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病毒排查溯源記

2020-12-02 三聯生活周刊

2003年SARS病毒排查溯源記

時隔近9個月,林錦炎還能清晰地記起2003年4月30日下午,解放軍軍需大學宣化和塗長春兩位教授從長春飛抵廣州,匆匆趕到他辦公室的樣子,「連賓館也來不及找,拖著行李箱就來了」。

果子狸命運反覆的背後,是SARS病毒溯源研究的發現與困惑。果子狸SARS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存在99.8%同源性的結論發布,被譽為首次為研究人類SARS病毒來自何方提供了「重大線索」。但其後的研究,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勢如破竹」,2003年末SARS病例廣州重現,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考察後的結論是:「我們現在仍然不能確定果子狸在SARS傳播中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但至少確定二者之間是可能存在一些聯繫的。」並未突破之前的研究結果

發現和發現之外

時隔近9個月,林錦炎還能清晰地記起2003年4月30日下午,解放軍軍需大學宣化和塗長春兩位教授從長春飛抵廣州,匆匆趕到他辦公室的樣子,「連賓館也來不及找,拖著行李箱就來了」。

2003年4月29日,兩位教授到來的前一天,「廣東省防治SARS科技攻關組」成立,下設8個科研小組,廣東省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錦炎擔任其中流行病學組的負責人,他的任務是SARS流行病學特徵研究、SARS病毒溯源研究以及SARS病毒溯源動物模型驗證這三項科研工作的協調與統籌。

「4月29日小組成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網檢索全國流行病學研究專家。」林錦炎說,「當天下午就以電話方式向選定的專家發出邀請。」林錦炎很自豪他們工作的快節奏,同時很認真地對記者強調,廣東省CDC對SARS病毒溯源的一些檢測工作,4月中旬已經開展,「比如對廣東江門『周利民個案』的調查」。讓林錦炎自豪的另一件事情,是此後廣東尋找SARS病源的集中調查,「在全球範圍而言,都是啟動最早,參與專家最多的。」

因為此前一直承擔豬、雞等動物冠狀病毒研究工作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被指定主持這一浩大的工程。「把目光放在動物身上」,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孔憲剛分析說,推導邏輯其實並不複雜,「SARS病毒屬於冠狀病毒,但與人們已經在動物體內發現的幾十種冠狀病毒都不一樣,從諸如『愛滋病毒是從動物傳給人類』的推論,我們可以得到啟示,SARS病毒有可能來源於動物,因為它是一種全新的病毒,那源頭動物很有可能是人類的日常生活圈子之外的野生動物。」因此,在流行病學組中,SARS病毒溯源研究是其中的重點,細分成野生動物與家禽家畜、水生動物、觀賞動物、病媒生物以及實驗動物馴養動物5個溯源組。其中由孔憲剛帶隊的野生動物與家禽家畜溯源組集中的科研力量是最強的,匯集了來自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解放軍軍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動物防疫監督總所四家科研機構中的一流研究人員。

由深圳市CDC和香港大學組成的另一個聯合攻關小組也在進行同樣的溯源研究,科技攻關小組辦公室主任、廣東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與基礎研究處處長張超對這次科技攻關中的多層次合作,有相當高的評價。在他看來,這兩路不同人馬之間的合作勝於競爭,「不存在誰給誰壓力的問題,目標都是一致的」。他引以為印證的是兩路人馬的科研結果發布幾乎是同步的,只是深圳方面選擇了對社會公開發布,而廣東省方面選擇的是小範圍匯報。

讓人激動的進展在5月16日,孔憲剛說,在一系列試驗中,同時從猴、蝙蝠、果子狸和蛇的樣品中檢測到的核酸片斷序列與SARS病毒有高度的同源性,多次重複實驗都得到同一結論,而這意味著他們在動物體內發現了SARS病毒的基因片斷。深圳方面也取得了同步進展,5月14日,實驗人員從6隻果子狸標本中分離到3株SARS樣病毒,從一隻貉標本中分離到1株SARS樣病毒,經確認是冠狀病毒。5月16日,對果子狸標本中分離出的SARS樣病毒基因全序列測定分析顯示,此種SARS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零距離接觸數十種動物樣本,而究竟哪種動物帶有SARS病毒、它們身上還有哪些人類不知道的潛在病毒,這些又都是未知數,因此危險可想而知。馮力說,他們穿的防護服與SARS隔離病房醫生的防護服很相似,也是厚厚的口罩、手套,全副武裝。5月23日,深圳市CDC與香港大學聯合發布這一研究結果。

