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塑料垃圾不僅進入了海鳥胃裡,還大量出現在海鳥的巢穴中

2021-01-14 澎湃新聞
廢棄塑料垃圾不僅進入了海鳥胃裡,還大量出現在海鳥的巢穴中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實習生 何青怡

2020-08-03 08:47 來源:澎湃新聞

環境中無所不在的廢棄塑料垃圾會對海鳥產生怎樣的影響?你或許聽說過塑料已進入海鳥的食物鏈或是海鳥因被塑膠袋纏住而喪命,但塑料汙染對海鳥生存健康的威脅可能遠超過這些。

《海洋汙染通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蘇格蘭萊迪島(Lady Isle)上,五種海鳥的巢穴中塑料的比例高達24.5%至80%,其中歐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的巢穴中塑料含量已達到80%。海鳥不僅容易誤食塑料,它們的巢穴中也在積累著越來越多的塑料。

從食品包裝到洗護用品,再到衣服、家具、計算機和汽車,塑料無處不在。然而,經久耐用的塑料卻很難通過生物降解,一旦進入海洋,它們需要數百年才能被分解,還會破壞海洋生物多樣性。海鳥就是受到塑料威脅的物種之一。

近年來,不同種類的海鳥數量都在急劇下降。根據聯合自然保護委員會(JNCC)發布的1986-2018年海鳥監測計劃(SMP)報告,在過去的18年中,僅在英國範圍內,歐鸕鷀的數量就減少了24%,黑腳三趾鴴(學名:Rissa tridactyla)的數量減少了一半,短尾賊鷗(學名:Stercorarius parasiticus)的數量減少了70%。

這些海鳥數量為什麼會急劇下降?仍然是個謎。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被認為是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塑料也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之一。那麼,塑料是怎樣對海鳥產生影響的?影響規模又有多大?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人類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有效應對塑料對海鳥構成的威脅。但此前,人們對於上述問題缺乏基本的資料庫。

發表在《海洋汙染通報》上的《 The prevalence and source of plastic incorporated into nests of five seabird species on a small offshore island》(《一個小型近海島嶼上,五種海鳥巢穴中摻入塑料的普遍程度及來源分析》)對一些關鍵問題進行了量化分析。

論文作者之一Danni Thompson供圖

在蘇格蘭海岸5.6公裡遠的萊迪島(Lady Isle)上,研究人員使用相機對625個海鳥巢穴及其周圍環境進行拍攝,並通過軟體計算分析巢穴中塑料含量和品種。

使用軟體對銀鷗巢穴進行分析

被記錄的五種歐洲海鳥物種包括:銀鷗(Larus argentatus)、小黑背鷗(Larus fuscus)、大黑背鷗(Larus marinus) 、歐鸕鷀(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和普通鸕鷀(Phalacrocorax carbo)。其中,後四者因為數量急劇下降被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列為英國「環境保護關注物種」。

結果顯示,歐鸕鷀的巢穴中塑料含量最高,達到80%,大黑背鷗次之,為53%,銀鷗巢穴中的塑料含量為39%,巢穴塑料含量最低的小黑背鷗和普通鸕鷀也超過了20%。

萊迪島(Lady Isle)上五種鳥巢中的塑料含量

巢穴中的塑料有什麼危害?對於許多海鳥而言,巢穴能使其中的鳥蛋保持溫暖和乾燥,而塑料給巢穴帶來的任何環境變化都可能使鳥蛋的孵化失敗。另外,塑料改變了鳥巢的顏色,使鳥巢原本的偽裝效果失去作用,最終導致鳥蛋和幼雛暴露在捕食者的視野中,增加被捕食的機率。

該研究通過從塑料的類型和來源進一步進行分析發現,巢穴中的塑料不僅來自海鳥的覓食地點,還來自巢穴周圍的環境。也就是說,海鳥不僅通過食物攝取塑料,還會收集塑料作為巢穴材料。

論文作者之一Danni Thompson供圖

在此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研究人員提出建議:在海鳥繁殖季節開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海灘清理,儘可能減少海鳥接觸到的塑料數量,並將巢穴中的塑料含量作為長期監測數據。近年來,海灘垃圾數量明顯增加,防止塑料破壞環境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海鳥,塑料,白色汙染,海洋汙染,微塑料,減塑,氣候變化

