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12-03 TechWeb

又到了電商「三巨頭」扳手腕、秀肌肉的時刻。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

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

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拼多多居然盈利了(Non-GAAP規則下淨利潤為正)。在用戶增長上,拼多多繼續保持高速,與阿里的年活用戶數量差距縮小至2570萬人,阿里用戶增長遭遇瓶頸,月活用戶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京東則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增長。

資本市場直接進行了「打分」。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

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三大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市值最高前十大上市公司名單。

深燃通過財報,帶大家看看過去的第三季度,電商三巨頭分別做了什麼,以及做得怎麼樣。

用戶PK

拼多多京東快馬加鞭,阿里撞上天花板

用戶活躍度,是資本市場對電商平臺最關心的指標之一。

三季度,拼多多、京東、阿里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分別淨增加4810萬、2420萬、1500萬。截至9月底,它們的用戶總數分別達到7.31億、4.42億、7.57億。

從年活用戶總量來看,拼多多和阿里已經非常接近,9月底的時候二者絕對值相差2570萬,這是拼多多首次將差距縮小至3000萬以內,而今年6月底,這個差值還是5880萬。

電商三巨頭年活用戶數量 製圖 / 深燃

阿里已經連續四個季度都是「7億人都在用」,但拼多多也變成了「7億人都在用」,京東變成了「4億人都在用」。達到7億用戶門檻後,阿里用戶增速大大放緩,拼多多和京東在縮小差距。

這對阿里構成了很大威脅。2020年過去的三個季度,拼多多平均每個季度年活用戶淨增4870萬,阿里淨增1533萬。也就是說,平均一個季度跑下來,拼多多比阿里多增加3337萬用戶。現在拼多多跟阿里用戶差距只有2570萬,那意味著,如果按照當前這個速度,今年年底,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將超越阿里。

當然,在手機月活用戶數量這個指標上,目前阿里的優勢還比較明顯。9月底,阿里手機月活用戶數量為8.81億,拼多多是6.43億,二者相差2.38億。但是一個不好的信號是,三季度,阿里手機月活用戶數量只增加了700萬,創造歷史新低,而過去每個季度的平均水平是在2000萬以上,這意味著在突破8億月活的臨門一腳上,阿里撞上了天花板。

京東目前跟阿里和拼多多的用戶之爭不在一個量級,京東的年活用戶數量穩定在4-5億之間,平均每個季度淨增2000多萬。

在獲客成本上,目前是拼多多<京東<阿里,拼多多和京東的獲客成本都在200元左右,阿里的已經超過1000元了。依託微信生態,拼多多和京東依然在獲取最便宜的流量,阿里的流量焦慮猶在。當然,阿里業務龐雜,這裡的數據是阿里整體獲客成本。

電商三巨頭獲客成本對比(營銷費用/用戶增長量) 製圖 / 深燃

變量或許會在新App上發生,比如淘寶特價版,或京東京喜,這兩款App一度被業內視為狙擊拼多多的武器。

京喜確實卓有成效,2019年京東購物繼續保留微信九宮格入口,並給京喜也開通微信入口後,京東的用戶增長就開始步入正軌,從2018年的增長停滯甚至負增長,到過去連續四個季度平均淨增2000多萬用戶,京東找到了重新增長的竅門。京東方面表示,其中來自於下沉新興市場的新增活躍用戶佔比接近八成。

淘寶特價版在9月底的月活用戶超過7000萬,按照阿里公布的數據,三季度淨增了3000萬,但阿里整體月活用戶只增加了700萬。也就是說,淘寶特價版新增的這些用戶,大部分都是淘寶的老用戶,帶來的增量不多。

收入PK

阿里京東年入千億,拼多多加速變現

來看看三巨頭的創收能力。

三季度,阿里、京東、拼多多的總收入分別是1551億元、1742億元、14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0%、29%、89%。在超過1500億元營收的基礎上,阿里和京東還能保持30%左右的增速,實屬不易。

