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篆刻:一刀下去,絕不回刀

2021-01-20 騰訊網

1919年,齊白石定居京城,此時他已步入不惑之年,有些學者將齊白石篆刻研究歸入清代,但「齊派」篆刻的風行實在民國,故筆者認為「齊派」印風應屬於民國印風中的一部分。

民國初年,齊白石篆刻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之後得到北京一些文人的認可,契合了大眾的審美需要,並逐漸影響至全國。

借山吟館主者 齊白石 白文

北京畫院藏

吳俊卿信印日利長壽 吳昌碩 白文

抗戰勝利後,齊白石執教於北平藝專,1949年任中央美院教授,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等。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齊派」印風在北京印壇中一枝獨秀,橫掃各派印風,成為1949年後至今北京篆刻界中影響巨大的藝術派別之一。

自民國初年起,從齊白石習篆刻者與日俱增,其弟子門人如車載鬥量,投其門下者身份各異,既有飽讀詩書的名士,亦有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青年,因此白石老人自詡「舊京篆刻得時名者。非吾門生即吾私淑,不學吾者不成技」。

其弟子中頗為人知者,有賀孔才、馬景桐、于非闇、羅祥止、周鐵衡、餘中英、陳大羽、劉淑度、王青芳、婁師白、劉冰庵等,甚至舊京著名的「黟山派」傳人壽石工也可能曾忝列齊白石門牆,持弟子禮。

私淑齊白石篆刻風格者更是不計其數,可見其印風在北京印壇的地位。

1957年齊白石去世後,其篆刻影響力依然強大,承其衣缽者甚眾,許多篆刻家在藝術理念上都受白石老人的啟發,因此齊白石獨創的「齊派」印風成為北方最受推崇的一種篆刻風格。

吾狐也 齊白石 朱文

北京畫院藏

一、晚清至民初篆刻研究視野中的齊白石

晚清時期,篆刻藝術發展迅速,出現了一批震爍古今的人物,他們踐行「印從書出」和更為廣泛的「印外求印」,在篆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如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等,他們的出現,無疑將浙派、皖派合流印風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趙、吳、黃三人,在藝術上都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且由於眼界寬廣,生活艱辛,最終使他們從前賢的成就中走出。

對於取法,他們既有師法前賢的經歷,同時將「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發揮得淋漓盡致,藉助這些前人未見或未予重視的文字資料,豐富了各自的篆刻風格,他們的藝術道路看似殊途實是同歸。

趙之謙以古璽印創作為基礎,以璽印外的資料為突破,率先開啟了「印外求印」的方法;

吳昌碩、黃牧甫繼起於後,吳積極利用封泥、磚瓦、古陶、碑碣等剝蝕的金石資料來洗鍊自己淳樸厚重的篆刻風格;

黃牧甫則將古意反向思維,從三代之上的鐘鼎彝器入手,求光潔典麗的古趣。

吳昌碩、黃牧甫為晚清同時期的二位篆刻大家,且均有各自的獨門絕技,印風並存但未相互依附,形成了對後世影響深具的「吳派」「黟山派」兩大重要派別,尤屬難能可貴。

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之後,步趨於三人的舊路而欲自成一家,其中難度不言而喻。

齊白石的出現,適應了新時代的需要,這位來自民間的藝人,以他卓絕的天資和辛勤的耕耘,最終打破了藝術界的沉寂,逐漸登上了篆刻藝術的神壇。

十六金符齋 黃牧甫 朱文

齊白石生於同治三年(1864),小吳昌碩20歲,小黃牧甫15歲,他被視為浙派、皖派合流之後印壇的另一位宗師級人物。

齊白石接觸篆刻不是很早,大約在二三十歲,嶄露頭角於民國初年,其印風的成熟和備受矚目則在民國至1949年後。

齊白石為「齊派」印風創始人。

在齊白石聞名北京印壇之前,及其得享大名後,北京還活動著一大批印人,他們風格迥異,面貌多樣而豐富,既有標榜吳昌碩印風的陳師曾、鍾剛中、陳半丁;

也有推崇黃牧甫印風的壽石工、易孺、喬大壯;而金石家中也不乏許多篆刻風格個性十足且影響深遠的印人,如丁佛言、馬衡、羅振玉、陸和九、容庚、黃賓虹等;琉璃廠、隆福寺、鼓樓、東四牌樓等地;

