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汙染威脅海鳥生存

2021-01-14 科學網

近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發現,海洋中的塑料碎片可能對大多數海鳥構成威脅,特別是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塔斯曼海。為了量化對海鳥的這種風險,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Chris Wilcox及其同事進行了空間風險分析,然後用在1962年到2012年之間進行的關於塑料攝取的研究調整了相關模型。

結果,研究人員在59%的海鳥物種體內發現了攝取的塑料,他們估計,如果利用當下的數據進行同樣的研究,受影響的物種數量可能達到90%。而且,海鳥塑料攝取的變化原因可以歸結於身體尺寸、覓食策略以及暴露在塑料中的程度。

該空間風險模型還發現,潛在影響最高的區域可能是在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結果提示,到2050年,塑料可能影響99%的海鳥物種,而通過有效的廢物管理,減少塑料流進海洋,可能會緩解這種風險(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章)

相關焦點

  • 海鳥被迫在垃圾中築巢 日本西之島塑料垃圾汙染嚴重
    來源:經濟日報據日媒報導,位於日本東京以南約1000公裡的太平洋無人島西之島的塑料垃圾汙染嚴重,岸上散落著被海浪衝來的塑料瓶、牙刷、浮標等汙染物,並對當地海鳥的生存構成了一定威脅。據報導,10月,日本攝影師中村惠美隨測量調查隊登島時,發現到了西之島塑料垃圾的情況。
  • 廢棄塑料垃圾不僅進入了海鳥胃裡,還大量出現在海鳥的巢穴中
    你或許聽說過塑料已進入海鳥的食物鏈或是海鳥因被塑膠袋纏住而喪命,但塑料汙染對海鳥生存健康的威脅可能遠超過這些。《海洋汙染通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蘇格蘭萊迪島(Lady Isle)上,五種海鳥的巢穴中塑料的比例高達24.5%至80%,其中歐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的巢穴中塑料含量已達到80%。海鳥不僅容易誤食塑料,它們的巢穴中也在積累著越來越多的塑料。
  • 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你好生活」中,主持人王冠提到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誤食下的塑料,讓海鳥脫水、飢餓、胃穿孔而死。這樣的現象早已存在。同樣的2019年的一檔綜藝節目「奇遇人生」中,阿雅和蘇有朋去往澳大利亞探索塑料汙染問題。
  • 這種塑料入海即溶 海鳥再不會誤食塑膠袋了
    這種塑料入海即溶 海鳥再不會誤食塑膠袋了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複合材料數字  人類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為480萬噸到1270萬噸,佔海洋固體汙染物總量的
  • 研究顯示英國海上風電場或威脅部分海鳥生存
    新華網倫敦9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儘管海上風電場會帶來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但其運轉也可能影響周邊動物生存。英國一項新研究就顯示,該國準備建造的海上風電場由於離塘鵝棲息地較近,運轉的風車葉片很可能會傷害這種海鳥。
  • 鯨魚吞吃塑料桶被卡住,海洋塑料汙染觸目驚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海下攝影機拍下的一組照片顯示了一個驚人的影像:一隻正在捕食的抹香鯨將一隻塑料桶當做了食物吞進了嘴裡,但是隨後,這個藍色的塑料水桶卡住了抹香鯨的嘴,無法吐出更無法下咽。這個令人心碎的畫面提醒著我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汙染正給我們的海洋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英國南極考察隊曾發現一隻死亡的信天翁,信天翁是一種大型海鳥,這次死亡的是一隻幼鳥。科學家發現,它的死因來自於食物——儘管信天翁有著能把吃下去的無法消化的食物吐出來的能力,但是一根塑料籤無情的刺穿了它的腸,最終導致了幼鳥死亡。
  • 科學網—塑料汙染對小海龜影響更大
    本報訊 近日,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較年幼的海龜(幼龜和剛孵化的稚龜)死於塑料攝入的風險高於成年龜。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報告》。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Britta Denise Hardesty及同事分析了246隻海龜的屍檢數據以及來自擱淺資料庫的706條屍檢記錄,發現幼龜比成年龜攝入了更多的塑料。 而且,海龜消化道中的塑料含量因死亡原因而異;因不明原因死亡的海龜攝入的塑料最少,其次是因非塑料相關原因(如船隻撞擊和溺水)死亡的,而那些因攝入塑料而死亡的海龜攝入的塑料量最高。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
