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為什麼總是被塑料纏繞?它們認為舊塑料聞起來很香

2021-01-08 小學科普

聞起來很香——這可能是海龜在吃丟棄的漁具、塑膠袋和香菸濾嘴等海洋垃圾時的想法。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人員發現,被藻類和其他微觀海洋生物佔據的海洋塑料會發出類似於海龜吃的食物發出的氣味。作為回應,這些動物最後吃掉了很多。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本周的《細胞生物學》雜誌上。

當我們遇到塑料時,通常不會有強烈的氣味,通常是以塑膠袋或六塊裝的塑料環的形式。但這種物質一旦在海洋中生活,就會成為一些氣味難聞的海洋生物的家園。藻類和微生物棲息在它上面,並釋放出難聞的揮發性化合物,如二甲基硫化物。這些化合物使這種物質聞起來像海龜吃的食物。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汙染海洋的塑料為什麼對海洋生物的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喬治亞大學的凱拉·戈弗斯和她的同事們創造性地把他們自己的空塑料水瓶淹沒在海洋裡幾個星期,複製這樣的瓶子這樣的瓶子將會發生什麼呢?

塑料瓶準備好後,研究人員招募了一個由15隻圈養的紅海龜組成的一流團隊(其中大多數是以《辦公室》中的角色命名的,戈弗斯說)。他們在一個實驗水池裡分別對海龜進行了測試。

研究報告的作者凱拉·戈弗斯說:「我們把一根PVC管接到海龜箱裡,然後用風扇把氣味吹過水麵。」他們測試了四種不同的氣味:去離子水和乾淨的塑料作為對照,還有海龜的食物和老化的海洋塑料。

當氣味被一個接一個地吹過海龜箱時,研究小組監測海龜鼻子離開水面的時間和呼吸的次數。紅海龜一般會在水下待4到5分鐘,當它們在水面上時,會迅速交換空氣,所以每一次呼吸都很重要。

研究人員寫道,他們發現海洋塑料的氣味促使海龜在水面上停留的時間與它們實際聞到食物的時間「難以區分」。這個持續時間是海龜吸入去離子水和乾淨塑料瓶時間的三倍多。

凱拉·戈弗斯說,這意味著海洋裡的海龜可能會發現塑料,因為它們聞到了塑料的氣味。

這些發現表明,海龜最終吃東西並被塑料纏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們聞到了塑料的味道,就像它們聞到食物的味道一樣。這一發現挑戰了長期以來的一個假設,即海龜之所以會吃這麼多塑料,僅僅是因為它們看起來像食物——比如像水母一樣漂浮的塑膠袋。凱拉·戈弗斯和她的同事並沒有排除視覺是吸引海龜的部分原因,但他們認為氣味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是一項需要在20年前完成的研究。我很高興終於有人這麼做了,」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珍妮特·懷內肯說,她也研究海龜。雖然結果並不讓她感到驚訝,但她說,它們確實為海龜尋找海洋塑料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機制。現在,如果我們能在一開始就停止把它放在海洋裡。

