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2021-01-08 澎湃新聞
積極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2021-01-05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保護好三江源的生態環境,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大局,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此,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牽動各項改革任務的「牛鼻子」,率先把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

堅持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開展工作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實體機構組建時未新增行政事業編制,園區「三定」(定崗位、定編制、定職責)方案仍未下達,雖將國土、環保、林業等職能全部劃入園區,但相關工作人員卻未整體劃轉。作為國家公園的管理人員,既要承擔黨委政府的日常工作,還要兼顧國家公園建設的重大任務。這使得管理人員分身乏術,已影響到國家公園建設的質量和效率。加之受到高寒缺氧、編制待遇等因素影響,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導致人們對國家公園建設任務理解得並不深,把握得也不準。園區內按照「一戶一崗」設置原則,昔日約17211名牧民群眾放下手中牧鞭,由「放牧員」轉變成持證上崗的生態「管護員」。這些家庭戶均年收入增加約21600元,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中嘗到了甜頭,但因「園內」與「園外」的差異性政策,園區外原住民則未享有這一政策。

在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要緊緊抓住「人」這一核心要素。儘快協調出臺「三定」方案,研究制定人員編制管理辦法,明確劃分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與當地政府自然資源管護職能職責。要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重點引進急需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落實和完善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審、專家選拔、科技成果申報、人才表彰獎勵等相關的傾斜政策,構建更加開放的引才機制。公平共享生態管護機會與責任,積極爭取將「一戶一崗」政策普惠至整個三江源地區。建立網格化管護新機制,推動生態管護員從「有名」向「有實」轉變,真正承擔起「生態衛士」的重大責任,織密織牢廣袤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網。

優化各類空間規劃和功能布局

以科學規劃為引領,遵循空間系統發展內在規律,優化各類空間規劃和功能布局,增強空間結構的有機組織性。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實現生態空間綠韻藍調、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的前提和基礎。三江源國家公園在試點過程中,堅持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嚴格管控國土空間,優化各類空間規劃和功能布局,已將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全部納入生態紅線。

在調研中,地方政府反映三江源國家公園界線勘定存在一定的問題。作為三江源的真正源頭,玉樹市、稱多縣、囊謙縣3縣(市)36個鄉鎮,未被納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範圍。園區內各縣所轄鄉鎮通信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移動通信覆蓋率不足60%,這對生態監測、數據傳送和信息研判等基礎性工作產生了較大影響。境內多數地區公路暢通率不足50%,雜多縣的莫雲、查旦、扎青3鄉10村通鄉道路較差,已影響到國家公園建設效率和抗災救災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究其根源,既有政出多門、條塊管理,缺少必要的銜接和協調的原因,更有在核心區開展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難以取得相關機構授權的難題。此外,在具體執行和實施過程中,由於權屬複雜、環評約束,相關工作縱向推行阻力也較大。

鞏固深化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要遵從自然法則和生態規律,依據自然地理單元,整合歸併優化各類規劃編制,力求多規合一。拓展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邊界,將三江源的源頭完整納入國家公園建設範圍,增強源頭區域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和完整性,實現三江源地區一體化整體性管護。國家應從頂層設計層面,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的生態和民生工程項目,在行政許可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拓寬資金多元化保障渠道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體制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三江源國家公園對各類財政資金不斷進行優化配置,推進綠色金融創新,開闢資金多元化保障渠道。但現有的資金來源多為階段性項目支持,持續穩定的資金保障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中央雖明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屬於中央事權,園區建設、管理和運行等所需資金由中央政府出資保障,但迄今為止還未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明確中央事權中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經費支出。儘管國家有一定的資金投入,但國家預算的投入資金不穩、投入渠道較少、補償方式單一、後續資金缺口較大,較難滿足建設和管理的實際需求。由於三江源國家公園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地理位置偏遠,相關生態產品遠離主要消費市場,制約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市場資金流入。加之青海經濟總量小,財力較為薄弱,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缺乏充足資金保障,導致在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額度方面相對偏低,在移民生活的基本配套設施、自然環境的人文保護和精神培育方面的資金扶持力度還不夠完善。

