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帆,「鄉音未改鬢毛衰」「笑問客從何處來」,是我嗎?

2021-01-14 快樂清語

六月,芒種時節,知了聲裡,斜陽樹下,遠離城市的田野上該是萬物驟然繁盛。這時夏麥收倉,夏花絢爛,夏木葳蕤,夏日炎炎,各色植物隨著芒種開始,快速燃爆生命力,小蟲小蝶的也不甘落後,蟬噪蛙鳴,你和我唱。我的家鄉,以前屬於成郊邊兒上,此時本該是一派忙碌景象,可是隨著歲月變遷,如今這裡人非人、物非物,和城市沒兩樣。

可能農時情結所在,這個周末,我由著自己,驅車回歸故裡,來到我以為是家的地方,卻突然感覺有些暈頭轉向,經年的仲夏麥浪起,芒種無閒時的忙碌情景,已經無影無蹤,那些曾經大片大片的田野上,沒有了風吹麥浪,沒有了稼壯蔬旺,滿眼陌生的高樓大廈遍地起,車水馬龍往來急,看不到熟悉的丁點痕跡,感情的失落讓我神傷不已,這裡的一切,曾經一度融入到我的生命裡,這裡有我太多足跡,有我一路走來的歡聲笑語,有我泥濘跋涉的步履,這裡的片片熱土,一草一木,是我成長的全部。

我的家鄉離我工作的地方物理距離大概十幾公裡,此時心中的距離感覺如此遙遠。匆匆幾十年,就如一個舊包袱,這裡珍藏著我的青澀幼稚,珍藏著我的歡笑打鬧,珍藏著我的純真與美好,層層打開,層層有驚喜。今日回到這裡,我穿著城市的外衣,裹著「鄉音未改鬢毛衰」的內心,說著「笑問客從何處來」的鄉音,純粹一位天涯淪落人,此情此景,實不相宜。

日日出行的家門口的小馬路,如今更名為北四環,這本是一條村屬鄉間小路,當初,路兩邊是速生的高大泡桐樹,一般都長到了一摟粗,大夏天,樹冠像一把大蒲扇,把馬路遮的嚴嚴實實,頂頭是明晃晃的大太陽,樹下是綠意斑駁的陰涼。這條路是我們村裡的主路,村裡安排有專人打掃,算工分,啥時候都乾淨漂亮。小時候,我們去上學,串親戚,趕廟會,曬糧食,都離不開這條馬路,田裡的大人幹活累了,也習慣聚集在這條馬路的樹蔭下,東拉西扯,扯一會兒就該回家吃飯了。如今東西向無限延伸,去年開始又向上加層,換身為新一代的雙層高架快速路,承載量迅速翻倍,以前的小馬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它的今天,威武、輝煌,實打實的鄭州北城區一架棟梁。

村莊東邊原是兩條平行的小河,一條「大河」,一條「小河」,現在只剩一條大河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東風渠。大河可是村裡不可多得的人間樂園,這裡記錄著太多屬於我們的故事,那時候夏天河面突然變得又寬又深,水流平緩,河水清澈,河邊大大小小的灌木依河而生,葉子濃綠繁茂,根須扎在河坡上,樹枝歪歪斜斜伸到河面上,大樹枝可以像橋一樣供我們「練習」平衡木,小樹枝就是來回遊弋的小魚玩具,河底是常年淤積的青泥,水裡邊來回撲騰是常事,常常把路過的大魚小魚嚇得驚慌失措,東躲西藏。冬天這裡就變成了天然的溜冰場,我們在冰上劃拉的刺溜刺溜的,驚險又刺激。無論冬夏,我們玩起來就沒個頭,家長叫一遍叫一遍的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如今,這條河改造的齊齊整整,禁止下河的標牌高高樹立,周圍也被高高的鐵絲網圍了個嚴嚴實實,路過這裡,只能趴在攔網上向裡瞅瞅,除了石頭鋪就的整潔河坡,就是寂寞平緩的水流,看不到一絲的生機與吵鬧。我孤獨的站在這裡,想望著有一日它能歡騰再起,那時,我仍在這裡。

