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誤觸防熊噴霧24人住院?這個網站收集AI'翻車'案例,所有'罪證'都不放過

2021-01-17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王燁


還記得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嗎?


還記得人臉識別種族歧視嗎?


AI設計初衷本是造福人類,但是卻因技術或人為原因而經常「翻車」,有些「翻車」可能只是鬧個笑話,有些「翻車」卻可能奪走無辜人的生命。


不止AI,許多技術剛出現時都是如此,而人們應對這類問題的方式也很簡單——收集儘可能多的「翻車」數據,建立「翻車」數據集,以警示後人的研究。


如今,AI 「翻車」數據集網站也被建立起來,名為 AIID(AI 事故資料庫,AI Incident Database),網址如下:

https://incidentdatabase.ai/



目前AIID資料庫已經收集了78份AI事故記錄,並有超過1000份關於這些記錄的報導,其中,比較多的是自動駕駛、人臉識別、機器人等相關內容。


從目前的列表來看,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大型企業在列表中頻頻出現,比如亞馬遜著名的機器人誤觸防熊噴霧罐誤傷24名員工的事件。



從相關報導的數量可以看出來,這個機器人與驅熊噴霧事件當時很火。


文摘菌心想,發生甚麼事了?


哦,原來是在2018年12月6日,亞馬遜在新澤西州的一個倉庫中,一個機器人不小心將一瓶驅熊噴霧扎破,致使24名亞馬遜員工受傷,當場就被送往醫院。



據了解,事故的原因是「一臺自動化機器意外刺穿了一個9盎司重的驅熊噴霧罐,釋放出濃縮的噴霧」,驅熊噴霧的主要成分是辣椒素。


事後,24名員工並無大礙,很快出了院。


但是Incident 3的受害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2018年10月29日,Lion Air的一架波音737max在升空後,飛機上的防失速飛行控制系統把機頭向下推了26次,儘管飛行員對每次機頭朝下的動作都會再次拉起機頭,但最後系統還是把飛機以每小時500多英裡的速度帶向大海。


在這場空難中,189人失去了生命。



Incident 78是目前AIID的最新案例。


因為疫情的影響,美國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項目取消了考試,改用算法預測學生的最終成績,算法根據的是學生以往的成績和表現。


這個成績將決定許多美國學生是否能被大學錄取和成功獲取獎學金,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都認為這些預測是錯誤的。他們說,許多學生得到了很難相信的低分。



超過15000名家長、學生和教師在網上簽名請願,要求 IB「採用不同的評分方法,使評分更加公平。」


但是IB拒絕回答有關其系統的問題,但表示已經對比了過去五年的結果,失望的學生可以使用現有的上訴程序,這需要付費。該基金會發布的統計摘要顯示,今年的平均分數略高於去年,而且成績分布也與去年類似。


所學校的數學老師說,IB 應該向外界透露其模型的全部運作情況,以供審查。他和一個擁有數學博士學位的同事一直對這個設計感到困惑,因為有幾個學生因為得到的成績遠遠低於他們老師的預期而失去了獎學金。



在收集完第一階段的78個案例後,Sean McGregor 開發了一個 Discover APP,既可以支持對第1階段收集的超過1k的報告進行索引和清理,也能進行搜索。


