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說「九」 古人眼中的神奇數字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農曆九月初九被稱為「重陽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又被稱為「重九節」,因為這個日子有兩個「九」。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九」是一個神奇的數字,直到如今,人們還將「九」視為吉祥、尊貴的象徵。那麼,九月九日為何被稱為「重陽節」呢?古人為什麼覺得「九」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古代數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一為開端三為多 九為「至尊之數」

  《素問·三部九侯論》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一」和「九」一頭一尾,是天地之間最為重要的兩個數字了。古人對「一」的崇拜,很可能是出於原始混一的觀念,與「一」有關的神話,往往都與「開創」之地位有關。例如宋代以前,皇家祭祀的最高神被稱為「東皇太一」,宋之後才被玉皇大帝取代。相較而言,古人對「九」的偏愛,則是執其另一端,充滿了對遠方的幻想,有更豐富的精神投射。在古人看來,「九」既是「終」,又是「無限」之始,所以李白詩曰:「疑是銀河落九天」,王涯《漢苑行》也有詩句「二月春風遍柳條,九天仙樂奏雲韶」。九天之上、九泉之下、九霄、九幽等詞都是用「九」表示無限高遠、深不可測。

  汪中《述學·釋三九》曰:「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在古代,「三」表示多,「九」則表示極多。在古籍中,「三」往往是泛指「多次」,如人們所熟知的「韋編三絕」、「三思而後行」等成語,說的都是多次而不是三次。古人對「三」推崇,大概是源於「禮以三為成」的傳統,《禮記·曲禮上》曰:「卜筮不過三。」孔穎達疏:「卜筮不過三者,王肅云:禮以三為成也,上旬,中旬,下旬,三卜筮不吉,則不舉也。」這裡「三」是佔卜求吉的一個限度。「三」有「多」的意思,也是一個界限,中國民間歷來有「事不過三」的說法,如「三顧茅廬」、「三打白骨精」等等。不過,相比於「三」,古人對「九」更為偏好,往往願意以「九」來表明數量極多,以誇飾自己所要表達的意義,如「九曲黃河」、「九牛一毛」、「九死一生」等成語,其中的「九」都是「極多」的意思。此外,「九」還有著諧音「久」這一優勢,通過數量上「九」的強調和重複,又有著「長久」的寓意,從而更受到古人的喜愛。

  「九」的特殊意義在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中多有體現。北京的恭王府原來是和珅的府邸,裡面的走廊、窗欞等處的裝飾都是蝙蝠,據說總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隻,蝙蝠諧音「福」,取福運長久之意。如再加一「福」,又是「萬福」,而那一「福」,正是藏在假山裡面的康熙御筆「福」字。皇帝作為九五之尊,更是離不開「九」,他穿著九龍袍,住處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度都是九丈九尺,大門上的門釘也都是橫九排、豎九排,一共九九八十一顆,這些都是長久的象徵。當然,天壇、故宮對「九」的崇拜可能有著更深層的意義。考古發現,大地灣仰韶文化晚期的宮殿F901遺址就是八柱九間的格局,距今已經有五千多年了,而後世宮殿基本都沿襲了這樣的建築模式。

  人們追求十全十美,數目字「十」代表著「滿」,但古人又認為月滿則會虧,物極則會反,盛極則會衰。相對而言,「九」恰好是在上升趨勢中,而且是上升到了一個極點,是有限之極,因而「九」被看做是「至尊之數」。這種「至尊」的地位往往摻雜神秘性和神聖性,如上古時期與原始信仰有關的「九歌」即是一例。此外,佛道兩教也都將「九」看做一個重要的修行之數。如佛教有「九諦」、「九禪」、「九僧」等,道家有「九轉丹」,據說吃了就能成仙,道教的神仙社團「九仙」、「九真」、「九聖」等,也都是以「九」為編制名額。

  文學中也有「九」信仰的痕跡,如《水滸傳》中說九天玄女搭救了宋江,給了宋江天書,囑咐其要「替天行道」。道教認為北鬥叢星中有三十六天罡神和七十二地煞神,《水滸傳》中說洪太尉誤放走了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他們轉世為一百單八好漢,這都是九的倍數。《西遊記》中提到的法術有「三十六變」、「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還有「九九歸真」、「九九八十一難」的說法也都是九的倍數。可見,「九」在佛道思想及民間信仰中,都佔有重要位置。

  「九九重陽」從何而來

  源自《周易》傳統 先秦就有了「重陽」一詞

  「九月初九」在民俗中被稱為重陽節,「九」和「陽」等同成為人們的共識,要追溯到《周易》。《周易》大約形成於商末周初,其中的陰陽八卦等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後世人們的思維模式及行為方式。在《周易》中,數字「九」是一個重要的符號,也正是在《周易》中,「九」作為「陽」的屬性被確定了下來。《周易》裡面把陽爻稱為「九」,把陰爻稱為「六」。如我們熟悉的乾卦,是由六個陽爻組成,爻辭:「九五,飛龍在天」,其中「九五」就指的是乾卦從下到上第五個陽爻。