平凡的故裡,改變到了連我自己都不認識自己,只有那一腔熱血,共同奔赴在家鄉建設的風物裡。

我一路奔忙著來,所有的已經足夠熱愛,歷經千帆,我不會忘記我的少年,即使再遠。

相關焦點

  • 在千帆,「鄉音未改鬢毛衰」「笑問客從何處來」之後,是我嗎?
    此時夏麥收倉,夏花華麗,夏木是盛夏的盛夏,各種植物都開始用谷穗種子爆發活力,昆蟲小蝶不甘落後,蟬鳴,青蛙歌唱,你和我在歌唱。我的家鄉過去屬於城郊,在這個時候,應該是熱鬧的一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的人不是人,東西也不是東西,就像城市。我的家鄉離我工作的地方大約十公裡遠,此時此刻,我心中的距離是如此遙遠。
  • 賀知章《回鄉偶遇》: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詩人在年老之際置身熟悉又陌生的故鄉環境,心頭無限感慨,寫下了《回鄉偶遇》: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兩句是說少年時期就離開了故鄉,直到兩鬢斑白才回來,這中間也不知道發生了多少人事滄桑的變化,雖然鄉音未改,但也是白髮蒼蒼,在兩相對照中自有不勝蒼茫之感。
  • 笑問客從何處來-中新網
    笑問客從何處來   迫於困境,外出謀生;經數十年奮鬥之後,得有機會還鄉,方覺鄉音未改,但早已兩鬢星霜,垂垂老矣。在歸途中,遇到兒童好奇地問客人來自何方,此時真是感慨萬千,不禁會聯想到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中的詩句。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告老辭官返回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是八十五六的老翁了,離家已五十多載,自不免有無限的感慨,於是發而為詩,寫道: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衰」字讀音及含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出自唐代詩人賀知章(約659-約744)的詩歌《回鄉偶書》。詩歌寫於天寶三年(744年),這時賀知章年逾八十,已是風燭殘年。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讀《回鄉偶書》
    詩文如下:回鄉偶書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會稽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詩文多寫景、抒懷之作,清新瀟灑。
  • 解讀詩詞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歌名| 回鄉偶書, 來源| 群星   《渡漢江》  【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文以載道,言為心聲。喵咪文學,帶你品味生活。
  • 詩詞謎語:笑問客從何處來?近鄉情更怯,賀知章李白宋之問的故事
    【解答謎] 笑問客從何處來(打四字文學名詞一)謎底:章回小說解謎時要聯繫全詩內容來看,因為詩人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家鄉的兒童們根本不認識這「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老人是誰,於是才笑著問「客」從何處而來。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鄉愁,只有回不來的人才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賀知章的名詩《回鄉偶書》,幼兒園的小朋友估計都會背。這種思鄉之情,若非在外遊子,真的很難體會其中的酸楚。今天早起讀唐詩,偶然又讀到這首《回鄉偶書》,突然想起,又到年末,在外求學工作的遊子們也該陸續回鄉了。
  • 匠心|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紀錄片《客從何處來》的名字選自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未曾謀面的親人,可能是群山中一塊難以尋覓的墓碑,可能是家人口中偶爾提起的一段往事,也可能是一個始終記不起的名字。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真相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是真的嗎?
    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道別常說的「拜拜」,不少人發音為bái,但實際上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它的正確讀音是bài。然而在第6版,「拜」增加了注音bái。
  • 十二首古詩詞描繪出十二種笑,詩詞之妙,笑也能年少
    蘇軾說「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陸遊吟「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原來詩人都是性情中人。笑又很多種,可以微笑、大笑、譏笑、竊笑、苦笑、嬌笑、壞笑,太多了數不勝數,希望我們都能內心光明磊落,不要有意譏笑別人。誰也不是聖人,但可以向聖人學習,隨意污衊、謾罵別人,請先自己照照鏡子,你是孔子還是老莊。下面精選一些描寫笑的詩詞,一起欣賞。
  • 詩詞丈量內心:「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再讀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我們最早認識賀知章,應該是從《詠柳》開始吧。當年賀知章風華正茂,年青有為,頭戴儒巾,兩袖飄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一路對酒呤詩,行走於楊柳溪邊,周身迴蕩著青春與激情的交響。生機勃發和濃濃的生活情趣和人文情懷。
  • 這是我聽過最詩意的回答!
    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席慕容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從古至今,無數遊子在最魂牽夢繞的時候,滿懷著愁緒,吟詠出思鄉的詩篇。到底什麼是鄉愁?看了這些詩詞你就明白了。鄉愁,是一輪明月。
  • 河南汝州陳向敏《「媽媽」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媽媽」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今天,鋪天蓋地的信息提醒我,明天5月10日,是母親節。我想起了六七十裡外老家的媽媽,想起了5月1日回家探望媽媽的場景,不禁潸然淚下。那天見到媽媽時,她正坐在堂屋門前的輪椅上曬太陽。「媽,我回來看你了!」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清明節回家祭祖偶感
    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早年這些熱熱鬧鬧的村莊正在慢慢變老,也許有一天,再次回到出生的地方,真的就像唐朝詩人賀知章的那句詩: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世事弄人,令人感慨不已!
  •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賀知章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賀知章賀知章的一生近乎理想,沒有大部分詩人的顛沛流離,一路順風順水,且不說他在詩壇和書畫史上的巨大影響,單是他混跡朝廷五十餘年,還能全身而退、載譽而歸,就足以羨煞一眾人。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的賀知章,寫起邊塞詩來,別說張悅了,就是皇上也青睞不已。《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唐] 賀知章荒境盡懷忠,梯航已自通。九攻雖不戰,五月尚持戎。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種好事讓我給遇到了
    下班車後,離家還有400米,這條街道平時人多,加上大部分打工的都回家過春節,沿街兩邊住戶人員基本到齊,正值中午進出房門忙碌,還增加了部分遊耍的,我改變了方法,耷拉著頭只顧走,沒走出幾步,一個熟悉的聲音給我打招呼:小叔回來了,我不得不抬頭,一個60多歲的老頭子,是我本家,按家譜我是他長輩,從小他就叫我小叔,幼兒時不懂事大膽答應,知事後覺得別人比我大好幾十歲,既然別人這麼尊重我,我也得給人家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