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雞」背後的脫貧故事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福州1月26日電 題:「世界名雞」背後的脫貧故事

  劉娟、吳劍鋒

  河田鎮根溪村的老公雞乖乖最近成了「明星」。因為雞年一到,它就滿11歲了,相當於百歲老人。這可是一隻「有來頭」的雞,它所屬的雞種——河田雞,棲息於福建省長汀縣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被列為五大「世界名雞」之一。

  一隻招財雞,脫貧全靠它

  邱其華是長汀縣農業局下屬企業遠山河田雞公司董事長,許多人叫他「雞司令」。他與河田雞結緣已經十幾年。

  「雞司令」的身上常帶著一份文件——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河田雞養殖的合同。養殖戶看到這份合同,都很高興,因為這份合同能帶給他們優惠的雞苗、飼料以及按保護價回收的「銷路」,貧困戶甚至可以先領取雞苗、飼料,待雞回收後按優惠價付款。在「雞司令」的幫助下,不少僅靠種田為生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養殖大戶,一年之內就擺脫了貧困。

  長汀縣古城鎮元口村農民林木生45歲了,原本守著膝下三個兒女,過著不愁吃喝的日子。但幾年前,妻子的一場大病讓他陷入了絕望的漩渦。大女兒又到了上大學的節點,註冊費、生活費、醫藥費壓得林木生喘不過氣來。

  「前幾年我老婆做手術的時候,醫生叫我要準備10萬元,我心裡急得發慌,只能四處向親戚借。」林木生說,「那時候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甚至一星期給老母親燉一次肉湯都捨不得。」

  轉折發生在2014年,由於長汀縣把河田雞養殖作為主要脫貧措施之一,村幹部建議林木生轉做養殖,林木生便找到了「雞司令」邱其華,籤下第一份養殖合同,河田雞就這樣闖進了林木生的生活。

  6000隻雞悠哉地在山林間找食,「心情好」時扇動幾下羽翼,甩下一地雞毛。林木生頑皮的小兒子趁雞跑出雞舍,躥進去摸出幾隻溫熱的雞蛋,給午飯加菜。臨近春節,林木生還尋思著留兩隻雞給老母親補補身體。

  這就是林木生現在的生活,因為河田雞養殖,原本每年收入1萬元上下,如今翻了至少三倍。「雖然生活上還比較困難,但對未來充滿希望。」林木生開始規劃逐年擴大養殖規模。

  小年夜過後的第二天,「雞司令」邱其華就帶著合同上門,和林木生籤下2017年1萬羽雞苗的養殖合同,至少要比非貧困戶優惠8000元。按此規模,林木生今年能收入6至7萬元,貧困戶的帽子就可以摘掉了。

  雞年,「雞司令」邱其華有一個小目標,就是讓更多人像林木生一樣通過養殖河田雞脫貧。「如今的河田雞不僅是『世界名雞』,更是實實在在的招財雞啊!」邱其華感慨。

  一隻走地雞,生態大變樣

  只要走進長汀縣河田鎮的養雞戶家,提起一個名叫蘭秀的女人,幾乎無人不知。

  蘭秀過去只是一個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養雞31年,現在成為河田最大養雞場的「蘭總」。她花了十餘年時間,把承包下的一塊荒山改造成綠樹成蔭、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成為「水土保持衛士」的典型。

  「你看到的這些山,十多年前是光禿禿的,幾乎一根草都不長。下雨的時候,流出來的都是黃泥水。」蘭秀拿出從前的照片,給來訪的客人介紹,她的兒子在一旁補充道:「就像泥石流。」

  在荒山上養雞,對當時年輕柔弱的蘭秀來說是個挑戰。最困難的時候,蘭秀甚至「雞苗換樹苗」,一鐵鍬一鐵鍬地種樹開荒。蘭秀坦言:「一開始沒有什麼複雜的想法,就想著把林子種好了,散養的雞才有地方棲息。現在林子好了,就發展林下經濟套養河田雞,雞糞變成肥料還能反哺林間的作物,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看到綠油油的一片,非常有成就感!」