相關焦點

  • 海龜到底為什麼會不停地吃掉舊塑料?
    塑料無處不在,即使是在海洋的最深處。很多人都知道海龜和其他許多海洋動物會吃掉它,還有一些人自發地組織起來去幫助它們,但是專家們此前一直無法確定海龜吃塑料的真正原因。
  • 海龜可能被致命的塑料吸引 因為它聞起來像食物
    據外媒CNET報導, 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塑料可能會對海龜造成極大的危險,因為這些生物會將塑料的氣味誤認為是食物。 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Joseph Pfaller在一份報告中說:「我們發現海龜對生物汙染塑料的氣味的反應方式與對食物氣味劑的反應方式相同,這表明海龜不僅會被其外觀所吸引,而且還會被其氣味所吸引。
  • 研究表明,海龜吃塑料是因為它聞起來像食物
    一項新的研究為海龜為什麼會對丟棄的塑料垃圾如此感興趣提供了新的見解——它們不僅看起來像食物,而且聞起來也像食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演示了漂浮塑料是如何形成一層藻類和其他微生物的薄膜,從而掩蓋了這種材料的合成特性。據參與研究的科學家稱,這是第一篇表明塑料氣味可能會鼓勵動物吃塑料的論文。
  •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香氣逼人」,聞起來像蝦子海龜易誤食!
    誘使海龜吞下漂浮塑料垃圾的關鍵,已經從「漂浮塑料垃圾看起來像水母」,升級成「漂浮塑料垃圾聞起來像食物」。新研究發現,「氣味」是海龜上當、吞下漂浮塑料垃圾的另一個關鍵。對海龜而言,如何判別漂浮塑料垃圾與水母一直是一大難題。現在,這項難題更進一步升級,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會散發出類似海龜食物的氣味,讓海龜難以分辨水母與塑料。
  • 為什麼塑料對海龜有致命吸引力?研究者發現了新證據
    在世界各地,海龜正在吞食海洋中的少量塑料,並因此而死亡。 關於為什麼海龜和其他海洋動物會攝入塑料的說法有很多,科學家有新的證據來解釋為什麼塑料對海龜有危險:動物將塑料的氣味誤認為是食物。因此,漂浮在海中的塑膠袋不僅看起來像「零食」,而且散發出類似的氣味。美國研究人員說,這種「嗅覺陷阱」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海龜容易進食並被塑料纏住。
  • 海龜為什麼會吃塑料垃圾?
    本次精讀的文章選自2020年3月14日出版的《經濟學人》,分析了海龜吃塑料的原因。標題為Why turtles eat plastic rubbish,我節選了文中的四段進行精讀分享。
  • 科學網—海龜愛吃臭塑料
    研究人員測試海龜對生物塑料氣味的反應。圖片來源:《當代生物學》   就像很多人愛吃臭豆腐一樣,臭烘烘的塑料似乎對海龜有巨大吸引力。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塑料對海龜「致命誘惑」的新證據:臭塑料的氣味會讓它們誤以為塑料是食物。 「我們發現,赤蠵龜對被生物附著塑料的氣味的反應與對食物氣味的反應相同。這種『嗅覺陷阱』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海龜時常吞食塑料或被塑料纏住。」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Joseph Pfaller說。 海洋中的塑料會出現生物附著,即微生物、藻類、植物及動物在塑料的溼表面積累。
  • 海龜愛吃臭塑料—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測試海龜對生物塑料氣味的反應。圖片來源:《當代生物學》   就像很多人愛吃臭豆腐一樣,臭烘烘的塑料似乎對海龜有巨大吸引力。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塑料對海龜「致命誘惑」的新證據:臭塑料的氣味會讓它們誤以為塑料是食物。 「我們發現,赤蠵龜對被生物附著塑料的氣味的反應與對食物氣味的反應相同。這種『嗅覺陷阱』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海龜時常吞食塑料或被塑料纏住。」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Joseph Pfaller說。 海洋中的塑料會出現生物附著,即微生物、藻類、植物及動物在塑料的溼表面積累。
  • 一隻塑料海龜的環球之旅
    圖片來源:dinoanimals.com稜皮海龜(leatherback turtle)的危機稜皮龜是所有海龜中體型最大的,重量最高可達700公斤。在目前的海洋生物中, 西太平洋稜皮龜遷徙旅程可長達10-12個月,途經多個國家,其中包括世界上幾個集中捕魚問題最嚴重的水域,以及北太平洋垃圾帶——海洋塑料垃圾積累量最多的地方。許多稜皮龜將白色塑膠袋當作水母誤食而死於非命,還有很多稜皮龜被「幽靈漁具」纏繞而窒息死亡。此外,稜皮龜用於繁衍後代的溫床海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這些溫順美麗的生物正面臨巨大的威脅。
  • 一隻小海龜與它的104片塑料,令人心痛,塑料汙染何時才能解決?
