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今天的重陽節,除了是傳統佳節,還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我國於1989年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又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規定,重陽節成為了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中國古人對於福壽一事極為重視,從歷代文物中,也可窺見一斑。
「三老登高」竹雕筆筒
這是一件民國初期的三老登高竹雕筆筒。筆筒高15.7釐米,口部直徑為10.8釐米,底部直徑為9.7釐米。取竹的根部和底節為材,下窄上寬,各個節間自然形成崎嶇皺摺,借取其隨形抽象意境。筒身上兩位老者長髯飄飄,持杖而行。童子牽著其中一位老者的長袖,緊隨其後。還有一老側臥於山石之上,手握酒囊,暢懷痛飲,似有醉意。竹雕以寫意的手法,方寸間山石寥寥,古樹幾株,人物四個,突出主題,意境悠遠。全器造型獨特,刀法凌厲,雕刻精細入微,足見功力。
「九·九」重陽節徽章
「九·九」重陽節徽章。「九九」諧音「久久」,寓意老人長壽,故常在九月初九當日祭祖並推行敬老活動,演變至今又被稱老人節。此枚銅質徽章正面鑲嵌水晶玻璃,內嵌圖案清晰可見松林之間仙鶴怡然自得,寓意「松鶴延年」。而「九·九」寓意「長久」,蘊含生命長青之意。
「龜鶴齊壽」民俗錢
這是一枚用宋徽宗「瘦金體」書寫的「龜鶴齊壽」民俗錢,錢幣直徑近10釐米,錢體厚重,錢文筆畫高挺,視覺衝擊力極強。在中國文化中,松鶴相提,龜鶴並論,如「龜年鶴壽」「松鶴延年」等。民俗錢古代稱「壓勝錢」,是一種做成錢幣形狀的物品,但不作為錢幣來「花」,而是古人特別鑄造出來的「靈物」,藉助它祈求神靈達到驅邪降福的目的。宋代民俗錢上還有一個特徵是長生長壽與生肖星官的融合,這源於宋人多以本命星官、本命元神為護佑之神,故以之護佑長生長壽就很自然了。
會昌九老圖玉山
作品完成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山間的文人雅士有的在小橋上交談,有的在亭臺內對弈,有的在撫琴,有的極目遠望,還有的策杖攀登。小童子們或燒火煮茶,或捧包跟隨,或在一旁洗耳恭聽。玉山正面頂部有陰刻篆體「古稀天子」四字,左面有隸書「會昌九老圖」五字,亭子下部有「乾隆丙午年制」款。背面頂部陰刻乾隆御題七言詩一首。
「會昌九老圖」描繪的是唐代會昌五年(845年),白居易等九位著名文人和士大夫會聚於河南香山遊宴的故事。九老,亦稱「香山九老」、「洛中九老」、「會昌九老」,包括:胡杲、吉玫、鄭據、劉貞、盧貞、張渾、白居易、李元爽、禪僧如滿等九位七十歲以上老人。
象牙雕群仙祝壽塔
群仙祝壽,指八仙,他們分別是鍾離權、李鐵拐、張國老、呂洞賓、韓湘子、藍採和、曹國舅、何仙姑。
塔高102釐米,長98釐米,寬54釐米。象牙塔為前牌坊、金水橋和後樓閣、寶塔兩部分銜接而成。牌坊雕龍立柱,樓臺殿閣與曲池拱橋玲瓏剔透,樹木花草鑲珠嵌寶,穿插掩映,閣後正中13層六方形寶塔一座,塔冠飾蜜蠟葫蘆式寶頂,每層簷脊下墜風鈴,鏤花圍欄,每層花紋各異,以龍鳳、福壽、寶相花等紋飾交替應用,美奐美倫,別具匠心。金水橋前後,樓閣與寶塔內外,群仙各持法器或行或立,鶴、鹿等祥獸間雜其間。塔後浮雕組合拼鑲銜接成仙山一座,環樓閣、寶塔半周,山間階梯蜿蜒曲折,直通山頂,又有亭榭點綴,奇石錯落,松柏蒼秀,藤蘿虯結,翠竹、芭蕉、靈芝叢生。
鎏金銀竹節銅燻爐
秦漢時,方士神仙之說非常盛行,從皇帝至普通百姓,都希冀求得長生不老之術,貴族府中之物也多寓意長生,比如漢代的博山爐。這種燻爐爐蓋聳起,鏤空做山雲圖案,象徵海上仙山「博山」。使用時,當香料在爐內燃起,青煙從鏤孔溢出,盤桓而上,營造出山間雲霧繚繞,山景朦朧的效果,如真的仙山一般。博山爐的出現正是長生不老的觀念在藝術中的體現。陝西歷史博物的鎏金銀竹節銅燻爐就是這個時期最為精湛的博山爐之一。
桃形忍冬紋五足銀燻爐
蓋面上鏤刻三層如意雲紋表祥瑞,器身上鏤刻的桃形忍冬紋則寓意長壽。桃子代表長壽的含義自是不必多說。
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忍冬又名金銀花,因在冬天也不枯萎而得名忍冬,《本草綱目》中有「久服輕身,長年益壽」的記載。在唐代,忍冬作為長壽的象徵頻頻露臉,如這件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四鸞銜綬金銀平脫鏡
唐代文物中與福壽相關的極多,比如這件精美的四鸞銜綬金銀平脫鏡,其上的鸞鳥代表祥瑞吉祥,綬帶則通「壽」,寓意長壽。這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唐代金銀平脫鏡。
沉香木雕壽星
對於長壽的期望,是人生來就有的美好追求與嚮往,也因此衍伸出許多和長壽、慶壽等題材相關的文物與藝術品。壽星佬也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喜神形象之一,比如這件清代沉香木雕壽星。
《仙人賀壽山子》
古人認為鶴、鹿是長壽與美好的動物,讓它們常伴壽星左右,也漸漸成為長壽、吉祥的化身。遼金時代《仙人賀壽山子》中就有著它們的形象,寓意著天下皆春、萬物欣榮、長青長春的「鹿鶴同春(六合同春)」也漸漸成為中國傳統吉祥題材的一個典型代表。
瑪瑙俏色福壽仙鶴花插
5枚碩大的桃實和兩隻正在歡快飛翔的蝙蝠,在粗壯的樹幹下仲立一隻白色仙鶴,紅白兩色相映,異常美麗。蝙蝠諧音「福」,桃為「壽」,仙鶴象徵著長年,該器取福壽長年之意。
封面新聞 胡麗蘋 綜合人民網、新華網、西安晚報、山西日報、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