  蘭秀的經歷只是一個縮影,長汀縣的水土流失治理其實走過了漫長的道路。

  「四周山嶺,儘是一片紅色,閃耀著可怕的血光……不聞蟲聲,不見鼠跡,不投棲息的飛鳥,只有悽愴的靜寂,永伴著毀滅了的山林。」這是1942年研究水土流失的學者在長汀縣河田鎮考察時留下的一段話。

  由於一系列人為破壞,坐落在閩西山區、武夷南麓的長汀縣成為中國南方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1983年,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正式展開。1986年,水利部把長汀河田列為南方小流域治理示範區。此後,長汀採取了最嚴格的封山育林、禁燒柴草等生態保護制度,發動群眾一道參與,建立燃料補貼制度,用煤球換柴草,用種養治荒山。幾代長汀人篳路藍縷,與百萬畝荒山作戰,創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

  蘭秀沒想到,當初為了養「走地雞」的治荒努力,開出了鮮花,結出了碩果:「這隻走地雞真神奇!」

  一隻新年雞,多少家鄉味

  爆竹聲聲,把山上的河田雞嚇得飛到了枝椏上,春節就這樣悄悄地臨近了。河田雞的故鄉長汀縣聚集著大批客家人。

  「汀江河」這條閩西最大河流,被客家人奉為「母親河」,每年都有大批客家人到長汀縣參加公祭客家母親河的儀式。

  無論是公祭母親河還是春節祭祀祖先,雞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客家人把雞看成吉祥物,歲時節日、迎神賽會等客家文化裡,雞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客家民俗專家賴建說。

  黃昏時分,記者一行人被嫋嫋炊煙、陣陣香氣吸引到了古城鎮南巖村村民鍾道華家裡。鍾道華一家也是通過養殖河田雞脫貧的,靠著十餘年的養雞生涯,鍾家蓋起了小洋樓。春節前三天,鍾道華三兄弟輪流做東請大家吃年夜飯。

  鍾道華的妻子從下午開始就把河田雞下鍋,小火慢燉,等皮變金黃,筷子能戳穿雞皮時,就撈起切盤,佐以新鮮的雞汁伴蔥姜做料,一盤經典的客家白斬雞就上桌了,這可是年夜飯的主菜。

  鍾道華家族裡有12口人。最小的孩子、11歲的鐘文楷早早圍在桌前,顧不得燙,用手抓起一塊雞肉,站著就吃完了。大人們憐愛地摸摸他的頭,往他的碗裡夾了一隻雞腿,小文楷顧不得擦掉手上的油,馬上「駝」起了「雞臂」(客家話,吃雞腿的意思),這可是客家人吃飯的最高規格。

  「其實不一定要吃雞腿,不少在外工作的客家人心裡,白斬雞的滋味總能勾起鄉愁,那就是家鄉的味道。」鍾道華說。

  在離鍾道華家不遠的河田鎮根溪村裡,老公雞乖乖依舊驕傲地站在日落的山頭上,陪伴著82歲的主人黃桂花,等待著趕路的孫兒回家過年。黃桂花不會說普通話,她用客家話反覆說著:「一家人在一起,才是過年。」