要按照事權與財權相匹配原則,加快建立中央事權中三江源國家公園資金投入保障長效機制。設立中央預算內財政和投資專項資金,實行計劃單列管理,逐步將園區發展建設、生態管護補助等方面所需資金納入中央財政統籌範圍。理順資金下撥渠道,統籌分配使用資金,適當提高補助標準,確保各項資金得到科學規範的最大化使用,為園區建設提供持續穩定的中央財政資金保障。要藉助國家公園品牌,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適度發展高原生態有機畜牧業、文旅產業等特色產業,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拓展更多市場資金來源渠道。要加快由中央政府協調建立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省份協同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的共建共享機制。

發揮法治引領和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國家公園試點從最初建立到後續管理,在國家層面沒有明確的立法進行統籌和規範,統一的國家公園立法至今仍未出臺。國家公園建設僅依靠一些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原則性約束,這是導致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江源國家公園在試點期間,滿足生態保護和原住民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受到《自然保護區條例》的約束。但由於《自然保護區條例》較為陳舊,缺乏詳細的保護措施,可操作性不強,難以適應自然保護和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要求。此外,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主要依靠地方立法和部門規章,法律位階偏低,執行執法困難,較難實現與其他自然保護地既有法律的有效銜接,較難突破行政區域界限和消除行政壁壘。

因此,要加快推進國家公園立法進程,儘早制定頒布「國家公園法」,理順管理體制,明確法律責任。要以促進自然保護地體系發展和提高立法質量、節約立法資源為宗旨,制定立法路線圖,深化立法層次,明確自然保護地法、國家公園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位階與相互關係,探討國家公園法與自然保護地法合併的可行性。要強化地方條例規劃引領作用,搞好法律授權和配套銜接工作。以施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為藍本,充實下位法律規則,細化規制結構,有力有序推進聯防聯管等配套政策落實。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態保護長效機制研究」(18BJY037)、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實踐研究」(19XKS00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青海省委黨校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END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壯