阿里在努力尋找新引擎。三巨頭裡,阿里的業務版圖最為龐大,布局最完整,它的收入來自四大板塊:核心商業、阿里雲、大文娛、創新業務,其中包含淘寶天貓的核心商業是基本盤,佔比超過80%。但是以阿里云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潛力巨大,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引擎,三季度增速60%。

京東一直試圖撕掉「賣貨」標籤,不想讓人覺得它就是一個賣貨的二道販子,所以一直在擴大服務性收入的來源。以佣金、廣告、物流收入為代表的服務收入,在京東總營收中的比重,已經從2018年底的10%,變成了現在的13%。

京東各季度收入結構變化 製圖 / 深燃

拼多多目前的收入結構非常單一,就是在線營銷收入和交易佣金。拼多多一貫的策略是討好用戶,通過各種補貼拉新和留住用戶,對商家則相對強勢。隨著入駐拼多多的商家數量越來越多,有限的免費流量越來越少,拼多多從商家賺取的收入也越來越多。三季度,拼多多從商家賺取的在線營銷費,從去年同期的67億元,同比增加92%到129億元,幾乎翻倍。

營收總量之外,更重要的戰場,其實是在品類之爭。

過去,淘系最強大的是服裝、美妝品類,毛利高、周轉快,這是當初京東反覆進攻而沒攻下來的市場。京東牢牢佔據了3C電子數碼品類,拿下了程式設計師和直男的市場,客單價高、標品、市場空間夠大。拼多多則是從阿里和京東瞧不起的白牌、尾貨、農產品等領域切入,拿下的是毛利最低、經營風險最大的品類。

三巨頭一直在相互交叉融合,想要打進對方的地盤。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和國美合作,力推蘋果手機,都是在向阿里的腹地試探。京東推出京喜,在下沉市場瘋狂拉新,加大對日用消費品的資源傾斜,也是想拓展更大市場空間。淘寶則在下沉,試圖用低價重新奪回丟失的市場份額。

但無論如何,三巨頭的主要收入,還是從商家而來。不論是賣流量,還是賣廣告位、資源位、競價排名等,都需要商家買單。所以在創收方面,除了要服務好用戶,如何留住商家,給它們創造更大價值,是三巨頭始終得考慮的問題。

賺錢PK

阿里盆滿缽滿,拼多多扭虧為盈

三季度一個最大的變化是,阿里、京東、拼多多全部都開始賺錢了。

阿里的財務狀況一直都很好,過去多年,阿里每個季度都是盈利的,剔除一些幹擾因素的財務影響,阿里過去三年每個季度的淨利潤規模在300億元左右。

京東也很早就開始盈利了。京東曾因為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一直被貼上虧損的標籤,但從2019年一季度開始,京東已經連續七個季度盈利,在Non-GAAP下,京東從2017年開始就連續盈利。

最大的變數是在拼多多。自從上市之日起,拼多多被質疑最多的一點就是,長期虧損的狀態能否扭轉。2018年一季度至今的連續11個季度裡,拼多多有8個季度淨虧損是在10億元以上。

導致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營銷和補貼導致營銷費用居高不下。

拼多多營銷費用和收入對比圖 製圖 / 深燃

從2019年開始,拼多多每個季度的營銷費用就沒有再低於40億元。相比之下,營收規模已達千億量級的京東,今年三季度的營銷費用才55億元,而拼多多是101億元,幾乎是京東的兩倍。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拼多多每個季度的營銷開支,甚至要高於總收入。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拼多多在今年三季度財報中宣布盈利了,Non-GAAP淨利潤4.7億元。當然,按照通用會計準則,拼多多還是虧損的,三季度淨虧損7.8億元。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股權激勵費用。

公司給員工發工資,尤其是高管和高級別員工,除了現金之外,還會有股票、期權等,以股票、期權等形式發放的薪酬,在財報上就體現為股權激勵。股權激勵費用不是真金白銀的開支,而只是記在財務報表裡的一個數字。但是當公司股價上漲,公司估值增加時,會導致員工手裡的股權更值錢,對應到公司財報裡就是股權激勵費用上升。

