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 清光緒古籍 國文教科書1910年第2冊第10 謙德長壽

2020-09-23 若水新媒體

忠犬 清光緒古籍 國文教科書1910年第2冊第10 謙德長壽 訓

越王勾踐劍 清光緒古籍 國文教科書1910年第2冊第10 被禁200年的天工開物

狗狗飲食要義 清光緒古籍 國文教科書 1910年第2冊第10 古代科技

讀國學書籍使人明智!有益身心!


讀國學書籍使人明智!有益身心!


內容詳解請見下方的--->【文中重點難點提示】


訓犬 第一部分 釋解!




書名:最新國文教科書.初等小學用.第2冊.蔣維喬等編.上海商務印書館.光緒2年版.1910年


蔣維喬(1873年-1958年3月),字竹莊,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今常州)人,

中國近代哲學家、教育家、佛學家、養生學家

蔣維喬先生於1914年出版了《因是子靜坐法》,暢銷全國各地以及歐、美、東南亞諸國。

後編成《因是子靜坐法續編》(1918年)。

1954年他又根據自身體會,寫成《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中國醫療預防法》。

1955年撰寫《中國的呼吸習靜養生法----氣功防治法》(一名《因是子靜坐法提要》)。


清光緒古籍高清 國文教科書 生活之品德 1910年 第2冊第10位於 [第10部分] 第24課到24課

本書共六十課,圖文並茂,含彩色插畫三幅。

從開學第一天的《學堂》,到最後一課的《放假歌》,

內容涉及禮儀、孝道、常識、典故、識物等內容。

上海商務印書館於光緒30年初版,此為宣統2年(1910)版 第60版。

每課生字以十二字為限;本編雜用歌辭體例便於兒童唱和以取興致;

本編所述德育事仍以家庭倫理為主,間有旁及他事亦皆兒童所能行者;

本編每課必在一開之內,每句必在一行之內,以便誦習,惟成章之文排比不易,故較第一冊尤見苦心等。

華夏傳統品德養成的課本,既源於生活,又貼近兒童,配以插圖,便於引發學生的興趣.


我們將整理後分批次發布,目的明確:

1.使閱讀的諸君每次不會超過3-5分鐘,以適應現代人的高節奏的生活習慣

2.使收藏者更容易歸納排序

3.即使用於教導小朋友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4.開卷有益,利用儘量少的時間就能夠了解傳統國學內容

學習國學簡介方法:

多讀多誦多體會,其意自見!

查詢字詞含義可以參考康熙字典.


歡迎大家收藏 下載 轉發 點讚 鑑賞!

謝謝!

末學

雲山人 凌蘊子 安妮 稽首!


傳統國學傳承連載系列,每一期都是獨立的內容,開卷閱覽有益




【文中重點難點提示】:



--著作者 雲山人 凌蘊子 安妮 [謝謝]原創精品


訓犬 第一部分 釋解!

--

訓犬




--

在上古華夏之文字記載中,我們注意到犬字就好像畫出的狗狗一樣的.



現在犬一般有田犬和吠犬,

田犬為長喙並長聲吠叫



吠犬為短吠且短聲吠叫。




--

古時按照命名分而言之,則

大者為犬,

小者為狗。



不過現在多通稱為狗.

--


狗這種動物,很是奇特,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對人普遍的忠誠和忠心


人類與狗狗的關係恐怕可以追溯到人類的最早的歷史,那已經是

乘風逐月的事情,久遠而難以考證.



舊時官府等機構還有專門設立馴養狗狗的人,稱其為犬人,當然沒有人會稱其為狗人,

嗯 嗯,如果誰稱呼對方為狗人,怕不是小的情況會打架,大的結果就要拼命了.

--




但是華夏以謙德為做人的品德,這和西方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在西方留學工作和生活就要因地制宜去適應

去改變自己,如果還像在華夏一樣處處謙虛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因為西方人他們可是不認為您只是謙虛,他會誤以為您就是這樣的能力.