  • 中國海鳥多樣性及其保護
    77種海鳥中,有26種也同時棲息或在遷徙季節出現在內陸地區,分布於渤海區域的有37種,黃海區域的有34種,東海區域的有68種,南海區域有58種。       由於缺乏研究,海鳥所面臨的威脅也被忽視,其真實生存現狀惡化的情況更嚴重:中國沿海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對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等,導致海鳥的生態環境和棲息地遭到破壞。
  • 塑料汙染觸目驚心!寄居蟹居住在牙膏蓋中
    去年,一張死去的信天翁幼雛在北太平洋死去的照片曝光,這張觸目驚心的照片進一步昭示了汙染問題的嚴重性。科學家認為幼雛胃中瓶蓋廢渣、漁網以及塑料碎片都是在其父母餵食時進入體內的。今年2月的一次裡程碑式的研究揭示了汙染海洋的塑料垃圾對於野生動物全方面的威脅。研究發現近400種海洋生物都面臨著海洋中的塑料購物袋、漁網以及其它的垃圾所造成的巨大威脅。
  • 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
    在近期播出的某節目中,主持人王冠說,自己曾在紀錄片中看到,有海鳥死後被發現腹中都是塑料垃圾。誤食下的塑料,讓海鳥脫水、飢餓、胃穿孔而死。少用一個塑膠袋,節約一張抽紙,珍惜每一滴水……這些微小舉動,都可能讓環境變得更好!轉給更多人!
  • 一隻小海龜與它的104片塑料,令人心痛,塑料汙染何時才能解決?
    因食用塑料而遭受營養不良的海龜非常普遍,每年的8月到11月是海龜「反衝」季,年幼的海龜由於狂風和巨浪而被衝上岸,博卡拉頓自然中心被發現被反衝上岸並死亡的數十個小海龜都存在這種情況,幾乎每個海龜都曾誤食了塑料。為什麼這麼小的海龜會吃這麼多塑料呢?當海龜寶寶破殼而出時,便朝著一種叫馬尾藻類海草的浮遊海藻墊子前進,它們最初的幾年是會在這上面生活。
  • 北極海鳥已產下含塑料的蛋:聽了那麼多道理,為什麼不傷害地球那麼難?| 3月【自然生活家】一日營
    樣本採集點距離最近的人類居住地有160英裡遠,這是化學物質汙染地球最偏遠地區的最新證據。北極暴雪鸌在海上翱翔(圖片來源:tendaily.com.au)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添加到塑料中的化學物質,通常用於塑料製品中,例如塑料瓶、菸蒂、塑料玩具和塑膠袋等,海鳥經常把它們誤認為食物後攝取。
  • 美媒:塑料垃圾正威脅鯊魚和大型魚類生存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美媒稱,你也許看過一段令人心碎的視頻,一隻烏龜的鼻子裡插著一根吸管,你也可能聽說過微塑料導致魚類呼吸困難。科學家說,塑料問題還會造成更大的傷亡。鯊魚和鰩魚正同樣受到塑料汙染的影響。
  • 印尼一抹香鯨死去 胃中發現六公斤塑料垃圾
    治理塑料垃圾汙染、特別是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已經刻不容緩!20日,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南方向的一處海域,人們在一頭死去的抹香鯨身體內發現了足有六公斤重的塑料垃圾。這頭抹香鯨長約9.5米,它的屍體在當地一處國家公園的近海處被發現。
  • 海水的蒸餾物,為什麼會含有塑料呢?
    近年來,「白色汙染」已成為影響海洋環境的一道難題,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和致命的傷害。每年會有數十萬的海鳥因為吞食或被纏在海洋白色垃圾中而死亡,塑料垃圾對動物的傷害和威脅日趨嚴重。
  • 塑料汙染問題迫在眉睫!15.6億口罩已進入海洋,海洋生物將何去何從?
    Oceans Asia負責人表示:「一次性口罩由多種熔噴塑料製成,並且由於成分以及汙染和感染的風險而難以回收。並表示:「每個口罩重量約為3至4克,這可能導致6800多噸的塑料汙染」。受疫情影響,全球對口罩的需求量、使用量不斷增加,但口罩被廢棄後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治理塑料汙染已刻不容緩。
  • 命運多舛的海龜天堂島,剛剛趕走了偷獵者,又迎來了塑料汙染
    首先,好消息是:動物與植物國際組織(FFI)自2015年以來一直與當地的動物保護組織保護三個受威脅的海龜物種,並取得了巨大進展。在2018-19繁殖季節,超過550個海龜巢穴受到保護。絕大多數(412隻)是綠海龜的巢穴,但玳瑁(94隻)和稜皮龜(44隻)的巢穴數量在這兩年顯著增加。自2012年以來,首次記錄到築巢的雌性獨居橄欖樹也產下了100多個卵,所有卵都孵化成功。
  • 為什麼塑料對海龜有致命吸引力?研究者發現了新證據
    塑料碎片在海洋中迅速聚集。塑膠袋,網和瓶子之類的物品對數百種海洋生物構成威脅,其中包括瀕臨滅絕的海龜,鳥類和鯨魚。蓋恩斯維爾佛羅裡達大學的約瑟夫·普萊弗博士說,漂浮或浸沒在塑料中的氣味是海龜的「嗅覺陷阱」。在海洋中飄過的塑料會散發出被海龜吸引的氣味,這是尋找食物的進化適應方法,但由於它們被塑料的氣味所吸引,現在已經成為海龜的問題。
  • 馬裡亞納海溝也沒逃過汙染,塑料微粒在大量堆積
    雖然深海中生活的未知生物會讓我們感到可怕,但是那裡卻面臨著更加嚴重的危機,那就是塑料災難。發表在《地球化學展望》快報上的研究稱,即使在海洋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也存在著數量驚人的塑料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