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在家放出250隻蟋蟀 美記者Twitter公開「困獸鬥」笑翻網民

2020-12-05 社會時事爆社

有什麼恐怖得過有蟋蟀在家中亂跳?就是有250隻蟋蟀在家中到處跳。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英格拉姆(Christopher Ingraham)家中近來收養了一隻很會吃的鬃獅蜥,名叫「Holly」。聖誕節前,英格拉姆為了省下到寵物店一趟的錢及時間,決定從網上訂購大批蟋蟀。一個大紙箱很快就被送到家門,英格拉姆本以為紙箱內會有額外包裝裝起蟋蟀,怎料一開,活生生的蟋蟀們隨即蹦出,逼得英格拉姆一家與蟋蟀展開「困獸鬥」。

英格拉姆同時也在Twitter公開事件,直言「如果明天我沒有更新,即代表我半夜已被妻子殺死」。不少網民看到帖文後都笑翻,亦有人苦中作樂留言指:「它們不會飛會不會讓你感到好過一點?」

英格拉姆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的郊區雷德萊克福爾斯(Red Lake Falls),距離最近的寵物店也要來回兩小時車程。鬃獅蜥Holly最愛吃蟋蟀,平均一天可以吃上10隻以上,臨近聖誕節,為了省時間及金錢,英格拉姆改從網上的昆蟲店直接訂購250隻蟋蟀。

受暴風雪影響,英格拉姆的訂單延遲了送貨,當紙箱上月28日被送到家門前時,他以為裡面的蟋蟀都因寒冷天氣而凍僵甚至死亡,「我傻傻地以為商家會把蟋蟀給包好,或是用什麼新奇的玩意來方便你把它們轉到其它地方,不,他們沒有」,不料,當英格拉姆甫打開箱子,活生生的蟋蟀們隨即跳到到處都是。

由於英格拉姆當天仍要趕稿,無暇去管這些蟋蟀,於是只是下意識把箱子立即蓋上貼回膠紙,搬到浴室,好讓家中3名小孩及3隻貓都無法碰到盒子。「大概20分鐘後我回到計算機前繼續工作,然後我聽到我太太在廚房問『這些該死的蟋蟀都是從哪裡跑出來的?』」原來英格拉姆還沒完全告訴妻子他剛剛買了大批蟋蟀。

英格拉姆一心以為只有一或兩隻蟋蟀跑走了,不料廚房傳來的鼓譟聲愈來愈大,他才走到廚房,「我好像說過我買的蟋蟀今天到貨」,話音未落妻子即怒吼:「我知道!但是為什麼整個廚房都是蟋蟀?」英格拉姆於是走到浴室,才發現蟋蟀已成功逃離箱子,「地上有蟋蟀,牆壁上有蟋蟀,水槽裡有蟋蟀,馬桶裡也有蟋蟀」。

英格拉姆指,「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去衝馬桶,好像就能解決整個問題一樣。然後把門關上,聽起來很堅定地告訴妻子,『呃,你不要進來喔』」。英格拉姆唯有衝出屋外,穿過45釐米高的積雪跑到道具室拿備用的水缸,再花45分鐘在浴室裡捉蟋蟀,他指:「到了這個時候,很多蟋蟀早就走到其它地方去了。到櫃裡、到鞋子裡,甚至跑進樓下遊戲間,不過我們家的貓應該是過了此生最快樂的一天」。

英格拉姆最後形容,在災難爆發10小時後,蟋蟀們仍然不停地從奇怪的地方冒出來,「我試著抓回全部,就像在玩世界上最差勁的寶可夢(Pokemon)遊戲一樣」,又指「我公開這件事情,是因為如果我明天再沒有發文,那一定是我太太半夜在床上發現蟋蟀,然後把我給殺了,以上我在現場的報導」。

不少網民都被英格拉姆的Twitter公開笑翻了,直言雖然難以想像當中的災難,但卻忍不住要笑。有人更笑問英格拉姆:「你和你妻子的婚姻還好吧?」英格拉姆終在一天後更新Twitter,「各位午安,我很高興地報告我還活著,而我的婚姻也仍然完整!看到大家從事情中得到很多樂趣,於是我的主編更要我把它寫成一個故事」。