還有一批職業篆刻家,他們以鬻印為業,如周康元、張樾丞、張志魚、劉博琴、金禹民、徐之謙、魏長青、傅大卣等;文人學者中工於篆刻者亦不在少數。

「齊派」印風,則是北京印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丁文蔚 趙之謙 白文

二、齊白石篆刻風格的形成

齊白石的成才之路極為艱辛,他出身貧寒,早年未受過正規的私塾教育,曾做過雕花木匠,但齊白石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的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

」他的詩與傳統文人不同,具有一種清澈的「泥土氣」,雖一度被時人譏為「薛蟠體」,但與當時遺老遺少的舊式陳腐文人詩詞相比,確實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他的書法自成一派,是清末民初碑派書風一位重要的書法家,其成就以行書、篆書、隸書最為世人所知。齊白石行書取法較廣,早年曾師法何紹基,後致力於李邕,並非堅守傳統文人所謂的中鋒行筆,而是多取側鋒,強調筆力的強健。

其篆書早年取法《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禪國山碑》及秦詔版權量等,與陳師曾定交後,陳對他的篆刻提出「縱橫有餘,古拙不足」的批評,自此他痛下功夫,從秦漢魏晉碑刻入手,遍臨古印、權量。其隸書早年受清人何紹基影響較深,認識李筠庵後,曾習魏碑《張玄墓誌》《爨龍顏碑》,還臨習過《鄭文公碑》《曹子建碑》,後專習清人金農。

齊白石篆刻深受其書法的影響,與書法面貌高度統一。

他的篆刻學習面也很廣,早年師法丁黃,旁及漢印;中年以後,取法趙之謙,逐漸形成自家面目,不襲古人,不重修飾,治印大刀闊斧,自抒胸臆;晚年治印從《天發神讖碑》悟得刀法,輔以《祀三公山碑》《禪國山碑》的篆法,熔漢碑篆法、趙之謙章法、秦權銘文於一爐,用刀側鋒直衝,獨來獨往,名震中外。

齊白石 隸書立軸

紙本墨筆 1949年 首都博物館藏

民國時期齊白石潤例

從中可知,齊白石治印奉行「印從書出」的理念,刀法主要依靠自己的體悟和實踐,並未依附於前代印人。

白石老人篆刻印風的形成與書法的聯繫極為緊密,他藉助《天發神讖碑》的篆法來駕馭手中的刻刀,從秦詔版來鑽研鑿刻的意味,對於浙派、皖派印風,他僅僅是從中汲取所需的元素,僅從刀法上看,齊白石篆刻與浙派、皖派距離也很大的,其篆刻風格的異軍突起代表了清末民初民間藝術家的創造。

作為近現代著名的畫家,他還善於將繪畫中的虛實對比用於治印之中,追求一種對立統一的矛盾之美。

齊白石常年和舊京名士交流切磋,為其藝術融入了一定的文人氣息,但民間的本性卻是難以改變的。齊白石依靠自己的自信、自負、天資及所處的時代,成就了他獨有的「齊派」篆刻風格。

作為「齊派」印風創立者,筆者認為齊白石的天資能佔到其藝術得以成功的七成以上。他幼年未受到過系統的私塾教育,也使他易於擺脫傳統文化的牢籠,加之身處變革的時代,從「清帝遜位」「民國建立」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等,政治、思想、文化都出現了與前代截然不同的狀況,因此民間印人齊白石在此時期更易於展現自己獨有的藝術風貌。

客觀地講,齊白石雖是一名來自民間的藝術家,但經過自身勤奮鑽研,其藝術創作也逐漸成為社會中雅俗共賞的藝術珍品。

尋思百計不如閒 齊白石 朱文

三、齊白石篆刻的獨創性和超前思維

齊白石篆刻的獨創性還在於他深諳篆刻取字之法。篆刻取字一般以方折者為多,最初繆篆亦因實際需要而變小篆入印。篆刻不同於書法,毛筆在宣紙上書寫提按轉折可運用自如,但篆刻以刀入石,就弗如毛筆書寫暢快,

因此平直的篆書入印自然比圓轉者容易,故白石老人篆刻取字喜破圓為方。前代印人,師法廣泛,但大多以仿漢印為主,對古璽涉獵較少。齊白石深知前賢取法的各種途徑,唯獨漢印中的鑿印一途,前代印人很少涉獵。究其緣由,前代印人多為文人,似無此膽量和胸襟加以嘗試。