比如一個作人臉識別的公司想知道以前人臉識別出過什麼問題,就可以搜索「facial report」來查詢資料庫收錄的以往在人臉識別領域AI「翻過的車」。



很顯然,目前的「翻車」合集肯定不能涵蓋全球所有的AI事故,因此,網站也號召所有從業人員提交其他事故報告。


報告的事故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真正的傷害確實或可能合理地來自於已確定的行為、決定或事件具體來說,你可以通過APP單個添加或者批量添加你了解的AI事故,包括「題目」、「報導」、「日期」等信息。目前,AIID 由人工智慧合作夥伴組織(PAI)管理,其維護資金來源於XPRIZE 基金會(PAI 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機器人誤觸防熊噴霧24人住院?這個網站收集AI『翻車』案例,所有...
    AI設計初衷本是造福人類,但是卻因技術或人為原因而經常「 翻車 」,有些「翻車」可能只是鬧個笑話,有些「翻車」卻可能奪走無辜人的生命。  不止AI,許多技術剛出現時都是如此,而人們應對這類問題的方式也很簡單—— 收集儘可能多的「翻車」數據,建立「翻車」數據集 ,以警示後人的研究。
  • 防熊噴霧:亞馬遜的自動化機器人引起的工傷事故
    防熊噴霧:亞馬遜的自動化機器人引起的工傷事故12月5日,美國亞馬遜公司位於新澤西州羅賓斯維爾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裡,24名工人因機器人事故而住院。20餘名工人在當地的5家醫院中接受治療。其中1人情況危急,另有30名工人在現場接受治療。
  • 「機器人同事」誤開「驅熊噴霧」,亞馬遜倉庫24人送醫院
    【編譯/觀察者網 徐蕾】 亞馬遜一家倉庫的24名員工住院了,原因卻是,他們的一位機器人同事。 據「今日俄羅斯」(RT)當地時間12月7日報導,5日,亞馬遜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家倉庫,機器人不小心刺穿了一瓶「驅熊噴霧」(bear repellant),將同一倉庫55名員工暴露在濃縮辣椒素中。這導致了24人被緊急送往醫院,其中一人情況比較嚴重。
  • 機器人引發「工傷」 24名亞馬遜員工因「防熊噴霧」外洩送醫
    (資料圖 亞馬遜物流中心的機器人 圖片來源:「今日俄羅斯」網)【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飛揚】如今,許多大公司利用機器人輔助工作,在帶來方便之餘也潛藏危險。當地時間周三(5日),在亞馬遜公司位於新澤西州配送倉庫裡,24名亞馬遜員工因防熊噴霧劑外洩而送醫,一人傷勢嚴重。
  • 熊害當前,讓我們好好聊聊吧(3)防熊噴霧,野外遇熊的有效應對
    青藏高原熊害問題嚴重,在不傷害熊的性命情況下,我們可以怎樣做好防護呢?接下來我們將結合國內外已有的防護經驗與案例,介紹不同的保護手段。今天將與您分享的是防熊噴霧。由於一些原因,國內尚未有防熊噴霧產品供應,但這不妨礙我們對它先有些了解。希望以後有機會,國內也可以使用上這麼有效的防熊便攜工具,保護咱在野外的人們!
  • 防熊噴霧洩露事件後續,亞馬遜計劃開設危險品專用倉庫
    新倉庫位於密西西比州,佔地50萬平方英尺,專門用於存儲和配送如漂白清潔劑、指甲油和防熊噴霧等危險物品的訂單。 「我們認識到有必要專門設計一棟建築以確保某些產品的儲存安全。」亞馬遜的安全和合規副總裁Carletta Ooton表示。 Ooton表示這些新倉庫將「更好地利用技術處理可能對我們員工的健康造成危害的消費品」。
  • 亞馬遜機器人誤開驅熊噴霧罐,24名工人中毒就醫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亞馬遜公司在新澤西州羅賓斯維爾倉庫的一臺機器人誤戳穿驅熊噴劑罐,導致24名工人因吸入濃縮辣椒素就醫,其中1人情況危急。另有30名工人在現場接受治療。羅賓斯維爾消防署當地時間5日早6時5分在社交媒體上說,消防署在調查「煙霧」,7輛救護車被派到現場。
  • 奇葩|BC裸男被防熊噴霧誤傷,半夜衝入加油站用牛奶衝洗那個地方……
    見慣風浪的騎警們趕到加油站一看,還是有點兒被驚到了:那裡的確有個男人,光著身子、只穿著一雙跑鞋,正用自己的襯衣沾著牛奶,使勁兒擦著下身不可描述的部位,而且表情極其扭曲……一問之下,男人聲稱自己「被三個不認識的男人用防熊噴霧給噴到了」。
  • 原來還有防熊噴霧這種東西,遇到危險動物的應對措施,都在這裡了
    這些攜帶武器的動物,身上都有種「生人勿近」的氣場,讓人敬而遠之。2、身有劇毒的動物還有些動物之所以能致命,是因為它們能夠釋放有毒物質或者毒液。比如:金色箭毒蛙、以色列金蠍,食蛛鷹蜂,蘇利南珊瑚蛇,以及澳大利亞箱型水母等。有毒物質和毒液都含有毒素,但二者釋放到其他生物體的方式不同。
  • 是時候注意熊的問題了,戶外防熊,你該怎麼做?