華夏以謙德為做人的優良品德體現在日常中,我們經常會注意到,長輩介紹自己的後代子女之時,多會聽到:

這是鄙人的犬子 小犬云云,如果是西方人不懂華夏的禮儀,聽到這樣的介紹就會大為吃驚.



那我們平日也會在古籍和影視作品中會發現有願效犬馬之勞的說法.

這都是我們特有的自謙的態度.



--


犬有二義,以能吠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



犬能叫 這樣的狗狗很多,叫得歡的狗很平常,反而不很吠叫的狗是更好的品質.

這樣的狗屬於易經裡的艮卦.



犬能言 這樣的狗真有,叫五色狗,盤瓠在上古很出名,我們會在後續篇章詳細講到.



這樣的狗屬於易經裡的兌卦.



--


現在人們已經不分犬、狗,通稱為狗.

一般而言,我們都聽到過:

狗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這樣的話。

《詩經》的小雅,巧言篇中有:



躍躍兔,遇犬獲之。」

說文解字解釋到: 毚:狡兔也,兔之駿者。



毚字的發音:chán


元代的關漢卿在《救風塵》第四折中寫道:



「雨後有人耕綠野,月明無犬吠花村。」



正是田園鄉景的寫照.


--

犬天生與人就容易親近

大家細想一下,每一隻狗狗出生後經過餵養就與主人關係變得日漸親密,

難道這是與最早與最晚馴化的家畜這樣的說法有關嗎?



還是本來犬就很容易被人馴養,無所謂最早最晚而已.

犬是人類的朋友 大部分犬都是很忠誠的.

這樣的實例很多 我們會選擇那些少為人知的一些記載以後講給大家.

--


犬的壽命

狗的壽命可超過二十年,平均則為十五年左右

小型犬類的壽命反而較長,原因大約是小型犬現在大多數為家庭寵物,

而大型犬從事的工作更加辛苦,而且更有危險性吧.



動物生長的年齡大了,往往會出現一些通靈的事情

尤其是這些朝夕與人類相處的動物,更何況犬類還很聰明.

如果犬能夠長壽到20多年,往往這樣的犬已經不是簡單的狗狗了...

--


狗狗最早被人馴養已經不是人類文字的記載所能描述,應該是在太古之時,

只要是人類發現了這種動物並有意無意去馴養就會發現犬天生就是容易與人接近的動物.



--


狗狗的食物 特別要注意的地方

--

小心別把自己的愛犬無意中吃死 毒死

餵食狗狗要注意



犬與純粹的肉食動物不同,狗可以適應各種飲食

包括蔬菜和穀物等.

狗狗是雜食動物.

--


但是以下幾種食物是人類的美食,卻是狗狗的毒藥

1. 犬類對巧克力中的可可鹼的代謝比人類大不相同,大量攝入巧克力會使犬發生可可鹼中毒的嘔吐甚至致死



2. 洋蔥、葡萄、櫻桃、酪梨、冰淇淋和花生醬等都會使犬腎衰竭或死亡.



3. 人類的藥品對狗的危害也很大.



--


另外,我們人類自己也不要亂吃藥,尤其同胞們不要亂吃化學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很多人每天沒病也要吃一大堆花花綠綠的藥丸,這裡面有各類維生素和魚肝油 甚至補鈣劑 補血藥.



各種名頭眾多的化學藥品堂而皇之的不僅在藥店銷售,還在超市展銷.

多年過去了,那些小時候吃過已經現在被廢止的四環素等藥的一群人們,



本來年輕時牙齒很好,結果現在都出現了四環素牙,本來應該老了牙齒不會那麼早壞掉的,

反而是比那些不吃各類維生素的人士更早的掉了牙齒而還不自醒,還在每天服用上述各類彩色藥丸.

--


人類比較動物,在某些方面人類的耐藥性較高,實際是較犬類比較遲鈍而已



所以大家不要養成平時有事沒事就亂吃維生素,亂吃各類藥的壞習慣

現在的一些西藥的宣傳和包裝以及經銷大多是圍繞著如何獲得最大利潤來進行的,

只要一段時間吃不死人就不會擔心藥品的副作用而承擔責任.

