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一點財經,作者|邱韻,編輯|劉煜
有一些人一邊在辦公室裡吐槽「拼夕夕」,一邊偷偷在拼多多上下了單,某論壇上的一個網友正是其中之一。不過最近,當「偷偷摸摸在用」拼多多的他打開App發現了四個好友申請時,心慌的他選擇了註銷帳戶。
這個好友功能是拼多多最近推出的「拼小圈」,加入拼小圈後,它會向你的通訊錄好友發出好友申請,在成為「拼小圈」好友後,可以看到對方買了什麼東西,評價如何。
當前,拼多多無疑仍然是中國發展最快的電商平臺,而且通過去年開始的「百億補貼」,它也從五環外市場逐漸走向五環內,實現了「破圈」。但在阿里、京東進行市場下沉的現在,拼多多必須「著急」起來,對現在的它來說,僅僅「破圈」是不夠的,拼多多還需要「固圈」。
拼小圈正是基於此。但將用戶的真實社交關係搬到電商平臺上,並不容易,一些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上述網友正是情形之一,此外,還有隱私問題,某些用戶對熟人社交的牴觸……
拼多多版「好友圈」
2月9日晚,有用戶發現,在拼多多主頁的商品展位下出現了一個新的功能,「拼小圈」。
當點擊「開啟新功能」,拼多多將讀取用戶的手機通訊錄,並向通訊錄好友發送「好友申請」,申請通過後,好友間可以相互看到購買的商品和商品評價。
在宣布推出這一功能時,拼多多方面表示,這主要是為了讓消費者了解商品「真實評價信息」,為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做參考。確實,依託用戶通訊錄,「拼小圈」可以複製一個購物版的微信「好友圈」,不但知道好友圈裡的人買了什麼,也可以與之對話、交流,可以點讚、評論、跟買。
通過「拼小圈」,用戶可以窺見一些平時並不注意的東西:「好奇打開了拼多多的『拼小圈』功能,於是,看到我爸,三天兩頭的拼單記錄和商品評價」;「刷刷拼小圈,看看她們都買些啥,還蠻有趣的」;「沒事看看拼小圈也算是我的娛樂項目之一了」……
但在一些人感到有趣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在感覺焦慮:「並不想讓人知道我的購買力」,「雞肋功能,並不想讓別人看到我都買啥了」……
類似的話語其實是很多人的心聲,這是根植於熟人社交之上的弊病。
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提出,大腦新皮質處理能力決定了人類的社交人數上限為150人。而以手機串起來的現代生活,顯然使很多人超出了這一承載上限。
以熟人社交的典型微信為例,與熟人社交工具相比,現在的它顯然顯得臃腫:根據《2018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76%的用戶用它來聊工作,無數的「好友」也許只有一面之緣。2019微信公開課上,騰訊張小龍透露稱,有超過1億人將朋友圈設為「僅三天可見」,足見用戶對熟人社交熱情的下降。
推出不久,想玩轉熟人社交的「拼小圈」顯然也遇到了「熟人」的窘境。同時,另一重問題在於,這些好友、「熟人」是「拼小圈」選擇的,而非用戶主動選擇添加的。
一點財經體驗發現,當同意隱私協議後,「拼小圈」會自動幫用戶向通訊錄好友發送「好友申請」,這些申請不可撤回,而這些「好友」可能是一些你並不熟識甚至是不想再交流的人。
這種情況顯然並非個例,有用戶吐槽道,「拼小圈太反智了吧,把通訊錄裡的人全部申請加好友了」;「拼小圈也太離奇了吧,居然給我推薦高中同學的前男友」……
在黑貓投訴上,名為「晨緣53880」的網友甚至因此對拼多多進行了投訴:「只要有好友邀請你加入拼小圈,只要你同意,拼多多不經用戶同意把你手機通信錄的名單全部邀請一遍,還不能取消。」
「拼小圈」的logo由一紫一粉兩個有交集的圓形組成,它的目的是玩轉中間重疊的那一「好友圈」,不過顯然,「圈」不是那麼好玩的。
「固圈」
當今的網際網路世界,用戶隱私等問題已經越來越為用戶所重視,此前,淘寶、天貓也曾上線過類似「拼小圈」的功能,最終因涉及個人隱私,爭議較大而下線。如今,拼多多仍要強力推「拼小圈」,其原因何在?