美編:萊克

監製:源之緣

聲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來源:三江源國家公園

長按識別二維碼

原標題:《積極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新年獻詞
    全面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印發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方案,明確了正式設園工作的路線圖、時間表、進度條、任務書,全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會同國家公園辦、省直相關部門和玉樹州、果洛州及園區4縣黨委政府建立「縱向協調+橫向聯動」機制,成立推動設園重點工作指揮信息中心,開展掛圖作戰,使「收官」和「設園」各項目標接力式推進。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
    5月16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副省長田錦塵出席會議並講話。
  • 在4600米高地探秘三江源國家公園
    參與三江源國家公園綜合考察的科考人員。葉文娟 攝隨著第10個飛行架次成功降落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五道梁兵站,為期9天的冬季三江源國家公園綜合科考,首次利用直升機搭載可見光、中波紅外、偏振光、雷射雷達、高光譜等載荷,輔助無人機、地面調查等方式開展了國家公園野生動物、草地生態、微生物、湖泊河流等資源的綜合科學考察,科考範圍覆蓋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到五道梁、勒池草原等區域約3000平方公裡。
  •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把這個詞用在三江源保護上,尤其貼切。本世紀初,受氣候、長期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一度惡化,黃河源頭、長江源頭支流都發生過斷流現象。於是在2005年,國家緊急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工程落地,先得統籌好「九龍」,青海當時專門成立了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作為各個條塊的總協調。
  • 三江源國家公園與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
    11月5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與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在西寧共同舉行「迎接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同心向黨、共繡黨旗」黨建主題活動,「上海絨繡」國家級傳承人、恆源祥絨繡原創工作室首席工藝師李薔與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長江源、瀾滄江源園區代表共同起針、繡制黨旗。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野生動物本底資料庫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項目完成,為摸清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奠定了基礎。  此次調查對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資源持續系統調查研究,首次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脊椎動物物種名錄,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資料庫;繪製藏羚、藏野驢、藏原羚、胡兀鷲、黑頸鶴等重要物種分布圖,利用棲息地適宜性指數模型對雪豹、藏羚、藏野驢等10個重要物種的棲息地適宜性進行評估;解析三江源區人獸衝突現狀,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野生動物監測方案。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三江源國家公園蹲點採訪報導之二
    2016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三江源成為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也成為惟一由地方政府(青海省)為責任主體的國家公園。《試點方案》明確提出了目標定位,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 三江源國家公園地方性法規1日施行
    新華社西寧8月1日電(記者李亞光)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1日開始施行。  位於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去年6月,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這一區域啟動實施,園區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
  • 雪豹、棕熊、黑頸鶴……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布大批珍稀動物影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位於青海省境內的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保護地,也是眾多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近日,長期在當地進行野生動物研究的科研團隊公布了一批拍攝於今年的野生動物畫面。眾多珍稀物種紛紛亮相,成為三江源生態保護成果的見證。
  • 它們為三江源國家公園代言
    2016年3月5日,是三江源生靈們最幸福的日子。一份名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的印發,它們的家鄉因此成為中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這意味著這片世界海拔最高的溼地和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生態處女地」迎來了歷史的高光時期。
  • 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環境解說示範項目 樹立「會園合作」新典範
    人民網西寧6月1日電(蔣瑩)6月1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正式籤署「三江源國家公園環境解說示範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擴大社會參與,實現生態保護成果全民共享。「建立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三江源特點的環境解說體系,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國家公園『國家所有,全民共享,時代傳承』建設目標的需要。」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介紹,2019年以來,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本著「結合國家公園當前重點工作需求,將捐贈資金管好用好發揮最大社會效益和影響力」的原則,提出打造三江源國家公園環境解說示範建設項目。
  • 雪豹頻繁現身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工作見成效
    近日,央視報導野生動物保護團隊公布了一批在青海玉樹三江源國家公園拍攝到的雪豹活動畫面。畫面中,雪豹身姿優雅,神態自如。雪豹近期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頻繁現身,研究人員推測至少40隻個體。雪豹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動物。國家於2005年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經過10年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年來又建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進一步推進高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 三江源國家公園:讓野生的山川、河流、動物一直野下去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國政府正破天荒地進行著首個國家公園的試點——12.31萬平方公裡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按照經國務院同意發布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國家將於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屆時它將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
  • 三江源國家公園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三江源國家公園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2020-11-29 1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江源:我們能為你做什麼?——三江源國家公園綜合科學考察記(下篇...
    這位來自中原大地的壯實漢子五體投地,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恩母親河的無私饋贈,「從三江源孕育的長江、黃河、瀾滄江哺育了中華兒女,我們希望能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三江源區水文監測以及水文水資源支撐服務能力的提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邊廣說。  江河是哺育人類的母親,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
  • 2020年冬季三江源國家公園科考完成
    央視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相關研究單位,聯合開展2020年冬季三江源國家公園勒池草原等區域綜合科學考察,為新時代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本次科考首次利用直升機搭載可見光、中波紅外、雷射雷達等設備,重點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有蹄類動物種群總量調查與驗證,全面摸清勒池草原約3000平方公裡區域內的動物及植被分布情況。經過約20小時的飛行,從空中獲取大型食草動物、植被、河流、地質地貌等高清影像超過3萬餘張,取得高光譜、偏振光等科學數據資料T級以上。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入倒計時 國家林草局已啟動10個試點區評估驗收...
    中國日報8月15日電 記者8月15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順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在組織第三方對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評估驗收,預計10月底前完成,年底將提出正式設立國家公園的建議名單。
  • 青藏高原腹地青海三江源建「智慧國家公園」
    資料圖:三江源自然風光。中新社發 趙帥 攝青藏高原腹地青海三江源區域,維繫著中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2016年,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三江源啟動,包括長江源(可可西裡)、黃河源、瀾滄江源「一園三區」。如今,保存著大面積原始自然風貌與獨特遊牧文化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利用科技打造「智慧公園」。
  • 關於在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建設的建議
    一、三沙開展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的必要性   國家公園作為一種新的生態保護形式和制度,當前正在我國的三江源、祁連山等10個陸地區域開展試點工作,但目前尚無海洋類的國家公園試點,國家亟需探索海洋類國家公園的管理,積累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的經驗。   三沙市作為我國年輕的地級市,管轄著我國最大的海域。
  •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次利用直升機完成冬季綜合科學考察
    31日,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向記者介紹。據了解,21日至30日,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和南通大學等單位,聯合開展2020年冬季三江源國家公園勒池草原等區域綜合科學考察。圖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勒池草原等區域綜合科學考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