--

這世界上自從有了化學製藥以來,藥廠獲得的巨大利潤是眾多行業中最為名列前茅的!

--


人要依靠天然和自然的方法和辦法來平衡身體的陰陽,這樣才能獲得健康,



健康長壽的方法要聽取那些真正已經獲得長壽的聖賢的話語

而不是盲目相信所謂高知或專家,


君不見

--中國長壽專家林海峰去世,終年51歲!



--有著藥中茅臺美譽的國藥同仁堂,在2008年,其董事長張生瑜因心臟病突發逝世,年僅39歲。



--書畫家、武術家、太極拳養生家梅墨生59歲英年早逝,梅墨生因便血,醫院確診之後,手術放療化療,幾個月就走完了今生。




...

這樣的報導比比皆是,而那些沒有被報導的同樣的事例恐怕更是數不勝數.

作為華夏子孫,在我們華夏古籍和眾多典籍中有大量的養生的方法值得借鑑


黃帝內經


尤其是那些長壽的真人們的著作更是值得好好研習


孫思邈真人


恩師 經典傳統中醫 李可老先生 非常具有責任心的真中醫


--


4. 還應注意假如日常經常餵食狗狗吃蛋糕、餅乾或其他人類食用的甜點



也會讓狗的腎負荷過大,輕者脫毛,重者喪命等。

--


華夏文明由來已久,僅僅文字記載已經長遠至5千年到數萬年以前,我們都知道,

世間之物如果是人造或人為加工過的,一般來講其存在的時間都不是很長久

短的幾個小時 幾天或幾十天,例如大部分食品都是很難長期保存的的,

所以華夏先祖們也就發明了很多種為了延長食品食用期限的辦法;



除了食品以外的物品一般壽命也就是幾十年,上百年已經不算短的

就像古時候的鐵器很難在考古中被發現,原因是大多數已經完全鏽蝕湮滅為微塵矣.




然而真正的歷史總是出人意表,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很有一些人喜歡將我們祖先古人的智慧武斷地認為是低下的,

甚至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


越王勾踐劍



在華夏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一號楚國貴族墓中,1965年出土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



此劍為青銅劍。

拔劍出鞘後,寒光閃耀,奪人眼目,歷經2500年左右不僅沒有鏽蝕,仍然還非常鋒利

經過試驗,用20餘層宣紙試之一划即斷



劍上用鳥篆銘文刻有八個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這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踐劍.



後來經過檢測發現,劍身上鍍上一層含鉻的金屬,這是寶劍千年不鏽的一個原因。

鉻的熔點1875℃,沸點2680℃



很難想見華夏古代就有了如此高超的冶煉和鍍鉻的等技術.



--


越王勾踐劍還是能夠比較精確的判斷年代的寶劍,那麼我們華夏土地上,



很多地區還遺留有禹王井或其他大禹治水時留下的古蹟,例如:全國各地有多個鎖龍井



這些古蹟上的鐵鏈可是歷史非常悠久,



甚至很難精確判斷年代,但是一些鐵鏈不僅完好,而且並未鏽蝕腐壞.




這就不得不提到下面的一部著作.

--


天工開物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一部很偉大的典籍,而且是科技典籍,這就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先生所著的《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不僅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而且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這樣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卻在滿清時期被列為禁書.

如此一本被國外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經典被滿清禁止

使得華夏自然科學在後的步履日日艱難.

--


滿清的禁書運動

乾隆時期以編撰《四庫全書》的名義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和審查以及銷毀各類文化典籍,

不僅這樣的文字獄讓無數人生命終結,家破人亡,

而且大量的書籍被消失,華夏的文明又一次的受到遊牧民族的摧毀和重創.



