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很介意人們總是說深圳本地生產總值已經爬到香港頭上了。」關於香港被深圳反超,林太很大氣地表態。
事實上不止生產總值,在樓市上,深圳的熱度也要蓋過香港了。
香港樓市於內地而言一直是個傳說,真實情況到底怎麼樣,不盤不知道,一盤嚇一跳。
今年的香港樓市大致分為三個方向:
「鬼」不可怕,「窮鬼」才可怕,兇宅公屋搶著住;
剛需火爆依舊,上周新盤開售,購房者排隊6小時搶不到房;
而豪宅市場則要涼涼,大有賣一間虧一間之勢。
「鬼」不可怕,「窮鬼」才可怕
港媒報導,近期香港推出一批含兇宅的公屋,每月租金在1154至3234港元之間。
放在以前,本港人對這種房子是嗤之以鼻的,十分忌諱,住的多以南亞人為主。
而近幾年情況則發生很大變化,房屋署每年有一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推出,讓輪候公屋人士入表申請參與抽籤。
這些特快公屋單位,十之八九都屬「兇宅」,或對面就是垃圾房之類不受歡迎的單位。
縱然如此,每年入表抽籤的人數還是越來越多。據了解,今年放出的1800個特快公屋單位的申請者有6.2萬宗申請,比去年5.8萬宗多7%,且超過一半都是一個人申請 。
你看,「鬼」不可怕,「窮鬼」才可怕。
新盤火爆,排隊6小時搶不到
上周末(10月10日)香港一新樓盤柏傲莊開售,購房者排出長龍,很多人排隊超6個小時最終未有機會選上房。
該樓盤位於大圍站樓上,均價18萬多/平米。天水圍是香港上半年賣出新房最多的區域。
雙節前的9月26日,全港共8個樓盤推新約726套房。
位於天水圍的Wetland Seasons Park3期當日去化八成;
紅磡的SEA TO SKY開售285套,當天上午10點,已有約500名準買家在售樓處外排隊,人龍長約200米。
據香港美聯物業數據,今年上半年售出約6716套新房單位,比去年下半年約7088套減少約5.2%。
受疫情影響,開發商上半年推盤明顯減少,其中4月份更是未有全新房登場,難免使上半年新房銷售總減少。
其中實用面積300平尺(約33㎡)或以下單位推貨量大減;
而上半年超過300平尺的不同類別單位銷售量均超越去年下半年,當中逾700至1000平尺更多近49%。
數據顯示,售出單位最多的是逾300至500平尺單位,上半年錄2972套,較去年下半年多約0.5%;
其次為實用面積逾500至700平尺單位,上半年售出1395套,升約13%;
至於錄最大升幅的是逾700至1000平尺單位,錄1065套,升約48.7%。
從市場情況來看,剛需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依舊火爆。
血虧1200萬...... 香港豪宅不香了
與剛需情況不同的是內地富豪曾經樂忠投資的香港豪宅。由於經濟情況下行,今年的香港豪宅一改往年盛況,成交慘烈,多數業主血虧離場。
上水只賣深圳價,持有8年血虧840萬
上水歌賦嶺銀杏徑雙號洋房,套內面積168平米,內地業主近日以1700萬元低價賣出。
據了解,業主於2012年以2420.8萬元買入。今次由於著急套現,加上佣金費用,共蝕讓約840萬元。
以深圳市場參照,套內168平米的房子若以得房率80%計算,建築面積約210平米,1700萬賣出則單價僅8萬元。僅相當於深圳均價!
香港樓市突現退訂潮,682萬訂金不要了?
去年5月,沙田九肚山沄灃以6823萬港元成交一個頂層特色戶型,使用面積約1613平尺。
然而,買家於今年9月4日終止買賣合約。此前買家已支付10%訂金,這意味著損失682.3萬港元。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8月,香港新盤項目共有47宗退訂,涉及定金逾3600萬港元。而在今年5月,退訂宗數創下56宗的最高紀錄,涉及定金近6000萬港元。
1/4估值價,美國駐港領事館半山宿舍超低價賣!
世邦魏理仕9月10日宣布,恒隆地產以25.66億港元(約為22.64億元人民幣)中標香港南區壽臣山壽山村道37號,相等於每平方英尺約5.41萬港元,處於市場估價的「下限」。
壽山村道所處的壽臣山一帶,為香港南區的傳統豪宅區域,密度低、隱私度高。
香港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美國政府於1948年購入壽山村道37號作為宿舍持有至今,市價估值曾超過100億港元。
2018年,旁邊的壽山村道39號以逾59億港幣售予華潤置地,成交單價高達約8.58萬港幣/平尺,較此次恒隆「抄底」地塊高約58.6%。
大埔比華利山別墅,賣一間虧一間
香港著名的海景豪宅大埔比華利山別墅,並沒有因不少名人擇居而影響成交頹勢。
萊茵道一面積約2115平尺的雙號洋房,原業主於2011年以約3069萬元購入物業,持貨9年,最近以2280萬元易手,尺價10780元。
帳面虧損789萬元,加上持有期間貶值約26%。加上交易成本,估計實質虧損逾945萬元。
區域內銀池道一同樣持貨9年的雙號洋房,實用2048平尺,今年6月以2448萬元易手,帳面虧損近822萬元。
根據中原數據,大埔比華利山別墅於今年迄今合共錄得16宗二手買賣,其中13宗屬虧損。
天巒洋房,今年7宗買賣全蝕
豪宅天巒的內地買家比例超過一半,故入夥數年,屋苑仍然是十室九空。今年錄得7宗二手成交,全部蝕錢離場,蝕幅由4%至32%不等。
赤柱洋房7000萬易手,蝕1200萬元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赤柱富豪海灣A型單號屋以7000萬元易手,原業主於2013年以7880萬元購入。
持貨7年,帳面蝕讓880萬元或11.2%,若連同雜項及代理佣金等,估計蝕讓金額高達逾1200萬元。
馬鞍山雲海首宗二手即「見血」
早前入夥的馬鞍山屋苑雲海,為新鴻基開發的高檔樓盤,出了名的風水好。最近,首宗二手成交也「見血」。
原業主於2018年初以1060.6萬元一手購入,持貨只有兩年半,帳面蝕80.6萬元。
賣一間虧一間,與經濟大勢下內地富豪逝去的豪宅情結關係重大。
「由於目前缺乏內地買家,豪宅市場成交比較淡,預計今年豪宅價格將下跌約5%。今年開發商也不會主推豪宅盤,而是主推針對本地買家的中小型戶型,」房地產顧問服務公司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向媒體表示。
擁有香港太平山頂的一棟超級豪宅,一度是很多內地富豪的夢想。在過去多年裡,價格達數千萬港元的豪宅成交中,內地買家的比例達到30%-50%。
而仲量聯行8月底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6月,平均每月僅錄得197宗逾2000萬港元的豪宅成交,較去年同期減少17%,亦是2016年以來的新低。
香港目前已經進入第四波疫情的前奏了,到年底怕也是通不了關的。受疫情震蕩的香港豪宅若還想著內地富豪去救市,就只能是妄想了。
香港樓市的走向,估計還會繼續魔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