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自救的10種方式,只要你肯踐行起來,那麼就會有所收穫

2021-01-08 心理諮詢師阿秋

文/阿秋

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應該具備一個自救的意識,當我們擁有這種自救的意識,並把這些意識化作一個個行動的時候,那麼意味著我們一定比那些「沒有自救意識的患者」要康復得更快和更順利。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在我這麼多年的心理諮詢的生涯中,我每天都在跟抑鬱症患者打交道,幫助他們做心理治療和疏導等等,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康復案例實在是太多了,當然他們的康復並不全是心理治療的效果,還有一些是藥物的效果。除了這些,這些已經康復的抑鬱症患者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都懂得去積極的自救。

正是因為他們這種自救的意識和精神,最終幫助他們順利地戰勝了心魔,走出了抑鬱症的困擾。

這時有人就會問了,是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是可以通過自救走出來?我們基本可以這麼去理解,因為抑鬱症最終到了中間以及後面階段的時候,都得靠自我去自救起來,才能最終擺脫它。

這句話如何理解呢?因為抑鬱症分程度的,對於輕度的,不吃藥通過自救就可以走出來;而到達中度或以上的抑鬱症,那麼前提必須藉助一個藥物的幹預,在藥物的幹預和緩解地過程中,這個時候我們就沒有那麼痛苦了,那麼這時積極地自救,才會發揮它事半功倍之效果。

故,我前面為什麼這樣說:「即抑鬱症最終到了中間以及後面階段的時候,都得靠自我去自救起來,才能最終擺脫它」這句話指的是:「中度以上的抑鬱症患者,因為他們這時痛苦的程度已經影響到工作和生活了,且不能自控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藥物的幹預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在前期通過藥物的幹預,緩解之後,我們也就不那麼難受了。而這時就是我所寫到的患者到了一個中間階段以及後面階段了,這時我們患者再積極地採取一些自救的措施,那麼就能更快更順利地幫助自己擺脫心魔,走出抑鬱。」

那麼作為抑鬱症患者,首先要培養一種自救的意識,讓這種自救的意識,不斷在心裡默念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有了這樣一個意識之後,就到了我們的第二步,那就是我們要把這種自救的意識化作行動,只有行動力,才是改變自己的核心力量。

