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養蠶和絲綢生產的詳細步驟

2020-11-27 搜狐網

原標題:中國古代養蠶和絲綢生產的詳細步驟

讓古中國為世人銘記的,一是瓷器,一是絲綢。為何是「絲綢」?大唐長安的公主為你講述「絲」的故事。中國女性,在養蠶活動中起了什麼作用?

當一顆蠶繭,落入嫘祖的茶杯之後,整個人類的絲織業,就開始了,早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養蠶,並能夠利用蠶絲織絹,在張騫通西域以前,中原地區的絲織品,就經過「草原之路」傳至歐洲,古代西方也多以「絲國」指代中國。

蠶神傳說

宋代史籍中記載有,「嫘祖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勝」,王禎《農書》中有「黃帝元妃西陵氏,始勸蠶事」,民間普遍視嫘祖為先蠶祭祀,此外與蠶神有關的傳說,還有馬頭娘和蠶花娘娘等,雖然傳說起源不一而論,但都強調了女性,在養蠶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嫘祖,據傳是最早開始養蠶繅絲的人

馬頭娘,另一位神話傳說中的蠶神

桑蠶繭

治絲圖史,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奉行男耕女織的分工,許多記載「女織」的書畫,給今人留下了豐富的材料來了解神秘的絲織工藝。

唐代 張萱 《搗練圖》用三組生動的畫面,描繪了宮中婦女搗練的情景。

第一組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

第二組畫兩個婦女同一人坐在地毯上縫紉

第三組畫幾個婦女把白練抽直, 用熨鬥熨平

南宋 梁楷 《蠶織圖》南宋畫家梁楷工於人物曾繪製水墨畫長卷,記錄下了在南宋發展極盛的蠶織業。

養育蠶種

把蠶种放在大託盤上

準備好養蠶的嫩枝

待蠶長大結繭後,收起蠶繭

稱量蠶繭的重量

蒸煮蠶繭

將煮好的蠶繭紡出蠶絲

用織布機織絲綢

古代織品,古代中國壟斷紡織技術的時間,長達三個世紀。儘管期間已經開始向國外傳播,但中原的紡織技術,始終領先世界。

湖北省馬山周墓中出土的繡花絲綢薄紗儀服

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絲織品

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絲織繡品

甘肅敦煌出土的唐代絲織品

關於絲綢的首次外傳,幾乎都追溯到了唐代的一位和親公主,在她的堅持和智慧下,絲綢被第一次帶出中原,來到于闐國並在歐洲及更遠的地方傳播。

伊朗國家博物館內收藏的伊斯蘭早期的雙面綢

查士丁尼一世派出的修道士為他奉上桑蠶

法國一部《百科全書》中的插畫記載了養蠶和絲綢生產的詳細步驟

俄羅斯畫家繪於18世紀的人物肖像,身著稜紋絲綢衣服。

看過這些與絲綢相關的史料記載後,不禁對中國古代的絲綢發展生出許多遐想:

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公主,又是為了什麼,才堅持在重重困難下將桑蠶傳至異邦,並努力植桑、養蠶、繅絲把絲綢傳播向世界?