2003年9月4日,美國《科學》雜誌網站發布了深圳與香港大學聯合研究人員的SARS病毒溯源論文,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SARS病毒有可能來源於動物,並通過跨物種傳播而感染人類。美國著名冠狀病毒專家,科羅拉多大學凱薩琳·霍爾姆斯教授評價說,中國研究人員獲得的是一項「裡程碑式的發現」,首次為研究人類SARS病毒來自何方提供了「重大線索」。

另一支在做相同追源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團隊雖然在同樣採集的上百隻果子狸標本中均未發現SARS痕跡,但他們卻觀察到了另外的東西。農大動物病毒學博士黃金海告訴記者,他們在其他的樣本包括家禽中發現了大量沒有被記錄過的新病毒,「也就是說,它們和人類共存著,有可能是仍然沒有渠道從動物傳給人,也有可能是它們在人體中卻毒性很弱而不表現出任何症狀,但你很難說哪一天它們也會引起像SARS一樣的災難。」

「高度同源性」的現實與爭議

深圳方面發布的結論,被媒體比喻成果子狸的「一審判決」,高度同源性的科學解讀被通俗化為「果子狸疑是SARS元兇」。戲劇性的轉折出現在6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公布「動物源冠狀病毒專項研究」部分成果,他們所採集的76份果子狸樣本均未檢測出SARS病毒。

這種完全相反的檢測結果,在林錦炎看來,卻是「完全可以理解,一點也不奇怪」,他解釋說,「就像人可能會感染AIDS,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檢測出AIDS一樣,不同的實驗方法和條件,不同的樣本,不同的基因片斷檢測,都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在被指責為「果子狸風波」的始作俑者之後,深圳CDC主任莊志雄曾表示,他們「從來沒有說過果子狸就是元兇」,他們的研究成果說明的只是人類SARS病毒起源於動物的SARS樣病毒,至於果子狸和貉是通過怎樣的途徑將SARS病毒傳染給人類的,是否有中間宿主,已經說明了「有待進一步研究」。對於他們研究中「樣品量少,來源不明、地點局限」等指責,莊表示都能接受,但他申辯,在其後的研究中,已經擴大了樣本採集範圍。莊引為旁證的是,8月上旬,《科學》雜誌委託美國獨立機構霍爾姆斯實驗室,對香港大學和深圳CDC從動物體內分離出的SARS樣病毒重新進行基因組序列,證實結果無誤之後才刊登,這種經過第三方機構驗證的結果,足以證明他們研究成果的力度。

而鍾南山院士,對於果子狸與人類SARS之間存在某種傳染關係,以及滅殺果子狸一直持肯定態度,幾個月之後,在12月底重現廣州的SARS病例,似乎以一種斬截的方式在終結爭議,1月6日開始的廣東果子狸全面滅殺,已經是一種明證。其後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在廣州的考察期間,並未對果子狸的滅殺提出異議,相反,此次考察組組長布萊曼(Breiman)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肯定了廣東方面之前的研究結果,他說:「專家組在第一個疑似病例工作過的餐廳裡拿到的曾關過果子狸的籠子中,幾乎都檢測出SARS冠狀病毒的存在,在一個野生動物市場關果子狸的籠子裡,也發現了同樣的冠狀病毒。我們現在仍然不能確定果子狸在SARS傳播中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但至少確定二者之間是可能存在一些聯繫的。」

