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已至,古人用詩歌與歲月道別

2021-01-13 文藏

北宋宣和三年的重陽節,一位王姓官員在山上登高望遠。此時正逢深秋時節,山上寒風瑟瑟,山上的樹木也早已被紅遍。這番蕭瑟的情景,讓他不禁想起當年與同窗一起飲酒賦詩、相互唱和的情形。如今故人已十數年未見,上次來信已是五六年前,如今更是音信全無。想到此處,他不由悲從中來,不禁吟誦出幾首重陽詩歌:

霍俊其 重陽
吳石僊 滿城風雨近重陽

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遠在他鄉之人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重陽節原本是登高敬老,與家人團聚的節日,但很多遊子為了謀生,不得不留在外鄉,無法與親友相聚。此時此刻,他們會摘下一枝茱萸,將它插在自己的頭上,就當是與遠方的親人相互問候。如此情形怎能不讓人心生悲涼!

黃惇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沈鵬 行書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同樣是重陽離別,孟浩然的《秋登蘭山寄張五》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許。當孟浩然在重陽時節登高遠望時,心中既有對老友的思念,也有對山間風景的細緻描繪。也正是這些看似無用的風景描寫,卻使得詩歌的意境更為高遠清幽。在詩歌的最後,他還期待著與自己的老友再次把酒言歡,這既點出了「秋」的意境,又表現出兩人友情的深厚,真可謂是神來之筆。

王霖 重陽風雨偶成
清 李源 重陽消息

3.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岑參筆下的重陽節,既沒有思鄉之情,也沒有對秋季風景的描繪。在《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中,他在與友人一起喝登高喝酒的同時,還不忘關心一下邊關的將士們。在他看來,戍邊的人們之所以能安心度過重陽,是因為天下太平,邊關沒有戰事。作為一位邊塞詩人,他的著眼點果然與眾不同。

周元亮 何鏡涵 滿江紅葉近重陽 蘭臺雲閣圖 (二幅) 立軸 設色紙本

胡汀鷺 王韻樓 重陽話舊 楷書七絕詩 (二幀) 扇片

4.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

相比於岑參的心繫天下,晏殊的詩詞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晏殊的詩詞一向以婉約著稱,這首《少年遊·重陽過後》也不例外。晏殊通過描繪重陽時節的惡劣自然環境,突出木芙蓉的與眾不同與美麗動人。這首詩詞文筆雖好,但最終落腳於男女情誼上,就有些俗套了。

陳從周 重陽圖
王個簃 重陽佳色 立軸 設色紙本

5.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晏幾道在重陽時寫作的《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飽含著他對家鄉的思念,這與他在官場上的鬱郁不得志息息相關。這位生性耿直的詞人,不願與官場同流合汙,因此一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他借著重陽時節的悽涼秋景,將自己的失意全部宣洩到詩詞中,也算是得了一時之快。

林豐俗 重陽菊花冒雨開
沈心海 滿城風雨近重陽

在重陽這個傳統節日裡,古代的詩人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融入到詩詞歌賦中,這些詩歌蘊含了他們對歲月和友人的深厚情感。當我們閱讀它們時,我們可以跨越千百年的時光,感受那一份真摯的情感。這樣優秀的文學作品,難道不值得我們細細研讀嗎?