所謂無圖無真相,不少網民都希望英格拉姆有拍下災區情況,但英格拉姆卻指「信不信由你,當蟋蟀成群結隊入侵我家的時候,我真的沒有想到要拿起手機開始拍照」,又譏諷道:「你能想像這畫面嗎?老婆說,我的南瓜盆裡有蟋蟀!我說,太棒了,我的手機在哪?」不過他也指網民的響應也非常搞笑,令這件事「值回票價」。

-END-

如果有喜歡我們文章的話,歡迎大家關注,也歡迎評論-收藏-轉發-點讚↓↓↓

相關焦點

  • 南京舉行鬥蟋蟀大賽 200多隻蟋蟀角逐蟲王(圖)
    鬥蟋蟀自古就是中國傳統的遊藝項目,10月4日,首屆鬥蟋蟀城市對抗賽在南京舉行,來自南京、上海、北京、杭州四個城市的6支代表隊的200多隻蟋蟀將在全國賽事首次落戶南京  想到鬥蟋蟀不少人印象中可能都是小孩子拿著草根圍在一起看兩隻蟋蟀捉對廝殺。而記者在現場看到的蟋蟀大賽,正規程度著實讓人吃驚。比賽場地就設在大廳主席臺上,一盞檯燈照著一個透明的橢圓形盒子,其中由一個格擋分為兩邊。「賽場」邊有各種飲水的小盅,裝蟋蟀的網子,盒子,個個都是精緻小巧,可以說周到之致。
  • 蟋蟀爭霸賽太有趣,有人竟鬥了50年……
    蟋蟀也有爭霸賽!竟然已經是第八屆了。8月28日上午,在東河區九曲花街,一場「廝殺」正在進行,參賽選手竟是一隻只小蟋蟀。說是廝殺,其實鮮有「戰死沙場」情況出現,二蟲鏖戰,戰敗一方或逃之夭夭或退出爭鬥。
  • 一隻極品蟋蟀賣數萬元,「鬥蟋蟀」「套路」還挺深的!
    原標題:蟋蟀瞿瞿叫競技「套路」真不少 一隻上等蟋蟀賣上萬元,一兩「高能」飼料逾千元 深圳新聞網訊 日前,深圳海關部門在福田口岸截獲了8隻入境參賽的活體蟋蟀,經本報報導後,引發廣泛關注。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動物競技市場持續火熱,不管是古代就有的鬥雞、鬥蟋蟀,還是如今的賽馬、賽鴿,都受到了相關領域愛好者的追崇。事實上,動物競技市場經濟消費"套路"不少。近日,本報記者就針對蟋蟀競技這一領域開展調查,從線上線下多渠道了解蟋蟀競技市場"那些事"。
  • 2法鬥回家厭世倒地...媽笑翻:永遠單身狗
    記者陳靜/綜合報導恭喜未來每一年都可以過光棍節!飼主陳芸芸家裡養了2隻法鬥,而她剛好挑在11月11日光棍節這天,帶著2毛孩去醫院結紮,沒想到回到家後,失去蛋蛋的2隻汪汪超厭世,不僅行為出現異常,甚至還直接倒在地上懷疑狗生,讓媽媽看了都忍不住笑翻,還搞笑說了風涼話表示,「光棍快樂永遠單身狗!」
  • 鬥蟋蟀(圖)
    他家西廂房的一個角落,排列著二三十個破茶缸子,裡面鋪好了柔軟的泥巴,泥巴上投入一顆鮮嫩的綠豆或黃豆,這是為蟋蟀準備的美餐,蓋子上都有一個小孔兒,用作與外界通風,可謂萬事俱備,只欠「入住」。這些破罐子是「白地主」的寶貝,假如有人擅自動用,他會翻臉不認人。
  • 848公斤的玉石「蟋蟀王」你見過嗎?鬥蟋蟀、賞蟋蟀 9月20日寧津...
    談起雕琢玉蟋蟀的過程,匯玉堂博物館創始人張錦洪表示雖然很辛苦,但驚喜不斷。雕刻玉蟋蟀的原料——一塊重達5486公斤的碧玉,是在2008年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的。「當時追蹤一隻受驚的鹿,陽光反射的紅光引起了我的注意。」張錦洪告訴記者,這塊反射紅光的石頭,經過檢查是一塊紅皮透綠十分油潤的碧玉。
  • 外地人靠養蟋蟀賺錢蓋新房 極品蟋蟀可賣六七萬