一直陪同世衛官員考察的廣東省CDC副主任許銳恆,對此次檢測結果的表述,同樣十分嚴謹,他會很認真地糾正記者關於「果子狸是SARS病毒主要載體」的表述,許銳恆說,「現在的檢測結果能證明的,只是果子狸是SARS病毒載體之一,貉、獾同樣存在攜帶病毒的跡象,但究竟什麼是SARS病毒的源頭,還有待研究。」而滅殺果子狸以及封存貉、獾,許銳恆說,「這是我們目前的現實選擇」。

下一步追查

自然疫源地,是指病原體、宿主及其媒介所存在的生態環境與景觀。張知彬說,要控制疾病傳播,除了藉助有效的治療手段外,還必需對自然疫源地進行綜合治理,這需要對病原體、宿主及其媒介和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作用有充分了解。控制疾病傳播和流行,既可直接控制宿主的數量,也可採用控制媒介數量的辦法。「例如,釘螺是血吸蟲病的中間宿主,通過破壞釘螺的棲息地,可以達到血吸蟲病的控制。鼠是鼠疫桿菌的宿主。鼠密度過高,就易造成鼠疫流行,因此控制鼠密度是一項重要措施。」

「我們現在面臨的迫切問題是,非典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究竟是不是果子狸?在果子狸之外有沒有其他生物也在同時傳播?有沒有媒介生物介入?傳播途徑是什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家張知彬認為,在徹底弄清這些疑問前,一切舉措都要慎重,「人與動物的病毒鏈已經相當複雜而敏感」。

資  訊

2003年度各研究單位對SARS病毒溯源的各動物樣本種類

果子狸、穿山甲、豬獾、鼠獾、貉、鼯鼠、獼猴、懶猴、白面狸、海狸鼠、蝙蝠、銀狐、藍狐、貓、兔、犬等哺乳動物;孔雀、水鴨、麻鴨、雞等鳥類;褐家鼠、蟑螂等與人類密切接觸的病媒生物,以及龜類、魚類、兩棲類的水生動物。

果子狸、貉、獾、老鼠——SARS四大重點「疑犯」

果子狸:貓科,以低、中海拔的熱帶地區為多,我國河北、山西、陝西、江蘇、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夜行性動物,食性雜,喜歡果實和穀物,亦食各種小鳥、鳥卵、小型爬行動物、鼠類、昆蟲等,遇到敵害時,能從臭腺射出淺黃色分泌物自衛,平時無臭味。

貉: 別稱「狸」,貓科,東亞特有動物,主產中國、俄羅斯、朝鮮、日本、蒙古等,我國的貉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貉棲息於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叢以及土堤或海岸。

獾: 貓科,棲息於山麓及平原郊區,洞穴多在土坡、墳堆或巖石下。體重可達15公斤,獾性喜清潔,群居,食性雜,食物包括農作物、植物的根莖、蚯蚓、螻蛄等。

老鼠: 齧齒動物,體形小,繁殖快。平川地區穴居型鼠類多為黃鼠、沙鼠、倉鼠、跳鼠和黑線姬鼠等;丘陵梯田中常有社鼠、花鼠和巖松鼠等;林地有紅背、棕背等;居民住宅區多為褐家鼠、黃胞鼠和小家鼠等。目前世界上對人有害的各種鼠類大約有成百億隻。

中國阻擊禽流感

◎李若干

「人類有什麼辦法能夠預防或者控制禽流感?」

「不要靠近雞!」

面對電視鏡頭,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新聞官鮑勃·迪茲的答案直接明確——越南、韓國與日本發生禽流感後,中國媒體調查春節的出境遊市場,這三國的旅遊者並無退團要求。不過,旅行社不敢掉以輕心,最具噱頭的措施之一是:要求韓國接待方將代表韓國飲食文化的名菜「人參燉小雞」從菜單上撤下——且慢,我們需要將鮑勃的話聽完。「不要靠近雞」,他說,「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人、畜以及病毒,迄今並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所以,我們十分擔憂(禽流感)」。