相關推薦

評論(31)

相關焦點

  • 海鳥被迫在垃圾中築巢 日本西之島塑料垃圾汙染嚴重
    來源:經濟日報據日媒報導,位於日本東京以南約1000公裡的太平洋無人島西之島的塑料垃圾汙染嚴重,岸上散落著被海浪衝來的塑料瓶、牙刷、浮標等汙染物,並對當地海鳥的生存構成了一定威脅。據報導,10月,日本攝影師中村惠美隨測量調查隊登島時,發現到了西之島塑料垃圾的情況。
  • 這種塑料入海即溶 海鳥再不會誤食塑膠袋了
    這種塑料入海即溶 海鳥再不會誤食塑膠袋了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複合材料數字  人類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為480萬噸到1270萬噸,佔海洋固體汙染物總量的
  • 北極海鳥已產下含塑料的蛋:聽了那麼多道理,為什麼不傷害地球那麼難?| 3月【自然生活家】一日營
    科學家認為這些化學物質,是海鳥在捕食時誤食的塑料碎片中釋放出來的。這意味著塑料會持久留在胃裡,並釋放能夠進入血液和卵中的化學物質。「我們發現有多種塑料汙染物從母體轉移到鳥蛋中,那隻鳥從發育之初,體內就攜帶那些汙染物。而在這樣一個原始環境中發現鳥蛋含有塑料添加劑,這是令人非常擔憂與悲哀的。」
  • 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你好生活」中,主持人王冠提到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誤食下的塑料,讓海鳥脫水、飢餓、胃穿孔而死。這樣的現象早已存在。同樣的2019年的一檔綜藝節目「奇遇人生」中,阿雅和蘇有朋去往澳大利亞探索塑料汙染問題。
  • 塑料汙染威脅海鳥生存
    近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發現,海洋中的塑料碎片可能對大多數海鳥構成威脅,特別是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塔斯曼海。
  • 海鳥死亡肚子裡全是塑料
    在近期播出的某節目中,主持人王冠說,自己曾在紀錄片中看到,有海鳥死後被發現腹中都是塑料垃圾。誤食下的塑料,讓海鳥脫水、飢餓、胃穿孔而死。少用一個塑膠袋,節約一張抽紙,珍惜每一滴水……這些微小舉動,都可能讓環境變得更好!轉給更多人!
  • 印尼一抹香鯨死去 胃中發現六公斤塑料垃圾
    治理塑料垃圾汙染、特別是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已經刻不容緩!20日,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南方向的一處海域,人們在一頭死去的抹香鯨身體內發現了足有六公斤重的塑料垃圾。這頭抹香鯨長約9.5米,它的屍體在當地一處國家公園的近海處被發現。
  • 大連老虎灘海鳥保護節啟幕 近千市民餵食海鳥(圖)
    楊毅 攝­  中新網大連4月3日電 (記者 楊毅)以「關愛海鳥,共享蔚藍」為主題的「第八屆老虎灘海鳥保護節」,3日在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內近海沙灘處啟幕,吸引近千名遊客爭相參與餵食海鳥。­  大連老虎灘景區歷來是海鳥傳統的棲息地,也是南遷野生鳥類的休整地。
  • 中國海鳥多樣性及其保護
    如河燕鷗(Sterna aurantia)、黑腹燕鷗(Sterna acuticauda)基本生活在內陸的淡水環境中,一些鵜鶘和鸕鷀也生活在淡水環境中,他們實際上不應隸屬於海鳥;沒有被列入海鳥的巖鷺(Egretta sacra)、黃嘴白鷺(Egretta eulophotes)及鴨科中的許多種類(特別是海鴨類),一年之中多數時間在海洋環境中度過,應屬於海鳥。
  • 揭秘海鳥死亡真相—新聞—科學網
    自1973年以來,北美的海鳥數量估計平均下降了70%,其中那些在北極繁育的物種遭受的打擊最大。這種數量下降對全世界的海鳥物種來說都非常普遍。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和科學家警告,如果不採取行動,一些物種可能會滅絕。研究人員還表示,現在了解北極環境正在如何改變鳥類的繁育和生存比以往都更加迫切。