  九月初九,也就是重九,「九」與「陽」對應,這也就是為什么九月初九會被稱為重陽節了。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以看出,人們已將「九」陽的寓意與「九」長久的象徵結合起來了,而且在曹丕的時代,九月初九這一天,已經形成了享宴高會的風俗。關於重陽節,我們最熟悉的一個做法是「插茱萸」,這一習俗大約西漢時期就有了,《西京雜記》卷三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習俗在不斷變化,比如唐代重陽節依舊盛行插茱萸,大多是女子和兒童佩戴,有些男子也佩戴;唐以後則流行起佩戴菊花,宋元以後,菊花大有超過茱萸的勢頭。不過,在古代,重陽日以陽驅邪、祈求壽命長久的願望則變化不大。

  其實,「重陽」這個詞先秦時期就有,屈原的《遠遊》曰:「集重陽入帝宮兮」,但這裡的「重陽」是指天,而「重陽」專指重陽節大概要到了漢代以後。詩詞中最早提到重陽節的,可能是《藝文類聚·歲時中》收錄的一首:「獻壽重陽節,回鸞上苑中」。此外,人們熟悉的重陽節名句則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張籍)、「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白居易)等等。

  「九」在古代文化中的豐富含義,到了如今還多有體現。如《西遊記》裡有個妖怪「九頭蟲」,是碧波潭萬聖龍王的上門女婿,在影視劇中它被二郎神射掉了幾個頭以後逃跑了(原著中是被哮天犬咬下一個頭後逃跑)——在《西遊記》的主角妖怪中,其結局既沒有被打死,也沒有被降服的可不多見。《山海經》記載說青丘有「九尾狐」,尾巴越多,道行也就越深,前不久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的角色「白淺」即是以此為原型。近期姜文以北平為背景的影片《邪不壓正》中,有一個段落說到敲鐘要「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這正是古代鐘鼓樓的敲鐘傳統,一般每天敲兩次,早上開城門敲一次,晚上關城門再敲一次,每次三組共五十四下,一天是一百單八下,全是九的倍數。

  除了影視文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儀式、俗語往往也和「九」有關,如情侶送花、結婚發紅包,多以「九」為基數;人們常說「女大十八變」,這是對一個姑娘成長的讚美,也是九的倍數。每年秋天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我們都要登高賞菊,而到了冬天,人們也還會唱著那首古老的「數九」歌。(趙運濤)