    把擺在地上的鐵罐挨個打開,仔細觀察罐內的蟋蟀,拿出一根茅草小心地挑逗……夏先生的動作頗為嫻熟,這是他作為資深玩家多年積累的經驗。 「一看他就是個行家,有沒有經驗一眼就能看出來。」賣蟋蟀的張女士打眼一看,就知道夏先生「身手不凡」。    一個小時時間,夏先生將5個賣家面前將近500隻蟋蟀仔細挑了個遍,最終只相中了3隻。
  • 他網購250隻蟋蟀給蜥蜴當飼料,一開箱群蟲亂舞全家淪為昆蟲地獄
    現在很多人愛養爬蟲類當寵物,對養蜥蜴的人來說,準備一些蟋蟀當飼料很正常。但蟋蟀從哪裡來呢?總不能自己去抓吧。現在網購非常發達,沒時間去寵物市場的話,從購物網站上也能買到。《華盛頓郵報》的記者Christopher Ingraham就從網路上買了一箱蟋蟀。▼這是Christopher養的鬃獅蜥,在蜥蜴界它大概是個美男子吧。
  • 話說老北京之鬥蟋蟀,本是娛樂活動
    同樣是鬥蟋蟀,在北京城裡也能分出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蹲在自家的庭院裡或者胡同裡鬥蟋蟀。裝蛐蛐的器皿無非是掘瓷茶缸、玻璃瓶,好一點的也不過是粗製的小瓦罐。所鬥的蟋蟀也沒有什麼上等貨色,或者是自己逮來的,或者是花幾個銅子從小販那裡買來的,缺須短尾、少一隻腿的也有,棺材板、老米嘴也有。總而言之是瞎玩一氣,輸了也無非是被彈一下腦門兒,最多也只是賭上幾張畫片,幾個玻璃球。最好的結局是興盡而散,最壞的結果出無非是輸家哭一鼻子。中等的是一些文人在家中鬥蟋蟀,以點心、水果賭輸贏。
  • 蟋蟀:泥盆中鬥出個常勝將軍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MK工作室】,經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是個九零後,出生的時候鬥蟋蟀的人已經不多了,城裡沒那麼多閒地給這些小東西鬧騰,南方一帶好這一口的人也不多。如今普遍認為,鬥蟋蟀這種文化起源於唐朝,但事實上翻遍唐朝的詩歌與典籍,沒有一個明確記錄過「鬥蟋蟀」的玩法,反倒是藉以蟋蟀抒心中的悲傷憂愁之意詩歌的數不勝數,畢竟蟋蟀是秋蟲,而「悲秋」是中國文人的傳統心理和情結了。
  • 浙江德清非遺傳承人:捐贈鬥蟋蟀器具 傳承民間文化
    一見到記者前來,朱洪春戴上老花眼鏡,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他這些收藏多年的「寶貝」。   「我們先從抓蟋蟀的器具開始說起,這一個個用竹子製成的叫竹籠,配合這個小網罩,就是在野地裡捕捉蟋蟀的工具。」朱紅春一邊介紹一邊演示,說著拿起桌上的一個個灰色的圓柱體罐子,「這些就是用來存放蟋蟀的罐子,南方叫做『南盆』,北方叫做『北罐』。」
  • 山東寧津鬥蟋蟀堪比拳擊賽 賽前需沐浴稱重定重量級
    齊魯網10月8日寧津訊 (通訊員 張愛平)據山東廣播電視臺《直播山東》欄目報導,為弘揚傳統民俗文化,倡導國內乃至國際文明健康的休閒娛樂方式,寧津縣在中華蟋蟀的發源地寧津縣柴胡店鎮舉辦全國首屆蟋蟀邀請賽,人們可以近距離體驗捕蟋蟀、鬥蟋蟀的樂趣,感受極具特色的蟋蟀文化。  人類拳擊有拳法,而蟋蟀的格鬥,也有自己的套路。
  • 「蟋蟀相公」指誰,鬥蟋蟀被寫進了聊齋
    只有蟋蟀,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時刻,它們依然會用自己的吶喊,宣洩它們對於生命的不舍。蟋蟀,是用吶喊來迎接寒冬和死亡的。當然,蟋蟀可不是那種只會格鬥而沒有情趣的莽夫,它們的鳴響不僅發生在咬鬥的時候,在它們求偶之時,也一樣會發出鳴響。
