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海龜正在吞食海洋中的少量塑料,並因此而死亡。
關於為什麼海龜和其他海洋動物會攝入塑料的說法有很多,科學家有新的證據來解釋為什麼塑料對海龜有危險:動物將塑料的氣味誤認為是食物。
因此,漂浮在海中的塑膠袋不僅看起來像「零食」,而且散發出類似的氣味。
美國研究人員說,這種「嗅覺陷阱」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海龜容易進食並被塑料纏住。
塑料碎片在海洋中迅速聚集。塑膠袋,網和瓶子之類的物品對數百種海洋生物構成威脅,其中包括瀕臨滅絕的海龜,鳥類和鯨魚。
蓋恩斯維爾佛羅裡達大學的約瑟夫·普萊弗博士說,漂浮或浸沒在塑料中的氣味是海龜的「嗅覺陷阱」。在海洋中飄過的塑料會散發出被海龜吸引的氣味,這是尋找食物的進化適應方法,但由於它們被塑料的氣味所吸引,現在已經成為海龜的問題。
垃圾補丁
一旦塑料被釋放到海洋中,微生物,藻類,植物和小動物便開始在其定居並成為其家。這會產生類似食物的氣味,已被證明對魚和海鳥具有吸引力。這項新研究表明,出於同樣的原因,海龜也被塑料吸引。
普雷弗博士說,海龜,鯨魚和海鳥等海洋掠食者在廣闊的地方覓食以尋找食物,因此他們會使用空氣或水中的化學物質來覓食是有道理的。
「這不僅是視覺上的事情-它們可能從很遠的距離吸引到了大海中的這些垃圾場。」
稻草和塑膠袋等物品對海龜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在2015年,社交媒體上傳播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條塑料吸管貼在烏龜的鼻子上。
普雷瑟博士說,所有類型的塑料都是一種威脅。
「海龜鼻子上亂蓬蓬的塑料吸管或隨機的塑膠袋,肯定是絕對的問題,但那裡的任何東西都會在其上生長出烏龜想要吃的細菌和動物,因此它們聞起來像它們應該去檢查的東西並可能消耗掉,這可能導致他們死亡。」
這項發現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該發現是基於一項實驗,該實驗涉及圈養了15隻幼小黑頭海龜。
研究人員將空氣中的異味通過管道輸送到水箱上方的空氣中,並通過攝像頭記錄了海龜的反應。
這些動物對釋放到空氣中的調節塑料產生的氣味的反應方式與對魚類和蝦粉等食物的反應相同。
當他們站起來呼吸時,他們的鼻子比平常長三倍以上,以聞到風化塑料的氣味。
這項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塑料汙染將對海龜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包括鯨魚,海鳥和魚類)產生有害影響。
科學家估計,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海龜和幾乎每隻海鳥都攝入了塑料。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 被倒入海洋,這相當於每分鐘將一輛紐約市的塑料垃圾車倒入海洋。
研究表明,攝入十幾片塑料可以殺死烏龜。幼龜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因為它們傾向於在積聚塑料的水流中遊泳。
烏龜吞下塑料後,便無法將其扔回去。結果,大多數攝入的塑料卡在了龜的腸子中,限制了其吸收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這些發現為保護受海洋塑料碎片威脅的海洋動物(主要是通過糾纏和吞噬)開闢了新的研究途徑。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50年,將有99%的海龜攝入塑料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