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基因編輯爬行動物誕生:白化蜥蜴被選中有3個原因

2021-01-1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導外媒稱,美國喬治亞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造出白化小蜥蜴,從而首次成功編輯了爬行動物的基因。

據法新社8月27日報導,研究人員希望藉助這項研究提高對人類視力方面問題的理解。

研究論文8月27日刊登在美國《細胞報告》雜誌上。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道格·門克對法新社記者表示:「與其他物種相比,操作爬行動物胚胎的方式方法很少。」

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被大範圍應用於白鼠、小雞和某些魚類和蛙類生物。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普遍作用於卵母細胞,但很難用在產蛋的動物身上。

就爬行動物而言,人們很難準確了解一個蛋到底是何時受精的,因為雌性爬行動物會在受精前將雄性精液保存相對而言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果人們過早注射CRISPR試劑,可能會白費力氣;如果人們注射得太晚,胚胎就可能已經發育得過大,胚胎外膜變得過硬可能給注射帶來危險。

研究人員發現,雌蜥蜴卵巢的透明膜有助於他們確定哪些卵母細胞即將受精。研究人員在受精前將CRISPR試劑注入這些卵母細胞,結果證明這一方法是可行的。

那麼,為何選擇創造白化蜥蜴呢?第一個原因很明顯。門克稱:「如果你看到一條白化蜥蜴誕生了,那證明這是行得通的。」

其次,去除酪氨酸酶基因會引發白化病,但不會殺死動物。

最後,研究人員對此感興趣是因為,罹患白化病的人通常都有視力方面的問題。通過研究白化蜥蜴,研究人員希望了解失去相關基因對視網膜發育的影響。

門克總結說:「每種生物都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東西,前提是,我們需要花時間去開發修改基因的好辦法。」

剛破殼而出的白化蜥蜴(上)和對照的普通蜥蜴都僅有人的指尖大小。(美國喬治亞大學網站)

