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高居兵團級幹部,是延安最年輕的司令員,卻一生沒有軍銜

2020-12-05 溫馨說史

在我軍的兵團級的幹部中其實沒有軍銜的有幾個,比如我們大家都熟知的程子華,還有政委譚震林,而今天這篇文章要說的是第二十二兵團的政治部主任——張仲翰。

也許大家對張仲翰這個名字比較陌生,沒有了解過他的一些事情。其實,他的人生可謂是傳奇中的傳奇,甚至在我國軍隊的高級將領中,有著獨一無二的經歷。

張仲翰在1915年出生在河北,他的家境很好,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地主,從小就學習琴棋書畫,懷有一身的本領。他唱戲也好聽,因此認識了梅豔芳、馬連良這些在北京梨園的行家。

不過,張仲翰雖然對藝術上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他的志向並不是在這裡。在那個國土被侵虐的年代,22歲的張仲翰就在家鄉中組了一個抗日的小隊伍,沒想到,這個小隊伍拉著拉著就有1500多人,而後命名為河北自衛隊。張仲翰被選為這支隊伍的司令。

在艱險的抗日鬥爭中,如果想要在鬼子槍口下存活,並且斬殺鬼子,這支不成熟的隊伍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張仲翰也深知大家空有打仗的熱情,並沒有這樣的經驗。後來為了得到軍隊的正規培訓,他主動找賀老總,經同意後過將自己的自衛隊合編為津南抗日自衛隊。

兩個月後,在張仲翰的率領下,自衛隊一舉圍剿敵人。在多次的戰鬥中都勝利,張仲翰也在戰鬥中展示出他超人的指揮戰術。賀老總還曾帶張仲翰去延安見了毛主席,毛主席還曾誇他是延安最年輕的司令員。張仲翰在延安大禮堂為大家唱了一臺京劇,其中江青為他助唱,康生為他拉二胡。

在1949年底,憑藉著張仲翰在戰鬥期間為抗日戰爭做出的傑出貢獻,後來被委任為我軍為數不多的兵團級幹部。憑藉張仲翰的豐富資歷去參加授銜的話,至少應該是中將級別。不過,恰巧他跟著王震去了新疆,與軍銜擦肩而過。

沒有得到軍銜固然是有點遺憾,而張仲翰在婚姻上也留下了遺憾,就是他一生都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不過,張仲翰最身邊的朋友都很好,所以他人緣十分好,也經常有朋友來看望他。他一個人走完了餘生,在1980年三月,張仲翰病逝,享年65歲。

