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銘小組發現一新型耐藥基因 被權威基因庫收錄

2021-01-08 科學網

 

用抗生素來「對付」能引起呼吸道等多種感染的「恐怖細菌」——鮑曼不動桿菌,這是醫生一直以來的習慣做法。然而,近年來這招不靈了,因為長期使用這一抗生素後,「恐怖細菌」已經對它產生了耐藥性。

 

鮑曼不動桿菌為什麼會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杭州市餘杭區中醫院檢驗科醫生朱健銘主任帶領的科研小組歷時3年時間發現,原因在於細菌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新型耐藥基因。正是因為有了它,鮑曼不動桿菌才能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使藥物治療效果明顯下降甚至失效。

 

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這一耐藥基因。近日,世界最權威基因庫美國國立生物信息中心基因庫經過驗證,將它收錄進庫並將它命名為armA-like(甲基化酶基因亞型)。

 

朱健銘說,鮑曼不動桿菌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侵入人體後能引起肺炎、傷口感染、腦膜炎、尿路感染、腹膜炎、心內膜炎等,並可進一步發展為敗血症。一直以來,醫生都是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藥物來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然而,研究人員近年來發現,由於細菌耐藥性迅速增長,病人服藥後的治療效果明顯下降,不少病人還因此死亡。

 

餘杭區中醫院在3年前注意到,細菌耐藥性不但讓病人吃藥無效,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醫藥費用,更使得醫院細菌感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增加。

 