齊白石出身湖南鄉間,性格中湖南人的倔強和早年的木工經歷,使其練就了不同的功夫,他的臂力驚人,敢於嘗試鑿印之法,以木刻的經驗和後天所學,將刀法和書法合而為之,踐行了「印從書出」的創作理念。

作為民國印人,他同樣實現了吳昌碩篆刻中朱文和白文的高度統一性,這也是其篆刻的過人之處。

綠意軒 齊白石 朱文

1.踐行「修短相副,異體同勢」的創作理念

齊白石篆刻具有「淬礪致臻,膽敢獨造」的創新精神。首先是對篆、隸、楷書體的混溶入印,正如《祀三公山碑》《曹子建碑》等採用篆、隸、楷雜糅一樣,齊白石篆刻高度體現了蔡邕提出的「修短相副,異體同勢」藝術理念。由此觀之,白石老人是擅學古人的,能深度領會古人對書法的理解和詮釋。他能將書法演進過渡時期的文字入印,如「白石之記」「白石老年自娛」「借山吟館主者」「煮畫庖」

「七三老婦八千裡」「寡交因是非」等印,均為篆、隸、楷三體混用的作品。齊白石從印面整體排列入手,通過自己的構思,對文字加以取捨,創作出呈具有典型齊氏特點的篆刻印風。雖然一些守舊人士認為他的這種做法是破壞古法,字體雜糅,不篆不隸不楷。但這也正是齊白石篆刻的高明之處。

他能跨越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的門牆,另闢蹊徑,以藝術家敢於衝破前人藩籬的雄心,踐行「修短相副,異體同勢」的藝術理念,經過大量的實踐,為其篆刻增添新的藝術內涵,從中可看出老人獨有的創造力和不甘為人下的壯志。

煮畫皰 齊白石 白文

北京畫院藏

2.幾何造型及斜線運用

晚清以來,篆刻家對於幾何造型的運用,最為巧妙者應首,推黟山派創始人黃牧甫。

黃牧甫篆刻成就主要體現在「金」字,黃氏從金石文字入手,對金文構圖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是晚清印壇一位有遠見卓識的篆刻家。他對金石文字的理解與再創造,於篆刻中實現了對古典之美的復興和重塑。

以其所作「十六金符齋」為例,此印突出印面左右的反差,左側字排列密不透風,右側則疏可走馬,在強烈的反差中尋求對立統一之美,左側「十」「金」「符」「齋」四字體現了金文的方折和黃牧甫幾何構圖理念的運用,而「六」字則安排了一個圓的線條。此印體現了黃牧甫超前的創作理念。

兒輩不賤家雞 齊白石 朱文

北京畫院藏

3.空間重組與矛盾處理

齊白石篆刻不僅在刀法、取字上進行了改良,對於空間的處理也頗下功夫,他將鄧石如「字劃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理念進一步升華,實現了「疏處更疏,密處更密」的新思路。

如「思安卜鬼神」「以農器譜傳子孫」「閒散誤生平」「中國長沙湘潭人也」等,以上諸印展現出白石老人對於章法運用的出神入化,真如老將將兵,字體縱橫而有法度不亂。

「思安卜鬼神」印,於印面內側大量留紅,其創作之大膽,令人嘖嘖稱奇,此印可視為齊白石對於趙之謙篆刻的深度消化。

五字排列對於印人來說,往往會平均分布,但白石老人一反其道,將每字之間橫向拉近,借鑑隸書章法,把橫向空間密集,縱向大片留紅,使印面立體而具有超前的設計理念。

「以農器譜傳子孫」一印,雖於印內加以界格,但此界格並未使其造字受到限制,齊白石大膽將字破「格」處理,將「傳」「子」「孫」下側伸出格外,「孫」字甚至基本被界格攔腰斬斷,從中可看出齊白石痛快淋漓的性情和創作之法,也體現出他所說「世間事,貴痛快,何況篆刻是風雅事,豈能拖泥帶水」的創作思路。

「閒散誤生平」不以空間限制字體,亦將字橫距離拉近,將「平」字置於印面中間,上下側均留紅較多,尤為精妙者,在於將平字一豎刻粗,並以釘頭結尾,一反篆刻中橫粗於豎的常法,從中足見齊白石篆刻自立法度、自我作古的大膽與大氣。

