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寶「藏」——看西藏今日幸福生活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從這組數說寶「藏」海報,看西藏今日幸福生活

  長壽!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0.6歲

  普惠!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超87%

  增收!13726家合作社助53萬多農牧民脫貧致富

  ……

  西藏,一度被認為是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如今,百姓的「健康夢」「教育夢」「增收夢」「就業夢」已照進現實

  透過這組海報裡的民生數字,讓我們一起感受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00萬+

  曾經家住西藏雙湖縣的牧民次仁卓嘎,如今搬到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的高海拔移民新村,喝上了潔淨的自來水。次仁卓嘎說:

  「以前我家用的是溝渠裡的河水,最早是背水,後來靠三輪車馱水,冬天還要鑿冰取水。」

  西藏自治區水利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藏累計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581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200多萬名農牧民喝上了乾淨水。

  13726

  西藏昌都市邊壩縣草卡鎮村民扎西卓嘎說:

  「現在合作社與技能培訓學校合作,不但教我們農牧民學習生產技術,還解決銷路問題,我們家一共5個溫室大棚,每個大棚年收益有1萬多元。」

  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3726家,同比增長58.8%,加入合作社家庭164749戶、537159人,合作社社外輻射帶動77632戶、213830人。

  60萬+

  搬遷到日喀則市拉孜縣拉孜鎮新村的村民卓拉,經過技能培訓找到了一份編制氆氌的工作,一年有5000多元收入。她說:

  「農忙時回村種青稞,閒時還能在家編氆氌,再加上政府的幫扶,現在家裡一年收入超過1.6萬元。生活比過去更快樂充實。」

  截至2020年12月,西藏農牧民轉移就業60.4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5.4億元。西藏不少青壯年農牧民放下犁耙牧鞭,走進城鎮,變身產業工人和服務人員。

  超50%

  西藏藏醫藥大學研究生處培養辦主任明吉措姆本科和碩士階段都在西藏就讀。她說:

  「我工作以來,見證了許多藏族女學生考上研究生,在各行各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舊西藏,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西藏自治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中女性在校生比例均超過50%。高學歷女性和高級女知識分子越來越多,全區享受國務院、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的女性佔比分別達12.74%和17.78%,女性學術帶頭人佔比27.45%。

  70.6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頂嘎村老人巴珠曾當過農奴,2020年,他100歲了。他說:

  「現在有病了能及時治療,醫藥費也可以報銷。」「我很慶幸活過了舊西藏的黑暗歲月。」

  截至2019年,西藏的人均期望壽命由和平解放初期(即1951年)的35.5歲提高到了70.6歲。2012年至2019年,西藏人均期望壽命提高了2.4歲。

  2199

  拉薩市崗旋幼兒園園長洛桑巴典說:

  「10年間,西藏學前教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0年前全區一共只有不到200所公辦幼兒園,現在有2000多所。」

  截至2020年底,西藏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7.03%,比2011年提高了52.03個百分點。

  17.96%

  21歲的格桑美宗是西藏民族大學的學生,準備畢業後回到家鄉那曲市安多縣從教。她說:

  家鄉現在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去年村小學建起了新的教學樓,多媒體教室、浴室等設施配備齊全。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9年在西藏投入達283.76億元,比2010年翻了兩番,10年來已累計投入1656.89億元,年均增幅17.96%。

  超80%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村,曾是遠近聞名的「乞丐村」。2017年,德慶村人均純收入達1.2萬餘元。64歲的村民朗傑說:

  「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我和老伴有醫保,看病幾乎不花錢,孫子上學國家給交學費,這麼好的日子哪去找。」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本級財政支出中用於民生重點領域支出1776億元,佔比達80.4%;「十三五」以來,民生重點領域支出年均增速超過10%。

  近10萬

  位於拉薩市蔡公堂街道的白定村2020年組建了文藝演出隊。白定村第一書記次仁維色說:

  「演出隊組建後,節目表演質量不斷提升,其中一些民族團結和脫貧攻堅主題的演出,受到群眾歡迎。」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建成5492支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實現了全區所有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全覆蓋,加上76個縣(區)藝術團,文藝演出人員總數近10萬人。

