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多囊腎病重大突破全球首例阻斷致病基因寶寶誕生

2020-11-24 新民網上海頻道

治療多囊腎病重大突破全球首例阻斷致病基因寶寶誕生

來源:新民網      記者:李若楠     新民網編輯:周春晟    2016-08-10 16:15

圖說:多囊腎病。網絡圖

  【新民網·最新報導】8月3日上午,隨著一聲振奮人心的洪亮啼哭聲,國內首例應用MALBAC單細胞擴增及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PGD,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阻斷了多囊腎病遺傳的嬰兒,在二軍大長徵醫院順利降生,這也是全球多囊腎病患者中第一例應用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生下的健康新生兒。

  長徵醫院腎臟內科梅長林教授介紹說,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常被簡稱為多囊腎病)是人類最常見的單基因遺傳性腎病,發病率在1‰~2‰,我國約有150萬患者。患者年輕時即出現高血壓,隨之出現腎結石、感染、出血等症狀。60歲時50%以上患者進入終末期腎衰竭,只能依賴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此外,多囊腎病還引起肝臟、胰腺、卵巢等器官囊腫;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顱內動脈瘤、結腸憩室、心瓣膜病等嚴重合併症,因此,多囊腎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多囊腎病又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子代發病率為50%,男女均可患病。在我國人口眾多的國度裡,可以說每天都有新的多囊腎病「患者」出生。現代醫學研究已經明確導致多囊腎病的致病基因有兩個,分別稱為PKD1和PKD2。令人遺憾的是多囊腎病發病機制至今尚未闡明,還沒有一種十分有效的藥物或治療方法能夠控制疾病的進展。另一方面,由於疾病的遺傳特性,越來越多的患者不再考慮生育下一代,給個人和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精神壓力。

  「多囊腎病致病基因結構複雜,存在多個假基因,使得基因診斷多囊腎病十分困難。」梅長林教授表示,儘管近年來基因測序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生殖醫學技術也有了長足進步,但利用植入前胚胎遺傳診斷技術阻斷多囊腎病基因遺傳仍困難重重。

  記者了解到,從2010年起,由梅長林教授領銜的上海長徵醫院腎內科課題組在開展多項臨床治療多囊腎病研究的同時,開始探索能否採用生殖幹預的方式來阻斷多囊腎病的遺傳。2014年,終於成功建立了成熟、準確、行之有效的多囊腎病基因檢測技術平臺,檢出率及準確性達到了國際同類領先水平。

  兩年來,長徵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與多囊腎病診治中心強強聯合,為已經明確基因診斷的多囊腎病患者實施了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試管嬰兒技術。其中MALBAC單細胞分析技術有效實現了通過極少量細胞來檢測胚胎是否攜帶致病基因這一關鍵目標,使得應用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幹預多囊腎病遺傳治療流程得以快速、準確的開展。

  31歲的沈女士由於母親已知患有多囊腎病,很早就檢查發現其本人也遺傳有多囊腎病。疾病使得她早早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婚後迫切希望孕育健康下一代。

  經過周密的方案討論,長徵醫院生殖遺傳中心主任李文為沈女士實施了體外受精、胚胎培養、活檢取材、基因檢測篩選等一系列輔助生殖操作,最後成功篩選出1個染色體正常、不攜帶致病基因突變的健康胚胎植入到患者體內,並在孕19周時進行了羊水穿刺復檢確認不攜帶致病基因突變。8月3日,沈女士剖宮產下一個4090克的健康女嬰,國內首例應用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的孕婦產子的紀錄誕生了。

  據生殖遺傳中心主任李文透露,除了沈女士外,目前還有8例多囊腎病家庭正在進行輔助生殖操作中,已有2例成功植入,已經懷孕。(新民晚報新民網 李若楠)

