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清明節回家祭祖偶感

2021-01-08 樹人夜話

一大早驅車回鄉下的老家祭祖,不成想又遇見記憶裡不知名的野花在田野開放。

摘幾粒放嘴裡嘗嘗,甜甜的還有一點清香。小時候和夥伴們在野地裡瘋玩,也會摘點吃。多年過去,再次遇見它,有一種別樣的親切感。

回家祭祖的人絡繹不絕,有些人認識,有些年齡小點的已經不認識了,碰上打個招呼,打聽一下他們爸爸媽媽的名字,才知道是誰家的孩子。

30多年過去,曾經熱熱鬧鬧的村莊,現在已經冷冷清清,800口人的村子,現在常住人口只有不足200口人,而且都是一些上年紀的老輩人和一些小孩兒。

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早年這些熱熱鬧鬧的村莊正在慢慢變老,也許有一天,再次回到出生的地方,真的就像唐朝詩人賀知章的那句詩: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世事弄人,令人感慨不已!

相關焦點

  • 賀知章《回鄉偶遇》: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兩句是說少年時期就離開了故鄉,直到兩鬢斑白才回來,這中間也不知道發生了多少人事滄桑的變化,雖然鄉音未改,但也是白髮蒼蒼,在兩相對照中自有不勝蒼茫之感。「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後兩句從充滿感慨地自言自語轉為富有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
  • 解讀詩詞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文以載道,言為心聲。喵咪文學,帶你品味生活。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讀《回鄉偶書》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會稽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詩文多寫景、抒懷之作,清新瀟灑。偶書,隨便寫的詩,「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中進士以前就離開了家鄉,37歲中的進士,回鄉時已經年過八十。年少時酒離開了家鄉,年老才回來。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鄉愁,只有回不來的人才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賀知章的名詩《回鄉偶書》,幼兒園的小朋友估計都會背。這種思鄉之情,若非在外遊子,真的很難體會其中的酸楚。今天早起讀唐詩,偶然又讀到這首《回鄉偶書》,突然想起,又到年末,在外求學工作的遊子們也該陸續回鄉了。
  • 河南汝州陳向敏《「媽媽」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媽媽」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今天,鋪天蓋地的信息提醒我,明天5月10日,是母親節。我想起了六七十裡外老家的媽媽,想起了5月1日回家探望媽媽的場景,不禁潸然淚下。那天見到媽媽時,她正坐在堂屋門前的輪椅上曬太陽。「媽,我回來看你了!」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種好事讓我給遇到了
    我自從08年畢業就開始上班,當然這是好聽的稱呼,還有另一種叫法叫打工, 四處漂泊到成都 、西安、銀川………,偶爾回家一次也是在春節,呆不了幾天就走,甚至全年不回家,今年因為整年都忙,想找地方休息換心情,左思右想回家了,我也知道回家後會有諸多尷尬。
  • 笑問客從何處來-中新網
    笑問客從何處來   迫於困境,外出謀生;在歸途中,遇到兒童好奇地問客人來自何方,此時真是感慨萬千,不禁會聯想到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中的詩句。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告老辭官返回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是八十五六的老翁了,離家已五十多載,自不免有無限的感慨,於是發而為詩,寫道: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其中第一首。
  • 匠心|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紀錄片《客從何處來》的名字選自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未曾謀面的親人,可能是群山中一塊難以尋覓的墓碑,可能是家人口中偶爾提起的一段往事,也可能是一個始終記不起的名字。但拂去塵埃與荒蕪,重新拼湊他們支離的歲月,會發現我們以為的疏離總能被血脈中的無形牽絆所驅散:他們從不曾走遠,也從不曾陌生,我們總能在自己身上發現他們的印記。
  • 旅日20年大熊貓旦旦即將回國,小熊貓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為了滿足遊客同旦旦作別的精神需求,王子動物園決定從6月1日起,通過抽籤的方式,每天選出2000人來看望旦旦。聽聞這個消息,堤田夫妻一大早就趕到了動物園來看望旦旦,他兩可都是貨真價實的熊貓迷!這一次,「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真的要離開了,希望它在中國悠閒地度過餘生。」待到7月夏日時,旦旦踏上回鄉路。