  策劃:趙承、沈虹冰

  統籌:崔潁、翟永冠、張宸、王敏

  文字記者:田金文、格桑邊覺、格桑朗傑、陳尚才、白少波、金一清、王澤昊、李鍵

  攝影記者:普布扎西、晉美多吉、覺果、索良羅布

  海報製作:旦增努布

  視覺/編輯:金地、金小茜、王乃水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相關焦點

  • 從這組數說寶「藏」海報,看西藏今日幸福生活
    從這組數說寶「藏」海報,看西藏今日幸福生活 2021-01-15 10:32:27   來源:新華社
  • 數說寶「藏」丨夠大!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41.5平方米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以前在牧區,家裡潮溼陰冷,搬到城裡後房子大還暖和,打工收入高,生活也方便,我喜歡在城裡生活的感覺。」從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搬遷到噶爾縣獅泉河鎮康樂新居的石吉,從牧民變成了「城裡人」,還找到了一份裁縫的工作。  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斯朗尼瑪介紹,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城鄉住房和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數說寶「藏」|連心!西藏近16萬名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認親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記者7日從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獲悉,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近16萬名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認親,通過「扶志與扶智」助力農牧民脫貧。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推進區(中)直單位、駐村工作隊、援藏幹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和包戶幫扶貧困戶工作,實實在在為貧困群眾想出路、辦實事。2020年7月6日,西藏扎囊縣吉汝鄉扎西林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央珍(左)、黨支部書記旺扎(右)和專業合作社社員次旺曲珍查看民族手工業(邦典)質量。
  • 「吐蕃」——「烏斯藏」——「西藏」,藏地歷史稱謂的演變
    原創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2020-02-19 10:42:37在西藏歷史上,曾有「藏」、「蕃」、「吐蕃」、「藏茹」、「衛藏」、「烏思藏」、「西藏」等各種不同的稱謂。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讓很多喜歡西藏文化朋友一頭霧水。今天,我們從其稱謂由來、發展過程的角度,對西藏地名進行一次梳理。
  • 西藏日報:達賴:人面獸心的豺狼
    拉薩暴力事件發生後,躲在境外的達賴卻假惺惺地再次鼓吹他是一個非暴力主義者,企圖與拉薩不法分子的殘暴行為撇清干係,矇騙視聽,說「這次運動已不再處於我們的控制之下」,他無法代表境內藏人「去做某事或者不去做某事」。事實果真如此嗎?
  • 數說寶「藏」丨支撐!青藏科考88項專題助力西藏生態屏障建設
    來自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的數據顯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式啟動以來,88項專題科考活動在西藏深入推進,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了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村留影(拼版照片,2017年9月13日攝)。新華社發(劉東君 攝)至今,科考工作已經取得系列成果:——首次在墨脫髮現苦苣苔科植物。在納木錯地區發現了死亡的香柏植株和部分殘留莖幹,重建了我國迄今最長灌木年輪寬度年表(1479年—2015年,總長537年)。
  • 去西藏旅行必買的八大手信禮!
    藏紅花又稱番紅花、西紅花,原產於伊朗、西班牙、印度等國,後經印度傳入西藏,又經西藏傳入內地,在藏藥裡是治療婦科病的主要藥材。大約10萬朵藏紅花花朵才能採摘到1公斤乾燥的藏紅花花絲。雖然價格不菲,但好的藏紅花花絲只需使用極微的分量,就可達到很好的美容養生效果,印度婦女稱之為「讓女人美麗的花」。
  • [隨意翻讀]讀王宗仁《藏地兵書》:這個西藏有血有肉
    很難說清王宗仁的《藏地兵書》嚴格意義上的文體歸屬。說它一是紀實作品也不為過。  誠如莫裡斯·布朗肖在《文學空間》一書所說:「死亡是文學的一種情結」。在王宗仁的《藏地兵書》裡,這種情結市場閃現。書中描寫了許多生與勇敢、冒險與拯救、死亡與墳塋的故事。這些葬在川藏高原上,以及公路旁的墳墓,或許只有到過西藏的人才能體會到它們的鮮活和冰冷。
  • 數說寶「藏」丨支撐!青藏科考88項專題助力西藏生態屏障建設_國內...
    來自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的數據顯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式啟動以來,88項專題科考活動在西藏深入推進,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了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從2017年8月全面啟動以來,大批科研工作者對青藏高原的水、生態、人類活動等環境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
  • 藏遊記·探秘西藏:高原動物樂園—那曲羌塘草原、格拉丹東雪山