1月14日,越南衛生部衛生預防司司長鄭軍訓向媒體表示:越南衛生部的初步化驗結果顯示,越南發生的禽流感與當地居民所患的甲型流感病毒相同,均為H5N1病毒。

從新聞演進的角度觀察,去年12月,韓國忠清北道陰城郡的一家養雞場被爆出現禽流感,隨即有49家禽類農場報告有疑似病例。經檢測確認14家養雞與養鴨場感染了這種H5N1病毒。200多萬隻雞鴨被屠宰掩埋。稍後,日本山口縣東町養雞場發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仍為H5N1病毒。事實上,越南的禽流感也是去年12月開始發生,鄭軍訓的報告,使禽流感新聞急劇升溫——人、禽所攜病毒相同,這意味著,此次禽流感不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動物疾病與經濟損失,人的生命以及周邊國家的安全被深深地牽涉進來。

在鄭軍訓的報告裡證實,越南的禽流感先期從南部湄公河流域的前江和隆安兩省暴發,然後逐漸往北蔓延。前江與隆安兩省目前已有140多萬隻雞染病,北方的河西省也已宰殺處理了8萬隻病雞。

廣西與越南接壤共有11個口岸和25個邊境互市點。鄭軍訓發布報告的第二天,即1月15日,廣西檢驗檢疫局緊急啟動出入境動物檢驗檢疫應急預案。自發稿截止之際,檢驗局動檢處處長陳立標介紹:這些口岸最近一段時間的正規渠道均沒有從越南,以及日本、韓國等國家進口禽鳥(包括活雞鴨)及其製品。廣西市場目前也沒有發現來自疫區的禽類及其製品。雲南有兩個州與越南接壤,有3個口岸。雲南衛生廳1月15日稱,雲南尚未發現感染者。

同樣相對接近越南的廣東省也於1月15日轉發農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公告,禁止從越南、韓國與日本進口禽鳥及其產品。

1月16日的嚴防禽流感在北京發生與傳播的緊急會議上,北京農業局副局長劉亞清要求北京市動物檢疫監督所,「進行拉網式檢查「——其範圍分別是各區縣禽類養殖場以及大型批發市場、商場和26個公路檢查口。與各地嚴防相適應的措施之一是農業部還派出3個督察組,分赴與疫情國家較接近的遼寧、山東、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對疫病進行嚴密監控。

業部畜牧獸醫局局長何鎮昭認為,禽流感主要有兩種途徑傳染,一是通過空氣,也就是雞的噴嚏;還有是消化道,雞的糞便。養殖人員要比較注意,一般老百姓被感染的機率幾乎沒有。我們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把病毒擋在國門之外。

禽流感與H5N1病毒

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歲男童體內分離出一株甲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確診為全球首例由A型(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間病例,至當年底,香港共發生18例確診病例,其中死亡6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潘孝彰教授與盧洪洲副教授兩位專家介紹說,這首次證實了H5N1病毒能感染人類,並且有很高的致死率。

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病毒並不容易使人類發病。禽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據其表面蛋白質的不同被分為H1到H15等15種亞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兩種亞型引起,而人對其中的H1和H3亞型易感。

目前在韓國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屬H5N1型,通常只在禽類中傳播,很少感染人類。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此外,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徑主要是接觸感染,目前尚未發現由於吃雞肉和雞蛋而受感染的病例。從微生物學角度講,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對人類的侵襲。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細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異性受體,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體細胞識別並結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組必須含有幾個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於含鹼性胺基酸數目較多,使其在人體內的複製比較困難。