「中國長沙湘潭人也」堪稱是齊白石的代表之作,設計上駕輕就熟,取字傾斜,轉折處絕無單純的直角,且行刀如刀砍斧劈,淋漓痛快,既有書法之線條,兼得繪畫構圖之虛實,第一行三字,將「國」與「長」字拉近,於「中」「長」字下側留紅;第二行第三行將「沙」「湘」「潭」的水部壓緊。而最後「人」「也」二字故意留出大片空間;最末「也」字以斜線取勢,將節奏控制得跌宕起伏又統一自然,堪稱齊白石篆刻中的巔峰之作。

閒散誤生平 齊白石 白文

北京畫院藏

4.反用字及異體字

在齊白石的篆刻中,還有一些作品採用反刻法,如「白石造稿」之「造」字、「楊昭儁印」之「昭」字等,白石老人為了其章法布局的需要,刪繁就簡,大膽運用這種被傳統印人視為畏途的方法以求達到其驚人的篆刻效果。

此種做法並非齊白石獨創,在漢印、魏晉官印中亦會出現一些反字印,可能當時由於臨時鑿刻,故而出現反字亦在所難免。因此也不可說齊白石取字全無根據,但對於後世學者來說,還是慎用為妙。

除反刻字外,齊白石篆刻中有些取字亦有值得商榷之處,如「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印,此印將「身」字反刻,與「依」字混淆,這確實是有些不甚講究的。

由於齊白石在篆刻取字上主要依靠查閱《康熙字典》和《六書分類》等工具書,難免會選用一些異體字,如「君亮」印中之「亮」字,常見的字典中均無此寫法,從中也可看出齊白石篆刻為學識所限的一面。然微瑕難掩白玉之美,齊白石篆刻正是建立在矛盾之中,於傳統和現代的抉擇中求發展、求生存。

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 齊白石 白文

北京畫院藏

四、結語

作為20世紀印壇的宗師人物,齊白石和他獨創的齊派印風為篆刻史書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也開啟了篆刻發展的新方向。

齊白石篆刻不襲古人,不重修飾,治印大刀闊斧,自抒胸臆。在刀法上,他以單刀直衝,又採以偏鋒,兼有復刀,行刀酣暢淋漓,追求一種雄強剛猛、雷霆萬鈞的氣勢,加上他湖南人倔強、傲岸的性格,因此其印風具有鮮明的個人特點。

在章法上,「齊派」印風對於文字的取法靈活多變,將篆、隸、楷雜糅混用,以之入印,通過自身藝術化的處理,使原本易板滯的印面呈現出勃勃的生氣。

齊白石對於前人的學習深入而透徹,但又不甘承襲前人之陳規,對於篆刻藝術之精神有所領悟,故能別開新境,加之他長壽及諸多方面原因,「齊派」印風從出現到席捲了整個北京印壇,甚至在1949年後成為北京印風的代表。

存我 齊白石 白文

從獨創角度上看,「齊派」印風可與「浙派印風」「鄧派印風」「趙之謙印風」「吳昌碩印風」「黃牧甫印風」相頡頏,齊白石也是繼西泠八家、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之後又一位印壇宗師。

時至今日,篆刻家的學習依然未能脫離以上篆刻風格的影響。齊白石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成為20世紀最受世人矚目的篆刻家之一,其影響力不僅波及大江南北,甚至流傳海外,對東南亞篆刻藝術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THE END —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分享快樂,收穫成功。

讓我們共同傳遞正能量!

