鸏形目原屬於鵜形目。為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性鳥類,體羽白色,有光澤,眼部和雙翅有黑斑,喙顏色鮮豔。鸏鳥具有長長的中央尾羽和全蹼足,飛行時姿勢非常優美。鸏形目海鳥一般單獨在海上飛翔,屬於遊蕩性海鳥。
鸏形目只有1科3種,即紅嘴鸏、紅尾鸏和白尾鸏。
下面就分別介紹一下鸏形目的三種海鳥。
紅嘴鸏,又稱紅嘴熱帶鳥、短尾鸏。體長約46釐米(不包括尾部飄帶),全長約105釐米,翼展99-106釐米,成鳥體重約0.7千克。鸏的嘴呈紅色,腳黃綠,蹼黑色;全身大致白色,有黑色過眼線,體背密布黑色細橫紋;中央長尾羽為白色。
紅嘴鸏是大洋性海鳥,除繁殖季節登陸產卵育雛外,其餘時間均在海洋上飛翔。有時長期跟隨漁船飛行,飛行靈活,於桅杆上歇息。
紅嘴鸏在熱帶海洋小島上繁殖,在懸崖上巖石間築巢。以海洋表層的小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為食。
紅嘴鸏分布於整個熱帶海洋,在我國偶見於海南省西沙群島。
紅尾鸏,又稱紅尾熱帶鳥。體長一般78-81釐米,翼展104-119釐米,重量0.6-0.8千克。紅尾鸏的嘴和尾巴都是紅色,腳灰藍色,有黑色過眼線,全身大致白色,中央長尾羽紅色,煞是美麗。嘴前半部稍微彎曲,嘴緣呈鋸齒狀,其奇特性狀天生利於捕魚。
紅尾鸏屬於大洋性海鳥,終年飛行在海上覓食,有時跟隨漁船飛行。在熱帶海洋小島上繁殖,結群在懸崖上巖石間築巢。吃海洋表層的小魚、甲殼動物、
軟體動物,發現食物會俯衝入水。
紅尾鸏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我國有2個亞種,僅見於臺灣。
白尾鸏又稱白尾熱帶鳥。嘴黃色;腳灰黑,蹼黑色;有黑色過眼線,全身大致呈白色,體背有V形;黑色翼帶;中央長尾羽白色。
白尾鸏是也是大洋性海鳥。除了繁殖期外常年生活在海上,飛行輕快靈活、敏捷。
在熱帶海洋小島上繁殖,結群於島上或海邊高聳懸崖上巖石間築巢。雛鳥一般從孵出到離巢飛翔一般需2個月。
終年在海上漂泊覓食,以表層小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等海洋生物為食。覓食方式主要通過在水面上空邊飛邊注視著海面,一旦發現食物,則會急速俯衝入水捕食。
白尾鸏分布於熱帶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以及紅海和波斯灣一帶,我國僅見於臺灣省,但非常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