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古代養蠶和絲綢生產的詳細步驟
讓古中國為世人銘記的,一是瓷器,一是絲綢。為何是「絲綢」?大唐長安的公主為你講述「絲」的故事。中國女性,在養蠶活動中起了什麼作用?
當一顆蠶繭,落入嫘祖的茶杯之後,整個人類的絲織業,就開始了,早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養蠶,並能夠利用蠶絲織絹,在張騫通西域以前,中原地區的絲織品,就經過「草原之路」傳至歐洲,古代西方也多以「絲國」指代中國。
蠶神傳說
宋代史籍中記載有,「嫘祖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勝」,王禎《農書》中有「黃帝元妃西陵氏,始勸蠶事」,民間普遍視嫘祖為先蠶祭祀,此外與蠶神有關的傳說,還有馬頭娘和蠶花娘娘等,雖然傳說起源不一而論,但都強調了女性,在養蠶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嫘祖,據傳是最早開始養蠶繅絲的人
馬頭娘,另一位神話傳說中的蠶神
桑蠶繭
治絲圖史,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奉行男耕女織的分工,許多記載「女織」的書畫,給今人留下了豐富的材料來了解神秘的絲織工藝。
唐代 張萱 《搗練圖》用三組生動的畫面,描繪了宮中婦女搗練的情景。
第一組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
第二組畫兩個婦女同一人坐在地毯上縫紉
第三組畫幾個婦女把白練抽直, 用熨鬥熨平
南宋 梁楷 《蠶織圖》南宋畫家梁楷工於人物曾繪製水墨畫長卷,記錄下了在南宋發展極盛的蠶織業。
養育蠶種
把蠶种放在大託盤上
準備好養蠶的嫩枝
待蠶長大結繭後,收起蠶繭
稱量蠶繭的重量
蒸煮蠶繭
將煮好的蠶繭紡出蠶絲
用織布機織絲綢
古代織品,古代中國壟斷紡織技術的時間,長達三個世紀。儘管期間已經開始向國外傳播,但中原的紡織技術,始終領先世界。
湖北省馬山周墓中出土的繡花絲綢薄紗儀服
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絲織品
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絲織繡品
甘肅敦煌出土的唐代絲織品
關於絲綢的首次外傳,幾乎都追溯到了唐代的一位和親公主,在她的堅持和智慧下,絲綢被第一次帶出中原,來到于闐國並在歐洲及更遠的地方傳播。
伊朗國家博物館內收藏的伊斯蘭早期的雙面綢
查士丁尼一世派出的修道士為他奉上桑蠶
法國一部《百科全書》中的插畫記載了養蠶和絲綢生產的詳細步驟
俄羅斯畫家繪於18世紀的人物肖像,身著稜紋絲綢衣服。
看過這些與絲綢相關的史料記載後,不禁對中國古代的絲綢發展生出許多遐想:
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公主,又是為了什麼,才堅持在重重困難下將桑蠶傳至異邦,並努力植桑、養蠶、繅絲把絲綢傳播向世界?
「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5月正式啟動,將與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雕塑藝術人物一起,走進中國五座城市的地標建築、創意中心、美術館中,以大師論壇的形式分享藝術最動人的時刻以及背後艱辛的故事,與千萬公眾共同開啟一場生命的文化藝術之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