相關焦點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種茱萸?
    漢 絹地茱萸紋繡清 石濤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意圖清 茱萸紋盆古代 佚名 《山茱萸圖》農曆九月九日,古人為何要佩戴茱萸囊和插茱萸?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描寫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一種茱萸?前一個問題,現代學者並未解釋清楚。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
    對中國人來說,重陽與春節、清明、端午一樣,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各地有各種不同的風俗。之所以叫重陽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一天農曆是九月初九,在《易經》中「九」是陽數,兩陽數相重,是為重陽節。提到重陽節不能不提到一首古詩,那就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長什麼樣 你見過嗎?
    又是一年重陽時,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一年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日子。只是,茱萸究竟長啥樣?吳茱萸。記者 崔引 攝山茱萸。記者 崔引 攝曾是「重陽之花」茱萸曾是當仁不讓的「重陽之花」,風頭之勁一度蓋過同樣覬覦「重陽之花」的菊花。
  •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人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陽數相重的日子,漸漸都形成了節日。而「九」作為最大的陽數,兩九相重,自然也就被看作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日子,於是就有了「重陽節」。有關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豐收之後的祭天、祭祖活動,到了唐代達到鼎盛,一些主要的節日內容和習俗也確定了下來。今天,我們就從王維的詩中去感受一下唐代的重陽節。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茱萸」是什麼?
    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闢邪去災。《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闢除惡氣而御初寒。」重陽這一天,採摘它的枝葉.連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可用來闢除邪惡之氣,是古來常用作防疫的民間藥。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人王維,他對茱萸有著怎樣的獨特情懷呢?
    導語: 王維的《輞川集》一共有二十首,是王維在輞川時的詩作集成之作,《輞川集》中的第七首《茱萸沜》是一首寫茱萸的詩。說到王維,說到茱萸,會讓人自然而然的想起「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那麼《茱萸沜》又是怎樣的一首詩呢?還是讓我娓娓道來吧。
  • 遍插茱萸又重陽
    賞菊賦情、以酒會友,用插滿山頭的茱萸遙寄對親人的思念,古人將重陽節的意義詮釋得浪漫而又溫情。  在這個網際網路向縱深挺近的時代,領先的通訊技術讓任何人之間的聯通變為可能。然而事與願違,玩手機繞過情感交流本身成為探親訪友時的主菜,這些現象讓我們不禁感嘆,當代人的交際圈是否已經被完全禁錮在一個巴掌大的屏幕之中了?
  • 少年遊:「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詞句的出處在這裡
    「王維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聽說是在這裡寫的。」女兒自言自語著。路過的遊客豎起大拇指說:是啊,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今日的雲臺山茱萸峰你攀登得有價值。是的,女兒三歲半攀爬過海上第一仙山-嶗山,六歲穿越延邊冬季的羊草山,八歲攀爬過重慶的金佛山。對於她來講,只要腳步不停,總會登頂。
  • 茱萸還是菊花 "重陽之花" 您選哪個?
    &nbsp&nbsp&nbsp&nbsp關於重陽風物,古人寫過不少詩,有「九月九日風色嘉,滿頭爭插茱萸花」,也有「與客攜壺上翠微,菊花須插滿頭歸」,那麼到底哪一個,才當得起「重陽之花」的美譽?
  • 遍插茱萸,唐朝的重陽節為什麼有插戴茱萸的儀式,有多重要?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衣解詩:這首詩是重陽節的名詩,清爽上口,卻又越讀越有深意。這首詩也是目前網絡上最流行改編的古詩之一。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加班倍思親,成了最流行的套語。當代的年輕人因為工作和學業的緣故,雖然交通方便,也會離家千裡。思鄉之情結合了古詩,頗有歷史照進現實的即視感。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到底有哪些用途?
    唐朝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明至少在唐朝時,人們在農曆的九月九日有佩帶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又稱「茱萸節」,在傳統的數字中,九是陽數中最大的一個,農曆九月九,有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也被稱為「老陽」。
  • 九月九日,遍插的茱萸竟然是花椒?
    吳茱萸:芸香科吳茱萸屬,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產秦嶺以南各地。我們從小學課本裡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知道了古人九月九頭插茱萸的習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植物?  知道茱萸,是從小時候背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裡來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讓身處城市的兒童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除了吃重陽糕,還要遠足、登高、爬山、佩戴茱萸。
  • 九月九日 重陽之茱萸的秘密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又到一年的重陽節,每年重陽節都有登高望遠的習性,古人有插茱萸寄情相思,但你知道嗎?茱萸不僅可以吃,還有不錯的滋補效果。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 「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地,海拔高度361,是徐州第一高峰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起大洞山,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說起這句詩,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吧。這茱萸寺就在大洞山的腳下,而大洞山雖然沒有雲龍山出名,但卻是徐州最高峰。我寧願相信王維的這首詩就是在大洞山作的,理由有二:一是大洞山因遍地茱萸,古稱茱萸山;二是大洞山歷史上確有一茱萸廟。從山腳下散落著一些碎石碑上,可知該廟香火曾十分繁盛,後因戰火而毀。現古遺址前還有一株古銀杏樹,華發蒼顏,姿態豐偉,其樹幹要三人才能合圍過來,在徐州十分罕見。古樹、古廟、古詩,使得平民化的大洞山詩意盎然了許多。
  • 《說文解字》第78課:「遍插茱萸少一人」裡的茱萸是什麼?
    《詩經》裡有:『有女同車,顏如舜華』」用「舜」來形容一個女孩子的美麗的容顏,實在太合適了,它的花極美,又會朝開暮落,女子的容顏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看:舜就是「蕣」,即木堇,就是木槿,錦葵科,落葉灌木,葉菱狀卵圓形,常三裂。夏秋之際開淡紫、紅色或白色花,開白色花的經常可以作蔬菜;另外,它可以全株入藥,古稱其花朝開暮謝。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在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挿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茱萸怎麼讀?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闢邪」便流傳下來。茱萸是什麼?百度百科裡說,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杭州植物園植物分類室主任黎念林說,一般人所說的茱萸,主要包括兩個品種: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和芸香科的吳茱萸。
  • 古人重陽節不僅插茱萸,還要頭戴重陽花,寓意深刻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不僅講述了佳節思念親人之情,同時也告訴我們了那個時候的重陽節的習俗。每每到重陽佳節,都能想起來小時候學的這一首古詩,重陽節,是農曆九月初九,九乃數之極,因此這一天在古人的心目是相當的重要,所以重陽節也稱作老人節,九九又和久久諧音,因此這一天也有人們對健康長壽,生命得到持久的祈願。一到重陽佳節,人們就會登高、賞菊、還有就是王維詩中說的插茱萸,等等。
  • 茱萸長什麼樣,你見過嗎?
    崔引 攝又是一年重陽時,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一年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日子。只是,茱萸究竟長啥樣?山茱萸。崔引 攝曾是「重陽之花」茱萸曾是當仍不讓的「重陽之花」,風頭之勁一度蓋過同樣覬覦「重陽之花」的菊花。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為之嚮往-雲臺山
    你記得唐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單單在這首詩詞的表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詩人對於家鄉的喜愛,這首詩也是每一個人在兒時就能夠背過的,可能那時候對於這首詩的理解並不深刻,或者是完全不能理解這首詩為何會如此悲壯,當然也就在我們長大了之後就能夠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了
  • 重陽糕怎麼做?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存在,直到唐朝時期才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於是,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被定為重陽節。隨後,現代人為了提倡敬老、尊老、愛老等社會風氣,又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1.吃重陽糕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然而知道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的人,卻少之甚少。重陽糕與年糕相比較,前者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