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是病毒中的一個異數,能人際傳播的冠狀病毒通常毒性都不怎麼強。然而,2002-2003年的那個冬天,一種兇猛的冠狀病毒出現了。它上了飛機,徘徊在通風不暢的醫院病房,通過一些隱秘而複雜的途徑不懈地傳播。這種新病毒的主要特徵在於它的高傳染力和高死亡率,前者是一個「優秀」病毒必備的能力;而後者,對一個病毒而言,把宿主迅速殺死不是好辦法。也許就是因此,爆發之後,這種病毒很快又銷聲匿跡,至今我們尚不能說清它究竟藏在哪裡,就像10年前,我們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一樣。
搶醋風潮
對廣州而言,2002年到2003年間的冬天是個普通的冬天,天氣暖,卻不突出。惟一的天氣異常出現在2002年12月19日,香港發生了一次大雷暴,那是自1967年開始有雷暴預警系統以來,首次在12月份發出雷暴警告。
雷暴發生之前的12月15日,35歲的廣東人黃杏初被送到廣東省河源市人民醫院內科病區,症狀為:高熱、咳嗽、呼吸困難。兩天後,醫院收治了與黃症狀相似的病人郭仕程。入之前,黃曾在深圳擔任廚師,郭是計程車司機。使用了各種退熱方法和抗生素後,兩人的病情並無起色,由當時的當班醫生葉鈞強陪同,兩人被迅速送往廣州救治,黃被送往廣州陸軍總醫院,郭則被送往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很快,與兩人接觸過的8位醫護人員開始發病,第一個確診染病的正是接診兩人的醫生葉鈞強。
很快,廣東省內接連出現這類病例,截至1月20日,僅中山一地,已發現28名此類病人。病人的特徵是:頭疼、高燒、畏冷、持續並嚴重的咳嗽,有血痰,雙肺部炎症呈瀰漫性滲出,陰影佔據整個肺部,使用各種抗生素均不見效。1月21日,與廣東省衛生廳派出的專家組一道,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起草了一份《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調查報告》,報告中,這種「怪病」被命名為「非典型性肺炎」,簡稱「非典」。
2003年的春節是2月1日,春節前,民間開始流傳廣東出現怪病的留言,這些留言中,「怪病」被描述為:潛伏期短,當天發病;傳染性強,打個照面都能傳染;病發時呼吸衰竭,無藥可救。然而,隨著怪病的消息傳得越來越離譜,它也顯得越來越不像是真的,而媒體也只是很隱晦地表示:今年春節要特別注意「流感」。
這些關於「流感」的消息起到了作用,那年春節,南中國掀起了一股搶購食醋的風潮,據說,燻醋是應對流感的好辦法,有了這個辦法,人們就可以放心地回家過年了。
「超級傳播者」
大年二十九,因為高燒和咳嗽的症狀,海鮮商人周作芬住進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傳染上了這種病毒,就像沒有人能預料到,這個病人會成為本次非典疫情中的「超級傳播者」。
在中山二院,周作芬停留了兩天,把病毒傳給了三十多名醫務人員。之後,他被轉入中山三院,在救護車上,兩名醫生、兩名護士和一名司機也被傳染。在中山三院,周作芬傳染了大約二十多名醫務人員,整個醫院的傳染病區幾乎因為他而陷入癱瘓。之後,周又被轉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那是一所專業的傳染病醫院。在那裡,周病癒出院。不過,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
2月15日,中山二院64歲的劉姓醫生接到一個電話,邀請他參加侄子在香港舉行的婚禮。當時他的很多同事已經病倒,他本人只是覺得略有不適,他不想放過這個婚禮。也許,他還想趁機拜訪香港的幾個著名學者,跟他們討論最近碰到的這種「怪病」。
2月21日,坐了3小時大巴後,劉醫生和他的夫人到達香港。當晚,他們入住位於九龍窩打老道75號的京華國際酒店,房間號911,從這個房間到電梯需要經過一條長長的走廊。
當晚,幾件在疫情傳播中非常關鍵的事情發生了。劉醫生發病了,高燒、咳嗽、噴嚏,在9樓走廊上嘔吐。第二天,劉醫生離開酒店,住進附近的香港醫院,3月4日醫治無效死亡,但那家酒店已經成了一個疫病向全球傳播的最大中轉站。在那裡,病原至少被傳給16位酒店住客,並由這些人把疫病擴散到了全球。
擴散至全球
以九龍維景酒店為開端的第一條傳播路線是經由一位87歲的加拿大老太太。她住在隔壁的904房間,與劉醫生一樣,也是2月21日入住。也許她與劉醫生同乘過同一架電梯,也許他們在樓道碰過面,更有可能的是,在那個時間和地點,他們從未謀面,是空氣把病原帶給了她。
第三天,老太太坐上了飛往多倫多的班機,把這種「怪病」帶到北美。一周後,老奶奶和她兒子去世,怪病開始在兩人接受過治療的醫院傳播。一位菲律賓護工感染了這種病。之後,這位女護工坐飛機回家度過她的復活節假期,把病毒帶到了菲律賓。
