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種茱萸?

2021-01-08 廣州日報

漢 絹地茱萸紋繡

清 石濤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意圖

清 茱萸紋盆

古代 佚名 《山茱萸圖》

農曆九月九日,古人為何要佩戴茱萸囊和插茱萸?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描寫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一種茱萸?前一個問題,現代學者並未解釋清楚。後一個問題,至今仍未有定論。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葵

茱萸和菊花是重陽節必備吉祥物

眾所周知,茱萸和菊花是中國人過重陽節必備的吉祥物,前者雅號是「闢邪翁」,後者又名「延壽客」。但對於為何要在重陽節使用這兩種吉祥物,現代學者的解釋往往語焉不詳,不能令人滿意。另外,對於王維詩句「插遍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在解釋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現代學者對第一個問題解釋不清楚,是因為對重陽節的含義在理解上有偏差。一些人簡單地認為,重陽重陽,就是陽氣太盛,古人認為此日是不吉祥的日子,故須佩戴茱萸囊或插茱萸「闢邪」。重陽是農曆九月初九,「九九」就是「久久」,為了「長長久久」,故須飲菊花酒「延壽」。

重陽節是在農曆九月,古人稱九月為「季秋」。另外,十二地支中的「戌」,與九月相對應,故九月亦稱「戌月」。這個時候,從氣候而言是天氣由熱變寒,也是容易產生瘟疫的時候。

茱萸是一種藥物

可治多種疾病和防瘟疫

茱萸是一種藥物,可治多種疾病和防瘟疫。漢代的《神農本草經》雲:「茱萸,味辛溫。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根殺三蟲。」可見古人早已了解茱萸的藥效,故自古以來便有在重陽節佩茱萸囊的習俗。多記載西漢逸聞軼事的《西京雜記》,有一則便雲:「漢武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古,莫知所由。」宋代的《太平御覽》引晉周處《風土記》雲:「俗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闢除惡氣而御初寒也。」

古人於重陽節登高並佩茱萸囊飲菊花酒之事,則見於南朝梁吳均的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今世人九月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古人佩茱萸囊,是為了闢邪氣御初寒,飲菊花酒,則毫無疑問是為了延壽。《易經》認為「九」是老陽之數,九九八十一,此數於人的壽命而言,已是耄耋之年,人們於此日飲菊花酒,正是期盼生命長久。

古人一直認為,菊花有廷年之效。如曹丕在《與鍾繇九日送菊書》中說:「歲往月來,忽逢九月九日……是月律中無射,言群木百草,無有射地而生。至於芳菊,紛然獨榮,非乎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輔體延年,莫斯之貴。」

大多數人認為王維兄弟

登高時所插茱萸是吳茱萸

第二個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因現代植物學上的茱萸並非只有一種,而古人對茱萸的描述往往不是那麼清晰,作為詩人的王維,更不可能對詩中提到的「茱萸」作詳細的植物學解釋,所以現在人們對王維詩中的「茱萸」有不同的看法。現在的茱萸,大概有四種,分別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和草茱萸、芸香科的吳茱萸和食茱萸。這四種茱萸,哪一種最有可能是王維詩中的「茱萸」呢?

學界多數人認為,王維的兄弟在重陽節登高時頭上所插的茱萸,是芸香科的吳茱萸。理由是:吳茱萸的枝葉和果實都有濃烈的氣味,尤其是果實,入口極辛辣。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祛溼的功效,多用於治療嘔逆吞酸、厥陰頭痛、髒寒吐瀉、脘腹脹痛等症,與《神農本草經》對茱萸藥效的記載一致。而山茱萸和草茱萸的枝葉和果實都沒有氣味,與古人所描述的「茱萸自有芳」「茱萸折葉葉更芳」「茱萸氣烈」等並不相符。

此外,古人登高插茱萸或佩戴茱萸囊,如果沒有濃烈的氣味,就起不到「闢除惡氣」的作用,因此王維兄弟頭上所插的茱萸,不應是沒有氣味的山茱萸和草茱萸。與吳茱萸同科的食茱萸,即椿葉花椒,雖然同樣有濃烈的氣味,但枝條上長滿了刺,容易扎傷人,用它來插在頭上的可能性不大。

在這種觀點下,也有人說,「茱萸」就是茴香,是這樣嗎?其實不是這樣的,「茱萸」屬芸香科,茴香屬傘形科,兩者是不同的。另外,八角茴香又稱茴香,外形跟芸香科的茱萸比較像,人們可能誤認為茱萸就是茴香,這是不對的。