    如果你不確定,可以網上搜尋資料,或向當地村民打聽。文初的博士秦嶺遇熊案例中,當地人就知道哪裡有熊:當地人說,每年的三到六月份,狗熊會為了保護幼崽而攻擊人,而王某所要前往的張良洞附近,就有一個熊洞。(來源:華商報《獨進秦嶺博士遇熊!
  • 闢謠:戰鬥民族不怕熊?別逗了,就數他們被熊殺得多
    性別方面,傷亡事件涉及了246名男性和50名女性,在18起案例中遇襲者的性別未被記錄。由於職業因素,所有傷亡的獵人和牧民都是男性。至於其它活動中被熊攻擊的大多數也是男性,在受傷和死亡的人中男性分別佔到80%和84%。在310名死傷者中,146人被襲擊時單獨行動,82人有一名同伴隨行,58人有不止一名同行者,另外24個事件的同行人數是未知的。
  • 封面評論|黑熊出沒,如何科學防熊患
    特別是在環保一直是軟肋,疫情肆虐與「野味帝國」並峙的當下,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再強調都不為過。只是,事有兩極。一些極端情勢下,似「生態太好、野物出沒」,也會成為問題。比如,今天讓人震驚的黑熊傷人,就讓「人熊衝突」,成為不得不直面的新問題。「四川江油黑熊咬死3村民,母親送兒讀書被襲身亡」。熊出沒,熊傷人事故,此前也有。有數據統計,西安地區幾年間熊傷人事件就有十幾起。
  • 有牧民因怕熊住進車裡,專家:「藏棕熊」其實不罕見
    「棕熊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出沒是比較頻繁的,近些年這一地區人熊衝突的情況正趨於嚴重。引發人熊衝突的原因目前不是特別清楚,有待通過更多的調查和監測來解釋。可能的原因包括熊的數量過多,天然食物短缺,熊和人的行為方式的轉變等。從牧民目擊棕熊的頻率來說,棕熊的數量應該是增多了。」
  • 近期熊傷人事件頻發,我們有什麼辦法防熊
    然而把這次肇事的三隻熊擊斃就完事了嗎?山上還有沒有其它熊呢?況且這次是黑熊襲人,那麼下次東北虎會不會傷人。那麼我們需要把全世界所有能傷人的猛獸全都消滅掉嗎?所以熊襲人事件不能視為是孤立的個案,而該放置在人與動物相處的大背景下考慮。我們保護動物的根本目的說到底是為了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所以當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當然要以人的生命作為第一位。
  • 野外遇到熊,該裝死還是爬樹呢?
    正糾結著呢,昨天就突然爆出一則「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傷人致1人死亡」的新聞。新聞一出,我覺得這個新選題不再是沒啥用的知識了。不糾結了,寫它!」的新聞,結合新聞我們再講知識點: 案例一: 2020年8月6日,美國馬裡蘭州,幾個人在野餐時,一隻熊突然不請自來。
  • 二驢喊王海「爸爸」求放過,王海:照打不誤
    三言財經12月24日消息,今日,有網友在騰訊新聞動態中向打假人提問稱,「有主播曾在直播間喊你'爸爸'求你放過,你會放過嗎?」。 對此,王海回應稱不會放過,如果有問題將照打不誤。
  • 這個防誤觸功能必須懂
    現在的手機安裝的應用是越來越多,在使用小米手機的時候,我們有時也會不小心移動了圖標,本來好好的位置亂了,找起來也困難。如果是自帶軟體還好,一般無法直接刪除。最尷尬的是,第三方應用有時一不小心就給移動到垃圾桶,卸載了去。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 你永遠猜不透一隻熊的腦迴路
    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主播們的帶貨視頻。每次看到主播們簡單粗暴演示產品特點,老實講,我的內心除了覬覦那點福利,真的是沒有一絲絲的波瀾。畢竟,誰喜歡看這些硬到不能再硬的廣告。況且,有的主播挺聒噪的。不過,當帶貨主播的角色換成一隻熊,兼備七分可愛,二分中二,還帶著一分憨憨姿態。這事,說不定會出現另一種畫風。
  • 人熊衝突是可以緩解的嗎?
    原創 象妹 北美小象君這個月兩起熊咬死人的新聞讓人熊衝突這一話題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青海的棕熊和綿陽的黑熊均被警方擊斃,從而也引起了一些關於「熊吃了人就該殺?這和野生動物保護有衝突嗎?當動物威脅到人身安全時,究竟該保護自己擊殺動物,還是任由他們胡作非為呢?」
  • 防狗噴霧,專治惡犬
    通常惡犬的主人也不好溝通,你說他狗會咬人,他卻說,他家狗乖著呢,不咬人!當真咬人了,事實擺那了,狗主人為了推卸責任又說你惹的狗,為什麼不咬別人,就咬你。所以,有人發狠去傷害犬類也是有原因的,是深受其害而無處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