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自己學佛找點動力。你能背下來什麼佛經呢?我只能背下來心經

2020-12-03 禪通達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

禪通達每天將給大家帶來一篇優質文章

本期問題:

摘自某乎一網友問題:

想給自己學佛找點動力。你能背下來什麼佛經呢?我只能背下來心經。說說你的厲害。讓我有個目標。謝謝?

漂萍居士回覆:

提問者在提問中寫到「想給自己學佛找點動力」。這說明提問者有心想學佛,在此非常讚嘆您的善根和發心!

但從「你能背下來什麼佛經呢?我只能背下來心經。說說你的厲害。讓我有個目標。」似乎感覺到提問者把背經當作學佛的全部了,如果是這樣那就偏了。

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成佛。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必須通過無量劫的聞、思、修、證才能究竟成就,如果對經典只求背誦而不作思維,那麼只能成就多聞,而無法成就如理思維,更談不上如法修證了。

《妙法蓮華經》卷一佛有開示:「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要讓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經典只是指月的手指,我們必須要通過如理思維其中義理,並依照經中的道理去身體力行,才能在因緣成熟時證悟實相。

也只有這樣才能「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才不負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因此我們學佛不應該只停留在背誦經文,而應該在聞的基礎上去如理思維,如法修證。

當然無論是否能夠了解經中的義理,讀誦經典都是有殊勝的利益。

譬如因為藉由誦經能夠逐漸具足對佛法僧的信心,發起菩薩大願;藉由誦經也可以把這些善淨法的種子,種進心田帶到未來世,屆時便很容易與佛法相應;藉由誦經也可以讓浮躁的心安止下來;同時因為常常讀誦經典,心中總會浮現出經文而思惟它的義理,適逢某個因緣,得蒙佛菩薩加持突然間明白了,使智慧得到提升;藉由誦經,也會起到流傳經典的作用,這樣就會利益到現在或未來的有緣人,也等於在接引眾生。

同時由於對經典的恭敬和讀誦,會與護法菩薩的願相應,而成為護法菩薩所護念的對象;再者,我們在誦經的時候,也會有有緣的鬼神在旁邊聽經,因此誦經也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方式,也是屬於法布施,對於我們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利益。所以學佛都應該讀誦經典。

但由於經典裡面的法義非常勝妙,如果事先沒有在善知識那裡建立正確的佛法知見與架構,聞燻第一義的正理,而直接經由讀誦經典來正確了解經中的核心法義,是相當困難的。

因此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世尊開示說:「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

所以修學佛法尋找依止真善知識很重要。在此根據您目前的情況建議您積極尋找正法道場,這樣不僅可以依止於善知識的教導,明確修學次第和目標,而且可以與善友一起共修,這樣有助您快速提升道業。

溫馨提示:

回向文添加名字申請可留言給我們

尋求皈依道場,亦可私信我們。

分享文章,以利大眾,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能把《心經》當佛經呢?它具備了佛經的這3種類型
    平常說,《心經》跟其他經不同,佛經一般分為3種:一個是佛親口開 示的,二者是佛未親口說而是以神通加持力而開示的,三者不是前二者,或許有人以為前二個就已經差不多了,感覺應該沒有第三種。第三種是佛快圓寂時交代,在結集時,經的前面要寫什麼、經的後面要寫什麼,不可以什麼都不寫,只把當時聽到的寫下來。
  • 學佛,可以躺著聽佛經嗎?
    有此疑問的人可能是這幾種情況:白天工作比較忙,也比較辛苦,只能晚上抽出時間來看看佛經,或者說想要閉目養神,聽聽佛經,所以躺在床上比較舒服,也比較安逸,自己的身心也處於放鬆的狀態;第二,自己有失眠的現象,晚上睡眠不好,入睡前,或者半夜醒來,不知所措,於是打開佛經聽一聽,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這時候只能是睡著或者是躺著了。
  • 佛經真的不是佛寫的?!
    因為依託於人的視角和人性基礎的觀念,就是我也看不見佛,我也找不著他,所以我只能依託於印刷體。佛教從印度傳到我國有2000多年的時間,我們又繼續的發揚光大,這個過程中究竟發生了多少變化?只給大家一個啟發,如果你真的信佛,你要信一個最偉大的、無上的、所有性的一個佛。我們從很多佛經裡看到的以及聽很多師傅說的,佛是挺可怕的一個存在,你不能對佛不敬,否則你會下地獄的。
  • 學佛,要讀佛經,讀經要這樣讀,否則不如不讀
    讀佛經可以靜心,甚至有更多的功能,你是怎麼讀佛經的呢?是不是就像學生在讀課文一樣呢?連看注釋時都像在背文言文的注釋,讀一段時間後,自己的心性沒有改變多少,文學知識倒是漲了不少,還以為自己學佛有了成就!佛經是指佛陀親口說的文字,後來由其弟子結集而成的法本。
  • 佛學文化:佛經為什麼能準確無誤的保留下來,真的沒有偏差麼
    佛經為什麼能準確無誤的保留下來,真的沒有偏差麼。《佛說阿彌陀經》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這一段經文常常讀經的朋友應該不陌生,幾乎每一部佛經都能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每部佛經都有就說明這一段文字是特別重要。
  • 被課本騙了多年:刺蝟真會把水果扎刺上背回家嗎?怎麼拿下來呢?
    一日,家中那位上小學的娃突然跑來問我:「媽媽,刺蝟用它身上的刺去背棗,那麼她回到家裡之後,怎麼把棗拿下來呢?」她的這個疑問源自於,她讀到了三年級上冊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帶刺的朋友》這樣一篇文章。直到我被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問住。我的第一反應想回答說:它既然能紮上去,自然是有辦法拿下來的。可是那到底是什麼辦法呢?我不知道。好像我也從來沒想過。於是我去尋找答案。有人說,它抖一抖果子就掉下來了。
  • 《心經》般若,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讓外面的世界平靜下來
    《心經》是大乘佛法《般若經》的要義,裡面主要講「空」,講「般若」,講這世間一切事物組成的根本。從本質上看問題,從內在與外在的情形上看問題,從「般若」的角度看問題,從「空」的角度看問題,那我們就從這些角度來看看,這顆心如何才能安靜下來,外面的世界怎麼才能平靜下來。
  • 《心經》中,「空」的本意到底指的什麼?
    那麼在《心經》中,空的本意到底指的什麼呢?眾所周知,佛教中講究修心。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佛陀)認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乃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陀認為,人本應該是幸福地活著,快樂地活著,只不過因為人有了各種妄想執著,從而增加了自己的貪嗔痴,導致自己被妄念所左右,於是增加了諸多的煩惱。
  • 這五本名氣很大的佛經,本本都無比殊勝
    那麼真正的福德在何處呢?其實佛家三寶——「佛,法,僧」,重要程度依次下降,其中信佛為最殊勝,其次是學經讀經抄經,最後才是供養僧眾。所以學佛第一重要的是要對佛有正信,如果你本身還在半信半疑甚至乾脆都不信,那後面兩樣就沒必要做了——做了也是白做。
  • 提升你幽默感的30個經典短句 背下來做一個有趣的人!
    提升你幽默感的30個經典短句 背下來做一個有趣的人!時間:2018-09-14 20: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提升你幽默感的30個經典短句 背下來做一個有趣的人! 經典短句: ●唉~這人要一沒正形,連頭痛都是偏的。 ●沒事可做時,覺得最累。 ●沒人牽手,我就揣兜。
  •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歌 你看到的我完整版歌詞分享
    最近在抖音上「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這首歌的歌詞非常火,聽著歌,似乎自己已經背上行囊出發,追尋夢想,那麼,這首歌歌名是什麼?下面小編就帶來《你看到的我》完整版歌詞分享。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歌  《你看到的我》完整版歌詞分享  背起了行囊 離開家的那一刻  我知道現實生活  有太多特別的特  假如你看到了我  也不要太過冷漠  我多愁善感 但也熱情奔放灑脫  匆忙的世界 來不及問為什麼  我知道漂泊的人