拼多多三季度股權激勵費用

Non-GAAP就是將股權激勵等沒有實際現金流支出的費用加回到GAAP淨利潤中,得到Non-GAAP淨利潤。今年三季度,拼多多淨虧損7.85億元,其中股權激勵費用9.56億元,除去這部分沒有實際發生的費用,拼多多在財報上盈利了。

這對於關注拼多多的投資人而言是一個幾乎「炸裂」的消息。財報發布當天拼多多股價大漲20%,次日再漲13%,市值接近1800億美元。

三大電商平臺都具備盈利能力了,百億補貼還在繼續,接下來的仗更精彩了。

新業務PK

阿里拼多多大戰買菜,京東坐山觀虎鬥

資本市場需要故事,新業務往往被視為一家公司新故事或新的增長點。

今年國內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巨頭入局數量最多、競爭最激烈的賽道,當屬買菜大戰。目前,已經親自下場大力投入買菜業務的巨頭,包括拼多多、美團、滴滴,通過投資廣泛布局的是騰訊,既投資又多路人馬探路的公司是阿里,小範圍試探、小步慢跑的公司是京東。

買菜業務已經上升到拼多多的戰略高度。在10月8日拼多多五周年年會上,黃崢稱買菜是拼多多的長期業務,號召大家開啟硬核奮鬥模式。一位拼多多員工告訴深燃,多多買菜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投入,「創業元老,大大小小的主管,幾乎全去做買菜了,參與買菜的員工處於無休狀態,半年度的調薪延後幾個月,這個很罕見」。

來源/ Pexels

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分析師對拼多多管理層的提問,五個問題全部都是關於多多買菜。投資人看重的不是短期的創收和盈利能力,而是更長遠的增長空間和新業務的發展前景。所以即便拼多多的營收和淨利潤跟阿里京東不在一個量級,但市值仍然高於京東。

阿里則是兵分五路進軍買菜業務,餓了麼、零售通、菜鳥和盒馬都在各自板塊推出了買菜業務,盒馬專門成立了盒馬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菜鳥驛站正在各地招兵買馬,餓了麼也在部分城市試點。阿里還投資了頭部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

相比之下,京東則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沒有投入到巨頭混戰中。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說,「我們也看到很多公司更多的把賽道作為一種流量場,而我們希望的則是通過供應鏈和服務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不是一個短期的,快速的靠補貼為主的流量型的生意。」目前,京東把生鮮買菜分成了5個賽道,包括B2C、電倉、社區生鮮、生鮮B2B、前置倉。京東方面稱,這個市場最終存活下來的可能會只有幾家,目前還沒有正面競爭的必要。

在戰略層面,電商三巨頭早就已經盯上了生鮮買菜這個需要重資本和重人力投入的賽道,但目前各自的打法和進度不同。從長遠來看,這個行業的競爭才剛剛開始,而這場戰局的走向,將一定程度上決定巨頭的估值空間。