  • 鬥蟋蟀以外的事兒
    農村的秋夜,經常聽到蟋蟀的叫聲,在文人的筆下,它是如音樂般多麼悅耳動聽。然而,對於農人來說,卻是稀疏平常,不那麼受歡迎。叫雞兒自然就不那麼討人喜歡了! 小時候經常捉了叫雞兒來餵雞、餵鴨,那可是純天然的飼料,用現在的話來說,那樣養出來的雞和鴨可算得上真正的蟲草雞、蟲草鴨了!我們那時並不知道可以像北方人那樣好鬥,鬥草、鬥雞、鬥蟋蟀。此等遊戲皆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我們還在溫飽線上掙扎,不能奢望有此雅興。
  • 廣西蟋蟀南寧爭霸為期一個月 首日32隻蟋蟀廝殺
    記者蔣勤/攝新桂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石靈玲 實習生馮梅麗)8月3日,由廣西社會體育運動會發展中心主辦的「2005年廣西蟋蟀文化交流暨爭霸賽」在廣西體育館開賽,比賽時間為一個月。這一個月中,廣西各路蟋蟀高手將攜帶自己的「常勝將軍」到南寧市展開大戰。8月3日,32只蟋蟀進行了激烈戰鬥。
  • 記者用蟋蟀叫聲計算溫度:多與多貝爾公式不符
    不過最後的結局是謝爾頓猜錯了,這隻出現在他們公寓的蟋蟀不過是一隻普通的平原蟋蟀,謝爾頓為此還輸掉了他一套珍貴的漫畫書給霍華德。  吳進才告訴記者,多貝爾是否用的雪樹蟋蟀做實驗他不太清楚,不過雪樹蟋蟀(又名雪白樹蟋)是至今為止被證實和溫度有關的最充分的一種蟋蟀,因為這種蟋蟀的鳴叫響亮清脆,節奏感很強。
  • 上海蟋蟀玩家豪擲億元北上收蟲 稱能修身養性
    走過路過的市民伸頭望一望,年輕人自然不知道是什麼,上了點年紀的上海爺叔則會冒一句:「到鬥財積的辰光了。 」  記者走進花鳥市場,更是一番鬧猛場景。一大片空地上用白色油漆畫出1米見方的格子,一個連一個緊挨著。這裡一個格子日租金就要50元,來自上海本地、山東、河南、河北的攤主們一般租上4個格子,然後將百來個瓷罐放在地上,自己搬個小板凳坐在一邊,只等著玩家自己聚集過來。
  • 農曆中國|七月十九 · 鬥蟋蟀
    秋蟲咬碎一地月光人間散落一味清歡■王弘力老先生《古代風俗百圖》江浙一帶,自古就有鬥蟋蟀的習俗,上海話更直接,叫鬥賺績。尤其是到了白露時節,蟋蟀已經長得老結了,雄蟲只要相遇,便會有一場搏殺,所以市井之間便開始鬥蟋蟀的遊戲。
  • 秋來取樂鬥蟋蟀
    秋來取樂鬥蟋蟀  ◆[江蘇·大豐市]趙乾海  蟋蟀、油葫蘆、蟈蟈號稱中國三大鳴蟲。三大鳴蟲中,玩得最好、最精彩、最有文化韻味的當數蟋蟀。古人云:秋有一樂鬥蟋蟀。這時節,正是花鳥魚蟲中的第四位粉墨登場、大出風頭之時。  其時,妻向我提議何不令家中所養之蟲爭鬥一番、觀其勝負,以博一樂?我表示贊同。於是,將家中8隻蟋蟀分成四組,讓其捉對廝殺。蟋蟀相遇,開始會用觸角辨別對方,兩雄相遇必然露出兩顆大牙,一決高下。而一雄一雌相遇則是另一番情景。
  • 隨手拆開一個快遞紙盒,跳出幾百隻蟋蟀,主人當場瘋了
    英格拉姆(Christopher Ingraham)是一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他養了一隻鬃獅蜥。這隻蜥蜴除了蔬菜水果,每天還要吃十隻左右的活蟋蟀。聖誕節前夕,他家附近的寵物店蟋蟀斷貨了,於是他網購了一盒活蟋蟀,但很快就忘了這事。本來蟋蟀應該隔天就發貨的,但是一場暴風雪延誤了快遞運送,在主人的焦急等待中,快遞終於到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