相關焦點

  • 賴良學:全球第一條基因編輯克隆犬的誕生
    我和我的團隊成功培育出了中國第一隻基因編輯克隆犬「龍龍」。「龍龍」是基因編輯技術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這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賴良學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標誌著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無性繁殖的克隆技術成為現實。隨後,克隆豬、克隆牛等紛紛問世。
  • 你見過白色的蜥蜴嗎?科學家創造了一對得白化病的蜥蜴
    喬治亞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對爬行動物進行基因編輯,創造了一對人類食指大小的白化蜥蜴。 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老鼠、植物和人類身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於關鍵的生殖差異,讓它在爬行動物身上發揮作用已被證明是不可能的。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絞盡腦汁如何修改爬行動物基因組和操縱基因在爬行動物,但是我們被困在模式基因編輯是如何做的主要模型中的系統」 道格·門克在一篇論文中這樣描述了他的工作。
  • 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
    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但未經醫學倫理報備》推薦閱讀據人民網今天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全球首例!白化野生小熊貓現身了
    近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的小熊貓(白化小熊貓)。此次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拍攝到這隻白化小熊貓(圖1)的相機位於椅子埡口廊道編號為MGX-49號網格安放的相機內,該相機共拍攝到白化小熊貓相片兩張,視頻兩段,同時,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一隻正常毛色的小熊貓(圖2),兩隻小熊貓毛色對比十分鮮明。
  • 全球首例!白化野生小熊貓現身了
    此次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拍攝到這隻白化小熊貓(圖1)的相機位於椅子埡口廊道編號為MGX-49號網格安放的相機內,該相機共拍攝到白化小熊貓相片兩張,視頻兩段,同時,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一隻正常毛色的小熊貓(圖2),兩隻小熊貓毛色對比十分鮮明。
  • 「瘋狂實驗」還是科技曙光 面對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網民...
    今天一條「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對此,微博評論區的網友眾說紛紜。
  • 甘肅發現首例「白化」野駱駝,網友:好好保護起來
    日前,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整理監測資料過程中,發現有「白化」野駱駝在保護區黃羊溝野生動物飲水池附近現身。這是保護區成立以來發現的首例「白化」野駱駝。視頻截圖公開資料顯示,白駱駝是內蒙古阿拉善雙峰駝毛色基因發生變異後所形成的一個特殊類群
  • 豹紋守宮為何能以爬行動物的身份成為網紅萌寵?不外乎這三個原因
    豹紋守宮是爬寵界的新手入門級寵物,這幾年在大眾視線中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有不少以前害怕爬行動物的人,都對豹紋守宮甚是喜愛,特別是它獨特的微笑表情,很有感染力,被稱為爬寵中的微笑天使。豹紋守宮是有鱗目、蜥蜴亞目、瞼虎科、擬蜥屬的爬行動物,又叫豹紋擬蜥和豹紋壁虎,經常被誤傳為屬於壁虎科(守宮科),但其實豹紋守宮不是壁虎科(Gekkonidae),而是瞼虎科(Eublepharidae)的。
  • 治療多囊腎病重大突破全球首例阻斷致病基因寶寶誕生
    治療多囊腎病重大突破全球首例阻斷致病基因寶寶誕生 來源:新民網      記者:李若楠
  • 獨家猛料帶你看清「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真相
    11月26日,人民網刊發了一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保護區意外發現一隻「褪色」小熊貓,白化野生小熊貓,屬全球首例
    在近日,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意外拍攝到:一隻「褪色」小熊貓,是白化野生小熊貓,屬全球首例。,這次大風頂拍攝到的白化小熊貓,是野生小熊貓中記錄到的首例白化個體,在國內尚屬首次。>基因上的白化現象,通常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動物體內無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從而在外部形態上呈現白色、黃白色或淺黃色,單純的「白化」突變並不影響動物正常的身體結構和生理功能。
  • 保護區意外發現一隻「褪色」小熊貓,白化野生小熊貓,屬全球首例
    在近日,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意外拍攝到:一隻「褪色」小熊貓,是白化野生小熊貓,屬全球首例。這隻白化野生小熊貓,像一隻「褪色」小熊貓,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是十分罕見的,這次大風頂拍攝到的白化小熊貓,是野生小熊貓中記錄到的首例白化個體,在國內尚屬首次。
  • 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首例白化小熊貓
    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首例白化小熊貓。受訪者供圖新華社成都9月18日電(記者 餘裡)近日,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的小熊貓(白化小熊貓)。此次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在國內尚屬首次。
  • 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首例白化小熊貓
    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首例白化小熊貓。受訪者供圖新華社成都9月18日電(記者 餘裡)近日,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的小熊貓(白化小熊貓)。
  • 白化剃刀龜誕生記!
    天賜——白化剃刀龜誕生記!剃刀龜,屬於玩家家喻戶曉的蛋龜品種,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而白化剃刀可能在國內也屬於稀罕之物。2011年的9月,破殼了一隻攜帶變異基因的剃刀。誤打誤撞,轉眼間長達6年的等待,每年都會出殼幾隻白化體幼龜,這讓人有了新的認識,原來親體是攜帶白化基因,每年下蛋會有遺傳到個別個體的現象。
  • 法國動物園誕生稀有白化鱷魚 全球僅存20隻(圖)
    法國動物園誕生白化鱷魚  科學網訊 白化病並非人的專利,許多動物也可能患上這種病,白化病是由於不同基因的突變,導致黑色素或黑色素體生物合成缺陷,從而表現為皮膚、眼睛等部位色素缺乏的一種遺傳病症。
  • 賀建奎:如果是我的小孩有先天缺陷,我也會做基因編輯
    IT之家11月28日消息 11月26日,中國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已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一消息直接引發科學界地震,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另一方面,基因編輯也引發了熱烈的倫理討論。今日12時50分時,賀建奎現身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會場。
  • 四川發現首例白化野生小熊貓
    四川發現首例白化野生小熊貓 2020-09-17 14:42:33  來源:人民日報      【四川發現首例白化野生小熊貓】近日,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
  • 基因編輯嬰兒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怪胎」?
    說實話,如果我是第一時間只看到人民網的新聞標題「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官方高調宣傳我國的高科技成就,並不會有更多的想法。因為我和大家一樣,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科學愛好者,並不是生物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並不能立即想到一些更深遠的東西。可是,這條新聞馬上就以核彈級的當量在整個社交圈炸開了。
  • 基因編輯讓嬰兒對愛滋病免疫?消息引發倫理安全性大討論
    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26日,這則消息在網上熱轉,掀起軒然大波。針對此事的安全性和倫理性,有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反對。記者從深圳市衛計委獲悉,該研究未按要求進行備案,目前官方已經啟動對此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