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又重陽

2021-01-08 華龍網

  作者 凌若鑫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賞菊賦情、以酒會友,用插滿山頭的茱萸遙寄對親人的思念,古人將重陽節的意義詮釋得浪漫而又溫情。

  在這個網際網路向縱深挺近的時代,領先的通訊技術讓任何人之間的聯通變為可能。然而事與願違,玩手機繞過情感交流本身成為探親訪友時的主菜,這些現象讓我們不禁感嘆,當代人的交際圈是否已經被完全禁錮在一個巴掌大的屏幕之中了?何時我們又能再約上三五好友,體會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的那般灑脫。亦或是像杜甫一樣,從「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中真正感受到親情和友情的珍貴。如何在網際網路大背景下為重陽文化的時代新解做下「註腳」,繼續書寫其內涵的新篇章,這是當代人應該思考的又一話題。

  重陽文化自古亦是厚植於中華民族內心的精神寄託。先秦,農戶在九月豐收時節「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來祭拜神靈、告慰先祖,這便是重陽節的起源。漢代,人們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可見,此時的重陽節已經作為一種節日形式而固定下來,賞菊飲酒也成為了其不可或缺的節日習俗。而思念親人、記掛長輩在這個秋色宜人的時節顯得格外應景。登高而望、雁過留聲,不知遠方的親人此時是否也將一縷茱萸佩於胸前。

  家和才能萬事興,孝親敬老始終是重陽節所承載的最厚重情感屬性。「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道,是最珍貴的人性。而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殫精竭慮數十年而至潘鬢成霜,渴望的是子女一生都能平安健康,也希望子女在外拼搏之時,能時常想起父母,回家看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之道,貴於情,而輕於金。敬養父母,物質回報應為次,而情感關懷應為首,每個人都應該用實際行動讓父母真正感受到作為兒女給予他們在親情上溫暖。

  霜天紅葉、楓林盡染。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最近社會上再次掀起了關愛老人的系列活動,很多網站也大力宣傳弘揚和復興重陽傳統文化,甚是可喜卻應深思。父母需要的愛並不在節日。也不在乎流於形式的關懷,如何尋常的日子,讓父母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噓寒問暖,讓每個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才是重陽文化時代內涵的應有之義。

  