如果你動不了,那麼就用意識去刺激自己,逼迫自己去行動,即便你做不到那麼完美,只要自己去做了,那麼就一定會有成效。

以下就是抑鬱症患者自救的10種方式,只要你肯踐行起來,那麼我們就一定能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只要你有一顆上進的心,肯拼搏,肯努力,最終就肯定會有所收穫
    比如,潮汕人特別喜歡邀請生意夥伴吃飯,即便生意還沒正式開始談呢,潮汕人也會熱情招呼,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時間長了,一些小的分歧對方就會做出讓步,生意就更容易談成了。所以,潮汕人做生意厲害在全國都有名,除了奉行「有舍才有得」的經商之道,他們也深諳「愛拼才會贏」的至理名言。
  • 抑鬱症自救實操寶典
    二、你能做的自救方法1、做記錄你必須靜下心來,拿出一隻筆寫下來你的心事。去想想,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抑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潛伏到了你的周圍。你認真想一下,你或許會嚇到自己。原來那麼早以前,那麼早以前啊。或許,是老師一句無意的批評開始的。或許他說你不夠聰明,刺傷了你幼小的自尊心,然後你碰巧考砸了幾場考試。又或者你覺得自己不夠漂亮,還是太過肥胖?
  • 抑鬱症患者總覺得自己快死了,該怎麼辦?
    因為她知道「花費巨額費用確診自己得了抑鬱症有什麼用,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能靠這一紙診斷逃離所有責任。又想到世上病症如此繁多,最終救命還需靠自己。」 於是,她開始自救。 她先在網上查閱資料,發現抑鬱症患者想死的情緒是共通的。
  • 怎樣才能快速走出抑鬱症?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太實用!
    NO1.思維的轉變:這裡所指的思維轉變,主要是修正你扭曲的想法,儘量往積極樂觀的方向去思考。修正有問題的思維模式是關鍵,因為這種思維方式不改變的話,會加劇抑鬱症給人帶來更大的困惑與絕望。如何改變你的思維呢?這個你可以自我反思哪些想法是消極的,然後通過更積極健康的方法去取代。大量健康有益的讀物與美好風景可以促進你去修正扭曲的想法。
  • 抑鬱症患病率高達10%,其中65%的抑鬱症患者都有過自殺念頭!
    說到抑鬱症,大家腦子裡閃過的詞兒會有哪些?張國榮、自殺、絕望……時至今日,很多人還是沒辦法相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竟然會被「抑鬱症」這個傢伙折磨得生無可戀,甚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抑鬱症,不直接損害人的肉體,而是隱形藏起來,慢慢地折磨人的心靈。深讀君很想幫幫這些無助的朋友,所以有了這一季抑鬱症專題。
  • 過來人給正在治療的抑鬱症患者的7個建議,借鑑起來你也可以康復
    文/阿秋今天我要告訴你們,無論是抑鬱症患者還是家屬們,以下這些建議是一個過來人,我,給正在治療的抑鬱症患者的7個建議,只要患者借鑑起來,你一定也可以康復和強大起來!同時家屬們也要懂得這些方法,因為這是有利於家屬們去建議陪伴患者的。
  • 全球抑鬱症患者超過3億:患上抑鬱症的10個徵兆
    抑鬱症影響著全球許多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3億人在與之鬥爭。同時抑鬱症是一種隱蔽的精神疾病,在早期階段很難被意識到,當我們深陷其中時,才意識到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抑鬱症患者會感到無望、空虛、悲傷、疲憊、易怒和不安,抑鬱症不僅會讓你失去動力,還會讓你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做出有效決定。
  • 抑鬱症真的是吃苦太少、太矯情導致的嗎?
    或者持續1-2周精神亢奮、思維敏捷、購買慾望極度旺盛、在睡眠極少的情況下依舊亢奮、身邊人都能感受到你的狀態與往常有所不同。 短暫的失眠、傷心、失落或者情緒亢奮都是常態。持續性或者長期反覆出現短暫的不良狀態,就需要引起關注了。引起關注只是為了讓我們面對現實,更好地照顧自己。並不是說未來,就不會好起來,也不是說你就不值得被愛。
  • 療愈抑鬱症:運動是療愈抑鬱最好的天然藥物!什麼時候運動最好?
    當然這是有前提的,我在這段治療期,我不僅僅配合醫生的治療,還不斷地督促自己積極的自救起來,而自救的方式我就是採取運動跑步或者快走,那時的自己雖然被抑鬱症折磨的渾身無力、軀體症狀嚴重、不真實感、頭暈頭疼,但是我仍舊沒有被這些症狀所打倒,仍舊天天晚飯後雷打不動地去戶外快走和慢跑。這就是自救的毅力,如果你做不到,那麼就請逐步地逼迫自己行動起來,因為自救才是療愈抑鬱症最靠譜的方式。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 全球抑鬱症數據曝光,背後真相震驚?無數個3.5億人在拼命自救
    身為現如今「抑鬱症研究所」的創始人任可,曾經也是一名抑鬱症患者。2年前,她從睡眠科輾轉精神科,再到北京安定醫院,當她第三次拿到診療單時,診療單上寫著:重度抑鬱、中度焦慮症、嚴重自殺傾向。在她的病歷簿裡,藏著讓人難以置信的悲慘經歷:患者被常年家暴、精神虐待,持續多年夢魘,學生時期有過3次自殺經歷。
  • 抑鬱症患者最痛苦是在什麼時刻—烏魯木齊南湖醫院
