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駱駝曾在北極遊蕩

2021-01-14 科學網

 


駱駝是沙漠的標誌性動物,但眼下研究人員發現了這些毛皮蓬亂的動物曾生活在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的證據。

 

研究人員在加拿大最北端領土努納武特地區的埃爾斯米爾島發現了一頭350萬年前駱駝的化石遺骸。這頭駱駝的塊頭比現代駱駝大30%左右。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名為膠原蛋白指紋識別的技術取得了這項發現。這表明,現代駱駝源自生活在曾草木叢生、比現在暖和一些的北極地區的巨型「親戚」。韓國《自然通訊》網站5日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納塔利婭·雷布琴斯基說:「這是首次證明那裡曾有駱駝。這令人驚訝,因為我們通常把駱駝同乾旱和半乾旱的棲息地聯繫在一起。」

 

研究人員發現了大約30塊骨頭,它們是駱駝脛骨的一部分。化石的發現地把已知的北美駱駝生活範圍向北推進了大約1200公裡。

 

這頭駱駝的身份和年齡是通過膠原蛋白指紋識別技術確定的。

 

研究小組確定化石的年代大約在350萬年前。已知這是上新世中葉的溫暖時期。

 

根據指紋識別結果,這具化石標本與現代單峰駱駝極其相像,但塊頭要大1/3。它還與巨大的育空駱駝相似。後者生活在距這些古代駱駝骨骼化石發現地約2000公裡的地方。

 

駱駝是沙漠的標誌性動物,但眼下研究人員發現了這些毛皮蓬亂的動物曾生活在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的證據。

 

研究人員在加拿大最北端領土努納武特地區的埃爾斯米爾島發現了一頭350萬年前駱駝的化石遺骸。這頭駱駝的塊頭比現代駱駝大30%左右。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名為膠原蛋白指紋識別的技術取得了這項發現。這表明,現代駱駝源自生活在曾草木叢生、比現在暖和一些的北極地區的巨型「親戚」。韓國《自然通訊》網站5日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納塔利婭·雷布琴斯基說:「這是首次證明那裡曾有駱駝。這令人驚訝,因為我們通常把駱駝同乾旱和半乾旱的棲息地聯繫在一起。」

 

研究人員發現了大約30塊骨頭,它們是駱駝脛骨的一部分。化石的發現地把已知的北美駱駝生活範圍向北推進了大約1200公裡。

 

這頭駱駝的身份和年齡是通過膠原蛋白指紋識別技術確定的。

 

研究小組確定化石的年代大約在350萬年前。已知這是上新世中葉的溫暖時期。

 