此次越南證實人禽所攜病毒相同,提出來最重要的問題是,H5N1病毒如何從病雞身上傳播給人類的。越南衛生部衛生預防司司長鄭軍訓推測:這種病毒不會直接從病雞向人類傳播,而可能是通過一種哺乳動物,包括豬等傳染給人類。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SARS十年】SARS病毒的2003之旅:動物、酒店與飛機
    冠狀病毒是病毒中的一個異數。能人際傳播的冠狀病毒通常毒性都不怎麼強,然而,在2002-2003年之間的那個冬天,一種兇猛的冠狀病毒出現了。現在的推測表明,這場病毒之旅,好像是從某種動物開始,又經過了好幾種動物的接力,上了飛機,並徘徊在通風不暢的醫院病房,通過一些隱秘而複雜的途徑繁盛起來。
  • 從基因層面分析SARS病毒的致病原理
    1937年,科學家從雞身上分離出冠狀病毒;1965年,分離出第一株人的冠狀病毒。在人類知道它之前,它的存在遙遠到人類所無法抵達的某個過去時,永遠都是一個迷。在SARS之前,對人體有害的冠狀病毒只有4種;到2012年又新增了MERS;而到今天,加上讓我們刻骨銘心的2019-nCoV,一共就有了7種。
  • 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
    研究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31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這一研究團隊曾於2005年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發現「蝙蝠是SARS樣冠狀病毒自然宿主」。
  • 不瞞你說:「2003年非典病毒」來自何物?專家苦研13年,終於發現了幕後操縱者!
    2003年SARS病毒從何而來?經過13年的艱苦研究,專家們終於找到了幕後操縱者!每個人都對非典有一些記憶,那是在2003年。即使過了十多年,許多記憶也已褪色。但小布還記得當時的恐慌。雖然疫情得到了控制,但中國的研究人員從未放棄尋找感染源。當時流行的理論是,果子狸是感染源,但中國研究人員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 科學家進一步證實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原標題:科學家進一步證實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 盤點當前世界排名前5的病毒,SARS赫然在列,第一名是伊波拉病毒
    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病毒侵襲世界,比如說黑死病和鼠疫等等。黑子病被認為是從死亡老鼠身上的皮毛中所攜帶的跳蚤帶來的這種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會在皮膚表面呈現出黑斑,且死亡率極高。不過由於社會文明在進步,黑死病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到現在為止已經沒有黑死病出現。
  • 治療貓冠狀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對新冠也有效 毒性很小可開展臨床試驗
    「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藥物能夠有效地抑制SARS-CoV-2病毒在細胞中的複製。」 阿爾伯塔大學醫學和牙科學院的生物化學教授Joanne Lemieux說。 「這種藥物很有可能在人類身上發揮作用,因此,它將成為COVID-19患者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手段,這讓我們感到鼓舞。」
  • 別再吃野味了,野生動物市場曾是SARS病毒溫床:「非典」的警示
    2003年5月30日,一位婦女乘地鐵時用棉紙墊著握杆以避免感染SARS病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為我就是研究禽流感的。1993年我到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讀博士,我的導師是著名流感專家肯·蕭瑞吉(Ken Shortridge)教授。
  • 香港專家:SARS病毒元兇是菊花蝠 果子狸系中間宿主
    #非典十年#【香港專家:果子狸含冤10年蝙蝠才是SARS病毒元兇!】十年來潛心研究「非典」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袁國勇稱,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名叫「中華菊頭蝠」的蝙蝠,當初果子狸被冤枉了。其實,果子狸只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不是天然宿主,它也是被傳染的。
  • 果子狸SARS樣病毒與人SARS病毒有99%以上同源性
