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製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複合材料
數字
人類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為480萬噸到1270萬噸,佔海洋固體汙染物總量的60%至80%
90%的海鳥是因為誤食了塑膠袋而死於非命
成果
將非酶水解過程和水溶過程與生物降解過程結合起來,實現了材料在海水中快速降解
為解決日益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中國科學家最近研製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複合材料,有望在諸多領域替代現有難以降解的通用塑料。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格俠介紹,其團隊研製出的這種結合了水溶性與降解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環境耐受性,廢棄後能在數天到數百天內在海水中降解消失,最終分解為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小分子。
據保守估計,人類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為480萬噸到1270萬噸,佔海洋固體汙染物總量的60%至80%。世界經濟論壇也發出警告,2050年全球海洋塑料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總重量。
專家介紹,目前幾乎所有類型的塑料都已經在海洋中找到。這些塑料微粒或者漂浮在海水中,或者沉入海底,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不會分解,對整個海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一些海洋生物,如信天翁、海龜等,誤食塑膠袋會產生一系列的胃腸問題,以至於無法再進食,最終被餓死。最令人震驚的一項科學數據顯示:有90%的海鳥是因為誤食了塑膠袋而死於非命。
王格俠指出,儘管海洋中塑料汙染問題已經非常嚴峻,但目前人們對於這些塑料汙染仍然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海洋特殊水域環境使得人們不能像在陸地上一樣對這樣大量分散的垃圾進行集中收集和處理。最根本有效的辦法就是讓材料廢棄進入海水後能自行降解消失。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降解塑料和工程塑料研究組是中國率先開展生物可降解塑料研究的單位。生物降解塑料大都是含酯鍵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鏈相對脆弱,因而可以被自然界許多微生物分解、消化,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海鳥正受到塑料汙染的威脅。
經過多次反覆實驗,理化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將非酶水解過程和水溶過程與生物降解過程結合起來,實現了材料在海水中快速降解。科研人員通過對材料的設計、合成、改性和加工使得其降解性能可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進行調控。
在近期於深圳舉行的旨在提升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屆「率先杯」未來技術創新大賽上,這一技術位列30個優勝項目之一。
新華社記者喻菲(據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