根據指紋識別結果,這具化石標本與現代單峰駱駝極其相像,但塊頭要大1/3。它還與巨大的育空駱駝相似。後者生活在距這些古代駱駝骨骼化石發現地約2000公裡的地方。 (來源:新華國際)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巨型冠恐鳥曾於5300萬年前生存在北極地區
    最近,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和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宣布了一項考古發現,確認了在5300萬年前,巨型恐冠鳥曾生活在北極圈附近地區 。他們在北極圈附近的埃爾斯米爾島上發現了這種巨型鳥類的趾骨化石,這種巨型史前鳥類體重可達數百磅,高度達數英尺,頭部足有一匹馬那麼大,當時該區域的氣候和植物環境可能非常適宜生存。
  • 1萬年前敘利亞巨型駱駝骸骨堪比大象
    瑞士科學家在敘利亞中部沙漠地區發現了一種巨型駱駝的骸骨。這種生活在1萬年前的駱駝高達4米,體型和大象不相上下。  英國媒體6日報導,瑞士科學家在敘利亞中部沙漠地區發現了一種巨型駱駝的骸骨。這種生活在1萬年前的駱駝高達4米,體型和大象不相上下。
  • 霍思燕家的巨型貴賓犬駱駝,毛茸茸的還很聰明乖巧!
    尤其是各種品種的狗狗,狗狗便成了嗯哼最好的夥伴,霍思燕家有隻巨型貴賓犬叫駱駝,自打它在某綜藝節目裡面頻繁的出現後就收穫了許多人氣,很多網友都留言稱駱駝太可愛了,像毛茸茸的玩偶一樣,而且還很聰明乖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陪嗯哼一起長大的巨型貴賓犬駱駝:巨型貴賓犬是貴賓犬裡的大型犬,被人戲稱為「泰迪plus」,霍思燕家的這隻巨型貴賓犬,別人曾出價600萬欲購買它!
  • 全球13種超巨型昆蟲 巨駱駝蜘蛛竟食蜥蜴
    有些人稱之為巨型蟑螂(謝謝你把這個想法放在我的腦袋中),但他們不是蟑螂,而是真正的甲蟲。泰坦是亞馬遜雨林中已知最長的甲蟲,在哥倫比亞、巴西北部和法屬蓋亞那都有它們的存在。他們更喜歡炎熱、潮溼的地區。幸好我們喜歡涼爽、乾燥的地區。
  • 世界十大滅絕動物,原來北極也曾有企鵝(長知識了)
    你知道嗎,原來北極也是有企鵝的,原來不止有斑馬,還有斑驢,原來......只不過,這些物種都滅絕了。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這十種滅絕的動物。世界十大滅絕動物之 大海雀其實,企鵝一詞,最早就是大海雀的名字,這是一種生活在北極,不會飛的水生鳥,和如今南極的企鵝外表很像,但是它是海雀科。人們通常把它叫作「北極企鵝」,不過早在1844年,因為航海家的大量捕殺,這種可愛的動物就已經滅絕了,令人心痛。袋狼我們都知道袋鼠有育兒袋,但是,曾經有一種狼,也有育兒袋。
  • 北極出現「異變」,57000年前的遠古兇獸現身,引發人們擔憂
    本文從以下方面闡述: 1、北極的變化 2、北極地區的"驚人溫度" 3、對人類社會有何影響?
  • 塑造了整個世界文明的駱駝
    單峰駱駝的畫像駱駝是駱駝科的成員,不僅包括單峰駱駝和雙峰駱駝,還包括「新世界駱駝」,即南美美洲駝、羊駝、小羊駝。「舊世界的駱駝」是單峰駱駝和雙峰駱駝,是駱駝屬中僅有的兩個成員,或「真正的駱駝」。在它們最初出現的中東和亞洲的本土,並沒有野生動物的存在,但一些逃出來的家養動物在澳大利亞遊蕩。據估計,單峰駱駝已被馴化了大約6000年,並塑造了整個世界的文明。駱駝是非常特殊的動物。它們著名的駝峰儲存的不是水,而是脂肪(就像所有的身體組織一樣,大部分都是水),在最惡劣的沙漠條件下,不喝水也能維持一個月。
  • 安南壩「沙漠鐵騎」:在「無人之境」守護野駱駝
    早上8點多,河西走廊的天還沒有透亮,32歲的張曉龍和同事一道從縣城出發,駕駛警車向荒無人煙的「野駱駝」家園奔去。1個多小時後,他們進入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執行巡護任務。1月8日,安南壩分局民警在巡邏途中。
  • 澳洲撲殺駱駝時,原產地早已沒有野生駱駝的身影
    在19世紀40年代,澳洲腹地的建設者們從西亞和印度引進了一批單峰駱駝用來給鐵路工程運輸材料,在工程結束後,許多駱駝被隨意放生在野外,毫無意外的適應了當地環境,形成了所謂的澳大利亞野單峰駱駝種群。  圖片:Dr-Victor-von-Doom / wikimedia commons  時至今日,澳大利亞內陸生活著約120萬頭野單峰駱駝,儘管每年都會捕殺數萬頭用以出口,卻依然無法遏制它們種群擴大的勢頭:幾乎每9年,這些曾為澳大利亞開發貢獻力量的巨獸就要翻上一番,和野兔一樣,駱駝已經成了澳大利亞人的不得不面臨的生態難題。
  • 看巨型貴賓怎樣萌哭你!
    巨型貴賓犬,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大號泰迪,雖然有大大的個子,性格卻十分溫順,像個大大的毛絨玩具。在最近熱播的《爸爸回來了》裡,霍思燕家的「駱駝」絕對是個亮點,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眼球。駱駝就是只巨型貴賓犬,別看個頭大,但也和一般泰迪一樣十分粘人,所以在鏡頭裡經常看到它的身影。
  • 駱駝近親——羊駝的發展生物特性
    在750萬到600萬年前,它們的直系祖先副駝(Paracamelus)出現,生活於北極寒冷地區。今天駱駝濃密的睫毛、開合自由的鼻孔、大長腿、寬腳掌、肥美的駝峰,這些特徵可能早在適應極地氣候時就出現了,而非對沙漠氣候的適應早在4500萬年前,只有兔子大小的駱駝的祖先就在今天北美大陸上漫步了。在隨後的歲月裡,它們越來越高大,腿越來越長。