有人並不認同上述觀點。認為:王維在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時,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此時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從實際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王維詩中描述的應該是山茱萸。因吳茱萸多產於山地、路旁或疏林,分布於長江流域或華南一帶,主產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浙江、四川等地。而山茱萸雜生於山坡灌木林中,分布於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比較茱萸的產地和王維寫此詩時的所在地,他在詩中所寫的應該是山茱萸。

此外,據《名醫別錄》等書記載,吳茱萸「有毒」,古人不會將「有毒」的植物插在頭上。

重陽節插茱萸

就地取材品種不一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大量隨葬文獻,均為西漢初年的抄本,其中包括醫書《五十二病方》。在這部醫書中,出現了「朱臾」「樹臾」的藥名,用於治療「癃」、「疽」等疾病。近年來,有人以此為依據,想證明古人所說的「茱萸」是食茱萸而不是吳茱萸。理由主要有二:一是「茱萸」是疊韻聯綿字,按一些語言學家的理論,部分連綿字是由單音節詞變形重疊而成,「茱萸」二字,也是這樣由「茱」變形重疊形成。二是「茱」的本字是「朱」,按照聞一多的解釋,「朱」就是「有刺之木」。而食茱萸正好就是有刺之木,由此推論,《五十二病方》所提及的「朱臾」「樹臾」,就是食茱萸。進一步推論,《神農本草經》和王維詩中描述的「茱萸」,也是食茱萸。

還有一種觀點較為折中。其觀點為:草茱萸根莖較軟,食茱萸多刺,均不適合佩戴。山茱萸雖沒有香氣,但蒴果晶瑩剔透,非常美觀,插在鬢髮上最漂亮。吳茱萸雖然也可以佩戴,但果實顏色較暗,用來插比山茱萸遜色得多,用作香囊則比山茱萸更勝一籌。重陽節插茱萸和佩戴茱萸囊是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各地百姓根據茱萸的地理分布,就地取材,或用山茱萸,或用吳茱萸,似乎更符合實際。