相關焦點

  • 茱萸還是菊花 "重陽之花" 您選哪個?
    &nbsp&nbsp&nbsp&nbsp關於重陽風物,古人寫過不少詩,有「九月九日風色嘉,滿頭爭插茱萸花」,也有「與客攜壺上翠微,菊花須插滿頭歸」,那麼到底哪一個,才當得起「重陽之花」的美譽?
  • 古人重陽節不僅插茱萸,還要頭戴重陽花,寓意深刻
    每每到重陽佳節,都能想起來小時候學的這一首古詩,重陽節,是農曆九月初九,九乃數之極,因此這一天在古人的心目是相當的重要,所以重陽節也稱作老人節,九九又和久久諧音,因此這一天也有人們對健康長壽,生命得到持久的祈願。一到重陽佳節,人們就會登高、賞菊、還有就是王維詩中說的插茱萸,等等。菊花又名重陽花,其實除了插茱萸,人們頭上佩戴菊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習俗。
  • 今日重陽丨透過文物,看看古人對福壽的追求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今天的重陽節,除了是傳統佳節,還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我國於1989年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
  •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九月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月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在古人看來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因此古代民間在重陽節都會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 祈壽等習俗。
  • 佳節又至,共迎重陽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01登高重陽節風俗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 重陽佳節,登高賞秋,怎能少得了它們
    重陽佳節,登高賞秋,古已有之。登高沒有統一的規定地點,可以是登高山、登高樓、也可以是登高臺。所謂登高「辭青」,正是外出郊遊,感受大自然氣息的好時節。九九又重陽,「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 佳節又重陽,去擼一隻貓
    重陽繡稿「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便有說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也有說原該陰陽平衡,中和為貴,如此至陽至剛則無法往來聯通,孤陽不生,獨陰不長,萬物不遂,不通不順。因此,跟熱鬧團圓的中秋、元宵相比,九九重陽非但算不上祥和的日子,還有些不吉。其實,五月端午、七月初七從來都不算好日子。
  • 「九」在傳統文化中有什麼內涵?漢語言文學的專家也未必說得清楚
    在普通人看來,"九"只不過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數字。可是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九"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別說學富五車的孔子、孟子、孫子、老子這些古代聖賢了,就連現在博古通今的漢語言文學博士也很難一時間把"九"的全部內涵說清楚。如果把"九"當成故事來講,恐怕說上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
  • 遍插茱萸又重陽
    賞菊賦情、以酒會友,用插滿山頭的茱萸遙寄對親人的思念,古人將重陽節的意義詮釋得浪漫而又溫情。  在這個網際網路向縱深挺近的時代,領先的通訊技術讓任何人之間的聯通變為可能。然而事與願違,玩手機繞過情感交流本身成為探親訪友時的主菜,這些現象讓我們不禁感嘆,當代人的交際圈是否已經被完全禁錮在一個巴掌大的屏幕之中了?
  • 一天氣象沉銀漢——神奇的數字與神秘的人生
    一、數字和九宮河圖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古人「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之說,即天地之數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言外之意,就是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 九有什麼特殊含義?它被認為是最吉利的數字
    由於「九」是個位數字中最大的一個,再大的數其尾數也大不過「九」。在中國被認為是一個至陽的虛數、極數,常表示最多、無數的意思。「九」與漢字「久」同音,因此九被當成是代表長久的數字,在易經中也把九作為陽極之數。
  • 這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全世界的神話都愛用「九」
    說到「九」和神話的聯繫,你會想到什麼?中國的九尾妖狐還是希臘九頭蛇海德拉,亦或是后羿射下來的九個太陽?那你可能太孤陋寡聞了,「九」在各國的神話體系中都有出現,並有著更崇高的含義,下面讓我們來一一細數。但最後以上的所有九個世界都會在著名的諸神黃昏中迎來末日。漫威電影中的阿斯加德中國神話九霄世界樹和九大國度構成了北歐神話的世界,而在遙遠的東方大地上也有類似的九重世界。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天有九重,又叫九重霄。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那些孩子們不得不知的重陽節英語小知識
    這個神奇的故事流傳開來,人們紛紛在重陽節這天登高、飲菊花酒、佩茱萸袋,以求躲避災禍。go hiking 登高 fly kite 放風箏 eat Double Ninth cake 吃重陽糕
  • 九月初九重陽節 秋意颯爽送重陽節祝福語
    九月初九重陽節 秋意颯爽送重陽節祝福語2016-10-01 10:55:0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九月初九重陽節,秋意颯爽送思意;觀菊不忘重陽糕,遍插茱萸飲美酒;佳節念友思心切,一聲祝福真摯送;願君重陽樂開懷,闔家團圓幸福隨。重陽快樂!
  •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已至,古人用詩歌與歲月道別
    霍俊其 重陽沈鵬 行書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同樣是重陽離別,孟浩然的《秋登蘭山寄張五》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許。在他看來,戍邊的人們之所以能安心度過重陽,是因為天下太平,邊關沒有戰事。作為一位邊塞詩人,他的著眼點果然與眾不同。周元亮 何鏡涵 滿江紅葉近重陽 蘭臺雲閣圖 (二幅) 立軸 設色紙本胡汀鷺 王韻樓 重陽話舊 楷書七絕詩 (二幀) 扇片4.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相比於岑參的心繫天下,晏殊的詩詞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 重陽起源的傳奇故事:因與家人一起登高遊玩,躲過了一場滅門之災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說起重陽節的起源,古人通常歸之於桓景登高避難的故事。清董誥陶籬壽意圖小冊(十開選一)紙本設色每開縱九釐米橫一八·一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荊楚歲時記》杜公瞻注云:九月吉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近代皆宴設於臺榭。
  • 華夏文明中,最吉利的數字到底是幾?學者:不是6也不是8
    但鮮有人知的是,在中國代表吉利的「666」,在西方基督徒眼中,卻是無比可怕的數字,因為他們認為,新世紀的第6年6月6日,是魔鬼降臨的日子,所以「666」是「魔鬼的數字」,沒有基督徒願意碰上它。
  • 華夏文明中,吉利的數字到底是幾?老教授:不是6也不是8
    古時,人類沒有文字,就靠結繩記事,在文字出現之前,數字就已經誕生,古人對數字也有一種莫名崇拜。時至今日,這種崇拜精神依舊存在,我們常說「666」、「888」,在我們觀念中,6和8是吉利數字,我們去祝福別人時也會說「六六大順」、「恭喜發(8)財」。在古漢語中,「六」又諧音「祿」,佔看三福星之一。
  • 金庸武功取名,從數字一取到九,其中有什麼奧秘呢
    金庸武功取名,從數字一取到九,其中有什麼奧秘呢?金庸寫的小說堪稱經典,小說裡的人物和武功招式都是非常的吸引人。在這些小說中,其實有一個人深受金庸的愛戴,那就是獨孤求敗了。在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鹿鼎記》中都可以看到獨孤求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