3月中旬,拼多多發布了2019年Q4和全年財報,數據顯示,2019GMV 破萬億,活躍用戶仍然在快速增長,達到5.85億人。對比拼多多與阿里的活躍用戶數,可以發現兩者間的差距正在縮小,2018年四季度兩者相差2.18億,2019年四季度差距縮小到了1.26億。
在拼多多過去一年的快速發展中,「百億補貼」計劃扮演著重要角色。這項計劃於2019年618大促前推出,之後拼多多將其升級為了長期戰略。
在「百億補貼」推出前,拼多多的用戶環比增速在下降,去年一季度,拼多多新增活躍用戶2480萬人,環比減少6%。在「百億補貼」推出後,二季度其活躍用戶環比增長9%,三季度增長11%……
對拼多多來說,「百億補貼」除了幫助它恢復了用戶增長,還幫助它實現了圈層突破,從五環外走向了五環內。去年6月,拼多多的GMV有一半來自於一二線城市。
在「破圈」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擺在了它面前,亟需解決。
壓力首先來自競爭對手們——阿里重啟聚划算,京東推出「京喜」,也在破圈向低線市場,且有所成效。其中,最新財報顯示,2019Q4京東新增活躍用戶為2760萬,創下12個季度以來的新高,這些新增用戶近4成來自京喜,而京喜用戶中超過七成來自三至六線城市。
其次,「百億補貼」真的可以支撐拼多多的長遠增長嗎?答案是否定的。
數據顯示,拼多多補貼式增長的效力正在衰退。財報顯示,2019年,拼多多的市場營銷費用高達272億元,營收為301億元。在電商營銷旺季的2019Q4,其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更是高達92.7億元,而營收為107.93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12億元。
當以補貼「破圈」不可持續,「固圈」成為當務之急,即提升用戶粘性。九鼎也曾在近期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目前的工作重點是繼續與用戶建立信任,增強用戶粘性,給用戶提供有趣和互動性強的體驗。」
熟人社交,正是拼多多「固圈」的產物。熟人社交,轉化熟人關係,顯然是與用戶建立信任關係的最有效、便捷的方式之一。
自建用戶關係鏈
其實,最近拼多多有關「固圈」的動作不止一個。
自2月份推出「拼小圈」後,它分別在3月6日、3月14日推出了「快團團」、「拼內購」。雖然與「拼小圈」的熟人評級體系不同,「快團團」、「拼內購」對應的是社區,但整體上,它們的最終目的都在於「圈」。在這背後,是拼多多自建用戶關係鏈的野望。
回顧拼多多的發展,「關係鏈」至關重要,黃崢曾講述了拼多多與傳統搜索型電商的不同,在他看來,拼多多是一個效率和情感相吻合、更契合目前消費者需求的平臺。
此前,拼多多的關係鏈來自微信,微信內的用戶分享、砍價在拼多多的早期崛起與快速發展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上市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微信的崛起、行動支付的推廣,都是拼多多得以高速成長的背景。
這種向外的流量獲取方式,顯然是無法持久的。
一方面,隨著用戶基數的擴大,拼多多基本「榨乾」了微信內部關係鏈。雖然用戶的高速增長仍在持續,但獲客成本也在高企。財報顯示,自2018Q4以來,拼多多的獲客成本從原本的百元以下到百元以上,且保持高位,比如2019Q4,其獲客成本為190元。
另一方面,去年10月,微信外鏈規範更新升級,好友助力、加速、砍價、任務收集等均被視為違規,拼多多在微信內的關係鏈路徑至此被終結。
相反,狙擊拼多多的京東「京喜」卻接入了微信一級入口,開始利用微信的流量池快速發展。京東財報顯示,來自3-6線下沉市場的新用戶佔到了京喜新用戶的3/4。
此時的拼多多迫切需要新的關係鏈,並在新的關係鏈中實現新的增長。通過「拼小圈」、「快團團」、「拼內購」,拼多多選擇自建關係鏈,這些關係鏈包括熟人間,社區間。
不過與上一輪不同,這一輪關係鏈的建立不再簡單以用戶規模增長為目的,還注重ARPU值 (每用戶平均收入)的提升——ARPU值包含兩大要素,用戶下單頻次和客單價。
恰好,通過百億補貼所獲取來的用戶,包括許多五環內人群,正需要通過關係鏈來沉澱。財報顯示,2019年拼多多新增用戶為1.67億,這些新用戶的用戶粘性提升需要一定時間。
結語
拼多多的用戶增長可以被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期依靠的是吃盡來自微信的關係鏈與「圈子」的紅利,之後是百億補貼,以及商家商品端的發力。
但在以百億補貼觸達不同用戶圈層後,拼多多需要把圈層緊密化,而且在被微信「封殺」的情況下,它必須在自有生態內打造關係鏈,運營這些圈層。
這就是「拼小圈」等的真相,但不是全部的真相。
另一重真相在於,一個有著近6億活躍用戶的平臺,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仍然是用戶信任的建立,而用戶信任的建立並非易事,也並非一朝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