相關焦點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
    對中國人來說,重陽與春節、清明、端午一樣,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各地有各種不同的風俗。之所以叫重陽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一天農曆是九月初九,在《易經》中「九」是陽數,兩陽數相重,是為重陽節。提到重陽節不能不提到一首古詩,那就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種茱萸?
    漢 絹地茱萸紋繡清 石濤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意圖清 茱萸紋盆古代 佚名 《山茱萸圖》農曆九月九日,古人為何要佩戴茱萸囊和插茱萸?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描寫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一種茱萸?前一個問題,現代學者並未解釋清楚。
  •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長什麼樣 你見過嗎?
    又是一年重陽時,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一年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日子。只是,茱萸究竟長啥樣?吳茱萸。記者 崔引 攝山茱萸。記者 崔引 攝曾是「重陽之花」茱萸曾是當仁不讓的「重陽之花」,風頭之勁一度蓋過同樣覬覦「重陽之花」的菊花。
  •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已至,古人用詩歌與歲月道別
    吳石僊 滿城風雨近重陽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遠在他鄉之人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黃惇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在他看來,戍邊的人們之所以能安心度過重陽,是因為天下太平,邊關沒有戰事。作為一位邊塞詩人,他的著眼點果然與眾不同。周元亮 何鏡涵 滿江紅葉近重陽 蘭臺雲閣圖 (二幅) 立軸 設色紙本胡汀鷺 王韻樓 重陽話舊 楷書七絕詩 (二幀) 扇片4.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相比於岑參的心繫天下,晏殊的詩詞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茱萸」是什麼?
    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複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
  • 九月九日,遍插的茱萸竟然是花椒?
    吳茱萸:芸香科吳茱萸屬,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產秦嶺以南各地。我們從小學課本裡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知道了古人九月九頭插茱萸的習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植物?  知道茱萸,是從小時候背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裡來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讓身處城市的兒童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除了吃重陽糕,還要遠足、登高、爬山、佩戴茱萸。
  • 遍插茱萸,唐朝的重陽節為什麼有插戴茱萸的儀式,有多重要?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衣解詩:這首詩是重陽節的名詩,清爽上口,卻又越讀越有深意。這首詩也是目前網絡上最流行改編的古詩之一。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加班倍思親,成了最流行的套語。當代的年輕人因為工作和學業的緣故,雖然交通方便,也會離家千裡。思鄉之情結合了古詩,頗有歷史照進現實的即視感。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到底有哪些用途?
    唐朝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明至少在唐朝時,人們在農曆的九月九日有佩帶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又稱「茱萸節」,在傳統的數字中,九是陽數中最大的一個,農曆九月九,有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也被稱為「老陽」。
  •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關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豐收之後的祭天、祭祖活動,到了唐代達到鼎盛,一些主要的節日內容和習俗也確定了下來。今天,我們就從王維的詩中去感受一下唐代的重陽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茱萸還是菊花 "重陽之花" 您選哪個?
    &nbsp&nbsp&nbsp&nbsp關於重陽風物,古人寫過不少詩,有「九月九日風色嘉,滿頭爭插茱萸花」,也有「與客攜壺上翠微,菊花須插滿頭歸」,那麼到底哪一個,才當得起「重陽之花」的美譽?
  • 九月九日 重陽之茱萸的秘密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又到一年的重陽節,每年重陽節都有登高望遠的習性,古人有插茱萸寄情相思,但你知道嗎?茱萸不僅可以吃,還有不錯的滋補效果。茱萸果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雙子葉植物綱、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屬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
  • 少年遊:「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詞句的出處在這裡
    「王維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聽說是在這裡寫的。」女兒自言自語著。路過的遊客豎起大拇指說:是啊,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今日的雲臺山茱萸峰你攀登得有價值。是的,女兒三歲半攀爬過海上第一仙山-嶗山,六歲穿越延邊冬季的羊草山,八歲攀爬過重慶的金佛山。對於她來講,只要腳步不停,總會登頂。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人王維,他對茱萸有著怎樣的獨特情懷呢?
    導語: 王維的《輞川集》一共有二十首,是王維在輞川時的詩作集成之作,《輞川集》中的第七首《茱萸沜》是一首寫茱萸的詩。說到王維,說到茱萸,會讓人自然而然的想起「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那麼《茱萸沜》又是怎樣的一首詩呢?還是讓我娓娓道來吧。
  • 茱萸長什麼樣,你見過嗎?
    崔引 攝又是一年重陽時,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一年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日子。只是,茱萸究竟長啥樣?山茱萸。崔引 攝曾是「重陽之花」茱萸曾是當仍不讓的「重陽之花」,風頭之勁一度蓋過同樣覬覦「重陽之花」的菊花。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在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挿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茱萸怎麼讀?茱萸拼音:[zhū yú]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我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 《說文解字》第78課:「遍插茱萸少一人」裡的茱萸是什麼?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茱萸,茮屬」可見這個字就是指茱萸這種植物。茱萸又稱「吳茱萸」。芸香科,落葉小喬木。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夏季開綠白色小花,圓錐花序。果實紅紫色,裂開。未成熟果實入藥,果實稱「萸肉」,俗名棗皮,供藥用,味酸澀,性微溫,為收斂性強壯藥,有補肝腎止汗的功效,可溫中止痛,殺蟲。古代有重陽節佩茱萸囊、飲菊花酒健身去邪的風俗。
  • 遍插茱萸的日子,我看見了父親
    2012-10-22 14:53:42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黃以進  遍插茱萸的日子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那些孩子們不得不知的重陽節英語小知識
    每人要佩戴一個絳色的囊袋,裡面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同時飲菊花酒,才可躲開災禍。桓景帶著家人,一一照辦。 晚上回家後,桓景發現災禍果然降臨,牲畜全都離奇死亡,但家人都倖免於難。這個神奇的故事流傳開來,人們紛紛在重陽節這天登高、飲菊花酒、佩茱萸袋,以求躲避災禍。
  • 「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地,海拔高度361,是徐州第一高峰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起大洞山,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說起這句詩,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吧。這茱萸寺就在大洞山的腳下,而大洞山雖然沒有雲龍山出名,但卻是徐州最高峰。我寧願相信王維的這首詩就是在大洞山作的,理由有二:一是大洞山因遍地茱萸,古稱茱萸山;二是大洞山歷史上確有一茱萸廟。從山腳下散落著一些碎石碑上,可知該廟香火曾十分繁盛,後因戰火而毀。現古遺址前還有一株古銀杏樹,華發蒼顏,姿態豐偉,其樹幹要三人才能合圍過來,在徐州十分罕見。古樹、古廟、古詩,使得平民化的大洞山詩意盎然了許多。
  • 重陽糕怎麼做?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隨後,現代人為了提倡敬老、尊老、愛老等社會風氣,又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1.吃重陽糕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然而知道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的人,卻少之甚少。重陽糕與年糕相比較,前者要小得多。重陽糕是以米粉、豆粉為原料,外加慄子、杏仁等作為餡,製成糕點。後來人們為增加美感,將重陽糕製作成各種顏色的糕點,並在糕點上撒上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