相關焦點

  • 【基層動態】脫貧攻堅背後,是一段段堅強勵志的「脫貧故事」
    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被認定為貧困戶,但不願「等、靠、要」,他們自立自強、腳踏實地,用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 講述佛坪一線故事 助力陝西脫貧攻堅
    9月5日下午,在《我和我的祖國》的深情旋律中,2019年「鏡頭中的脫貧故事」網評引導活動在佛坪啟動。在活動的全景式直播主會場,由三位專家共同組成故事「推薦人」,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分別推薦了關於農村醫療、貧困戶脫貧和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故事。此次活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主題,通過講述佛坪縣的一線故事、總結脫貧經驗,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切實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廣州「十大名雞」江湖事:有的屹立不倒,有的看淡浮名,有的消失匿跡…
    在廣州乃至廣東,素有十大名雞之爭,這是廣州烹飪界針對雞的一場「華山論劍」。奪取名號者,把十大名雞的牌匾掛在門前,酒樓頓時蓬蓽生輝。廣東十大名雞,往往能勾起廣東人塵封已久的回憶。1993年7月,廣東名廚紛紛匯聚於素有製作「廣州第一雞」之稱的清平飯店,在此切磋廚藝,並第一次評出了「廣東十大名雞」。
  • 記錄時代的足音(脫貧故事)
    這些故事注重寫出脫貧攻堅之難、之功、之效,寫出一線扶貧群體和貧困地區百姓之志、之神、之力今年以來,廣大電視文藝工作者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精心採集生動故事,記錄和再現駐村第一書記的身影、扶貧工作隊的日常、貧困家庭的奮鬥、鄉村建設的發展,展現脫貧攻堅的艱難歷程、萬眾一心的奮鬥狀態和告別貧困的歷史性變化。
  • 大涼山「基建脫貧」背後的濰柴力量!
    大涼山「基建脫貧」背後的濰柴力量! 近日,多臺搭載濰柴WP9H發動機的挖掘機和搭載WP10H發動機的裝載機陸續交付到涼山客戶手中,助力大涼山「基建脫貧」。
  • 世界最有名的5大名雞,中國僅上榜一種,成所有福建人的驕傲!
    在中國或許是豬牛羊肉更受歡迎,畢竟天天都會吃,可是雞鴨肉就不一定了,不一定天天吃,吃的話也是各種炸雞排,雞腿雞翅等等,很少會吃整雞,而外國人則是把雞當做主要肉類,幾乎天天都在吃,雞肉的種類非常多,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5大名雞嗎?有一個在中國,是所有福建人的驕傲!
  • 2020年「脫貧攻堅故事」徵文啟事
    為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顯著成就和寶貴經驗,生動展示脫貧攻堅一線湧現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 國內「最美味」十大名雞
    雞是我們最常見的家禽,自古以來關於雞就有許多特色名菜,下面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國內幾種名雞,排名不分先後。每一個名雞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口味,令各地食客大飽口福,一直傳播在中華大地的各個城市。有的獨特的製作技藝,更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到肉裡,酥到骨裡的「天下第一雞」德州扒雞來了,還沒嘗過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連結下單,順豐到家。
  • 心目中的十大名雞排行榜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中市場上各類雞肉美食,讓人一想起來就口水直流,比如新疆大盤雞、歌樂山辣子雞,還有燻雞,烤雞、燒雞等等,一直讓人流連忘返。下面介紹一下中國很是好吃的十類名雞排行,歡迎大家喜歡,內容非權威機構提供,僅為個人主觀傾向,如果其他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1、符離集燒雞符離集燒雞是安徽傳統名菜,中華歷史名餚,國宴名菜之一。
  • 我講脫貧攻堅故事——中國聯通青年志願宣講團側記
    有這樣一支90後青年志願宣講團,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凝聚聯通力量 共築全面小康」——中國聯通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匯報展現場,他們用青春之聲為參觀者講述展覽背後的扶貧故事,向總部及子公司各單位參觀者宣傳中國聯通扶貧實踐與成效。2020年10月至12月,宣講團陸續為在京各級黨、團組織和外部來賓宣講122場,服務3000餘人。