相關焦點

  • 廣西:想買切糕嘗嘗,老闆一刀下去至少上百元,不要就要動刀!
    廣西:想買切糕嘗嘗,老闆一刀下去至少上百元,不要就要動刀! 近日,一位廣西河池的網友爆料了自己買切糕的經歷。
  • 篆刻46個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吳熙載的篆書飄逸勁健,表現在篆刻上用刀迅疾使刀如筆,筆意圓轉流動,氣勢酣暢淋漓。每字結構的轉折連接處和線條的延續處,都充分表現了書法的用筆。邊款多作單刀草書,象他的書法墨跡一樣娟美,都可說是別開生面。 師承鄧派的名家還有吳諮、徐三庚等人,雖各有成就,但均不能與吳熙載相比。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
    齊白石作畫中齊白石是著名藝術家,同時又非常高產。到底他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呢?任何統計方法都不敢打保票說百分之百準確,但是我們可以說一個相對準確的區間:繪畫作品留下了幾萬幅,篆刻作品幾千方。齊白石工筆草蟲作品《牽牛花玉米天牛圖》 收錄於:齊白石草蟲《齊白石草蟲》一書裡記載了白石先生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勤奮到什麼程度?他自己也曾經說過,幾天不畫畫,就「手無狂態」。在他的一生裡面,只有幾天時間沒有工作;而那幾天也是有特殊情況的。齊白石的作品《蓮蓬蜻蜓圖》有一次,是白石先生的父母過世,那一段時間過於悲痛,有幾天時間沒有畫。
  • 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揭秘:為什麼齊白石最擅長於畫蝦和工蟲?
    在本期的文章中,齊白石草蟲技法傳承人、時任齊白石傳人書畫社社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將為大家介紹齊白石最擅長於畫的是什麼?是蝦還是工筆草蟲?齊白石的《水墨蝦》齊白石可謂是人們心中的一代大師,他的作品也被各大春拍多次拍賣,在齊白石資訊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
    北京畫院收藏的《白石詩草》(甲子至丙寅)中有一詩記載齊白石畫一燈送給瑞光。畫燈一檠贈雪廣[7]上人經年懶不出門行,布襪無塵足垢輕。猶有前因未消滅,蓮花寺裡佛前燈。畫理詩思亦上乘,寂廖何幸對枯僧。孤鐙若肯常回照,與汝餘年共死生。
  • 大器晚成齊白石
    大器晚成齊白石文|左文齊白石(1864一1957),派名純芝,號渭清,又號蘭亭,27歲時取名「齊璜」別號頗多,還有寄園、齊伯子、畫隱、紅豆生等數十個別號。漢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我國20世紀著名的書畫大師和書法篆刻巨匠。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真是晚年才成名嗎
    到這一步,假如齊白石是個當代人,我們固然沒法說此時已經看出他的才華突破天際,但至少可以說,他已經有資格站在藝術家比拼的擂臺上了,只不過他目前還在段位的最下端而已。齊白石作品《荷花》 收錄於:齊白石自述《齊白石自述》裡記載了齊白石等到民國六年,也就是1917年,齊白石53歲第二次來到北京,希望在這個文化名城賣畫為生。
  • 「有福之州」篆刻展相約臺北
    「有福之州」相約臺北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臺北開展12月18日,「有福之州」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在臺北友生昌藝術空間拉開序幕。本次展覽是繼福建博物院首展、中國壽山石館巡展之後,在臺北巡展,進一步推廣與弘揚篆刻藝術,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此次展覽以「有福之州」為主題,展出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獲獎作品、評委老師佳作以及名家雕刻作品,共計百件。刀與石,書與印,碰撞交融。白文雄渾樸茂,朱文工致雋美。風格多樣,流派紛呈。或工穩典雅,古樸遒健;或雄渾蒼厚,剛勁豪宕。
  • 讀印之樂:齊白石「見賢思齊」印
    見賢思齊(篆刻) 3.7×3.7釐米 齊白石   讀印,如果可以當作開拓文學眼界的藝術之旅的話,那麼,最好不要忽略印石側面的印款(又稱邊跋、印跋),因為印款的文學意蘊及其篆刻的藝術性,也是洞開旅窗時一道不可忽略的風景。
  • 女大學生夢到神明讓她割舌頭,自己一刀下去...
    一名女子日前做了一個夢,夢到了卡莉女神(Goddess Kali),隔天她就到神廟面前,用刀將自己的舌頭割掉了,嚇壞了所有在場民眾。   原標題:女大學生夢到神明讓她割舌頭,自己一刀下去....
  • 貼身丫環要走,齊白石苦苦挽留:別走,做我兒媳吧
    看過齊白石畫的人很多,讀過齊白石詩的人,估計卻是很少的。有意思的是,在這位繪畫大師生前,讓他最中聽的話,不是說他是個有大成就的畫家,更不是說他是個有大成就的書法家或者金石篆刻家,反而是聽到別人說他是個詩人,卻是讓齊白石最中聽、最受用的。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揭秘:白石自製印泥有什麼講究?