相關焦點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的前兩句,已經成為了千古佳句,經常被引用。這首詩是王維17歲時創作的,雖然距今1000多年,但是通俗易懂,那麼這種茱萸究竟是什麼呢?還是應該有必要了解一下,這樣對徹底理解這首詩很有幫助,同時也豐富一下中國文化知識,了解一下中藥文化。
  •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長什麼樣 你見過嗎?
    又是一年重陽時,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一年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日子。只是,茱萸究竟長啥樣?吳茱萸。記者 崔引 攝山茱萸。記者 崔引 攝曾是「重陽之花」茱萸曾是當仁不讓的「重陽之花」,風頭之勁一度蓋過同樣覬覦「重陽之花」的菊花。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在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挿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茱萸怎麼讀?茱萸拼音:[zhū yú]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我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茱萸」是什麼?
    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複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人王維,他對茱萸有著怎樣的獨特情懷呢?
    導語: 王維的《輞川集》一共有二十首,是王維在輞川時的詩作集成之作,《輞川集》中的第七首《茱萸沜》是一首寫茱萸的詩。說到王維,說到茱萸,會讓人自然而然的想起「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那麼《茱萸沜》又是怎樣的一首詩呢?還是讓我娓娓道來吧。
  •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從小才華出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是他十七歲的時候寫的。當時,王維大約正在長安求取功名,重陽節到了,他難免思念起家鄉的親人,於是寫下了這首詩。像往年一樣,他們也會在頭上插上茱萸吧。可是今年我不在家,不知道他們此時此刻該多麼想念我啊!王維這個處理很有意思,本來是自己思念兄弟,他卻偏要倒過來寫,偏說兄弟思念自己。經他這麼一寫,剎那之間把兄弟之間的感情給溝通了,即使遠隔千裡,我們都在深情思念著對方,達到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效果。
  • 《說文解字》第78課:「遍插茱萸少一人」裡的茱萸是什麼?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茱萸,茮屬」可見這個字就是指茱萸這種植物。茱萸又稱「吳茱萸」。芸香科,落葉小喬木。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夏季開綠白色小花,圓錐花序。果實紅紫色,裂開。未成熟果實入藥,果實稱「萸肉」,俗名棗皮,供藥用,味酸澀,性微溫,為收斂性強壯藥,有補肝腎止汗的功效,可溫中止痛,殺蟲。古代有重陽節佩茱萸囊、飲菊花酒健身去邪的風俗。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到底有哪些用途?
    唐朝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明至少在唐朝時,人們在農曆的九月九日有佩帶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又稱「茱萸節」,在傳統的數字中,九是陽數中最大的一個,農曆九月九,有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也被稱為「老陽」。
  • 九月九日,遍插的茱萸竟然是花椒?
    吳茱萸:芸香科吳茱萸屬,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產秦嶺以南各地。我們從小學課本裡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知道了古人九月九頭插茱萸的習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植物?  知道茱萸,是從小時候背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裡來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讓身處城市的兒童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除了吃重陽糕,還要遠足、登高、爬山、佩戴茱萸。
  • 遍插茱萸,唐朝的重陽節為什麼有插戴茱萸的儀式,有多重要?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衣解詩:這首詩是重陽節的名詩,清爽上口,卻又越讀越有深意。這首詩也是目前網絡上最流行改編的古詩之一。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加班倍思親,成了最流行的套語。當代的年輕人因為工作和學業的緣故,雖然交通方便,也會離家千裡。思鄉之情結合了古詩,頗有歷史照進現實的即視感。
  • 少年遊:「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詞句的出處在這裡
    「王維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聽說是在這裡寫的。」女兒自言自語著。路過的遊客豎起大拇指說:是啊,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今日的雲臺山茱萸峰你攀登得有價值。是的,女兒三歲半攀爬過海上第一仙山-嶗山,六歲穿越延邊冬季的羊草山,八歲攀爬過重慶的金佛山。對於她來講,只要腳步不停,總會登頂。
  • 「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地,海拔高度361,是徐州第一高峰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起大洞山,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說起這句詩,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吧。這茱萸寺就在大洞山的腳下,而大洞山雖然沒有雲龍山出名,但卻是徐州最高峰。我寧願相信王維的這首詩就是在大洞山作的,理由有二:一是大洞山因遍地茱萸,古稱茱萸山;二是大洞山歷史上確有一茱萸廟。從山腳下散落著一些碎石碑上,可知該廟香火曾十分繁盛,後因戰火而毀。現古遺址前還有一株古銀杏樹,華發蒼顏,姿態豐偉,其樹幹要三人才能合圍過來,在徐州十分罕見。古樹、古廟、古詩,使得平民化的大洞山詩意盎然了許多。
  • 金色山茱萸花
    估計大多數人知道茱萸花,都源於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花是古代人們在重陽節插在鬢角做裝飾的。如果不是樹上有牌子,第一次見到它時,怎麼也不相信此花叫山茱萸花。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為之嚮往-雲臺山
    你記得唐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單單在這首詩詞的表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詩人對於家鄉的喜愛,這首詩也是每一個人在兒時就能夠背過的,可能那時候對於這首詩的理解並不深刻,或者是完全不能理解這首詩為何會如此悲壯,當然也就在我們長大了之後就能夠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了
  • 茱萸長什麼樣,你見過嗎?
    崔引 攝又是一年重陽時,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一年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日子。只是,茱萸究竟長啥樣?山茱萸。崔引 攝曾是「重陽之花」茱萸曾是當仍不讓的「重陽之花」,風頭之勁一度蓋過同樣覬覦「重陽之花」的菊花。
  • 遍插茱萸又重陽
    賞菊賦情、以酒會友,用插滿山頭的茱萸遙寄對親人的思念,古人將重陽節的意義詮釋得浪漫而又溫情。  在這個網際網路向縱深挺近的時代,領先的通訊技術讓任何人之間的聯通變為可能。然而事與願違,玩手機繞過情感交流本身成為探親訪友時的主菜,這些現象讓我們不禁感嘆,當代人的交際圈是否已經被完全禁錮在一個巴掌大的屏幕之中了?
  • 九月九日 重陽之茱萸的秘密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又到一年的重陽節,每年重陽節都有登高望遠的習性,古人有插茱萸寄情相思,但你知道嗎?茱萸不僅可以吃,還有不錯的滋補效果。茱萸果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雙子葉植物綱、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屬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
  •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已至,古人用詩歌與歲月道別
    吳石僊 滿城風雨近重陽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遠在他鄉之人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黃惇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遍插茱萸的日子,我看見了父親
    2012-10-22 14:53:42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黃以進  遍插茱萸的日子
  • 見過茱萸花嗎?來乳山市的東尚山村認識一下吧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你見過詩中提到的「茱萸」開的了花嗎?今年的四月三號,我與於朋友到山東省乳山市的東尚山村,就見到過正在開花的茱萸了。茱萸的花色是黃黃的,一簇簇,非常小。茱萸也是那種先開花再長葉子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