  • 中學「最難」文言文,《離騷》公認第1,都能背下來的是學霸
    特別是一些文言文,如果自己對於內容的理解不透徹,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怎麼背都背不會的情況。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在中學階段,有哪些學生們公認的最難背的課文吧!
  • 佛教:常誦《心經》,有什麼好處?
    學佛的人都知道,《心經》的全名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之中,最經典的佛經之一,也是一部文字最短少,卻能夠把佛法的深奧微妙詮釋得最清楚的書,實在不可多得。一句話,《心經》確實是般若的核心,也是佛法的精要!因此,常誦《心經》,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它概攬了一切佛法的精髓。那麼,常誦《心經》,有什麼好處呢?其實《心經》跟其它的經書有很大的不同,儘管每一部經書都有它獨特的作用。
  • 《心經》解釋:念心經的禁忌是什麼
    念誦佛經最重要的是以恭敬心去念,印光大師說,有一分恭敬,就獲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獲十分利益。念誦佛經是有很大功德的,但是如果以輕慢心念經,念經的利益還沒獲得,就已經先造下了輕慢佛經的過失,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 唐代書法高人,總結了《論用筆十法》,整整10條,請背下來
    唐代有位書法高人,名叫張懷瓘,對自己的書法水平非常自信,自稱:「正楷、行書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書欲獨步於數百年間。」遺憾的是,他的書法,並無真跡傳世,所以說呢,我們也沒有機會去領略他的風採了,也無法判斷他是不是在吹牛。
  • 微胖女神蔣欣瘦下來太美了,每天只需幾分鐘,輕鬆練出蝴蝶背
    微胖女神蔣欣瘦下來太美了,每天只需幾分鐘,輕鬆練出蝴蝶背要說起蔣欣,想必大家也都並不陌生,尤其是她在《甄嬛傳》中華妃一角簡直是深入人心,演繹的太過完美。曾經被譽為微胖女神的她,現在卻瘦下來了,瘦下來之後的蔣欣有著巴掌大的小臉兒,而且肩膀看上去也沒有那麼寬厚了,本身她的身高就非常的佔優勢,瘦下來之後更是給人一種氣質上的提升。有很多人都說瘦了之後確實就好看了,但是也並非如此,因為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瘦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氣質上的提升才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就好比娛樂圈當中炙手可熱的楊冪,她的身材是非常高挑的,而且前有胸後有臀。
  •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說這些話的人,我也能理解,畢竟自己、包括現在與我一起修學的夥伴,大家也曾經是從這樣的階段走過來的。舉例說明,其實文章中也沒少舉例,就像讓一位老人家學習使用手機,我們要不要教他知道一些手機的名稱、名字還有那些軟體,一直到操作,這裡涉及的內容也很多,也不是一句兩句就講得明白的。
  • 你是否迷信了佛經?要知道,你看的佛經內容,並非都是真的!
    學佛、信佛的人,對於佛經,你是否也迷信過它?如果你要說沒有,請看完以下內容,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佛教本身是不是迷信,與你是否迷信過佛經,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你對佛法、佛經是抱著正信的態度去學習,那麼佛教對於你來說,就不是迷信,如果你還在迷信佛經,那麼對與你來說,雖然不算迷信,但在其他人眼中看你,就是迷信的。為什麼說有人迷信佛經?還要從佛經的起源說起。
  • 書是背不完了,也不知道重點在哪,我還能考上嗎?
    「XX,書背得怎麼樣了?」「唉,頭疼,感覺自己一遍還沒背完。你呢?」「我已經背了兩三遍了,近期再鞏固一遍。」「啊,那我怎麼辦?我是不是要考不上了?5555」書是背不完了,也不知道重點在哪,我應該考不上了猛地一看日曆,竟然已經進入12月了,日曆上那個大紅圈圈晃進眼睛,心跳加速。看著手中的書本,才翻了一半,回想下昨天背的內容,怎麼一點也想不起來,我到底在幹嘛?現在是接下去背,還是重新再背昨天的內容?
  • 佛經中的「四大名著」,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部?
    要想知道佛陀說的事物的真相,就需要研讀佛陀所講的經。佛教中經文雖多,真正被人們廣泛熟悉並受持的佛經並不多。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佛經中的「四大名著」,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部?第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界流傳最廣、受眾最多的一部佛經。不僅出家人經常修持此經,居士、普通學者,對這部經也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