    由於這種環境確為大量的野生動物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樂園,他們遠離人類的騷擾,過著悠閒的生活,使他們成了羌塘草原的真正主人。經過數百年的自然選擇,他們完全適應了這裡為他們提供的生存空間。今天羌塘成為了全世界做大的野生動物的樂園,生活在羌塘的動物大多數是青藏高原獨有的瀕危野生動物,其中包括藏野驢、藏犛牛、藏原羚、西藏棕熊、黑頸鶴、藏羚羊、藏狐、高原兔、藏雪雞、毛腿沙雞、雪雀等。
  • 龍武今日14:00公測 「靈魂藏地」全面開放
    龍武今日14:00公測 「靈魂藏地」全面開放
  • 「西藏小百科」最容易被弄混當做藏羚羊的-藏原羚
    藏原羚廣泛分布於西藏的阿里、日喀則、那曲、昌都等地,在四川、甘肅、青海、內蒙古、新疆也有分布。同樣是西藏珍稀動物,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藏原羚更容易辨認,看下圖::「啊,快看,是藏羚羊!」的時候,你可以微微一笑,指著那明顯的白屁股說,一看這屁股就是藏原羚!
  • 「西藏文化集」地處內陸高原,這種海螺卻成了藏傳佛教「聖物」!
    在藏傳佛教中右旋海螺被認為是和平、安謐的象徵,能為人們帶來幸福美滿,更被認為是佛陀教義至高無上的象徵。《大日經》中記載:「汝於今日,轉於救世輪,其音普周遍,吹無上法螺」。除作為螺號吹奏之外,在西藏同胞的生活習俗中,海螺也佔有重要位置,並有「珊瑚色彩絢麗,海螺永世潔白,珊瑚海螺相配,可為情人裝飾」的俗語。同時,海螺也被認為是溝通大海龍王的法器,具有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作用,時至今日,在西藏夏季煨桑、秋季望果節期間都要吹奏海螺,祈願美好。
  • 《西藏的感動》:藏北無人區,與狼的周旋,孤獨的荷蘭人……
    報導大意:九月初,洛瓦託自由書本文化協會在市政府大樓鋼琴大堂舉辦了一次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熊育群的義大利文版《西藏的感動》讀者分享會。義大利漢學家、作家和該書譯者費沃裡.皮克說:「這本書是熊育群對西藏及其人民最純粹、最高尚的愛的表達,作者描述了一個與西方人所知道的不同的且更親密的西藏。
  • 西藏電影衝出去
    作為這一代藏人電影人的領軍人物,松太加依舊關注普通藏人的生活,而對於藏地電影的未來,他也有自己的擔憂。在電影世界中,藏地、藏人、藏文化長時間處於一個被外族窺視的地位。▲《盜馬賊》近年來,這一情況有所改變,由藏族導演講述藏族生活的藏語電影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 闊步邁進西藏發展的新時代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克松村是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稱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上圖為今日克松社區全景(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下圖為西藏民主改革時的克松村(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供圖)。  今年是西藏實行民主改革60周年,也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0周年。
  • 孩子幸福婚姻的背後,藏著父母數不盡的委屈!
    父母看到自己的兒女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回報。小時候總是嫌父母嘮叨我們,嫌他們對我們的太約束,可我們卻總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卻忘記了他們也需要關懷也需要安慰!我家隔壁住著一位遠方的老人,和藹可親的樣子總讓人有種想要和她嘮嗑的衝動,而我也正好閒來無事也喜歡和她一起聊天。
  • 歸國藏胞歡聚一堂 喜迎春節藏曆土狗新年
    中國西藏網訊 2018年春節、藏曆土狗新年馬上就要到了,在這喜慶吉祥、辭舊迎新之際,西藏歸國定居藏胞10日下午在拉薩歡聚一堂,共慶傳統佳節。當談起從舊西藏吃不飽穿不暖的艱難生活到解放後翻身農奴當家做主過上幸福生活的這段歲月變遷時玉傑很有感觸,而作為農民玉傑覺得如今生活中變化最大的就是農村的春耕和秋收。他說:「現在春耕秋收基本上是機械化的,如今我的家庭生活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不僅是我家發生的變化,而是所有西藏人民的家庭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藏族同胞過上幸福美好生活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富民政策,靠的是黨的正確領導。」
  • 藏遊記·探秘西藏:象雄(羊同)王國遺址—那曲尼瑪文布
    那曲地區尼瑪縣文布象雄遺址,所說是中象雄,本教也形成於此地。公元8世紀被吐蕃王朝所滅。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當惹雍措(湖)並存的象雄遺址之上,存留著無數的殘牆斷壁,當我看著這殘牆斷壁之地時,仿佛感到他曾經的雄偉宏大。如今確留下了許多的千古之迷。
  • 雪域熱評:跨越是西藏50多年發展歷程的顯著特徵
    從近代以來的實際情況看,在擺脫帝國主義羈絆的同時能夠迅速發展起來的國家和地區並不多,尤其是像西藏這樣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小、海拔高、氣候條件差、近代工業幾乎為零的民族地區能夠在擺脫羈絆後迅速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舊西藏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極其低下,不僅沒有現代工業、商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就是與現代化建設相關的現代能源和現代意義上的公路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