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良學:全球第一條基因編輯克隆犬的誕生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我和我的團隊成功培育出了中國第一隻基因編輯克隆犬「龍龍」。「龍龍」是基因編輯技術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這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

賴良學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標誌著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無性繁殖的克隆技術成為現實。隨後,克隆豬、克隆牛等紛紛問世。而犬被科學界普遍認為是最難克隆的動物之一。

  2017年5月28日,我和我的團隊成功培育出了中國第一隻基因編輯克隆犬「龍龍」。

「龍龍」為何物?

  基因編輯克隆犬與正常犬有什麼區別呢?

  顧名思義,基因編輯克隆犬,首先它是一隻基因編輯犬,即其基因組中的遺傳信息已人為「編輯」過;其次,它還是一隻克隆犬,即完全由體細胞發育而來,而不是正常的精子與卵子結合發育而來。與正常狗相比,體細胞克隆狗是沒有「爸爸」、「媽媽」的,它只是另一隻狗的「複製」體。基因編輯克隆犬是基因編輯與克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不同於傳統的體細胞克隆犬。傳統體細胞克隆犬,其用於克隆的體細胞遺傳信息是完整的,與正常犬無任何差別,而基因編輯克隆犬的遺傳信息是不完整的,已經被人為「編輯」過。

  有了基因編輯技術,就可以構建各種疾病的動物模型,從而服務於對人類疾病的研究。再通過克隆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具有相同遺傳信息的個體。基因編輯犬完成後,篩選具有較好表型的基因編輯犬進行克隆,從而實現基因編輯犬的大量「複製」,即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與克隆技術相結合,實現犬的基因編輯克隆。這樣可以對犬的基因組進行編輯,又可以短期內獲得大量同一基因編輯類型的克隆犬。「龍龍」就是基因編輯技術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這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

基因編輯克隆犬的應用前景

  一是可以構建疾病模型。

  有了基因編輯技術及犬的體細胞克隆技術,我們可以構建犬的疾病模型,模擬人類疾病的發病過程,從而研究疾病的發病機理及疾病治療的新藥研究。比如,beagle犬是一種實驗用犬,體型較小,在毒理學、藥理藥效學研究中運用很普遍,是藥物臨床試驗前指定的實驗動物。同時,犬有幾百種遺傳疾病與人類的遺傳疾病相似,而且犬作為模式動物在核酸序列的保守性方面比小鼠更接近人。在基因編輯克隆犬出現之前,藥物研究主要用於檢測其安全性,有了犬的基因編輯克隆技術後,就可以獲得各種疾病模型犬,從而可以對藥物的有效性進行檢測。

  此外,犬是非常理想和成熟的實驗動物,與人類在營養代謝、生理解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點,而且相比豬、猴子等動物,狗更溫馴,配合度高。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帕金森症、自閉症、糖尿病等方面,也可以建立犬疾病模型,以進行藥物篩選,推動新藥的研製。

  二是可以克隆工作犬。

  除了疾病模型,克隆犬還有多種用途,首先是克隆優良工作犬,如搜救犬、緝毒犬、導盲犬等。這些犬有特殊的技能,遺傳因素影響比較大,而訓練起來又非常難。據報導,「9·11」事件中的「英雄」搜救犬,就曾被克隆出來。因此,有了犬的克隆技術之後,就可以對一些優秀的工作犬進行克隆,使它們的優秀性能得以保存下來。

  基因編輯技術還可以讓工作犬具備某些特殊的工作技能,如藉助基因編輯技術可以使狗具有抗疲勞的特性,奔跑能力更強,或是嗅覺變得更靈敏等。再通過克隆技術即可獲得大量具有特殊性能的工作犬,從而可以減少大量培育及訓練工作。

  三是可以克隆寵物犬。

  對愛養寵物的人來說,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寵物犬將不再是奢侈的夢想。有報導顯示,韓國有公司推出寵物克隆服務,每隻克隆小狗的價值約為10萬美元,價格不菲。狗的壽命大約1215年,若能實現寵物犬的克隆,將會實現寵物犬一生的陪伴。

成就與困難

  近年來,中國犬基因編輯技術不斷發展,成果顯著。2016年12月29日世界首例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模型犬「蘋果」誕生。不久,另一隻APOE基因敲除犬「葫蘆」誕生。

  「蘋果」與「葫蘆」的誕生標誌著中國在犬的基因編輯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之後研發人員用「蘋果」的細胞進行體細胞克隆,多次實驗後,2017年5月28日世界首例基因敲除體細胞克隆犬「龍龍」誕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繼韓國之後第二個獨立自主掌握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國家,同時首次實現犬基因敲除體細胞克隆。

