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塑料入海即溶 海鳥再不會誤食塑膠袋了

2021-01-19 四川日報
這種塑料入海即溶 海鳥再不會誤食塑膠袋了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複合材料

數字
  人類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為480萬噸到1270萬噸,佔海洋固體汙染物總量的60%至80%
  90%的海鳥是因為誤食了塑膠袋而死於非命
成果
  將非酶水解過程和水溶過程與生物降解過程結合起來,實現了材料在海水中快速降解

  為解決日益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中國科學家最近研製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複合材料,有望在諸多領域替代現有難以降解的通用塑料。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格俠介紹,其團隊研製出的這種結合了水溶性與降解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環境耐受性,廢棄後能在數天到數百天內在海水中降解消失,最終分解為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小分子。
  據保守估計,人類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為480萬噸到1270萬噸,佔海洋固體汙染物總量的60%至80%。世界經濟論壇也發出警告,2050年全球海洋塑料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總重量。
  專家介紹,目前幾乎所有類型的塑料都已經在海洋中找到。這些塑料微粒或者漂浮在海水中,或者沉入海底,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不會分解,對整個海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一些海洋生物,如信天翁、海龜等,誤食塑膠袋會產生一系列的胃腸問題,以至於無法再進食,最終被餓死。最令人震驚的一項科學數據顯示:有90%的海鳥是因為誤食了塑膠袋而死於非命。
  王格俠指出,儘管海洋中塑料汙染問題已經非常嚴峻,但目前人們對於這些塑料汙染仍然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海洋特殊水域環境使得人們不能像在陸地上一樣對這樣大量分散的垃圾進行集中收集和處理。最根本有效的辦法就是讓材料廢棄進入海水後能自行降解消失。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降解塑料和工程塑料研究組是中國率先開展生物可降解塑料研究的單位。生物降解塑料大都是含酯鍵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鏈相對脆弱,因而可以被自然界許多微生物分解、消化,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海鳥正受到塑料汙染的威脅。
  經過多次反覆實驗,理化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將非酶水解過程和水溶過程與生物降解過程結合起來,實現了材料在海水中快速降解。科研人員通過對材料的設計、合成、改性和加工使得其降解性能可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進行調控。
  在近期於深圳舉行的旨在提升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屆「率先杯」未來技術創新大賽上,這一技術位列30個優勝項目之一。
  新華社記者喻菲(據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相關焦點

