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 2020-07-10 20:36 來源
-
日本鰻魚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6月12日公布的紅色名錄將日本鰻魚列為瀕危物種,在三個瀕危級別中屬於第二等級「不久的將來野生瀕危可能性較大的物種」。據日本共同社6月12日報導,紅色名錄是對生物生存狀況的科學評估,但即使上榜也並不與捕獲或國際交易限制直接掛鈎。然而,紅色名錄是討論根據《華盛頓公約》實施國際交易限制時的重要參考材料。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日本鰻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日本鰻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樂紹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已將日本鰻魚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呼籲日本等有關各國加強對日本鰻魚的保護,嚴防日本鰻魚滅絕。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日媒:吃日本松茸和椰子蟹要犯法了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小康網7月10日訊 老馬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瀕危的稀有動物,第三在野外已滅絕,第二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稜皮龜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華南虎,(廈門虎,南中國虎)。於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亦稱「中國虎」,華南虎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條紋,條紋的間距較孟加拉虎、西伯利亞虎的大,體側還常出現菱形紋,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
-
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的松茸 今年國內年產量也遇低谷
在今年松茸提前集中上市的7月初,這種被譽為「萬菌之王」的菌類,因在近50年評估期內,數量下降了30%,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張子福覺得,今年國內松茸產量的下降,與氣候和松茸自己本身的生長周期有關,但即便脫離了這些影響,未來松茸的產量也未必能夠實現大量恢復。
-
上百隻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被人偷盜 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最新極瀕危物種名錄:紅須伶猴快速走向消亡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近日公布本月最新瀕臨滅絕物種列表(紅色名錄)。數據顯示,卡奎塔紅須伶猴、王攝蜜鳥、緬甸金絲猴等名列極度瀕危物種榜單。 1.
-
雲南發布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18個物種已絕滅
近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林業局漕澗林場技術人員在野外巡護過程中,發現珍稀瀕危植物「威氏綠絨蒿」。這是大理州境內發現的又一個珍稀瀕危植物。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分類管理?雲南省的經驗是給物種「上戶口」、建健康檔案。繼去年發布省域物種名錄後,今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雲南省環保廳又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目前雲南物種生存狀況怎樣?
-
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滅絕
2018-11-15 21:54 | 中國綠髮會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更新後的名錄,一共包括了96951個物種,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刺蝟紫檀(Pterocarpus erinaceus)被列為了瀕危,因為這種重要木材來源受到了過度開發的威脅——2009到2014年間,這種木材的貿易增長了15倍。它的滅絕直接威脅到當地百姓的生計,因為這個物種是重要的動物飼料、燃料、衣物染料和醫藥用木來源。CITES公約前任秘書長John Scanlon上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山地大猩猩動態。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張國鋼介紹,白腹針尾綠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主要分布於寮國、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
[視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瀕危動物「紅色名錄」
進入[國際時訊]>> 央視網消息(國際時訊):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2008年度瀕危動物「紅色名錄」。 在2008年的「紅色名錄」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由於自然棲息地的減少,全球有40%的哺乳動物生存受到了影響。 首先來看看生活在非洲南部和東部的非洲象,由於棲息地受到人類活動的侵佔,它們已經從原來的「低度危險」等級上升到了「接近瀕危」等級。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 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張國鋼介紹,白腹針尾綠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主要分布於寮國、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
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這一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動物!
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重慶範圍內數量已不足百隻。林麝體型不大,體長不足1米,性情機警,高冷孤僻,多在清晨和傍晚單獨活動,活動隱秘性極強,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少量分布在大巴山和金佛山地區,能夠成功拍攝到實屬難得。
-
2020年「德國瀕危物種名錄」的部分植物
每年,德國環境和自然保護協會都會將一些其生存環境尤其受到威脅的植物列入「瀕危物種名錄」。以下是被列入「2020年瀕危物種名錄」的部分植物。 蘭花中的"美人魚"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敲響警鐘
這項研究基於中太平洋西部婆羅洲、泰國和越南的三個標本,對這種拉丁學名為Carcharhinus obsoletus的鯊魚進行了描述。它與C. borneensis最為相似,但在牙齒形態、數量和一些形態特徵上有所不同。在Carcharhinus obsoletus的歷史分布範圍中,面臨著巨大的捕撈壓力,這種物種已經在過去80多年來,沒有任何記錄。
-
物種紅色名錄傳警訊——法律保護之鼠(二)
②2000年2月IUCN理事會通過由SSC(物種生存委員會)修訂形成的《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3.1版)》(2001),增加「無危(LC)」而成9級體系,並對「受威脅」3個等級(極危、瀕危、易危)分別規定了A-E條量化亞標準;接著又提出《IUCN物種紅色名錄標準在地區水平的應用指南(3.0版)》(2003),增添了「地區絕滅(RE)」和「不宜評估(NA)」2個等級。
-
過時名錄嚴重影響瀕危物種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呼籲:目錄應儘快更新
受威脅物種保護狀況變差據悉,我國現有的保護物種名錄嚴重滯後,未及時準確地保護我國的瀕危物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於1989年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於1999年頒布,至今分別只進行過一次微調。這兩份名錄中,沒有包括IUCN紅色名錄中涉及中國的405個受威脅物種,同時包含了197個無危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