  可以說,在犬基因編輯技術方面,中國已經有了相當的技術積累。尤其在犬的發情鑑定、卵母細胞獲取等方面,我們擁有一整套成熟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技術上的優勢。犬基因編輯+體細胞克隆,其應用前景廣闊,並且該項技術完全由我們獨立自主掌握。

  同時,不可否認,目前我們的研究還有很多困難亟需突破。

  一是犬克隆技術難度大。主要原因是犬的生殖生理特點與其他動物不同,包括發情周期長、卵母細胞體內成熟、排卵數量少、胚胎體外培養及超數排卵技術不成熟等;同時,克隆本身效率也不高,這就需要一個較大規模的動物群體才能開展犬的基因編輯及克隆研究。而這些都增加了克隆犬的難度。

  二是研究基礎薄弱。與國外相比,犬基因編輯及體細胞克隆相關的基礎研究都相對薄弱,還有很多技術問題目前都無法解決;同時,資源的缺乏也使相關的研究困難重重。最主要的是人力資源的缺乏,從事犬基因編輯及克隆研究的人員較少,從而使得這方面的研究進展十分緩慢,需要國家在這方面做進一步的支持。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龍龍」項目負責人)

什麼是基因編輯技術?

  要了解「龍龍」,首先要弄懂什麼是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編輯技術是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敲入等。在過去幾年中,以鋅指核糖核酸酶(ZFN)和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ALEN)為代表的序列特異性核酸酶技術以其能夠高效率地進行定點基因組編輯,在基礎研究、基因治療和遺傳改良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潛力。而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CRISPR/Cas9)技術問世以來,展現出其他基因編輯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技術不斷改進後,更被認為能夠在活細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編輯」任何基因。目前已成功在狗、牛、羊、豬、兔、小鼠、大鼠等動物及人類胚胎中實現基因編輯。