    對方告訴她,「你心裡憋的事情太多了,那些閉口不提的事情,你要把它們一件件重複地說,可能你一遍遍哭,哭完之後就會覺得事情好像慢慢淡掉了,你可能就慢慢好起來了。」很多時候,抑鬱症患者一遍遍地剖析自己的人生,試圖從中找到造成問題的答案。這些人,往往會把一切問題的原因攬到自己身上。獨自在杭州打拼的羅靈,沒有扛住今年春天,似乎所有的厄運都一起湧來了。
  • 壓死抑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就是你和我
    在我們的生活中,抑鬱症每天都在上演。抑鬱症確切地說是一種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的臨床特徵,情緒的消沉從一開始的悶悶不樂,悲觀,自卑不斷演變。深度患者的自罪觀念就會加重,直到最後產生自殺的念頭,在他們潛意識裡會覺得,只要我死了就少了一個麻煩了。就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那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心理學家: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就能康復了
    曾看過德國的一個心理學家講到:抑鬱症、焦慮症等神經症主要是由於童年成長中所形成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中,敏感、多慮、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三種缺陷。進一步說,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我們就能痊癒了。反觀自己,敏感、多慮、完美主義這三種特點真是太符合我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 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失眠是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軀體表現特徵之一,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抑鬱症狀呢?抑鬱症有三個核心症狀,第一種症狀為心境低落。第二種是興趣降低,第三種是精力減退。而八個附加症狀為專注的能力降低,自信降低,會有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當這些症狀你基本上都有的話,那你就要特別留意了。
  • 一個抑鬱症患者想說的話
    患者人數眾多,面貌卻模糊不清,是因為這個群體將自己隱匿起來,據統計,我國心理疾病人群就醫率不足10%。缺乏專業治療的後果,就是中國抑鬱症患者有極高的自殺率。許多抑鬱症患者不願接受治療,並非因為他們不痛苦,而是因為社會對抑鬱症缺乏理解,這使得他們寧願逃避事實,直至墜入深淵。
  • 抑鬱症患者,身體一般會有八種表現,如果佔了其中一種也建議重視
    這時如果不以為意,不及時給予其心理諮詢,那麼就很容易患上精神與心理上的疾病,抑鬱症是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抑鬱症患者大多數都會有自殺傾向,所以,平時一定要及早發現和治療,這樣才能走出心理的陰影,儘量避免造成嚴重的無法挽回的後果。而當身體出現抑鬱症時,會有一些表現,今天不妨去了解一下。
  • 抑鬱症:為什麼有些抑鬱症的人會出現嗜睡?出現嗜睡該怎麼辦?
    有家屬發來私信問我,關於孩子因為抑鬱症出現嗜睡怎麼處理?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知道孩子是在哪種情況下出現嗜睡的?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都是處於失眠的狀態,極少出現嗜睡現象。不管哪種,嚴重的都是需要幹預和治療的,我們自身要有意識去自救和治療起來。自救就是不被這種現象一直拉扯著向下發展;而治療就是去醫院看看,不能光靠意志力去承受,而是科學來應對自己的情況。假設你能通過自己的意志力和運動來調節自己,那自然是最好的了。可是,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妥協於身體的痛苦。接下來說說第二種情況。
  • 平度市李園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邵曉波:只要肯付出 就會有收穫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邵曉波堅信只要肯付出,就會有收穫。參加工作二十多年的邵曉波,在醫院領導的支持和同事的共同幫助下,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負責預防接種期間,數位化接種門診多年來規範管理,始終保持全市學習的楷模,連續獲得「山東省群眾滿意預防接種單位」。負責婦幼保健、公共衛生工作期間,醫院的相關工作開展穩居全市第一名。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一年後的同一天,中國首家關注精神健康和抑鬱症防治宣傳的基金會成立,創始人正是毛愛珍。在國內,精神心理領域醫療端和資訊端的供給仍處於早期階段,社群求生通道閉塞,這是任可的判斷。走出抑鬱症的「小黑屋」後,她創立了已有6萬抑鬱症患者和家屬的線上社群。10月10日是精神衛生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