  • 泰一幼鯨誤食塑膠袋死亡,解剖畫面觸目驚心!
    在泰國南部沿海,一隻幼年的領航鯨因吞下塑膠袋後死亡,胃裡面的膠袋多達80個,重達8公斤,場面令人震驚。胃裡面的塑膠袋使這頭鯨魚無法吃進任何有營養的食物。而且,這頭鯨魚在死前還吐出5個塑膠袋。據報導,泰國海域每年有至少300隻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袋死亡,其中包括領航鯨、海龜和海豚。
  • 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
    在近期播出的某節目中,主持人王冠說,自己曾在紀錄片中看到,有海鳥死後被發現腹中都是塑料垃圾。誤食下的塑料,讓海鳥脫水、飢餓、胃穿孔而死。少用一個塑膠袋,節約一張抽紙,珍惜每一滴水……這些微小舉動,都可能讓環境變得更好!轉給更多人!
  • ...掉1000億個塑膠袋,每年800萬噸塑料傾倒入海洋,而降解至少需要...
    塑料中含有一種名叫「二甲基硫醚」的化學物質(通常這種氣味在塑料垃圾表面的海洋浮遊植物的作用下產生),對於信天翁來說這就是「美食信號」。科學家們預計到2050年,全球99%的海鳥都會誤食塑料製品。在20世紀60年代,只有不到5%,但是到2010年這一數據達到了80%。 全球的塑料汙染正在呈上升趨勢。
  • 廢棄塑料垃圾不僅進入了海鳥胃裡,還大量出現在海鳥的巢穴中
    你或許聽說過塑料已進入海鳥的食物鏈或是海鳥因被塑膠袋纏住而喪命,但塑料汙染對海鳥生存健康的威脅可能遠超過這些。《海洋汙染通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蘇格蘭萊迪島(Lady Isle)上,五種海鳥的巢穴中塑料的比例高達24.5%至80%,其中歐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的巢穴中塑料含量已達到80%。海鳥不僅容易誤食塑料,它們的巢穴中也在積累著越來越多的塑料。
  • 日本奈良鹿誤食塑膠袋死亡事故頻發 日企推出可食用紙袋
    據CNN10月22日報導,日本奈良鹿誤食塑膠袋死亡事故頻發,一位當地企業家發明了一種塑膠袋的替代品——可食用紙袋,保護該鎮的小鹿。奈良公園是日本的風景名勝之一,大約有1000頭鹿生活在這裡。這些鹿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也深受遊客歡迎。
  • 新型「塑膠袋」入水即溶還能喝
    新型「塑膠袋」入水即溶還能喝 快看 來源:央視網 發布時間:2018年08月10日 18:56 A-A+ 央視網消息
  • 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你好生活」中,主持人王冠提到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誤食下的塑料,讓海鳥脫水、飢餓、胃穿孔而死。這樣的現象早已存在。同樣的2019年的一檔綜藝節目「奇遇人生」中,阿雅和蘇有朋去往澳大利亞探索塑料汙染問題。
  • 海鳥被迫在垃圾中築巢 日本西之島塑料垃圾汙染嚴重
    來源:經濟日報據日媒報導,位於日本東京以南約1000公裡的太平洋無人島西之島的塑料垃圾汙染嚴重,岸上散落著被海浪衝來的塑料瓶、牙刷、浮標等汙染物,並對當地海鳥的生存構成了一定威脅。據報導,10月,日本攝影師中村惠美隨測量調查隊登島時,發現到了西之島塑料垃圾的情況。
  • 塑料汙染威脅海鳥生存
    近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發現,海洋中的塑料碎片可能對大多數海鳥構成威脅,特別是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塔斯曼海。
  • 北極海鳥已產下含塑料的蛋:聽了那麼多道理,為什麼不傷害地球那麼難?| 3月【自然生活家】一日營
    北極暴雪鸌在海上翱翔(圖片來源:tendaily.com.au)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添加到塑料中的化學物質,通常用於塑料製品中,例如塑料瓶、菸蒂、塑料玩具和塑膠袋等,海鳥經常把它們誤認為食物後攝取。科學家認為這些化學物質,是海鳥在捕食時誤食的塑料碎片中釋放出來的。這意味著塑料會持久留在胃裡,並釋放能夠進入血液和卵中的化學物質。「我們發現有多種塑料汙染物從母體轉移到鳥蛋中,那隻鳥從發育之初,體內就攜帶那些汙染物。而在這樣一個原始環境中發現鳥蛋含有塑料添加劑,這是令人非常擔憂與悲哀的。」
  • 塑膠袋真是「人類史上最糟糕的發明」嗎
    由於不可降解,塑膠袋早已成為多數環保主義者的眼中釘肉中刺,海龜和海鳥誤食塑膠袋後死亡的圖片更是讓有同情心的普通人也對塑膠袋痛恨了起來。英國《衛報》上曾寫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的地球似乎已經變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膠袋無處不在,直到有一天,我們都已離去,這些東西仍然佔據著地球,因為它們是『永存『的』。」但其實,今天人們對塑膠袋的大多數認識,都是錯誤的。
  • 人從嬰兒期就開始吃塑料?隨手扔掉的塑料,正被你一口一口吃回來
    而三十年前埋下的塑膠袋,卻仍未降解。」 別以為這是段子,這是個事實。 我們隨意丟棄的每一個不可降解的塑膠袋,被埋進地底下幾十年,它們依舊嶄新如初。 有數據表明:塑料的降解時間達到1000年。
  • 壽司餡裡添塑膠袋還能吃嗎?願鯨魚胃裡「80斤塑料」事件不再重演
    當塑膠袋出現在水母本該出現的位置,又如水母般沉浮,海龜就很容易把它當成水母誤食。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表明,全世界超過一半的海龜都曾誤食過塑料製品。 要知道,絕大多數動物並沒有消化塑料的能力。因此當這些東西到了海龜的肚子裡,既無法消化又無法排出,輕則引起消化異常、生殖能力下降,重則堵塞損傷內臟、導致死亡。
  • 印尼一抹香鯨死去 胃中發現六公斤塑料垃圾
    治理塑料垃圾汙染、特別是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已經刻不容緩!20日,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南方向的一處海域,人們在一頭死去的抹香鯨身體內發現了足有六公斤重的塑料垃圾。這頭抹香鯨長約9.5米,它的屍體在當地一處國家公園的近海處被發現。
  • 80隻塑膠袋!領航鯨幼崽誤食死亡 解剖畫面觸目驚心
    綜合外媒2日報導,在泰國南部沿海,一隻幼年的領航鯨(Pilot whale)日前因吞下80個塑膠袋後死亡。泰國海洋與沿海資源部2日在社交網站臉書發文稱,這隻雄性的領航鯨幼崽在泰國和馬來西亞邊界的一條運河中被發現時,已經快要斷氣,成為海洋生物誤食塑膠垃圾奪命的最新案例。
  •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香氣逼人」,聞起來像蝦子海龜易誤食!
    誘使海龜吞下漂浮塑料垃圾的關鍵,已經從「漂浮塑料垃圾看起來像水母」,升級成「漂浮塑料垃圾聞起來像食物」。新研究發現,「氣味」是海龜上當、吞下漂浮塑料垃圾的另一個關鍵。對海龜而言,如何判別漂浮塑料垃圾與水母一直是一大難題。現在,這項難題更進一步升級,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會散發出類似海龜食物的氣味,讓海龜難以分辨水母與塑料。
  • 吃海鮮等於吃塑料?因為吃海鮮,人體每年或攝入5.5萬微塑料!
    在江、河、湖、海中,塑料網和釣魚線對動物尤為有害,纏結會導致動物窒息,或者影響動物進食或浮出水面換氣。根據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80%的纏結會導致直接的傷害或死亡。在動物園內,遊客向露天的熊、虎、猴等園內投放一些塑料包裝的食物、水果等,動物誤食後,塑料在胃中既不能消化也不能排出,使動物不能進食,患病直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