兩個來港購物度假的新加坡女孩住在938房。2月25日,其中一個女孩Mok開始發燒。她們沒有在意,還是回到新加坡。3月1日,Mok住進醫院;之後,那位同行的朋友住進另一家醫院;隨後,Mok的父母,與她接觸過的牧師、奶奶、舅舅相繼住院,然後是4位護理過她的護士;之後,新加坡的N95口罩陷入短缺,售價從2美元漲到了8美元。最終,在新加坡,有36人在這場疫病中喪生,包括Mok的父母、牧師、舅舅,Mok本人活了下來。
一位美國商人當時也在酒店,他回到越南河內,把疾病帶到了那裡。從這個病人身上取樣的義大利籍病毒專家卡洛·烏爾巴尼染病,3月29日去世。作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烏爾巴尼的死幾乎向WHO進一步確認了這場疫情的特徵高傳染性、高死亡率,在醫院多發,可經由飛機擴散。
3月12日,WHO發布了關於一種不明原因的傳染性肺炎的警告,描述了在越南和香港發生的非典型性肺炎。3月15日,WHO將這種疾病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SARS)與大部分根據病因命名的疾病不同,這只是一個依據症狀進行的命名,因為我們對這種疾病的病原知道得實在太少了。
3月15日中午,國航班機CA112從香港飛往北京,飛行時間為3小時左右,機上載有120人,其中一人正發著高燒,咳嗽得很厲害。通過這架飛機,22位乘客和兩名空姐染病,這些人又把疾病傳播給了大約四十多名醫護人員和看護的家屬。這架波音737客機,無意間成了非典進入北京的一條重要途徑。
至此,6周內,只需坐幾次飛機,疫病就到達了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泰國、菲律賓……繞著半個地球幾乎打了個來回,並使北京代替廣州成了疫情的中心,而我們,在當時甚至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它該是病毒、細菌還是其他的什麼?
病原為冠狀病毒
當時,各國科學家都在實驗室分析病人的組織切片、血液、痰液、排洩物……
2月18日,來自北京的一個病毒學實驗室首先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他們看到了病人屍檢標本上有衣原體,於是懷疑這種怪病的罪魁禍首是衣原體。那是一種比病毒大、比細菌小的原核生物,衣原體肺病的特徵是散發,死亡率低,而且,只需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即可痊癒。很快,在中國大陸,這個研究結果被大量權威媒體報導,並被官方當作了「非典不可怕」、「已經得到控制」的「醫學證明」。
不過,這個來自北京的研究並沒有獲得廣州那些最早接觸非典患者的醫務工作者的贊成。一個重要的反對者就是鍾南山,他認為,「從臨床上來講,第一,衣原體肺炎很少發病這麼嚴重,第二,我們使用了足夠劑量的治療衣原體的藥物,但一點效果都沒有。」事實上,就在1月底,鍾已經與香港大學的一個動物病毒研究小組開始了尋找非典病原的合作。
最初,因為這種疾病的症狀實在太像一場嚴重的感冒,研究人員懷疑這是一種流感病毒自1997年香港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禽流感後,在這個城市,這種病毒一直受到嚴密關注。「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是禽流感病毒獲得了人際傳播的能力,」當年接受記者採訪時,港大微生物系首席科學家裴偉士幾乎脫口而出。然而,在他的實驗室中,檢驗結果發現,非典病人體內並沒有禽流感病毒。
面對這場從未見過的「怪病」,一個困難在於,你不知道它的來源是一種我們早已熟知的東西、改頭換面的老朋友,還是一種全新的危險的東西。而實驗室中的大部分工具,那些極高科技的分子探針,只能探測樣本中有沒有我們已知的片段。他們檢驗了非典是不是鼠疫、出血熱、各種細菌性肺炎、季節性流感,以及,漢坦病毒感染,答案都是否定的這是一種新的病原,需要使用最原始的方法進行組織培養,讓病原摧毀細胞,然後把被摧毀的細胞拿到顯微鏡下看,像警察在作案現場一樣,通過仔細觀察,揪出元兇。
費了些周折,他們找到了病原樂於去破壞的細胞一種獼猴的腎細胞。大約到了3月中旬,被感染的細胞們終於發生了病變,病變的細胞被送到電子顯微鏡下。在最初得到的照片中,病毒的周身包圍著一些日冕一樣的觸手,這便是病毒的「冠」這個病毒的模樣是如此出人意料,以至於,當時鑑定它的病毒學專家需要去查一下教科書才能確定,這究竟是哪一類病毒。
病原為冠狀病毒,這是個讓人吃驚的結果,因為在此之前,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通常只是一些毒性很弱的鼻病毒,它們通常只會引起一些輕度和自愈性的疾病,而在當時的香港,已有18人染病,6人死亡,死亡率30%以上。
4月8日,香港在網站上發布了SARS的病原體是冠狀病毒的事實。4月11日,美國也宣布了同樣的發現。4月12日,中國大陸宣布了同樣的獨立發現。根據一些資料,早在2月26日,軍事醫學科學院就已分離出了冠狀病毒,但因為屬於軍事醫學,常規要求保密,結論並未對外公布。
病毒從哪裡來?去哪裡了?