正是此時《天工開物》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天工開物》在華夏消失了大約200餘年,結果在日本和朝鮮以及遙遠的歐洲各國

《天工開物》被翻譯成多達十幾種不同的語言,《天工開物》直接推動了日本 朝鮮和歐洲的農業和輕工業的變革,



也同時讓日本和歐洲各國都知道東方有這樣一個民族,

華夏民族的聰明才智是如此出人意表,

各國列強一致認為

--最好是讓華夏民族永遠沉睡下去

--尤其是華夏的傳統文化永遠不要醒來

--要通過各種方法削弱和消滅華夏的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藥王


於是乎從那時起就

不斷出現抹黑華夏歷史、

不承認華夏有如此悠久人文歷史

不承認華夏的優秀的文化

不承認華夏文明的種種現象



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一些所謂專家還

捏造和偽造了考古和歷史,同時

利用清朝派出的大量的留學人員接受西方的教育,滿清的腐敗以及西方的有意識的灌輸

使得當時很有一些人的思想被扭曲,崇洋現象愈演愈烈.


直到滿清退出歷史舞臺,民國建立,《天工開物》才能夠重新返回華夏故國,我們才知道我們不僅是失去了時間,而且...


滿清退位


這是多麼讓人痛心不已的歷史

--


宋應星先生,字長庚,是明朝萬曆與崇禎年間人士,祖籍江西奉新,



有感於

讀書人只懂得埋首四書五經,飽食終日,卻不知糧米如何而來;

身著絲衣,卻不了解蠶絲如何飼育織造」的現實,

宋應星先生轉而注重實際的科技和科學之應用

在其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之職時,開始編著《天工開物》,歷時三、四年完成了這一偉大的著作.


《天工開物》是書

分為三卷,共計上中下18章.



按照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思想體系首先寫明了相關農業等技術,後續機械等,最後是珠玉的生產加工.


其中 目錄 我們可以看到有:

一、上卷 農業

在其上卷中記載了



各類穀物的栽種和加工方法以及精加工的程序

桑蠶養殖織造加工各型技術



布料的染色和織造技術

鹽類的製造和精細加工

糖類植物以及製糖的方法

養蜂的方法


二、中卷 手工業

適用於不同階層使用的陶瓷和磚瓦的製作

鑄造銅錢和各類鐘鼎器物以及建窯的工序等

金屬物件的鑄造

如何製造各類車輛和各型船舶,其結構和用途



銅鐵錫等各類金屬的冶煉和精製技術

石灰與煤炭的發掘和採礦等技術



如何釀製和榨制各類油料,主要是食用油的製造方法

造紙的選料和不同種類紙張的製作


三、下卷 工業 機械製造

金銀銅鐵各類五金礦物開採和冶煉



弓弩等兵器的製造工藝

丹砂和煙墨等顏料的調配方法和製造技藝



各類糧食釀酒和生產技術

珠寶玉石的礦藏來源和採獲以及加工製造等.


總結起來,天工開物不但收錄了農業、手工業的技術,

還將諸如

機械製造、磚瓦陶瓷、硫磺開採、



蠟燭製作、各類紙張、兵器火藥、

紡織染色、製鹽養蜂、採煤榨油



等一系列生產技術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例如書中對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滷等農業機械工具更是進行了詳盡的圖說.


天工開物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實踐價值.



宋應星先生在書中也一再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表明人要依照自然規律行事就能少出偏差,就會獲得大自然的助力



如果人違背自然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與華夏經典中醫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這正是我們華夏先賢一直遵循的天道至理.


訓犬 第一部分 未完待續

訓犬 第二部分 更加精彩 敬請期待!