    最近,美國佛州海龜救助機構展示了一隻手掌大小的小海龜以及從它體內取出的104片塑料,令人心疼。10月1日博卡拉頓自然中心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張小海龜的照片,死亡的海龜邊上羅列著一堆令其致命的塑料碎片。
  • 阿根廷獲救海龜拉出一堆塑料
    【新華社微特稿】一隻綠甲海龜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沿海被捕獲,隨後被送至一家海洋動物救助中心。在那裡,海龜排出一堆塑料,令人觸目驚心。英國《都市日報》13日報導,蒙多馬裡諾救助中心獸醫發現這隻海龜體重低於正常值,於是給它驗血,希望找到原因。驗血結果卻顯示,一切正常。
  • 致命「香氣」誘使海龜吞下塑料
    致命誘惑 海龜們常會吞下人類丟棄的塑料垃圾,甚至因此喪命。為什麼它們會吃塑料?本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味是關鍵因素之一。對海龜而言,漂浮在海中的塑料散發著極具迷惑性的「食物氣味」[1]。
  • 海龜被救助排出100多塊塑料碎片,飽受海洋汙染的它們還有未來嗎
    這一堆塑料廢品都是從被救助海龜的排洩工作人員為這隻海龜起名為:Zantanna(贊塔娜),僅在2-3日及2-8日的排洩物裡就發現了這麼多的塑料碎片,這其中有飲料瓶蓋、塑料拉鏈頭、塑料薄膜、硬塑料碎片……顯然這是在覓食時,
  • 海龜是「聞」著吃塑膠袋,不是「看」著吃塑膠袋
    經常會有新聞報導,海龜誤食塑膠袋,對海龜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長久以來,人們以為,海龜是將塑膠袋看成了水母,水母是海龜的捕食對象。海龜吃塑膠袋,是視力上的問題。但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海龜是被塑膠袋發出的氣味所吸引,就像吃貨們鍾愛的螺螄粉、臭豆腐、魚腥草等聞著臭吃著香的食物一樣,食物的氣味比它的外觀更讓人記憶深刻。海龜聞著臭塑膠袋的味道以為是自己的食物。研究人員徵募了15隻圈養的海龜。他們用管道向海龜活動區域傳送一系列可通過空氣傳播氣味的物體,並用視頻記錄下海龜的反應。
  • 海龜鼻中拔出塑料吸管,好心疼!保護海洋,從環保開始!!
    欖蠵龜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VU)物種,海龜保育團體The leatherback Trust的研究員Nathan Robinson和Christine Figgener10日在臉書PO上救援這隻海龜的經過,目前已有近
  • 科學網—塑料汙染對小海龜影響更大
    本報訊 近日,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較年幼的海龜(幼龜和剛孵化的稚龜)死於塑料攝入的風險高於成年龜。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報告》。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Britta Denise Hardesty及同事分析了246隻海龜的屍檢數據以及來自擱淺資料庫的706條屍檢記錄,發現幼龜比成年龜攝入了更多的塑料。 而且,海龜消化道中的塑料含量因死亡原因而異;因不明原因死亡的海龜攝入的塑料最少,其次是因非塑料相關原因(如船隻撞擊和溺水)死亡的,而那些因攝入塑料而死亡的海龜攝入的塑料量最高。
  • 海龜誤吞,毒死珊瑚:被亂扔的塑料該怎麼治理
    而且塑料這種合成物質明顯地提高了珊瑚疾病的發病率,即使是抗性最強大的珊瑚礁也無法避免。許多專家說,新的研究表明,在規劃如何管理和保護珊瑚礁時,必須考慮到塑料的影響,許多國家需要徹底檢查其廢物管理系統,以防止塑料進入海洋。減少塑料汙染本身並不足以拯救珊瑚礁,但它可以幫助緩解它們所面臨的威脅,而這些威脅讓珊瑚專家最為擔心,即過度捕撈和全球變暖導致的漂白事件。
  • 海龜拖著塑膠袋鯨魚被繩子纏住,塑料垃圾正在殘害海洋生物
    據BBC新聞11月19日報導,在BBC《藍色星球2》的節目中,講述了如今海洋垃圾是如何慢慢地殘害海洋生物,助理製片人Sarah Conner說,基本上每一個潛水的海域都有一些塑料垃圾,例如魚線、塑料瓶等等。
  • 「終止塑料友誼 峇里島海龜保護」海洋環境保衛戰起航
    8月10日由刺蝟和B.Duck小黃鴨聯合主辦的「終止塑料友誼,峇里島海龜保護」出行啟動會暨遇見另一種生活線下分享會,活動現場超百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刺蝟粉絲。活動中,B.Duck小黃鴨品牌創始人Eddie以及刺蝟CIWEI 創始人亞平老師分享了本次活動的初心,希望可以有更多人關注到國際義工。可能很多人都見過灑滿陽光的海面上飄滿了塑膠袋和飲料瓶,還有被尼龍線扼住脖子的海龜?
  • 小綠海龜野放才4天 就被漁網纏繞窒息魂斷金門
    ­  發現海龜行動的異常,是放歸的第四天。那天,跟往常一樣,劉敏教授和學生們在電腦前統計三隻綠海龜身上追蹤定位器發回的數據,他們發現,最小的那一隻「停」在金門地域不動了。長時間的「靜止」讓大家有些不安,海洋三所的王先豔博士和劉敏教授就拜託臺灣的同事打聽綠海龜的下落。­  與此同時,臺灣民眾在金門島的海灘上發現已經沒了氣的綠海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