找到了病原,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病原是怎麼來的?它們從哪裡來?
「病毒對人類而言很新,這就意味著,它可能來自某種動物。」從深圳的一個農貿市場中,香港大學教授管軼取來了各種動物的口腔拭子、肛門拭子以及各種排洩物樣本,在市場上的數十種動物中,他發現,6份果子狸樣本中均檢測到了與SARS病毒類似的冠狀病毒。果子狸是當時林業局文件中明確規定的54種可以飼養的食肉動物之一。
5月3日,在果子狸身上發現類SARS病毒的消息發布,在廣東,這種動物開始被大規模捕殺。9月,關於果子狸與SARS病毒的關係發表在《科學》雜誌上,不過,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
後來,長春農業大學動物研究所對全國的果子狸進行了一次普查,發現北方的果子狸身上並未攜帶類SARS的冠狀病毒,只有廣東地區,那年冬天的果子狸身上攜帶著這類病毒。有專家猜測,果子狸只是在運輸過程中,從其他動物身上染上這種病毒。這種長著一張花臉的狸貓,應該只是病毒的一個中間宿主,病毒的倉庫應該另有其人。在發表於《科學》雜誌的論文中,管軼寫到:果子狸「應該是從其它動物身上得到了這種病毒。而那種我們今天並不知道的動物,才是真正的(冠狀病毒的)天然倉庫」。
管軼所在研究小組認為,如果果子狸不是冠狀病毒的倉庫,這種病毒的倉庫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很容易與農貿市場動物接觸的生物。對農貿市場的動物,第二場大型普查開始了,這次的檢測對象從獼猴到豪豬,從斑鳩到家鼠,從野豬到眼鏡蛇。最終,有3個樣本被確認可以感染冠狀病毒,都是來自一種蝙蝠。
之後,一個由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以拉網的方式,對棲息中國的四百多種蝙蝠進行了排查。在4種菊頭蝠中,他們發現了類似SARS病毒的冠狀病毒,這些蝙蝠病毒並不能直接傳染給人,基因信息分析則顯示,在人類中流行的那種SARS病毒更像蝙蝠病毒中的一個變異分支。這個發現刊登在了2005年9月的《科學》雜誌上,10月1日,媒體的大標題說:蝙蝠疑為SARS病毒源頭 專家提醒勿對其開殺戒。
病毒從動物到人的傳播,一直是人類的噩夢,而對流感病毒,因為傳播途徑簡單,這種噩夢尤甚。對於禽流感病毒,曾有推測,在豬體內,人流感病毒與禽流感病毒發生了重組,從而產生了可以感染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對於SARS,它的變異與傳播,至今仍是謎。2003年5月出版的《自然》雜誌的回顧文章中提到,中國南部,因為一些動物管理方面的混亂,可能將是全球主要新型流感毒株的發源地。2009年,在史丹福大學的全球病毒預測網絡(GVFI)中,廣州、香港被作為一個重要的流感病毒檢測點。
《自然》雜誌的文章還做了總結:5月初是SARS的爆發期,每天,全球幾乎有兩百多例新發感染,到了2003年6月15日,全球已無新發病例報告。
一位英國流行病學專家在事後的回顧中認為我們是幸運的,「SARS病毒的傳染通常發生在症狀出現之後」,而如果像1918-1919年的大流感那樣,病人在恢復期具有更強的傳染力,SARS所帶來的就會是一個更恐怖的故事了,在機場和醫院,它會像死神一樣傳播。但也有人懷疑:有沒有人是不發病的、沉默的攜帶者,而這些攜帶者是否能夠傳播病毒?
這些問題並沒有解決,而能夠引發嚴重呼吸症狀的冠狀病毒也沒有消失。2004年,廣州又發現了4例非典病人,不過,疫情沒有繼續擴散,幾例病人也全部治癒出院。
非典過去整整10年後,今年2月,英國出現了一種新的嚴重呼吸綜合症,經過分析,病因也是一種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並非SARS病毒,其基因序列與2008年在荷蘭發現的一種蝙蝠冠狀病毒最為接近,病毒雖然已表現了在人群中傳播的跡象,人際傳播能力卻不強。
對新型的冠狀病毒,我們仍然不知道它們的來源、經歷,一切都仍是未知,除了死亡率截至2013年2月19日,已有12名病人感染該病毒,6人死亡。
(來源: 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