相關焦點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算穩,阿里提前到中年危機
    京東的下單總額也達到了2715億元。拼多多雖一如既往沒有參與公布GMV的數字遊戲,但這並不代表拼多多的缺席。天貓、京東和拼多多不變的江湖地位「貓狗拼」繼馬雲、劉強東,黃崢退出江湖後的第一場大戰廝殺:不死不休!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拼多多居然盈利了(Non-GAAP規則下淨利潤為正)。
  • 「貓狗拼」行業趨勢: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而據漢聰了解,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 而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
  • 漢聰分析「貓狗拼」行業趨勢: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而據漢聰了解,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而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在用戶增長上,拼多多繼續保持高速,與阿里的年活用戶數量差距縮小至2570萬人,阿里用戶增長遭遇瓶頸,月活用戶數據不及市場預期。
  • 繼阿里、京東之後,拼多多發布財報,「貓狗拼」大戰爆發!
    拼多多財報顯示,財報顯示, 拼多多Q2實現營收72.90億元,同比增長169.10%;淨虧損為10.03億元,同比縮窄84.55%;截至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GMV達7091億元,同比增長170.55%。貓狗拼財報對比阿里淘寶、天貓月活躍用戶7.55億,較上季度新增3400萬。
  • 貓狗獅拼不過多多
    而這幾年異軍突起,甚至被用戶稱之為「low」的拼多多,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俘獲了用戶。拼多多雖然沒有造節,但簡單粗暴的百億補貼足以引起業內注意。在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看來,造節可以極大提高電商平臺的交易額,是一門穩賠不賺的生意。
  • 5歲拼多多崛起 「貓狗拼」三國鼎立時代來臨?
    誰能料想,曾經深陷「假貨門」的拼多多竟被「砍」出了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被「砍」成了國內第三大富豪。截至美股6月4日收盤,拼多多市值為793.67億美元,直逼京東的826.98億美元。京東和拼多多一直在爭奪老二位置,二者你追我趕,勢均力敵。這意味著,以「貓狗戰」的電商時代已徹底翻篇,「貓狗拼「三大巨頭正在拉開新一輪市場競爭。
  • 無懼「貓狗」 拼多多幫扶策略搭建市場命脈
    近些年,拼多多的橫空出世,徹底打破由阿里、京東完全主導的「貓狗」雙方對立型市場格局。從以一鳴驚人的百億補貼殺入市場,到「無底線」幫扶,帶動下沉市場。再到如今突破重圍後的虧損大幅收窄,拼多多可謂是在不斷上演屬於電商平臺的神奇,持續以幫扶策略搭建市場命脈。
  • 阿里「硬剛」拼多多?|智氪分析
    眾所周知,在正式開啟百億補貼之前,針對由拼多多率先發起的價格戰,阿里也有過一些回應性的補貼計劃,如聚划算的「籤到紅包」以及淘寶的「省錢專區」,再加上之前99划算節,阿里在補貼上也不可謂不費心。註:以手機淘寶為例,只要打開手機淘寶,受邀用戶每日都可獲得籤到紅包,大約為1-3元不等,該紅包可以在全平臺使用,且無門檻限制。
  • 電商三巨頭財報PK:阿里最賺錢,拼多多用戶漲最猛,京東營收加速
    其中阿里還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年度活躍用戶最多,也最會賺錢;京東該季度則繼續穩健,在用戶增長上卯足了勁,淨收入也高於預期;拼多多後生可畏,瘋狂撒錢攬客,與阿里的年度活躍用戶差距縮小到2500萬,並實現首次季度盈利。吃瓜群眾看著熱鬧,冷靜的資本市場則用真金白銀投票。財報發布後,阿里美股市場跌2%,京東跌7.41%,拼多多漲20%。
  • 淘寶京東拼多多果園的巨大魔力
    每天醒來,先是打開支付寶,收螞蟻森林能量,然後去芭芭農場澆水,接著打開淘寶京東拼多多,挨個澆水...... 01 5000萬人在拼多多澆水有數據顯示,僅2019年就有5000w+用戶在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澆水、種樹。
  • 盈利不足十分之一,拼多多憑什麼市值高過京東?
