軟體機器人
    該項技術再一次登上了《科學》(Science)雜誌的大子刊《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的封面。研究者們利用這種結構製作了一個可以由扁平的摺疊結構瞬間膨脹為大體積的彎曲結構。該結構可以由一個扁平的結構拉伸膨脹為一個圓柱狀/球狀的結構。研究者製作了一個通用的萬能軟體抓手,並且展示了極其多樣的抓取性能。
  • 杭州袋鼠大打「搏擊操」 伸拳踢腿「互毆」取樂
    杭州袋鼠大打「搏擊操」 伸拳踢腿左直拳、左勾拳、右勾拳、踢腿 ,兩隻赤大袋鼠「打」的甚歡,工作人員介紹這不是真的打架,是在玩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發布時間:2016-01-28 07:20:51 【編輯:李霈韻】 杭州袋鼠大打「搏擊操」 伸拳踢腿「互毆」取樂
  • 3個簡單的踢腿動作,每天5分鐘,在家也可以打造翹臀、燃燒脂肪
    也許,在生活的碎片時間裡,利用短短的5分鐘,進行踢腿動作的練習,能夠更好地幫到我們。【什麼是踢腿動作?】踢腿是一種低衝擊力的動作,常見於普拉提,槓鈴或力量訓練中。踢腿訓練專門針對下腹,可增強我們的核心肌群。重點是,踢腿可以鍛鍊到臀部肌群,改善伸髖屈髖能力,以及腿部肌肉。
  • Nature 子刊新研究表明,聞氣味會長胖
    雷鋒網註:圖片截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嗅覺神經元能夠對脂肪儲存進行動態調節,不同的氣味會觸發不同的嗅覺神經元
  • 背著相機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它拍下了昆蟲界第一部Vlog
    該系統用足夠小的形狀因子模仿昆蟲的頭部運動,可以安裝在活的甲蟲或類似大小的陸地機器人背部。對於昆蟲大小的機器人來說,無線視覺提供了豐富的環境形狀和紋理信息。這在大型機器人中很常見,但在資源有限的小型平臺上卻是一個挑戰。安裝在甲蟲或類似大小的機器人背上的相機基本構造。電子設備的執行器重 248 毫克,並且可以根據智慧型手機的命令將相機轉向 60 度。
  • 讓蛙泳可以輕鬆遊起來!蛙泳教程一,陸上踢腿練習
    我想很多在學習蛙泳朋友可能也都有過做蛙泳的陸上的踢腿練習吧。通常的練習方法我想也都是比較常見的俯臥在床邊或者是椅子上,腿部懸空,做蛙泳的踢腿練習是吧。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種練習真的是很累人呢?那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另外兩種種蛙泳的陸上踢腿練習方法。
  • ...林莉《Science 》子刊——新型藥物遞送系統治療缺血性急性腎損傷
    圖1材料製備及表徵 IL-10+ EVs的腎靶向作用 EVs具有多重配體/受體修飾的脂質雙分子層膜,能夠與靶向細胞發生作用,從而可以加強
  • 「 Art is the science of living 「
    >  [這是一條文件夾裡的復古音頻]  要不是翻到這條音頻,我幾乎忘了那個站在學校門口拿著麥克風的自己,還有曾經和我一起奮鬥過的男青女青,那時候 Little traveler /小小旅行家還叫做Art is the science of living,生活無法剝離藝術,應試教育中更無法剝離英文,那我們就互為補充,培養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的同時增加一個英語環境,讓英文和藝術二元一體。
  • 太極拳踢腿技巧,我不說你不懂!
    踢腿有正踢腿,側踢腿,外擺腿,裡合腿,每一樣不得少於36次,練習踢腿就是增強股四頭肌的收縮力 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踢腿、撞頭、握拳頭各代表啥?你讀懂寶寶這些「肢體語言」了嗎?
    通過對方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判斷一個人的情緒、狀態,也同樣適用於嬰兒。  密西根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凱薩琳博士說過,家長觀察嬰兒的行為規律,也可以很容易解讀嬰兒的暗語。  嬰兒的肢體語言1、踢腿  躺在床上的嬰兒不能很好地活動自己的身體,踢腿是他們難得的活動方式,寶寶有時候躺在床上踢腿,可能是感到開心,或者他是個活潑好動的寶寶。
  • Science子刊詳解: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
    這項研究是首批證明CAR-T細胞實現實體癌快速消退的研究之一。雖然有益效果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但是它提供了重要的證據表明這種特殊的CAR-T細胞療法可以作為未來治療兒童實體癌的方法。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大多影響嬰幼兒,由嬰兒在子宮內發育時留下的特殊神經細胞(神經母細胞)發展而來。在英國,每年有多達100名兒童被診斷為神經母細胞瘤。
  • 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房然然在《Nature》子刊上發表封面文章
    《Nature》子刊封面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4月13日17時55分訊(李婷婷 通訊員 敖永春)日前,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房然然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後踢腿如何正確的鍛鍊到臀部!
    後踢腿如何正確的鍛鍊到臀部! 俯臥屈膝踢腿/直膝抬腿或是鳥狗式等相關動作健身訓練中是比較簡單基本的動作,但是很多人還是對他們產生了誤解!
  • 狗狗後踢腿的動作真有趣,一文介紹關於後踢腿的含義、原因
    原本我以為這只是一個搞笑視頻,但朋友這麼一問我才恍然大悟,狗狗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其含義,所以後踢腿儘管看起來很有趣很搞笑,但肯定是狗狗想要表達些什麼!」因為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所以我就順著狗狗後踢腿的動作去研究,翻閱了相關資料後得出好幾個結論,那麼本文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狗狗「後踢腿」的含義和原因!為什麼狗狗會後踢腿?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對於NC這本期刊,爭議還是蠻大的,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到底該怎樣評價這本期刊呢?首先,大家要知道,我們通常所說的Nature,其實是出自於Nature出版集團,Nature出版集團是英國的一家出版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公司,公司要盈利,因此他們又辦了很多子刊,不同的子刊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截至目前,Nature
  • 踢腿拉筋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師兄們好,體育運動中,人們常常通過踢腿的動作來拉腿筋,提高腿部的柔韌性,它還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武術中的實戰腿法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