來源:2017年9月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8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鍾友剛科研團隊在基因編輯克隆犬研究取得世界性突破
    ,並通過胞質注射及體細胞克隆技術,成功獲得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該研究為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製備疾病模型犬提供了新方法及研究策略,同時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物醫學研究提供良好的大型模式動物。但是由於犬特殊的生殖生理結構以及卵母細胞發育模式,對犬進行基因敲除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獲得成功。同時,犬的體細胞克隆技術世界上只有韓國科學家掌握。本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教授,於2015年利用胞質注射技術成功獲得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犬。
  • 「大力」狗「斑點」羊:基因編輯的中國突破
    基因敲除猴:從靈長類親戚看人類  全球首隻經過基因靶向修飾的小猴在雲南誕生,標誌著我國在轉基因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該研究成果2014年1月30日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後,受到全球科學界關注。
  • 全球第一條克隆狗「斯納皮」誕生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導,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獸醫學院黃禹錫和李柄千教授課題組8月3日宣布,韓國科學家宣布成功孕育全球第一條克隆狗,性別為公,現在大約3個半月大,狗爸爸是一條3歲的阿富汗獵犬,複製技術和全球第一頭克隆羊多莉相同
  • 研究表明「克隆克隆犬」健康與壽命或不受太大影響
    研究表明「克隆克隆犬」健康與壽命或不受太大影響2017-11-20 11:2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 來自克隆犬的三隻健康克隆犬(圖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Snuppy 的誕生,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系列的寵物犬克隆熱潮。
  • 治療多囊腎病重大突破全球首例阻斷致病基因寶寶誕生
    治療多囊腎病重大突破全球首例阻斷致病基因寶寶誕生 來源:新民網      記者:李若楠
  • 基因編輯讓嬰兒對愛滋病免疫?消息引發倫理安全性大討論
    基因編輯讓嬰兒對愛滋病免疫?消息引發倫理安全性大討論金羊網  作者:林園 郭起 沈婷婷  2018-11-26 金羊網訊 記者林園 郭起 沈婷婷報導:「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基因編輯嬰兒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怪胎」?
    說實話,如果我是第一時間只看到人民網的新聞標題「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官方高調宣傳我國的高科技成就,並不會有更多的想法。因為我和大家一樣,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科學愛好者,並不是生物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並不能立即想到一些更深遠的東西。可是,這條新聞馬上就以核彈級的當量在整個社交圈炸開了。
  • 北京首批6頭警用克隆犬正式入警!訓練師:明顯強於同齡犬
    (北京時間記者 楊凱博 攝影 續武 報導)11月20日,6頭傳承著優秀基因的警用克隆犬正式入警,成為北京警犬隊伍的成員。這6頭警用克隆犬的誕生,標誌著北京市公安局在警犬克隆技術探索和應用上實現首次突破,單胎產4頭警用克隆犬在世界上尚屬首例,北京市公安局也成為了全國公安機關擁有警用克隆犬最多的單位。
  • 首例基因編輯爬行動物誕生:白化蜥蜴被選中有3個原因
    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導外媒稱,美國喬治亞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造出白化小蜥蜴,從而首次成功編輯了爬行動物的基因。據法新社8月27日報導,研究人員希望藉助這項研究提高對人類視力方面問題的理解。
  • 首隻警用克隆犬「昆勳」入警
    新華社發原標題:我國首隻警用工作克隆犬「昆勳」入警8月22日,雲南省普洱市刑偵支隊警犬大隊大隊長李華帶領「昆勳」參加考核。新華社發近日,在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我國首隻警用克隆犬「昆勳」完成了「上崗培訓」,順利通過考核,正式入警。
  • 《自然》: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填補最後一個角落
    本周,《自然》在線發表了關於基因編輯的一篇重要論文。來自華盛頓大學的Joseph Mougous教授與Broad研究所的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展開合作,開發出「第一款實現線粒體DNA精確編輯的分子工具」。這項研究成果一經發表迅速引起業內的點讚。《自然》《科學》等頂尖學術期刊都特地刊發新聞介紹。
  • 廣州成功研發出「基因敲除犬」模型
    新華社廣州10月26日電(記者 肖思思)科研人員成功在犬類身上實現了基因敲除。這項技術的突破將打開未來對犬基因組實施精準編輯的大門,為開展其他人類重大疾病(如神經退行性、心血管疾病等)犬類動物模型的研究奠定重要基礎。這是記者從26日於廣州舉行的「國家『十二五』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實驗用Beagle犬及疾病模式犬研究開發平臺』暨全球首例基因敲除犬模型成果發布會」上獲悉的。
  • 全球第一條金色螢光魚「金夜明珠」露面(圖)
    全球第一條金色螢光魚「金夜明珠」17日首次與民眾見面。這條利用綠夜明珠與紅夜明珠所育種、篩選而產生的新品種螢光魚,在漆黑的空間中散發出金色光點,模樣甚是好看。  據臺媒報導,島內邰港生技研發中心經理林學廉表示,邰港一號金夜明珠是全球第一條全身型雙螢光基因的魚種,全身器官帶有紅色及綠色的螢光基因,兩者交相輝映,融合出金黃色澤。
  • 參考讀書|基因編輯與倫理道德,比爾·蓋茨這樣看
    世界上第一位『後基因組』人類或許馬上就要誕生了。」比爾·蓋茨與《基因傳》一書作者穆克吉對談(比爾·蓋茨筆記)預言突然成真,基因科技發展和倫理道德問題引發軒然大波。我們回看一下此書的推薦者比爾·蓋茨於2016年11月14日發表的關於《基因傳》的長篇書評《基因技術的得與失:「史上最驚人的一張圖」》,舊聞重讀,問題依然存在,思考遠未過時。
  • 基因編輯嬰兒炸圈 人類究竟在怕什麼?
    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憑藉一項通過基因編輯使得一對雙胞胎嬰兒具備先天抵抗愛滋病能力的試驗讓自己成功站在了全世界輿論的中心。賀教授是如何通過審查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 基因編輯究竟是怎麼回事?「上帝的手術刀」難解「脫靶」問題
    近日,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出生的消息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11月,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他和團隊通過對嬰兒胚胎細胞中的CCR5基因進行編輯,使她們在被植入母親子宮前就獲得抵抗愛滋病的能力。作者:陳翔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解決「卡脖子」難題 濟南在全國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濟南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的基因編輯產業,11月16日舉行項目基地開工儀式。這一項目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 ...機制、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鳥基因組圖譜、新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博士後汪激揚和王如意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寧約瑟等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博士後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科技日報》  6  新基因編輯工具Retrons誕生
  • 你可能不相信,CRISPR基因編輯科普第一人,其實是王力宏
    基因編輯。這項2012年才開始獲得突破的科學發現,只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就獲得了諾貝爾獎的認可,讓人類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操控基因,治療遺傳疾病,以及癌症等等。CRISPR技術誕生的最初幾年,這一突破性技術還僅僅只在少數科學家群體中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