為此,朱健銘等在「細菌消毒劑耐藥基因研究」的科技項目資助下,開始了細菌耐藥機理的研究。日前,這一項目通過了由浙江省醫學科學院、浙江大學等單位7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研究論文還被《世界感染雜誌》、《中國抗生素》等刊物收錄。專家表示,這一研究對於今後合理使用抗生素,研發抑制細菌耐藥性的新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科技人物 | ​朱健銘 :讓餘杭出現在世界最權威的基因庫中
    朱健銘讓餘杭出現在世界最權威的基因庫中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起,朱健銘似乎立志與病毒成為冤家,成為病毒的剋星,後來幾乎成了他一生的追求。這些年來,在他不懈的專研下,研究成果斐然:他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19個細菌新的耐藥基因,被美國國立生物信息中心收錄;他完成了泛耐藥性肺炎克雷伯菌的全基因組測序,全基因組和質粒序列均已被美國國立生物信息中心收錄;他的論文《多藥耐藥肺炎克雷伯菌噬菌體原/噬菌體、整合子、轉座子、插入序列及質粒遺傳標記分析》,入選「2014年中國精品科技期利頂尖學術論文領跑者5000」;他的論文「
  • 國家基因庫:瀕危物種的「希望」
    儲存基因保持物種「永存」   走進國家基因庫一層,「猛獁象」的塑像映入眼帘:它的身上印著「永存、永生」的字樣。據資料記載,最後一批猛獁象已於公元前1650年左右滅絕。工作人員介紹,全球範圍內,許多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基因技術也許是拯救瀕危生物的最後一絲希望,儲存基因是保持物種「永存、永生」的關鍵。
  • 《植物學報》英文版基因信息被TAIR資料庫收錄
    《植物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已和國際最完善的物種基因功能資料庫
  • 世上最稀有人種,僅剩三千人,為何精子庫卻拒絕收錄他們的基因
    遺傳學家發現,紅頭髮和白頭髮的人是幾千年前歐洲基因突變的結果。他們不僅有紅頭髮,還有藍眼睛。在中國人眼裡,這似乎什麼都不是。他們都是外國人。但在外國人眼中,他們絕對是截然不同的。原來,由於基因突變引起的紅髮個體並不多,歷史上也曾遭受過其他白人的迫害,所以有少數紅髮個體是合理的。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歧視至今仍然存在。在西方人眼裡,紅頭髮和白頭髮的基因相當糟糕。
  • 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先天性心臟病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先天性心臟病基因!這個體式圖顯示了一個基因與DNA的雙螺旋結構和染色體(對)的關係。染色體是x型的,因為它在分裂。內含子是通常在真核生物基因中發現的區域,這些基因在剪接過程中被移除(在DNA轉錄成RNA後):只有外顯子編碼蛋白。圖上標註了一個只有55個鹼基的區域作為一個基因。事實上,大多數基因的時間都是數百倍。
  • 基因測序發現鳥類唱歌和人類說話非常相似
    「但我們並不知道這些特徵的相同是否是因為具有相同的基因。」鳥類唱歌和人類說話非常相似現在科學家們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鳥類和人類本質上具有相同的語言基因。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對代表鳥類家族樹每一個重要等級的48個鳥類物種的全部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和對比,賈維斯和他的同事發現黃鶯、鸚鵡和蜂鳥的聲樂學習至少進化了兩次或者三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該研究闡明了長壽基因不一定延緩衰老過程中動物的行為退化,發現了BAZ2B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點,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和作用靶標。葛均波團隊研發新型試劑盒 或可有效解決前期核酸檢測不足近日,葛均波院士團隊利用已公開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序列,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研發了基於數字PCR技術平臺的核酸定量檢測試劑盒,可以有效解決前期核酸檢測中存在的不足。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6期:拼多多提供10萬份免費核算檢測,新型...
    具有大流行病潛力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能引發大流行病的新型豬流感病毒。研究:6萬年前尼安德塔人基因可能會增加新冠重症風險近來自德國和瑞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組遺傳自6萬年前的古老基因與COVID-19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在對義大利和西班牙3199名COVID-19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攜帶遺傳自尼安德特人的一組特定基因的人死於冠狀病毒的風險可能更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1210萬元!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
    ,包括從病例中檢測到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信息,這對其他國家開發特定診斷工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研團隊構建完成西蘭花DNA指紋圖譜庫2019年,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構建完成了西蘭花DNA指紋圖譜庫。西蘭花又名青花菜,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蔬菜之一,近10多年來西蘭花產業在中國發展迅速。然而,中國西蘭花種子供給卻長期為外國壟斷。
  • 加速文化基因解碼——平陽縣召開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推進會
    為加快平陽縣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的進度,深刻理解與把握省廳提出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的精神和工作要求,11月23日,平陽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特邀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碼領導小組專家成員、浙江大學旅遊與休閒研究院研究員吳越調研平陽縣域特色文化,召開平陽縣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推進會,為各鄉鎮及相關單位解讀文化基因解碼工程
  • 抗生素耐藥科普——多重耐藥菌
    近代抗菌藥物的發現和發明,讓人類對抗細菌有了強大而「萬能」的武器。然而以為「萬能」的抗菌藥物,卻由於被過度使用、不合理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連我們生存的環境都受到了抗菌藥物的汙染。下面讓我們走近「超級細菌」-多重耐藥菌。一、何謂多重耐藥?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當地時間5月12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中科院主管的權威期刊《細胞研究》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該研究小組的基因修改使蚊子產生更多的雄性後代,最終導致沒有雌性出生,種群完全崩潰。這代表了第一個成功的性別扭曲基因驅動,這也是科學家的目標,因為這些修改有望在控制自然蚊子數量方面非常有效。
  • 生物基因概念股 生物基因概念股一覽
    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攜帶易感乳腺瘤基因,而提前進行了預防性治療。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患癌時,也曾接受過全基因測序。近年來,人們對基因檢測越來越不陌生。  今年3月,我國成立了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多次召開會議,論證啟動精準醫療計劃。
  • 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報導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利用該技術,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疾病相關基因轉錄本中實現了高效、精準的編輯,並成功修復了來源於Hurler症候群病人的α-L-艾杜糖醛酸酶缺陷細胞。該技術的建立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在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該技術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使其在臨床治療應用中遭遇瓶頸。
  • 德研究發現II型糖尿病新致病基因及其抑制因子-基因作用 轉位子 II...
    東方網7月4日消息:德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卷》月刊上報告說,他們在老鼠體內發現一種新的II型糖尿病致病基因,並在部分老鼠身上發現可抑制這種基因的基因短序列。  為深入了解II型糖尿病致病基因,德國營養研究所、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萊比錫大學科學家組成的研  究小組對基因組與人類非常相似的老鼠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同樣出現肥胖的老鼠,有些未出現血糖升高等患糖尿病的風險徵兆,有些卻會出現脂肪和糖的代謝失衡,罹患糖尿病。
  • 照束光就能切割腫瘤基因?華東師大研發新型光控基因編輯系統
    光也能用作開關,來控制基因編輯,甚至用於腫瘤治療?7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的光控基因編輯系統——分割型split-Cas9(簡稱FAST系統)。該系統的開關是遠紅光,其波長730 nm,可由特定的LED光源發出。
  • 上海一科學家發現渦蟲再生基因 或使人類永葆青春
    近日,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國際權威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CellBiology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已建立了日常維持數萬條渦蟲的研究系統,發現了12個新的調節再生的基因。渦蟲體長不到2釐米,大多生長在潔淨水質的池塘和溪流中,是一種令科學家感到驚奇的低等動物。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產生新蛋白最近,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病毒的最新論文,揭示了病毒的一個全新特性:一支跨國科研團隊發現,病毒會把自己的基因與人類基因拼接在一起,產生同時帶有病毒和人類遺傳信息的未知融合蛋白!
  • 專家解讀耐藥細菌 稱其增加治療難度和醫療成本
    耐藥細菌為何能耐藥?  細菌耐藥屬於一種自然現象,是千百年來微生物進化的結果。細菌的抗藥性是細菌進化選擇的結果,抗生素的濫用加劇了細菌耐藥性的產生。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耐藥性基因的突變,在使用抗生素的選擇壓力下,耐藥性細菌被篩選出來並優勢繁殖。抗生素的濫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人類疾病治療過程中濫用抗生素;另一個是動物飼料添加抗生素的問題。
  • 打造千億元養殖產業集群、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 青島挖掘深海寶藏...
    形成千億元深遠海養殖產業集群,組建深海水下裝備研究院,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青島藍色經濟「落子」深遠海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2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獲悉,在水產養殖、海洋裝備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青島正在進行深遠海布局。