「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5月正式啟動,將與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雕塑藝術人物一起,走進中國五座城市的地標建築、創意中心、美術館中,以大師論壇的形式分享藝術最動人的時刻以及背後艱辛的故事,與千萬公眾共同開啟一場生命的文化藝術之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代中國出產絲綢,古代西方卻不能出產?西方不養蠶嗎?
    絲綢是古代中國的特產之一,代表著中國文化的高雅與大氣。在傳說時代,公元前4000年的時候,皇帝的妻子就已經學會教人養蠶寶寶來。吐絲製造絲綢做的衣服了。而絲綢也作為中國獨有的衣服布料,成為了世界各國羨慕的對象。
  • 歐洲人是怎麼把中國的養蠶技術偷走的?此方法太狡猾雞賊了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桑養蠶的國家,絲綢也是起源於中國,至少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的絲綢很早就知名於海內外。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向沿途各國的君王還有上層貴族饋贈了大批光豔奪目的絲綢。
  • 絲綢 剝繭抽絲的華麗發明
    我們在絲綢製品上看到的B、C、D、E等英文編號,就是不同絲綢產地的標記。「一寸緙絲一寸金」古人究竟是如何從雪白的蠶繭中抽出一條條長絲,又是如何織作衣物的呢?這就要說到繅絲和練絲這兩個絲綢生產中最重要的工序了。繅絲是抽引蠶絲的過程。最初大概是在某種偶然的情況下,發現蠶繭可以在水中舒解,並試探出分離的絲縷是可以織作的,於是古人逐漸摸索出用水煮蠶繭以抽引出蠶絲。
  • 蘇州絲綢博物館喊你領養蠶寶寶
    昨天(4月24日)上午,2018年「美麗蛻變·蠶寶寶領養計劃」啟動儀式在蘇州絲綢博物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蘇州絲綢博物館主辦,旨在為未成年人提供科學、豐富的蠶桑科普知識,同時也讓他們在領養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積累知識,感悟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辛勞。
  • 絲綢之路:南來北往,國內走向國外,為何偏對漢代養蠶業影響較大
    如果說古代除了四大發明之外足夠讓他們引以為傲和驕傲之外的話,那麼就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僅將我國古代的南北貫通,甚至還將中華與國外的貿易通道打開,實現了最早的「走出去」戰略,絲綢之路不僅僅展現出漢朝規模宏大的養蠶業,還展現出統治者獨特慧眼的戰略發展眼光。絲綢之路從漢代開始定向,包括中,南,北三條線路。
  • 中世紀的歐洲人盜去了蠶種,為何還離不開中國造的絲綢
    羅馬帝國徵服了地中海世界,而中國的絲綢卻徵服了羅馬帝國。公元前1世紀,中國的絲綢傳入羅馬後,便立刻受到羅馬人的青睞,就連克拉蘇軍團所使用的軍旗都是絲綢織物。愷撒在舉行凱旋式時,向羅馬人民首次展示了中國絲綢,引發了羅馬的絲綢熱潮,貴族男女爭穿綢衣。
  • 比肩黃金的中國特產,被世界各國衷愛,不分國籍和人種,中國壟斷
    如今說到「made in China」的商品,全世界人都要豎起大拇指,中國生產的東西早已經深入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了,一刻都不能分割,中國人抵制某國貨仍然能夠活下去,而要是哪一個國家抵制中國貨,那多半經濟就得嚴重下滑。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
    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這一遺產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養蠶源自中華先民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絲織是對機械和數學的探索。由此生產出來的絢麗多彩的綾絹、紗羅、織錦和緙絲等絲綢產品,同時也包括這一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相關民俗活動。5000多年來,它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 卡娜絲絲綢受邀參加2019中國絲綢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次會議旨在整合全球博物館的中國絲綢學術資源,創建共享學術平臺,推動原創性的研究路徑和思想交流,並希望通過聚集和引進國內外中國絲綢研究領域優秀學者,為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學術支撐。開幕式上,《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舉行了圖書首發式。
  • 中國國名「China」與一種昆蟲有關,為經濟利益,西方人曾來偷運
    中國人常常將故鄉、家鄉稱之為「桑梓」,是因為在中國古代,家家戶戶都會種植桑樹和梓樹,桑樹用來養蠶,梓樹是速生木材,可以當作薪炭,家鄉的桑樹和梓樹都是父母親手栽種的,寄託了人們的思鄉之情。
  • 只為織就更美生活——記萬事利絲綢文化傳承發展之路