    齊白石自用印泥齊白石先生用的印泥一般是自己做的,而且很有講究。印泥裡面需要加印油,是用蓖麻油。新榨的蓖麻油幹得非常慢,印章蘸了含有這種蓖麻油的印泥扣在紙上,容易到處沾染。齊白石用自用印泥加蓋的作品《蔬菜工蟲圖》齊白石先生就把蓖麻油裝在一個葫蘆裡面,掛在畫室的門後,這麼掛上很多年。經過那麼多年以後,這個蓖麻油的特性就變了,把這油放在印泥裡面,蓋的印章就不往外使勁洇了。這好用的印油都是白石先生自己下工夫做出來的。
  • 齊白石畫小蟲子,放大20倍之後,蜻蜓翅膀上脈絡清晰可見!
    齊白石草蟲局部放大我們先來欣賞齊白石蜻蜓放大20倍之後的效果,因為齊白石的工筆草蟲大多都是幾釐米大,如果不放大很難感受到其中技藝精湛。蜻蜓翅膀上的脈絡清晰可見,一條條細小的線條,來龍去脈一清二楚,形象真實堪比照片,所以說齊白石並不是沒有寫實功底,只是他的大寫意名氣很大,掩蓋了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詣。我們常見齊白石的作品應該是這樣的,寥寥數筆畫出大白菜或者其他花草樹木,其實仔細欣賞,你會發現在畫的中間部分有一隻草蟲,第一眼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大白菜搭配草蟲,是生活中常見的題材,但是他的草蟲畫需要放大之後欣賞。
  • 早年以木工為生,後成為繪畫大師的齊白石,是如何成功的
    早年以木工為生,後成為繪畫大師的齊白石,是如何成功的早年曾以木工為生的他,後來竟成為了中國著名的繪畫大師,文化名人,這個人就是齊白石大師。齊白石大師並非出於書畫世家,而是後天形成。1870年,齊白石跟著外祖父開始習字,學帳簿作畫。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精心練就精美雕花工藝
    齊白石把願意去學做小器木匠的意思,說了出來,他們都認為可以。齊貰政打聽到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想領個徒弟,就託人去說,一說竟說成功了。就這樣,齊白石辭了齊長齡師傅,又到周師傅那邊去學手藝。齊白石木雕作品《菊花》這位周師傅,住在周家洞,離齊白石家也不太遠。那年周師傅38歲,尚未結婚,孤身一人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細木雕花的手藝,是受人敬重的。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生前是如何為客戶畫畫的
    齊白石畫畫中齊白石先生的畫,有很多看起來題材、構圖比較類似的作品。有好多人問:齊白石生前是如何為客戶畫畫的,是不是白石先生當年也流水線生產過啊?怎麼解釋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應回到當年的歷史背景下。白石先生他是一個職業畫家,要以畫畫謀生。
  • 日本廚師怎樣處理「巨型電鰻」,一刀下去,讓人直流口水!
    日本廚師怎樣處理「巨型電鰻」,一刀下去,讓人直流口水!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電鰻吧,這是一種淡水魚類,就如名字所形容的形容的一樣,電腦可是會輸出300到800伏電力的魚類,這威力可真的很大呢,可以輕鬆將敵人電影,不僅如此,他們秒鐘能放電50次,就連人類也能輕鬆電影這種魚類十分危險。
  • 中國古代殺傷力最大的5種冷兵器 第三種一刀下去人馬俱碎!
    這是令人膽寒的陌刀,一刀下去,人馬俱碎!狼牙棒狼牙棒是一種打擊兵器,在紡錘的木製或鐵製的錘頭上,固定有很多像狼牙一樣的鐵釘,錘頭安著長柄。打擊效果,不僅靠它的重量,錘頭上的諸多尖銳的鐵釘,常常產生奇特的殺傷作用。就是對身披鎧甲的敵人也有很大的威力,而對於輕裝甲甚至沒有裝甲的步兵更是連皮帶肉地從身上鉤扯出來。
  • 《水牛圖》只畫牛屁股,專家說這是齊白石老年所做,價值何止千萬
    中國的大書法家通常都有一定的篆刻造詣,大畫家都是大書法家。中國畫講究"寫意"和"傳神",國畫大師往往會在自己的畫上題一首詩。詩與畫相輔相成,相映成趣。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晴雨表和風向標。而人們只知道白石的畫享譽世界,卻不知道他在書法上也是一位"大家"。篆刻和詩歌。
  • 「陳鄧藩籬擺脫來」,「自我作古空群雄」 ——吳昌碩的篆刻藝術
    他在《西泠印社記》中道: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源流正變。可見吳昌碩諸多藝術中,他對印學用功最深。中國篆刻藝術,春秋戰國時即有,多銅印,工匠鑄鑿而成。元末王冕始創用花乳石為印材,開文人從事篆刻藝術且自篆自刻之始。清代篆刻有兩派,其一是丁敬開創的「浙派」,取法秦漢印璽,並吸收何震、朱簡等人之長,以切刀法刻印,方中有圓,蒼勁質樸。後人多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