獨家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清末初等小學國文教授書的編輯與旨趣
    筆者在常熟市圖書館古籍特藏室偶然發現一冊教授書,全名為《初等小學國文教授書》(第一冊),書的第一頁有「學部第一次編纂初等小學國文教授書 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學部圖書局印行」字樣。封底版權頁寫明「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印刷 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出版 定價銀元一角三分 編纂兼印刷者 學部編譯圖書局 總發行所 學部編譯圖書局」。
  • 新國文.一:百年老課本《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iPhone/iPad]
    新國文.一是百年前的經典教科書《共和國教科書》中,高等小學「新國文」課本的數位化版本,內容為第一 冊的 30 節,涵蓋世界及本國歷史、法治觀念、名人事跡、記載時事,以及古文經典等內容,評價頗高,適合兒童啟蒙讀物。設計排版在 iPad 上閱讀能獲得最佳體驗。
  • 程怡︱呂思勉先生編寫的小學國文教科書
    呂思勉先生2016年,距離呂思勉先生編寫《新式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已整整一百年。從1916年2月至1924年5月,這套國文教科書各冊的重版次數最少的也有四十九版,而第一冊居然有七十版之多,足見其影響力之大、使用面之廣。這套教科書共六冊,每一學年兩冊。
  • 民國學童讀什麼課本 高小學生國文超過現在大學生
    《共和國教科書·新修身》第八冊第十七課《自由》。 孩子的事,永遠是大事。從2004年崔健的《一無所有》入選深圳中學課本選讀本以來,有關教材的爭議不斷被推上風口浪尖。民國時期的學制,4年初級小學(初小)和2年高級小學(高小),合起來稱為完全小學(完小)。鄧康延買下的《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大都為幾行大字加上一個相關的插圖,圖文並茂,讀來甚為有趣。第一冊第一課學習的是一個「人」字,課文配有插圖,畫的是一家老少7口人。
  • 國民與國文 | 楊國華
    如,第十七課《菊》:「菊花盛開,清香四溢。其瓣如絲如爪。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最多。性耐寒,嚴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獨盛。」首句寫味,二句寫形,三句寫色,四句寫種類,五句由生長時節引出花之品性。用字吝嗇,用情開闊。及後多方搜求,想集齊這套書,無果,但終於知道這是民國初期的語文課本,蔡元培等人於1912年編著。
  • 開明書店:20世紀40年代中學國文教材的討論與編纂
    張清常在《國文月刊》第十八期發表了他對坊間中學教科書所選的學術文的考察文章。根據1943年頒行的高級中學正式課程標準教材大綱,高中第三學年以學術思想為綱,授以代表作品。因此當時的高三學年,學生是要學習學術文的。雖然1946年頒行的修正課程標準取消了學術文,但是當時的教材和各大學校行用前一標準的仍然很多,對於學術文的學習雖然逐漸弱化,但也沒有完全消失。
  • 巴中老農36年拾荒購書5萬冊 贈千冊古籍給省圖 故事被拍微電影
    藏書5萬,捐出千冊。沒有滿腹經綸,只有唯一夙願:一生財富,不求金錢兌換,只求流傳於世。巴中69歲老農陳光偉,自辦圖書館20多年,藏書5萬冊,其中古籍約1600冊,民國書刊約2000冊,包括清乾隆五十一年的《陽宅三要》、清道光刻本的《史記註解》、清光緒版《康熙字典》。
  • 張人鳳談祖父張元濟:他組織編寫的教科書何以風行全國
    他們堅持由淺入深的教育原理,講過摸索,做到第一冊出現的生字「第一課至第六課,限定六畫;第七課至第十五課,限定十畫;全冊限定十二畫。間有十餘字過十二畫者,皆甚習用之字,且列於三十課以後」 。筆者做過統計,第一冊出現的漢字,平均筆畫數為8.0筆,這在繁體字時代應認為是比較少的。
  • 民國老課本《新國文》修復出版:蔡元培審定、楊絳小學時所用
    這是重新修復出版的《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影印自191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的民國老課本,第一次印刷的數量都不夠擺進全國書店,就基本售罄。著名出版人張立憲說:「這套書再版之後,託吳宓之女吳學昭送給楊絳先生。她小時候在北京讀的小學,用的就是這套書,楊絳先生拿到之後,翻開第一頁,不用看書上的文字,朗朗上口,還能背誦。
  • 天一閣又一批珍貴古籍入選「國家級」寧波這2家單位也上榜