  • 中國4大名雞,你吃過哪一隻?最後一個還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中國4大名雞,你吃過哪一隻?最後一個還被譽為「天下第一雞」山東的德州扒雞,是由燒雞演變而來的,在1983年還被評為中國「十名雞」第一名。中國4大名雞,你吃過哪一隻?最後一個還被譽為「天下第一雞」安徽的符離集燒雞,最早是叫紅雞,在1959年的國慶大典上,還被列為國宴名菜之一。中國4大名雞,你吃過哪一隻?最後一個還被譽為「天下第一雞」河南的道口燒雞。
  • 廣西名雞"開會" 6個特優品種專家一一告訴你(圖)
    通過這次品嘗推介會,一起認識一下咱們廣西的名雞。  廣西有哪些名雞?  在推介會上,一幅巨大的宣傳海報列舉了廣西重點推薦的名優雞品種,對每一個品種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廣西畜牧研究所養禽研究室主任韋鳳英介紹,目前,廣西稱得上名雞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品種:三黃雞、麻雞(俗稱土雞)、南丹瑤雞、廣西烏雞、龍勝鳳雞和霞煙雞。
  • 扶貧故事⑧ | 「三牛」聚力幫脫貧
    扶貧故事⑧ | 「三牛」聚力幫脫貧 2020-09-03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方品種優良的名雞,從外貌特徵上,能認識多少個呢?
    主要突出腳短,黃色,主羽毛呈黑色為特徵,是廣東四大名雞之一。惠陽的鬍鬚雞,產於廣東省的惠陽區,是比較優良的品種,身型以背短,後軀豐滿。最為表現出的是須處有生長小羽毛,形狀像鬍鬚,所以稱為鬍鬚雞。仙居雞的產地在浙江仙居縣,又稱梅林雞,品種優良,體型比較小,肉質鮮美。身體羽毛多樣化,花色,黑色,白色三種,是當地浙江的名雞之一。
  • 廣州這家老字號賣十大名雞之首「清平雞」!雞香不怕巷子深
    廣州這家老字號賣十大名雞之首「清平雞」!雞香不怕巷子深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美食,每一種美食帶來的美味都是有所不同的。其實小吳對於好吃的美食都是非常嚮往的,想必大多數朋友也都跟小吳一樣,非常嚮往這些美食。清平雞是廣州十大名雞之首,由原清平飯店王源老師傅一手創立。清平飯店關閉後,得到王師傅真傳的弟子也是散落四方。這其中,友聯飯店、莫大毛,以及文記壹心雞算是將清平雞做得比較正宗的。友聯小吳之前去過,這次要去另一家,文記壹心雞試試。這兒的雞,據說「皮爽肉滑,骨都有味」!是不是真的這麼好吃呢?
  • 這4大名雞,都賊好吃,但誰是「天下第一」?
    我是吃貨老崔,我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中國四大名雞主題的內容,前面咱們分別介紹了德州扒雞,道口燒雞、符離集燒雞及溝幫子燻雞,也介紹了每個的創立時間及相關的成名過程,今天咱們就說說他們的排名。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中國這四大名雞總有個排名吧,第一的位置到底屬於誰呢?老崔我今天就給它來個排名,看看誰才是雞中的戰鬥雞,誰才是四大名雞的「頭牌」。
  • 領跑脫貧攻堅之路 傾聽他們的故事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但當前,貧困殘疾人仍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有數據表明,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來,貧困殘疾人數量從700多萬減少到了2019年底的近50萬人,僅2019年就淨減少120萬人。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不少殘疾朋友脫穎而出,用自己的努力再次書寫了新的人生。他們有的靠勤奮建立了自己的養殖場,有的利用智慧研究新領域、學習新本領,還有的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與天賦,成就事業,最終光榮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2020-11-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河南省統戰系統「凝心聚力助脫貧」——孟憲磊的駐村故事
    孟憲磊,河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駐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新坪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通過走訪村民、實地考察、座談交流、會議研究、觀摩學習等方式,全面掌握派駐村的村情村貌,有針對性地制定精準扶貧措施,協助基層黨委政府開展以發展旅遊業助推脫貧的產業脫貧對策
  • 【我的脫貧故事】楊廷秀:用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的脫貧故事】楊廷秀:用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2020-11-16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