  • 海鳥的哭泣:當科學開始了解海鳥時,它們正在不斷死去
    這些海鳥是什麼,又在哪裡?傷心又孤單的水手真的看見了它們嗎?這是不是他的想像?它們真的在他周圍的海上出現了嗎?還是他出現幻覺,臆想中的往昔此刻飄到了視野中?它們也許是他死去朋友的靈魂,但它們似乎在冷冷的海水裡張開了翅膀。我憂心難過,身處冰冷的海洋,在冬天流放的路途上躊躇,失去了朋友也沒有親眷,與冰霜為伍。冰雹向前方挺進。
  • 你聽,這是海鳥在哀鳴
    即使我們已經在開始認識它們,這個星球上的海鳥數量卻還是呈自由落體式地,在過去的六十年裡下降了近70%,比起1950年來減少了十億。在本書介紹的十種海鳥中,有七種的種群數量,至少在部分分布區域內,呈現出下降趨勢。滅絕的危險在海洋中徘徊,海鳥們的哭泣,那曾經響徹高緯度地區的海灣和海岬周圍的聲音,在本世紀內,也許將成為回憶。」
  • 釣魚島海域的海鳥捕魚記
    高溫、高鹽的太平洋黑潮帶來的大量魚群,不僅使釣魚島海域成為我國漁民祖祖輩輩從事漁業生產的傳統漁場,還為生活在這片海域的海鳥提供了豐盛食物。記者跟隨中國漁政206船在釣魚島海域護漁巡航過程中,目睹了眾多美麗的海鳥在這片海域翱翔覓食的矯健英姿。  釣魚島海域「鳥丁興旺」,中國漁政206船在航行中,經常能看見許多海鳥圍繞在船頭上下翻飛。
  • 老虎灘海鳥保護節啟幕
    第九屆「老虎灘海鳥保護節」關愛海鳥公益活動4月5日在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拉開帷幕。市民遊客近距離餵食海鳥,增強愛鳥護鳥意識,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活動當天,老虎灘海洋公園極地館特意準備了新鮮充足的魚食,供市民餵食海鳥。
  • 《海鳥的哭泣》:人們看不到的鳥類愛情與生活
    但是在海鳥的世界裡,暴風鸌、海鸚、信天翁等鳥兒們卻會故意製造出極其肥胖的雛鳥。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海鳥會考慮到父母覓食時出現特殊情況,一旦沒有食物,雛鳥肯定就要挨餓。只有儲備了充足脂肪的雛鳥,存活下來的概率才會變大。然而,隨著氣候變化、海水汙染、人類的獵殺和生活環境的擴張,海鳥們的生存處境越來越艱難。
  • 大連:蛇島海鳥進入孵化期(圖)
    大連:蛇島海鳥進入孵化期(圖) 作者:杜敏 巴家偉 王小平 2018-05-25 10:16   來源:大連日報
  • 送書|《海鳥的哭泣》:海鳥滅絕的真相,它們悲慘的現在就是人類的未來
    |推薦理由|透過海鳥的眼睛,能看到世界最好與最壞的模樣。 《海鳥的哭泣》是一部傑出的自然主義非虛構作品,榮獲英國自然與旅行寫作至高獎——溫賴特獎,入選《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11000種左右的鳥中,只有350種飛向了海洋——海鳥是海上與風中的⼤師,是唯⼀能在陸地、海洋與天空都⾃在⽣活的⽣物,它們在艱難環境中成長,在地球上存活長達⼀億多年,但如今數量正在直線下滑。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
  • 南大西洋有一個島嶼,人類帶去的老鼠每年吃掉幾百萬隻海鳥!
    戈夫島上生活著幾十種珍稀海鳥,它們在這繁衍了成千上萬年,而老鼠是一百多年前人類無意中帶上去的,老鼠在這裡沒有天敵,現如今繁衍到數百萬隻,並以島上的海鳥為食,這些海鳥缺乏對付老鼠的技能,最後只能淪為老鼠的盤中餐。
  • 海鳥經濟學:海鳥便便值千金
    最近,有一群科學家為了要呼籲大眾關注保育海鳥的重要性,用盡各種方式估算出海鳥便便的「價值」,讓人們清楚看見海鳥之於人的重要性。海鳥便便原來是肥料在農夫眼中,海鳥形成的「海鳥糞」富含氮、磷等元素,是一種非常好用的肥料,因此孕育出一個買賣海鳥糞的市場。鳥便便富含大量的氮、磷,可以作為肥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