    萬事利絲綢作為萬事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7年,自2017年起變更為股份公司,將中國傳統絲綢文化與創意設計、數碼印花生產工藝相結合,從事絲綢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業務。 面對絲綢文化的傳承大業,李建華認為萬事利絲綢應該撐起「振興中國絲綢」這面大旗。企業遍訪世界去探索最古老的絲綢文物,不惜代價尋找技藝即將失傳的絲綢繡娘和老藝人。
  • 創造與魔法養蠶方法 養蠶方法講解
    創造與魔法中有個材料叫蠶絲,所以養蠶是遊戲中獲取蠶絲的一個比較高效率的方法,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利用蠶自製蠶絲,下面18183小編教教大家養蠶的方法吧! 1.絲綢 絲綢是做絲綢衣服必備的物品 5個蠶絲合成一個絲綢 2.絲線 絲線是做很多衣服都需要的物品 3個蠶絲合成一個絲線 3.蠶最重要的合成物---蠶絲 沒有蠶絲是做不成衣服的,想要蠶絲,要先做一個蠶架 蠶架所需材料少但是作用可是很大的
  • 領讀人周暘|10年與5000年,她如何尋找絲綢起源
    世界很大,各地因地制宜,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紡織文化圈,歐亞大陸上的四大文明就分別對應著四種天然纖維——古代埃及對應麻,古代印度對應棉,古代巴比倫對應毛,古代中國對應的就是絲。中國自古稱為「絲國」,中國是最早發明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絲綢無疑是中國的象徵,不斷發展並影響著人類文明進程。
  • 養蠶時需要注意什麼,關於它的飼養方法,它的養殖前景非常好
    有的朋友問小編養蠶的效益高不高,小編可以告訴你,養蠶現在是一種商業項目,它的利潤比較高,因為蠶絲是非常貴的,蠶絲也是緊缺的,所以蠶絲跟股票一樣,每年的價格都在變化,蠶絲做成的商品都是比較貴的,所以它的養殖項目是非常熱門,養蠶也我國非常古老的行業,是古代人民重要的創作技巧,隨著它的製品逐年上漲,
  • 你知道能夠讓皇后都下跪行禮的小蟲兒麼:記古代先蠶禮
    中國古代的祭祀文化紛繁複雜,祭天、祭地、祭鬼神,祭祖先,這與全世界其他民族並無實質性區別,唯一特殊的是,我國先民還祭祀一種小蟲子,白白胖胖,人見人愛!這就是蠶寶寶。全世界唯一祭祀蟲子的風俗。在古代,養殖和種植都屬於農的範疇,祭祀先農,有皇帝/國君主持,祭祀蠶神/嫘祖,則有皇后(王后)主持,不得相互幹擾,這是古代女性能夠參與的最高等級祭祀禮儀,全程不要男性參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女孩子們看到其他毛毛蟲都會立刻嚇得尖叫一片,唯一看到蠶是打心眼裡喜歡,抓起來放在掌心,也不會害怕,可見蠶已經深入到人們的心中了。蠶的愛稱有:蠶寶寶、家蠶、娘仔、蠶娘娘等,可見人們對它的寵愛。
  • 維舟:桑樹是神樹,蠶是神蟲,絲綢由此而來
    這在當時的確是中國文明一項極不尋常的特點,因為自從人類脫離野蠻狀態製作衣裳起,世上絕大多數部族穿的是動物皮毛(或使用毛紡織技術),東亞古代還長期利用植物纖維(麻、葛或芭蕉,棉紡織則相當後起),但利用蠶絲的,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裡就只有中國人。雖然遠古時代的中國人穿衣也兼用皮毛和植物纖維(《韓非子·五蠹》稱堯「冬日麑裘,夏日葛衣」),但對後來的中國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無疑是絲綢。
  • 養蠶中我們在不同的季節有不用的做法
    大家好我是小編範姿滄,養蠶在我國的歷史上是很悠久的。在古代蠶絲製成的衣服一直都是上層社會人們喜愛的。而在國際上,絲綢也是和瓷器一樣的出名。在那時候的歐洲絲綢可以同黃金等價的。那麼說到現代,絲綢也是能在現在的衣服市場上能有好的價值的。作為現在的高檔製品之一,它的經濟回報還是很可觀的。
  • 揭秘現代養蠶人是怎麼養蠶的!你有沒有愛上這些蠶寶寶呢?
    在中國,運用柞蠶絲及馴化飼養柞蠶已有近三千多年的歷史,同時它還具有著東方色彩的獨特的柞蠶絲綢文化,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最早利用柞蠶和放養柞蠶的國家。河南省豫西伏牛山東麓地區,地勢西高東低,西、南、北三面環山,是我國典型的柞蠶主產區。並且這裡是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柞蠶生產是其傳統優勢產業。每年四五月份,豫西的蠶農們就開始忙了起來,蠶卵孵化、場地準備、蠶場管理、窩繭、收穫。
  • 學會這些養蠶注意事項,養好蠶不是夢
    蠶在中國已有上千年歷史,因為養蠶中國才有絲綢文明,才有橫貫歐亞的絲綢之路,養蠶雖然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大學問,其中一些事項稍不注意就會顆粒無收,本章節主要講兩個養蠶需要注意事項,希望能對有的人有所幫助。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季節的蠶最不好養殖?
  • 科學老師為什麼要我們養蠶
    一說到養蠶,人們通常會想起江南水鄉人家。雖然中國有26個省有養蠶的習慣,但就是江南的蠶和桑長得肥碩強壯質量好。  「蠶這個小東西,細究起來很有意思。」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特種經濟動物科學系副教授、博導王華兵老師說,把蠶放入科學課本,並且讓學生人人都飼養,其實是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