    宣布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病毒溯源研究獲得重要進展:從6只果子狸標本中分離到3株SARS樣病毒,進一步的基因分析證明了動物SARS樣病毒是人類SARS病毒的前體。     據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莊志雄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管軼副教授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該課題是在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追溯可能受SARS感染的動物,普查多種動物群體,主要鎖定於哺乳動物(包括果子狸、豬獾、黃鯨、鼠獾、貉、海狸鼠、貓、兔),通過對來自不同種屬的SARS樣病毒基因進化分析,確定這些動物與人類SARS病毒的親緣關係,從而了解人類SARS病毒的起源。
  • 當年SARS元兇冠狀病毒是如何發現的?
    冠狀病毒是病毒中的一個異數,能人際傳播的冠狀病毒通常毒性都不怎麼強。然而,2002-2003年的那個冬天,一種兇猛的冠狀病毒出現了。 搶醋風潮 對廣州而言,2002年到2003年間的冬天是個普通的冬天,天氣暖,卻不突出。惟一的天氣異常出現在2002年12月19日,香港發生了一次大雷暴,那是自1967年開始有雷暴預警系統以來,首次在12月份發出雷暴警告。
  • 網際網路新聞:2003年美國IT業十大事件大回顧
    導讀:《網際網路新聞》網站日前刊登了專文指出,在即將結束的2003年中,美國的IT業出現了全面復甦的跡象,新的技術層出不窮,各大企業公司的科技消費預算也不斷增加。為此《網際網路新聞》網站評選出了2003美國IT業十大事件或業界發展趨勢。
  • SARS病毒存活在糞便裡,那麼它有可能傳染給另外一個正在拉屎的人
    2003年位於香港九龍觀塘的牛頭角淘大花園裡,一位SARS病毒攜帶者因為腹瀉使用了弟弟家的廁所,導致他的弟弟和弟媳都感染上了SARS病毒,病毒在這棟33層居民大樓裡迅速蔓延,讓整棟300多位居民感染上SARS病毒。
  • 新冠病毒有多可怕?破壞正常細胞機理,「鳩佔鵲巢」榨乾最後價值
    像所有病毒一樣,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並劫持其資源和場所來製造更多病毒。從進化上講,成功的病毒可以有效逃避細胞自身的防禦機制,但並不會徹底殺死細胞,畢竟病毒需要細胞保持存活才能繁殖。人類細胞(廣義上也包括哺乳動物細胞)具有處理病毒感染的內在防禦機制。病毒進入細胞後,其遺傳物質會引發了一連串反應,導致一組稱為幹擾素(interferon)的蛋白質的產生和分泌。
  • 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主要載體(組圖)
    >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06日07:47  廣州日報大洋網  2004年1月,廣東省疾控中心宣布:廣東疑似SARS病例樣本S基因序列與香港大學發現的果子狸攜帶的SARS冠狀病毒S基因序列比較結果顯示,兩者高度同源,SARS病毒可能來源於果子狸。  廣東省決定從即日開始關閉廣東所有野生動物市場,並在全省範圍內對市場上養殖銷售的果子狸、獾、貉等野生動物採取滅殺行動。
  • 各市縣全面排查 嚴打非洲豬瘟假疫苗
    原標題:各市縣全面排查 嚴打非洲豬瘟假疫苗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市縣全面排查嚴打非洲豬瘟假疫苗   非洲豬瘟自2018年傳入我國以來,已成為國內當前生豬生產最主要的威脅之一
  • 世界穿山甲日:被人獵殺的穿山甲與潛伏的新冠病毒
    這個病毒 1953 年在日本仙臺首次發現,因而得名。仙臺病毒是單股負鏈 RNA 病毒,主要感染嚙齒類動物,對人幾乎沒有致病性。然而,另外 2 只穿山甲上,科研人員發現了另外一類重要病毒——冠狀病毒。準確的說,科研人員分離出來的是 SARS-CoV HGZ8L1-A,最後這一串代碼,是病毒的基因型。冠狀病毒是 RNA 病毒,極易突變,通常有眾多的基因型。HGZ8L1-A 中的 GZ 是廣州的簡稱,這個病毒株最早是 2003 年1~2 月份間,從一位廣州 SARS 患者分離出來。從兩隻穿山甲身上分離到 SARS-CoV▼
  • 為什麼新冠病毒致病性比SARS和MERS強?
    因此,miRNAs是細胞代謝或細胞對壓力和不利挑戰(如病毒感染)的反應的微調控制器。 miRNAs僅佔人類細胞和組織總RNA的0.01%,而複製COVID-19病毒的病毒RNA可能達到細胞總RNA的50%。
  • 2003年非典的悲歡喜樂,2020年我們都懂了
    17年過去,我們依然不厭其煩地說著2003年的故事,紅塵中的英雄因為離我們更近,而給了我們更深刻的感動。2003,被很多網友奉為「神仙打架」的一年,轉眼17年,那些歌我們還在聽,年輕時的偶像也依然朝氣蓬勃。
  • 貓會被SARS-CoV-2感染嗎?其真的會傳播SARS-CoV-2病毒嗎?
    生物谷 2020-08-175 0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動物在捕捉和傳播疾病方面的潛在作用,這是因為誘發COVID-19的SARS-CoV-2病毒屬於引發多種哺乳動物患病的冠狀病毒家族的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