  • 賀知章《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不如「家童相見不相識」
    這些標註往往不一樣,而且每個版本都不全面。如果把各個版本的異文匯集起來,正文只有28個字的《回鄉偶書》至少有10個字存在異文。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版本——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見於《全唐詩》。「鬢」下小註:「一作面」;「笑」下小註:「一作借,一作卻。」[①]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麵皮衰。
  • 打工人最心酸的一句話,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何處來?
    一個在新疆打工的河南人,年底為了回家,繞道河北,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他雙眼含淚笑著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已經一天一夜沒吃了,反正也不幹活,想著家裡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餓。」當好心人給他買來盒飯的時候,他三兩下就把雞腿吃完了。他說:「我都有三個月沒吃過雞腿了。」然而,當說起家中的孩子時,他興高採烈地說:「我給孩子買了一些玩具和好吃的,」邊說邊拿出來給大家看。
  • 詩詞謎語:笑問客從何處來?近鄉情更怯,賀知章李白宋之問的故事
    【解答謎] 笑問客從何處來(打四字文學名詞一)謎底:章回小說解謎時要聯繫全詩內容來看,因為詩人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家鄉的兒童們根本不認識這「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老人是誰,於是才笑著問「客」從何處而來。
  • 在千帆,「鄉音未改鬢毛衰」「笑問客從何處來」之後,是我嗎?
    回到這裡,我穿著城市的外套,裹著「鄉音未改鬢毛衰」的心臟,說的是「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地方口音,這不適合這種情況。每日旅遊之家前面的小馬路現在改名為北四環,原來,道路兩旁都是長得很快的高大泡桐樹,一般都長到兩邊一大片夏天,樹冠就像一把大扇子,緊緊地覆蓋著馬路,頂部是一個大的太陽,樹下是陰涼。這條路是村裡的主幹道,指定專人清理村裡計算工作點,他在任何時候都是乾淨美麗的。
  • 關於清明節的詩句詩詞有哪些?2019清明節緬懷先人祭祖詩詞
    清明時節祭祖上,保佑子孫福滿堂。油傘遮雨紙錢揚,哀思嫋嫋飄遠方。明天就是2019年清明節,清明祭祀掃墓祭奠祖先是傳統民俗,古代的詩人詞人也留下關於清明節的大量詩篇,現代詩人也會將詩歌福魚新的寓意,用詩詞描繪出現在清明的景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歷經千帆,「鄉音未改鬢毛衰」「笑問客從何處來」,是我嗎?
    今日回到這裡,我穿著城市的外衣,裹著「鄉音未改鬢毛衰」的內心,說著「笑問客從何處來」的鄉音,純粹一位天涯淪落人,此情此景,實不相宜。日日出行的家門口的小馬路,如今更名為北四環,這本是一條村屬鄉間小路,當初,路兩邊是速生的高大泡桐樹,一般都長到了一摟粗,大夏天,樹冠像一把大蒲扇,把馬路遮的嚴嚴實實,頂頭是明晃晃的大太陽,樹下是綠意斑駁的陰涼。
  • 十二首古詩詞描繪出十二種笑,詩詞之妙,笑也能年少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喜歡微笑的人一定是心胸開朗,即使暴風雨驟來,也依然隨性開懷。能夠放聲大笑,不僅可以身心健康,而且在無意間感染了周圍的人,放下煩惱,忘記憂愁。大詩人李白一輩子懷才不遇,可是他會開解自己,不僅遊山玩水,還賦詩高歌,高興時就仰天大笑,悲傷時又何妨痛哭流淚。
  • 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及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一覽
    2019年清明節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十五首描寫兒童的古詩詞,吟誦經典,難忘童真年代
    詩歌來源於生活,詩人們通過對兒童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讓許多詩作真實又靈動地再現了兒童的生活場景。這其中既不乏對兒童們的生活、娛樂等生活圖景的描繪,也有對兒童天真活潑內心世界的細膩捕捉。「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是詩人袁枚的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小詩《所見》,文中生動而細膩地刻畫了牧童的活潑表情,其中一定融入了詩人的情感,以及用心觀察的的創作辛苦。
  • 為什麼4月4號是清明節,清明節的來由有什麼意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我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餘韻悠遠,流傳至今,清明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這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古稱之為《清明》.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期,可是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