    52部171冊明代地方志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寧波圖書館和餘姚市文保所上榜「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天一閣博物館是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之一,多年來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加大古籍保護力度,建立科學有效的古籍保護制度,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古籍保護工作體系。其館藏古籍入選第一批至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共有5493冊。
  • 兩冊《永樂大典》在歐洲拍賣會以6490多萬拍出
    古籍牛逼!古籍公眾號最近剛剛轉發報導了假的《永樂大典》,真的《永樂大典》就現身了,不過這次地點是在歐洲的一家小拍賣會上。據說這兩冊拍品來源於法國私人藏家,其家族成員曾於十九世紀後半葉被派往中國,任至上校軍銜,自此之後這兩卷抄本便留存在其家中。
  • 民國初中國文課本再現江湖(圖)
    本報訊 (記者李莉)在日前舉行的27中校園讀書節活動中,學校展示了老校友捐贈的孔德學校1926年的一冊國文教材。  此次展示的老教材是一本「初中國文選讀」課本,經歷近90年的歲月,這冊課本已經有些殘破,封面被粘補得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模樣。課本是老式線裝書,需要從右向左翻看,課文內容也是豎式排版。
  • 平陰:珍貴古籍罩上了「鐵布衫」
    據了解,平陰縣圖書館收藏古籍2457冊,作為縣級圖書館,眾多的古籍可以說是獨特資源。為了挖掘古籍價值,充分保護好、整理好、利用好這批老物件,縣圖書館抽調專門力量,歷時四年近20次聘請省市古籍專家來館整理、分類、登記,進行版本鑑定。
  • 趙秀茹:我的第一套教科書
    2020年,人教社迎來了七十周歲生日!為表慶祝,我們特別推出「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題徵文活動,邀請大家一同分享與人教社的有趣往事與美好回憶。人生的第一套教科書,總是承載著不一樣的意義。今天為大家帶來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晨光小學趙秀茹老師的《我的第一套教科書》,分享她對教科書的別樣情懷。
  • 古籍新書書單·2018年秋季 | 漢魏《易注》綜合研究
    關於天水的金石文獻,民國張維《隴右金石錄》及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宣統《甘肅新通志·金石志》、民國《天水縣誌》一些方志有所著錄,但均是選錄或重複著錄,且多為錄題不錄文,大量有價值的金石缺如,不便學界利用。
  • 古籍新書·2020年夏季 | 俞樾書信集
    《琴清閣書目(全一冊)》[清]周錫瓚 藏並撰,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是書為周氏藏書目錄,稿本,藍格,板心有「香巖書屋」四字。封面有江標題識,云:「《琴清閣書目》稿本一冊,己丑十月趙靜涵師檢付。元和江標記。」下鈐「師許堂藏書」長朱方及「丙辰年查過」楷字朱記。書前有庚寅(1950)王大隆題記。
  • 姚海濤-中華書局2016年豎排繁體精裝版《荀子集解》錯字偶拾
    如下: 其一:王天海為第一作者的《點校本校勘檢討(上)(中)(下)》三篇,連載於《邯鄲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2014年第1期,2014年第2期。校勘對象為中華書局1988年版沈嘯寰、王星賢所撰《荀子集解》點校本(簡稱點校本),兼及清光緒十七年王先謙《荀子集解》思賢講舍刻本(簡稱光緒刻本)。
  • 家傳珍藏三百冊道家法術符咒、科儀、丹道、卜算等古籍
    收集這些法術符咒、科儀、丹道、卜算道家古籍資料真的非常不容易,現代佛家興盛,道家內斂,道家的法本很少有公開,外人也不得而知一些道觀裡的法術符咒類的古籍很少有對外公開一般想看道家的法術符咒書籍都非常不容易,而且網上公開的這類法術符咒書籍也是非常的少真正的道家的人很少會賣這些法本
  • 楊明運:出生於光緒23年,活到2014年,長壽秘訣是每天按一個穴位
    古詩中提到: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能夠長壽那就是一種福氣,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們的經濟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在1986年又實現了改革開放,所以人們的物質能力在不斷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