    而拼多多的市值也一躍超過京東,達到1812億美元,成為ATM(阿里、騰訊、美團)之後上市市值第四的網際網路公司。京東的獲客成本在300元以上,阿里的獲客成本更是高達1000元以上。在活躍用戶數之和阿里系電商差不到3000萬情況下,拼多多能將成本壓到如此之低,讓人徹底相信了社交裂變的力量。因此,拼多多的盈利是個分水嶺,代表只要扛得住,前期用低價迅速吸引性價比敏感型用戶,中期用補貼收穫一二線城市用戶的模式,很有可能是行得通的。
  • 電商三巨頭PK:阿里吸金最強 京東營收之王 拼多多用戶增速驚人
    在以季度財報的計算範圍內,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營收規模早已是千億級別,甚至在衝擊2000億大關,而拼多多僅僅維繫在百億左右,短時間無法在規模上和阿里、京東並駕齊驅。 相比之下,阿里、京東儘管達到了千億營收規模,但增速卻持續穩定,維持在30%-40%之間。如果不考慮今年一季度受到了疫情影響,京東的營收增速甚至還超過了去年某些時刻。
  • 不和貓狗一起耍了?拼多多另闢戰場!
    不甩阿里、京東,拼多多要另闢戰場!我們都知道,目前電商領域的前三大玩家中,天貓、京東、拼多多必須擁有姓名。年中大慶618即將到來之際,三大電商之間的動作布局那是相當吸引我們的注意。其中,為了618,天貓、京東可謂是卯足了勁。
  • 阿里、京東、拼多多……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入局,能否攪動四萬億家居...
    2018年2月,阿里宣布與家居零售巨頭居然之家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阿里以及關聯投資方向居然之家投資54.53億元;11月13日阿里2500萬美元投資「神工007」; 次年1月11日,優點科技獲得阿里巴巴7億元投資;3月18日,阿里收購「匠多多」,主營燈飾安裝、清洗保養;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以43.59億元人民幣收購紅星美凱龍。
  • 「貓狗拼」成績單公布!哪家電商巨頭到投資機會了?
    11月16日,隨著京東在美股盤前發布三季度財報,我國電商三巨頭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拼多多就都已經交出了自己的Q3答卷。那麼我們來速度看看三家電商的最新業績情況如何。首先來說第一點,三家電商巨頭都交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優秀業績,其中阿里和京東在營收已經超過1500億元規模的情況下,仍然保持30%左右增速,非常難得。而拼多多體量雖然三家最小,但是營收增速高達89%,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同時拼多多首次實現了經調整淨利潤轉正,這對於消除市場顧慮,提振投資信心有重大意義。
  • 「貓狗拼」成績單公布,哪家電商巨頭到投資機會了?
    11月16日,隨著京東在美股盤前發布三季度財報,我國電商三巨頭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拼多多就都已經交出了自己的Q3答卷。 那麼我們來速度看看三家電商的最新業績情況如何。 拼多多: 而拼多多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2020Q3,公司實現收入142.10億元,同比增長89.1%;Non-GAAP歸屬淨利潤為4.66億,單季首次實現盈利,全面超出市場預期。 首先來說第一點,三家電商巨頭都交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優秀業績,其中阿里和京東在營收已經超過1500億元規模的情況下,仍然保持30%左右增速,非常難得。
  • 「貓拼狗」之中,國美為何花落拼多多?
    用國美零售CFO方巍的話來說就是:兩年來,從平臺到服務,再到今天資本層面的合作,國美與拼多多的合作日漸深入。撇開「貓狗」,國美為何會選擇拼多多?眾所周知,以傳統家電起家的國美,一直以來深耕的都是線下家電市場。
  • 著急的拼多多,「真實」的拼小圈
    但在阿里、京東進行市場下沉的現在,拼多多必須「著急」起來,對現在的它來說,僅僅「破圈」是不夠的,拼多多還需要「固圈」。拼小圈正是基於此。這種情況顯然並非個例,有用戶吐槽道,「拼小圈太反智了吧,把通訊錄裡的人全部申請加好友了」;「拼小圈也太離奇了吧,居然給我推薦高中同學的前男友」……在黑貓投訴上,名為「晨緣53880」的網友甚至因此對拼多多進行了投訴:「只要有好友邀請你加入拼小圈,只要你同意,拼多多不經用戶同意把你手機通信錄的名單全部邀請一遍,還不能取消。」
  • 借道春節,韻達「站隊」拼多多?
    顯然,客源優勢集中在五環外的拼多多無疑是該症的重度患者。除了運力緊張與配送不足,春節期間快遞行業的另一個變化也可能給拼多多造成實際影響—— 原本「價格戰」愈演愈烈的通達百,在春節這種非常時期,大概率上會選擇「休戰」,甚至通過加收資源調節費或服務費,以此來穩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