  • 在金字塔下騎駱駝
    導遊是個埃及帥哥,叫阿里,估計是阿里巴巴的曾曾曾孫之類的。他在北京語言大學讀過一年漢語,是個絕頂聰明的小夥子,中文說的不錯,在埃及這些天全靠他了。出了機場,坐上導遊阿里帶來的旅遊車,直接向位于吉薩的金字塔駛去。   經過開羅市區,滿眼就是兩個字--眩暈,有點象印度的大街。各色車輛在街上亂跑,讓我大跌眼鏡的是驢車、馬車,有時甚至是駱駝,就像走在自家院裡似的,不緊不慢地在車流中行進。
  • 澳洲野生駱駝為患,當地甚至動用直升機捕殺,100萬頭真吃不完
    但唯獨澳大利亞的例外,澳大利亞可以說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駱駝群,成千上萬的駱駝在野外遊蕩泛濫成災,據說數量已經超過了100多萬頭,被當地人當作一種害蟲,對此可能很多人都很疑惑,駱駝為什麼會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為什麼當地的人不通過吃來解決駱駝泛濫成災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7000萬年前,曾有恐龍在北極定居
    南方衛理大學古生物學家Anthony Fiorillo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在阿拉斯加北坡發現的第一塊幼年奔龍下頜骨,支持了一個不斷發展的理論,即部分生活在白堊紀的北極恐龍,並不會隨著季節而遷移。相關論文於7月8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中。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在這個區域只發現過微小的奔龍牙齒。奔龍是一群與鳥類密切相關的掠食性恐龍。
  • 史前生物再現北極,50000年前屍體露出永久凍土,人類應當警惕
    但這幅畫面可能已經成為過去,我有點擔心,也許過不了多久,當人們再提到北極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一幅迥然不同的場景——陽光普照的溫暖天氣,淤泥中暴露出來的史前動物屍體,以及看不見的史前病毒和病菌從亙古的時光中復活,令人恐懼地潛入北極無所不在的鹿群和稀疏的村莊。
  • 澳洲大火過後,駱駝變身「危險生物」,政府下令直升機射殺
    前不久,澳大利亞宣布射殺駱駝又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大家紛紛指責,本是政府救火不利,天災人禍的後果為何要由駱駝承擔。在人們印象中,駱駝是人們的好朋友,能在沙漠裡能任勞任怨地載著你前行,這麼任勞任怨的生物要被射殺換誰都不能接受。但實際上,這些駱駝已經在大火之後已經變身「危險生物」了,嚴重危害到了人類的生存安全。當地時間1月9日《太陽報》報導,這些駱駝已經給城鎮的道路和建築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 雪鴞曾是北極象徵性物種 如今卻已變得鳳毛麟角
    雪鴞和北極熊一樣,在人類的想像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從有關北極大火的古代道德傳說到《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裡的海德薇格(Hedwig),不一而足。在加拿大、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俄羅斯、冰島和不列顛群島都能找到這些北方的「流浪者」,有時它們甚至能到達夏威夷南部。雪鴞能在各大洲間飛來飛去。
  • 俄羅斯新銳飛彈部署北極新地島:當地曾爆炸一顆5000萬噸的氫彈
    ,這個地區可以說是荒無人煙,然而近年來北極正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爭奪的焦點,美國和俄羅斯爭相在北極提升自己的軍事力量部署。這個區域的俄軍將會用S400來替代原先部署的老舊防空系統,此舉將會大幅提升俄軍在北極地區的空中防禦能力,也會讓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空中控制區域大幅增加。新地島曾是蘇聯最著名的核武試驗基地,曾經爆炸過一枚當量為5000萬噸的超級氫彈。
  • 地球上依然存活的巨型蟲怪!
    原標題:地球上依然存活的巨型蟲怪!   很遺憾,由於它們都是尚未滅絕的生物,夏夜乘涼時蚊香根本沒用,你至少得隨身帶一把開山刀防蟲……  1.沙螽(zhōng),或紐西蘭產長鬚無翅大蝗  比你手指還粗的胡蘿蔔在這傢伙嘴裡就是一頓點心……巨型沙螽一共分為11個品種,其中最大的紐西蘭產沙螽的成蟲體長在10釐米左右,體重在
  • 駱駝在公元前3000年始作馱獸 元代最受「重用」
    一種考證認為,駱駝的祖先是由距今約5000萬年前的北美洲野駱駝進化而來,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大約在300萬年前越過白令海峽橫渡至亞洲,並進而到達中東和非洲。而另一種考證認為,10萬年前的中東地區就存活著駱駝。2003年一支敘利亞-瑞士聯合考古隊在大馬士革東北部約250公裡的巴爾米拉地區的哈邁勒,發現了一種生活在距今約10萬年前的巨型駱駝的骨骼化石,這種駱駝身高達4米,是現代駱駝身高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