相關焦點

  • 他是兵團級最高幹部,一生有兩大遺憾:未授軍銜,也未娶妻生子
    在我黨我軍中,不乏優秀的軍事幹部,他們的人生猶如星光閃耀,他們的奉獻讓我輩感動至深。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將領,他這一生都沒有娶妻生子,也沒有像其他戰友一樣被授予軍銜。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無銜將軍——張仲翰。1940年,賀老總要去延安學習,張仲翰也隨其前往,在延安,張仲翰受到了偉人的親切接見,偉人聽說了他的戰鬥事跡,十分高興,稱讚他是延安最年輕的司令員。受到接見後,張仲翰還在延安大禮堂表演了一出京劇,當時給他伴奏的也都是知名人物。從此,張仲翰成了延安軍民心裡能文能武的典範,一時風頭無兩。
  • 志願軍的6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是啥?
    韓戰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場對外戰爭,面對的對手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派出了優秀的將令來指揮軍隊,當時志願軍一共有六位兵團司令員,他們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第一位鄧華,鄧華是志願軍的副司令員,身兼志願軍軍團司令員,早期參加革命隊伍,一直跟著彭德懷作戰。
  • 井延坡工作室|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幹部級別的沿革
    1952年我軍評定的幹部級別,從軍委主席到副排級共計9等21級:軍委主席、副主席、總司令級;大軍區司令員、政委級,軍委委員級;正兵團級,副兵團級,準兵團級;正軍級,副軍級,準軍級;正師級,副師級,準師級;正團級,副團級,準團級;正營級,副營級;正連級,副連級;正排級
  • 參加抗美援朝的的高級將領,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包括彭老總在內的很多我黨我軍的高級將領,那麼,這些高級將領在後來授銜時候又獲得了什麼軍銜呢?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一一盤點。首先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為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洪學智、韓先楚、宋時輪、陳賡為副司令員,解方任參謀長。
  • 解放戰爭,我軍陣亡的5位最高級別將領:若沒犧牲可匹配什麼軍銜?
    而殲敵過程中戰死的國民黨將官達數十人,不乏黃百韜、邱清泉、劉戡等兵團級中將高官。作為獲勝的一方,解放軍其實也付出了相當代價,下面我們來了解下戰爭過程中我軍陣亡的5位最高級別將領。按照貢獻和陣亡時的職級,如能堅持到全國解放,55年授銜都可以評定中將甚至更高的軍銜。第一位是松江軍區司令員盧冬生。
  • 八路軍129師的5位團長,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1943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冀魯豫軍區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先後參加上黨、邯鄲、魯西南諸戰役。後協同兄弟部隊在雙堆集殲滅國民黨軍黃維兵團。進軍宿縣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渡江戰役,突破江防防線後截斷浙贛線,迂迴大西南,殲滅宋希濂集團
  • 66年前,評定軍銜的主要負責人是誰,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其中,負責評銜總幹部部門的部長是羅榮桓,他也算是紅軍中元老級別的幹部了,早在1927年秋收起義的時候,他就已經跟著毛主席一起幹起了革命,後來他也在戰場上威風八面,屢立奇功,指揮了一場又一場戰爭的勝利,最終也接連升遷,從旅長升到團長,後來又出任115師後來的政委,接受了重要的任務,在山東開闢了根據地,中國解放軍中最精銳的力量第四野戰軍,他就曾是政委之一,而後來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軍銜評定工作快開始時
  • 戰爭年代我軍的軍銜
    紅軍剛剛改編八路軍不久,一位旅長到延安見毛主席,遞上「少將旅長」的名片,毛澤東先有三分不快。隨後毛澤東問了幾個有關部隊的問題,回答不是很滿意,於是毛澤東斥之「什麼少將芝麻醬!」這就是所謂「少將旅長名片事件」。可以看出,當時至少旅級幹部的軍銜是公開的。不過,這位旅長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的愛將之一,曾被毛澤東稱為「紅軍幹將」。毛澤東並沒有因為這次小小的不快而失去對他的信任。
  • 志願軍首批入朝21個師,師長們後來獲得什麼軍銜
    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119師師長徐國夫,安徽六安人,本文第四位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勇將,原政工幹部出身,1936年年底調任紅四方面軍騎兵師第一團團長,參加了西路軍。抗戰爆發後從新疆調回延安工作,任八路軍隨營學校第一隊區隊長、第四隊隊長、抗大第六大隊四隊隊長、一分校第二營營長、八路軍冀南四分區騎兵團參謀長、團長,新八旅第二十二團副團長、團長。
  • 賀龍手下的五虎大將,有一個人沒有軍銜,卻是級別最高之人
    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連長、大隊長、團長、師長,八路軍120師716團團長、第120師獨立第3支隊司令員、358旅副旅長,江漢軍區司令員,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1軍軍長。參加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經過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先後11次負傷,身上留下16處傷疤,失去右臂,被稱為「獨臂將軍」。
  • 1965年前,我國軍銜的制定:原來最高級別長官是這樣稱呼
    同年11月,總幹部管理部召開全軍第一次幹部工作會議,重點討論了幹部的評級問題。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關於幹部評級工作的指示》,規定凡人民解放軍所屬陸、海、空軍各兵種,所有部隊、機關、學校,全體幹部均進行評定。凡任職三年的班長,及具有五年軍齡之警衛員、通訊員、電話員、偵察員、衛生員、駕駛員、老戰士等均可參加評級。
  • 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司令員名單 簡歷資料
    王海1944年5月參加革命,曾任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等職務,1988年9月被授予空軍上將軍銜,是恢復軍銜制後授予的第一批上將中惟一一位空軍上將。  曹雙明1946年6月參軍,曾任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1993年5月晉升為空軍上將軍銜。
  • 解放軍軍銜最高的軍長是誰,只有他一人是大將
    有人說了,不對吧,十大將其他人就沒有當過軍長嗎?當過,但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其他九位大將就沒有再當軍長了,只有許光達一人當過軍長。 許光達是十大將中排名最末的一位,卻是解放軍軍長中軍銜最高的一位。許光達也是沒有參加過長徵的大將,因為在紅軍時期受了嚴重的槍傷,許光達被賀老總送到蘇聯治病了。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授予啥軍銜
    那麼,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這些軍級、軍團級作戰單位的軍長、政委、軍團長中,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都是什麼軍銜呢?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比如朱老總,曾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五五授銜時位列十大元帥第一位,徐帥,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五五授銜時授予元帥軍銜,聶帥,曾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五五授銜時授予元帥軍銜。羅瑞卿,曾任紅四軍政治委員,五五授銜時授大將軍銜,王樹聲,曾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五五授銜時授予大將軍銜。
  • 朱福熙乙曉光晉升上將 媒體圖解解放軍軍銜
    佩戴上將軍銜肩章的朱福熙、乙曉光向習近平敬禮,向參加儀式的全體同志敬禮,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晉銜儀式在嘹亮的軍歌聲中結束。隨後,習近平等領導同志同朱福熙、乙曉光合影。哪些人有可能晉升上將?解放軍的軍銜共分5等19級,上將為最高軍銜,圖案為金色枝葉加三顆金星。
  • 這兩人同為大將軍銜,一個領元帥工資,一個卻只領上將工資
    五五授銜時,粟裕、陳賡、肖勁光等十位功勳卓著的元勳,被授予了大將軍銜。他們都是人民軍隊在各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最終被授予大將軍銜,也是組織上對他們傑出貢獻的最大肯定。但你知道嗎?十大大將雖然軍銜相同,但軍隊內的級別卻並不相同,而他們的工資,也是不同的。
  • 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幾任司令員都是誰?他被稱為旋風司令
    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是一支英雄部隊,也是東野的主力縱隊,衛立煌任「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的時對三縱印象深刻,在日記中稱該縱隊「動作之快,如同旋風般」,而國軍西進兵團司令廖耀湘也曾稱三縱隊為「旋風縱隊」。第三縱隊先後有三任司令員,分別是程世才、曾克林、韓先楚。
  • 此人雖是上將軍銜,但曾位列大將候選人第十名,是彭老總得力助手
    其實還有一位上將,他的條件也很過硬,授銜之前職務也很高,也立過很多戰功,而且在解放戰爭的時候,他也是彭德懷最信任的得力助手。從現有資料上來看,當年15位大將候選人之一,也是他,排在第十名。他就是開國上將張宗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