相關焦點

  • 帶著好消息迎接新年,全國首例同時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和單基因疾病...
    12月23日,她的寶寶,也就是全國首例同時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和單基因疾病的第三代試管嬰兒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出生。「這標誌著集愛在遺傳病生殖阻斷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希望今後能造福更多的遺傳病患者。」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表示。兩次自然流產,兩個遺傳問題生育「一一」之前,媽媽董女士的備孕經歷一波三折。
  • 36歲男明星離世,他得的這類腎病,多囊腎到底怎麼回事?患者又該如何...
    他的醫生道出了這背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腎病!在腎上線既往多篇科普中,跟夥伴們講過:腎病最危險的,並不是大家熟知的尿毒症,而是心血管疾病,腎友們對此一定要提高認識。多囊腎疾病,是慢性腎病中的一種,它到底是怎麼回事?腎友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 貓疾病|當我知道我家貓有多囊腎病的時候,我崩潰了
    全球範圍內,40-48%的波斯貓攜帶PKD突變,而非波斯貓品種的貓的PKD發病率約為9-14%。!看到這還不緊張嗎▲什麼是多囊腎▲為什麼會得多囊腎▲得了多囊腎會有什麼症狀▲我的貓有多囊腎嗎▲得了多囊腎怎麼辦多囊腎 簡稱PKD。患病貓腎臟會中出現充滿液體的包囊(cysts),隨著貓咪成長而不斷增大擠壓正常腎臟結構,慢慢導致腎臟機能不足最終衰竭。
  • 慢性腎病藥物治療的重大突破:DAPA-CKD研究揭曉
    慢性腎病藥物治療的重大突破:DAPA-CKD研究揭曉 2020-08-31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貓咪科普:鏟屎官口中的貓類遺傳病——多囊腎病是怎麼回事?
    最近在許多貓咪交流群裡、論壇裡,都看到有人在聊貓咪遺傳病——多囊腎病的事情,其實在我身邊,也有一位朋友家的貓患了多囊腎病,最後結局:安樂死。講這個經歷,是想讓大家在遇到相同情況時有一個參考對象,也可以通過這個真實病例讓大家對多囊腎病印象更深一些。接下來給大家科普一些關於多囊腎病的小知識,包括簡介、症狀、診斷、治療,及一些我個人對這類疾病的想法。
  • 36歲男明星離世,多囊腎到底怎麼回事?
    他的醫生道出了這背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腎病!在腎上線既往多篇科普中,跟夥伴們講過:腎病最危險的,並不是大家熟知的尿毒症,而是心血管疾病,腎友們對此一定要提高認識。多囊腎疾病,是慢性腎病中的一種,它到底是怎麼回事?腎友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 6種人是慢性腎病高危人群
    常見的慢性腎病高危人群有以下6種: 1.目前,糖尿病腎病已成為我國患者數量最多的一種腎病。 2.高血壓患者 腎臟內的血管非常豐富且很脆弱,容易受到高血壓的傷害。如果血壓長期控制不佳,5-10年後可能會發生高血壓腎病。
  • 「大力」狗「斑點」羊:基因編輯的中國突破
    那麼,中國的科學家們究竟取得了哪些突破呢?基因敲除猴:從靈長類親戚看人類  全球首隻經過基因靶向修飾的小猴在雲南誕生,標誌著我國在轉基因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是人類首次將基因修飾技術用於大小鼠等嚙齒類動物之外的靈長類動物,表明與人類高度相似的靈長類動物不僅可以實現基因的定點突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基因的同時修飾。而且對理解生命的發育和人類疾病的發生與防治將產生重大影響。
  • 貓之多囊腎病
    初步診斷貓之多囊腎病,Feline PolycysticKidney Disease。最終診斷貓之多囊腎病,Feline PolycysticKidney Disease。討論貓之多囊腎病(polycystic kidneydisease,PKD)影響了約40-50%的波斯貓,各地區發生率有些許差異,受影響品種包括喜馬拉雅貓,美國短毛貓,波斯貓雜交品系及其他貓只(1, 4, 6),經統計全世界約有6%的貓只罹患PKD(14)。
  • 賴良學:全球第一條基因編輯克隆犬的誕生
    我和我的團隊成功培育出了中國第一隻基因編輯克隆犬「龍龍」。「龍龍」是基因編輯技術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這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賴良學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標誌著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無性繁殖的克隆技術成為現實。隨後,克隆豬、克隆牛等紛紛問世。
  • 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
    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但未經醫學倫理報備》推薦閱讀據人民網今天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多囊腎是否是遺傳病?
    多囊腎是否是遺傳病?在我們結婚的法律中明文規定,禁止近親結婚,這樣主要是為了避免近親結婚而帶來遺傳病,對於一些具備遺傳病的夫妻同樣也會遺傳給下一代,很多的患者會問及多囊腎是否是遺傳病的問題,下面就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多囊腎是否是遺傳病?
  • 基因編輯治療重大進展!我國首個原創基因治療載體:類病毒體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 多囊腎是否具有遺傳性?
    多囊腎是否具有遺傳性?所謂先天遺傳就是由父母遺傳而來,對於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多囊腎來說,是否具有遺傳性呢,對於這個問題是很多患者朋友關心的,因為他們不想自己所生的孩子也被多囊腎困擾,下面就請相關的腎病專家為您介紹下多囊腎是否具有遺傳性的問題。多囊腎是否具有遺傳性?
  • 英短、波斯、加菲的常見遺傳病——多囊腎
    多囊腎會不會突發傳染?貓咪多囊腎是由貓PKD1基因上的點突變引起的,屬於遺傳性疾病,只存在親代傳給子代,不是傳染病。貓和貓互相接觸,不會傳染多囊腎。怎麼判斷是不是有多囊腎?腹部超聲是診斷多囊腎最可靠且經濟的方法。其次,基因篩查也可以確診。腹部超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B超,是一種靈敏、快捷的非入侵式檢查手段。超聲下能夠明顯看到腎臟的邊緣實質區域,出現多個相互獨立、大小不一的液性暗區。
  • 基因編輯讓嬰兒對愛滋病免疫?消息引發倫理安全性大討論
    事件回放: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深圳誕生根據人民網的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昆凌自曝子宮有多囊問題 如何治療多囊卵巢徵
    作者:寶寶知道 釋然188周杰倫和昆凌結婚後就火速生子,並且親力親為帶小孩,如今女兒小周周也一歲多了,不過目前正準備生二胎的昆凌卻發現自己患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荷爾蒙失調,影響了下一胎的計劃。此前,昆凌自曝夫妻倆下一步還將繼續造人計劃,理想是生足三個娃。
  • 全球第一條克隆狗「斯納皮」誕生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導,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獸醫學院黃禹錫和李柄千教授課題組8月3日宣布,韓國科學家宣布成功孕育全球第一條克隆狗,性別為公,現在大約3個半月大,狗爸爸是一條3歲的阿富汗獵犬,複製技術和全球第一頭克隆羊多莉相同
  • 2019年我國基因治療載體行業發展現狀
    自1990年全球首例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的成功開展揭開了基因治療時代的序幕之後,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問題卻接連出現,導致絕大多數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的中止。由病毒載體帶來的致病風險成為阻礙基因治療發展的嚴峻問題,開發更加安全有效並能高效表達的載體成為基因治療研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